Thumbnail
自從去年孩子上三年級換新班級後,陸續遇到各種與老師或與同學的小衝突。 前幾天,老師傳來訊息告知我,孩子在學校打球時用球丟同學。 我接孩子放學走路回家時,我不想直接評論他做錯事而引發他更多情緒,想先用「漸進式開放問句」問他: 「你今天在學校還好嗎?」 『還好阿』 「那你今天跟同學還好嗎?
Thumbnail
「我內在有衝突嗎?這衝突讓我卡住嗎?」 「當別人有不高興的情緒,我便很難拒絕、堅守原則、照顧自己嗎?」 「父母必須犧牲自己的需要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嗎?」 「我想討論事情,但又不知道如何面對對方的心情?」 很多時候我有以上的困惑與卡關,有可能跟「這個觀念」有關。
Thumbnail
「開心或焦慮的情緒,不能決定我是什麼樣的人」 「我還不夠好、我是個好人,兩者都可以真實存在」 在電影「腦筋急轉彎2」的最後,樂樂把僵在焦慮風暴中的焦焦拉出大腦主控台風暴圈,把「我不夠好」的信念之花拔下來,插上「我是一個好人」的信念之花(信念之花是每顆記憶球得出的內在信念聲音束所集結成的重要自
Thumbnail
大約十年前,我開始關注「如何有效及舒服應對衝突」,因為我開始意識到我自己總是處在同樣的勝負迴圈裡,像是必須一定要爭到有一方贏,也等於有另一方輸,而輸的一方要遭受痛苦,很多時候贏的一方其實也心情不好,因為最後都會輸掉關係與連結,且爭的過程贏方也會身心煎熬。 這些年我上了一些課程,也看了一些書,最
Thumbnail
「死是什麼?」 『死嗎?(深吸一口氣) 你看,這裡有螞蟻,雖然現在爬得很有活力,總有一天會死,然後成為某種養分。』 「和樹葉一樣!(眼睛發亮)」 『對,就是這樣。 你看,還有瓢蟲!那隻瓢蟲有一天也會死,化作泥土,成為養分。然後又會有新的螞蟻和瓢蟲誕生。』 「......(
Thumbnail
「你難道不知道別人怎麼說我的嗎?要跟我這種人在一起,你是笨蛋嗎!?」 『(沉默一會)氣出夠了嗎?不要再說"像我這種人",不要再看輕自己了。偶爾也要誇獎一下自己』 「我對自己沒有自信,我甚至無法做到像其他人那樣的努力」 『但我相信你,你不相信自己的地方,我來替你相信』 『雖然別人都說她
Thumbnail
『聽別人說心裡話也挺麻煩的吧,畢竟光自己的事就已經忙不過來了,誰願意聽別人訴說苦惱呢』 「但是阿,人正是彼此瓜葛、互相添麻煩,才能活下去吧!」 出自日劇<家族的形式> 心得:以前我不喜歡麻煩別人,怕造成別人困擾。總是一個人度過所有困難。 小學被老師言行羞辱只能流淚後趕快擦乾、小學
Thumbnail
「比較」是為了做出分析與方便管理,但人其實不喜歡被比較。問題不是比較本身,而是比較後帶給人貶低指責的感受。比較或許在「事的層次」方便管理,但在「人的層次」卻是負面傷害。 明明我們自己從小也不喜歡被父母、師長、親友拿來跟兄弟姊妹、親戚、同學、同事比較,長大後卻沒有覺察自己養成了「比較」的習性,開
Thumbnail
『沒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就停滯不前什麼都不做,因為這樣而減少了與喜歡的事相遇的機會,這樣的循環真的很可惜。不如先從不討厭的事開始做起吧!』 在日劇「我的事說來話長」裡聽到這一段時,覺得很有感覺。 這一段沒有去責備什麼都不做的人,而是去鼓勵想像先從不討厭的事開始做起,因此有天能夠與喜歡的事相遇,
Thumbnail
「呃,大媽該不會要出手制止了吧!?」 我緊緊盯著大媽,一邊觀察一邊用意念告訴她「不是你想的那樣啊」。 那個女生忽然把頭轉向那個男生,我以為是不是發生大條的事情,接著她看著他,溫柔地點點頭,眨眨眼,彷彿在說「沒關係」。 男生的眼神閃避,軀體似乎更緊縮起來,手依然仍無法控制地彈出。 然後
Thumbnail
自從去年孩子上三年級換新班級後,陸續遇到各種與老師或與同學的小衝突。 前幾天,老師傳來訊息告知我,孩子在學校打球時用球丟同學。 我接孩子放學走路回家時,我不想直接評論他做錯事而引發他更多情緒,想先用「漸進式開放問句」問他: 「你今天在學校還好嗎?」 『還好阿』 「那你今天跟同學還好嗎?
Thumbnail
「我內在有衝突嗎?這衝突讓我卡住嗎?」 「當別人有不高興的情緒,我便很難拒絕、堅守原則、照顧自己嗎?」 「父母必須犧牲自己的需要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嗎?」 「我想討論事情,但又不知道如何面對對方的心情?」 很多時候我有以上的困惑與卡關,有可能跟「這個觀念」有關。
Thumbnail
「開心或焦慮的情緒,不能決定我是什麼樣的人」 「我還不夠好、我是個好人,兩者都可以真實存在」 在電影「腦筋急轉彎2」的最後,樂樂把僵在焦慮風暴中的焦焦拉出大腦主控台風暴圈,把「我不夠好」的信念之花拔下來,插上「我是一個好人」的信念之花(信念之花是每顆記憶球得出的內在信念聲音束所集結成的重要自
Thumbnail
大約十年前,我開始關注「如何有效及舒服應對衝突」,因為我開始意識到我自己總是處在同樣的勝負迴圈裡,像是必須一定要爭到有一方贏,也等於有另一方輸,而輸的一方要遭受痛苦,很多時候贏的一方其實也心情不好,因為最後都會輸掉關係與連結,且爭的過程贏方也會身心煎熬。 這些年我上了一些課程,也看了一些書,最
Thumbnail
「死是什麼?」 『死嗎?(深吸一口氣) 你看,這裡有螞蟻,雖然現在爬得很有活力,總有一天會死,然後成為某種養分。』 「和樹葉一樣!(眼睛發亮)」 『對,就是這樣。 你看,還有瓢蟲!那隻瓢蟲有一天也會死,化作泥土,成為養分。然後又會有新的螞蟻和瓢蟲誕生。』 「......(
Thumbnail
「你難道不知道別人怎麼說我的嗎?要跟我這種人在一起,你是笨蛋嗎!?」 『(沉默一會)氣出夠了嗎?不要再說"像我這種人",不要再看輕自己了。偶爾也要誇獎一下自己』 「我對自己沒有自信,我甚至無法做到像其他人那樣的努力」 『但我相信你,你不相信自己的地方,我來替你相信』 『雖然別人都說她
Thumbnail
『聽別人說心裡話也挺麻煩的吧,畢竟光自己的事就已經忙不過來了,誰願意聽別人訴說苦惱呢』 「但是阿,人正是彼此瓜葛、互相添麻煩,才能活下去吧!」 出自日劇<家族的形式> 心得:以前我不喜歡麻煩別人,怕造成別人困擾。總是一個人度過所有困難。 小學被老師言行羞辱只能流淚後趕快擦乾、小學
Thumbnail
「比較」是為了做出分析與方便管理,但人其實不喜歡被比較。問題不是比較本身,而是比較後帶給人貶低指責的感受。比較或許在「事的層次」方便管理,但在「人的層次」卻是負面傷害。 明明我們自己從小也不喜歡被父母、師長、親友拿來跟兄弟姊妹、親戚、同學、同事比較,長大後卻沒有覺察自己養成了「比較」的習性,開
Thumbnail
『沒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就停滯不前什麼都不做,因為這樣而減少了與喜歡的事相遇的機會,這樣的循環真的很可惜。不如先從不討厭的事開始做起吧!』 在日劇「我的事說來話長」裡聽到這一段時,覺得很有感覺。 這一段沒有去責備什麼都不做的人,而是去鼓勵想像先從不討厭的事開始做起,因此有天能夠與喜歡的事相遇,
Thumbnail
「呃,大媽該不會要出手制止了吧!?」 我緊緊盯著大媽,一邊觀察一邊用意念告訴她「不是你想的那樣啊」。 那個女生忽然把頭轉向那個男生,我以為是不是發生大條的事情,接著她看著他,溫柔地點點頭,眨眨眼,彷彿在說「沒關係」。 男生的眼神閃避,軀體似乎更緊縮起來,手依然仍無法控制地彈出。 然後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受訓成為助人者時的經歷。她遇到過不同風格的專業個案,而他們的反應對她的自信產生了巨大影響。透過敘事治療的方式,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與主導權。文章用詞溫暖,強調了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反思了每個人所傳遞語言的影響。最後,她鼓勵讀者從善意、溫暖的角度與他人交流,以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憂鬱症時期的感受與成長,以及友情與陪伴的重要性。通過陪伴他人,作者發現了身心愛的流動與善循環,並因此獲得了成長和心靈上的滿足。這篇文章的主旨在於鼓勵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增加喜愛的事情,並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對於從小努力的人來說,如何調整努力方向是一個重要課題。透過努力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或努力讓生命不留遺憾。當可以朝著這方向努力,努力對我而言就不會是辛苦,而是通往幸福的必要途徑。
Thumbnail
「不帶褒貶地喜歡真實的自己,再呈現出來就好,因為自己喜歡了,別的就不是這麼重要了。」新的一期<幸福魔法團體>昨晚開課,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團體中的成長,敘述了敘事治療、團體對自己的意義,以及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歡迎來參加<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安頓自己並邁向幸福~⁣
Thumbnail
為什麼以前在職場遇到負能量會天天哭、現在卻沒有,我整理了以下四個關鍵,給目前周遭環境也有負能量的夥伴們當作參考。⁣
Thumbnail
上週有機會跟媽媽一起去約會吃飯,當場我跟媽媽表達了我的感謝,謝謝他們一路以來的教養方式,現在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熱情,並活出自己喜歡的人生。⁣⁣
Thumbnail
我萌生離開公職的念頭一直都不是突然的,我整理起來有下列三個因素:⁣
Thumbnail
最近看完了「財富的吸引力法則」覺得相當有趣,這本書完美說明了我年初從公職離職後,是怎麼讓工作找上我,我又是如何賺到超乎自己當初期待的收入。⁣⁣ 「不論你想什麼,或訴說什麼樣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你現在在哪個機關或學校呢?」昨天一位之前在公職時很照顧我的前輩突然line我,我笑著回應他,我年初離職了。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受訓成為助人者時的經歷。她遇到過不同風格的專業個案,而他們的反應對她的自信產生了巨大影響。透過敘事治療的方式,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與主導權。文章用詞溫暖,強調了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反思了每個人所傳遞語言的影響。最後,她鼓勵讀者從善意、溫暖的角度與他人交流,以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憂鬱症時期的感受與成長,以及友情與陪伴的重要性。通過陪伴他人,作者發現了身心愛的流動與善循環,並因此獲得了成長和心靈上的滿足。這篇文章的主旨在於鼓勵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增加喜愛的事情,並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對於從小努力的人來說,如何調整努力方向是一個重要課題。透過努力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或努力讓生命不留遺憾。當可以朝著這方向努力,努力對我而言就不會是辛苦,而是通往幸福的必要途徑。
Thumbnail
「不帶褒貶地喜歡真實的自己,再呈現出來就好,因為自己喜歡了,別的就不是這麼重要了。」新的一期<幸福魔法團體>昨晚開課,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團體中的成長,敘述了敘事治療、團體對自己的意義,以及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歡迎來參加<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安頓自己並邁向幸福~⁣
Thumbnail
為什麼以前在職場遇到負能量會天天哭、現在卻沒有,我整理了以下四個關鍵,給目前周遭環境也有負能量的夥伴們當作參考。⁣
Thumbnail
上週有機會跟媽媽一起去約會吃飯,當場我跟媽媽表達了我的感謝,謝謝他們一路以來的教養方式,現在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熱情,並活出自己喜歡的人生。⁣⁣
Thumbnail
我萌生離開公職的念頭一直都不是突然的,我整理起來有下列三個因素:⁣
Thumbnail
最近看完了「財富的吸引力法則」覺得相當有趣,這本書完美說明了我年初從公職離職後,是怎麼讓工作找上我,我又是如何賺到超乎自己當初期待的收入。⁣⁣ 「不論你想什麼,或訴說什麼樣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你現在在哪個機關或學校呢?」昨天一位之前在公職時很照顧我的前輩突然line我,我笑著回應他,我年初離職了。
Thumbnail
在未來一年裡,你想活得更有生命品質與滋味,卻不知道該怎麼調整嗎? 你知道人生這鍋湯除了苦味,還能加上哪些料讓味道更豐富嗎? 於「如何成為自己生命的調味師」工作坊,明德、憶雯及乙勵將帶領我們先回顧去年經驗,再描繪出新年度的夢想。讓我們有機會在新的年度裡,當自己生命的調味師,並活出靠近渴望的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在9月開始的線上帶狀團體-幸福魔法團,幫助參與者學習自我增能及陪伴他人的技巧。特別的9月15日工作坊將由明德、憶雯及乙勵帶領,分享生命中的重要變化並進行互動體驗練習,讓參加者成為自己生命的調味師。
Thumbnail
明德發起了一群人共同修習的線上團體,長期一起練習支持、覺察、平靜、喜悅與幸福。此外,也有短期團體或工作坊的活動。一同來共同見證成長與變化吧!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你在做決定前總猶豫不決,不清楚如何做選擇嗎?面對不適合的環境與人,你卻不知道自己該不該離開嗎? 看著周遭的人堅定往前走,而你老因為遲疑而原地踏步嗎?歡迎3/23(六)晚上八點來聽故事,用生命影響生命,帶自己突破困境,省下猶豫不決的時間,往夢想的路上前進~
Thumbnail
12/27(三)上午10:00-12:00<幸福魔法公益分享會>如何在育兒風暴中,停止慣性責罵當優雅的父母
Thumbnail
你總是複製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而困擾不已嗎? 你常迷失在各種教養專家的話語中,找不到當父母的自在位置嗎? 你想知道陪伴特殊兒的過程中,要如何一次次帶自己回到喜歡的教養模式嗎? 歡迎11/30(四)晚上八點來「公益分享會」聽故事,看成員田原雪江如何在家庭中實踐敘事,融入敘事對話與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想知道敘事如何運用在職場溝通,改善工作氛圍並提升員工績效嗎? 10/18(三) 晚上八點歡迎來<幸福魔法公益分享會>聽故事,一起練習創造幸福的職場環境,活得更幸福~
Thumbnail
你渴望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避風港灣嗎?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體驗如何接納與好好愛自己~
Thumbnail
你知道敘事實踐不只是說故事和聽故事嗎? 想知道學習敘事後,如何讓我們離開總是後悔的慣性模式,活出更喜歡的自己? 想瞭解敘事的學習如何讓我們長出勇氣做出跟主流大眾不同的決定嗎? 9/27(三)晚上八點歡迎來<幸福魔法分享會>聽故事,一起練習邁向幸福之路~
Thumbnail
在未來一年裡,你想活得更有生命品質與滋味,卻不知道該怎麼調整嗎? 你知道人生這鍋湯除了苦味,還能加上哪些料讓味道更豐富嗎? 於「如何成為自己生命的調味師」工作坊,明德、憶雯及乙勵將帶領我們先回顧去年經驗,再描繪出新年度的夢想。讓我們有機會在新的年度裡,當自己生命的調味師,並活出靠近渴望的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在9月開始的線上帶狀團體-幸福魔法團,幫助參與者學習自我增能及陪伴他人的技巧。特別的9月15日工作坊將由明德、憶雯及乙勵帶領,分享生命中的重要變化並進行互動體驗練習,讓參加者成為自己生命的調味師。
Thumbnail
明德發起了一群人共同修習的線上團體,長期一起練習支持、覺察、平靜、喜悅與幸福。此外,也有短期團體或工作坊的活動。一同來共同見證成長與變化吧!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你在做決定前總猶豫不決,不清楚如何做選擇嗎?面對不適合的環境與人,你卻不知道自己該不該離開嗎? 看著周遭的人堅定往前走,而你老因為遲疑而原地踏步嗎?歡迎3/23(六)晚上八點來聽故事,用生命影響生命,帶自己突破困境,省下猶豫不決的時間,往夢想的路上前進~
Thumbnail
12/27(三)上午10:00-12:00<幸福魔法公益分享會>如何在育兒風暴中,停止慣性責罵當優雅的父母
Thumbnail
你總是複製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而困擾不已嗎? 你常迷失在各種教養專家的話語中,找不到當父母的自在位置嗎? 你想知道陪伴特殊兒的過程中,要如何一次次帶自己回到喜歡的教養模式嗎? 歡迎11/30(四)晚上八點來「公益分享會」聽故事,看成員田原雪江如何在家庭中實踐敘事,融入敘事對話與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想知道敘事如何運用在職場溝通,改善工作氛圍並提升員工績效嗎? 10/18(三) 晚上八點歡迎來<幸福魔法公益分享會>聽故事,一起練習創造幸福的職場環境,活得更幸福~
Thumbnail
你渴望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避風港灣嗎?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體驗如何接納與好好愛自己~
Thumbnail
你知道敘事實踐不只是說故事和聽故事嗎? 想知道學習敘事後,如何讓我們離開總是後悔的慣性模式,活出更喜歡的自己? 想瞭解敘事的學習如何讓我們長出勇氣做出跟主流大眾不同的決定嗎? 9/27(三)晚上八點歡迎來<幸福魔法分享會>聽故事,一起練習邁向幸福之路~
Thumbnail
每個發怒的人, 生命背後可能站著, 從小到大曾對他發怒的一群人。 他或許從來沒有機會, 練習好好善待自己的怒氣, 或許他自己也從來沒有, 被好好善待引導過, 或許他也只是當下累了、 力氣不夠了。 理解不代表必須同意或認同, 理解了, 可以讓我們不用再複製, 過去別人如何對待他的模式, 讓彼此的怒氣變
Thumbnail
看到這幾張很有感覺的圖片,很貼近我這些年的體會。
Thumbnail
伴侶關係的可能性,不會只有「在一起久了關係就變淡」
Thumbnail
每個發怒的人, 生命背後可能站著, 從小到大曾對他發怒的一群人。 他或許從來沒有機會, 練習好好善待自己的怒氣, 或許他自己也從來沒有, 被好好善待引導過, 或許他也只是當下累了、 力氣不夠了。 理解不代表必須同意或認同, 理解了, 可以讓我們不用再複製, 過去別人如何對待他的模式, 讓彼此的怒氣變
Thumbnail
看到這幾張很有感覺的圖片,很貼近我這些年的體會。
Thumbnail
伴侶關係的可能性,不會只有「在一起久了關係就變淡」
Thumbnail
閱讀討論素材: 1.基礎概念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 02 生命的現身--敘事的聆聽與回應; 10 回到真實的連結--凝視他的凝視 2.生活應用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敘事治療與旅行的相遇> 02 遠方--差異與多元並存。 <一起遇見美好的自己:敘事
Thumbnail
在幸福魔法團裡,我們一起閱讀書籍與交流討論,一起練習增能自己,一起練習陪伴與被陪伴,在人生辛苦的路與幸福的路上,我們一起走著,也為過去的自己留下足跡,為未來的自己留下力量。也許有一天,這些力量也能觸動世界上其他人的內心。
Thumbnail
當身為主管的你,碰到員工不符合你的期待時,你會怎麼做呢? 「我想當一個跟主流不同的主管,成為一個能帶給人力量的主管。雖然身為主管的我,有我的職責所在,需要指正下屬沒做好的地方,但我沒有想用削弱他人的力量來表達。」 謝謝丁榆精彩的敘事實踐故事,不僅活出了敘事的哲學觀,也把這份美好帶給身邊更多的人~
Thumbnail
過去我總習慣先看自己的不夠好,現在透過<幸福魔法團體>的浸泡與練習,我更容易聚焦在自己有做到的部分,並持續練習往幸福靠近~
Thumbnail
把決定權還給孩子,孩子才有機會『長大』。
Thumbnail
「任何評斷與讚美都是即期品,不該也不會永遠跟隨我們。」——《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人的每一項特質,都是一體兩面的,也同時能帶來好處及困擾。但不管他人喜不喜歡,我們可不可以先試著用祝福的眼光與命名看待自己?
Thumbnail
在關係中你曾有過不知道怎麼了,對方突然變得冷淡或疏離的經驗嗎? 或因為關係變化而不斷自我懷疑,甚至影響到自我認同.... 來看看小羽透過<增能陪伴>產生的移動故事吧! 小羽(化名)最近因爲做惡夢、影響到睡眠品質,來找明德談話。一問之下才知道,與主管長達半年的關係冷淡,造成他不小的壓力⋯
Thumbnail
露娜(化名)是一個媽媽、偉大的媽媽。剛來談話的時候,有很多對孩子現狀的擔心與焦慮,他的孩子正走在非主流的道路上。但即便有這樣的情緒在,他仍因為深愛孩子,替孩子撐出一個好大好大的空間,努力忍住自己,不去跟孩子談他心中的許多困惑。這樣的忍住對我來說好不容易..
Thumbnail
只要是人,就難免有犯錯的時候。 因此如何運用敘事的增能系統來幫自己恢復內在力量,接納犯錯的自己,也才能接納他人。畢竟犯錯只是一部分的我,即使犯了錯,我依然是我自己,也值得被愛。
Thumbnail
皮皮蛇是一個我陪伴了一年多的朋友,他帶著原生家庭好大的傷前來,在這個充滿暴力與傷害的家庭,他其實大可把自己塑造成委屈的受害者,控訴加害者所有的不公。但在我陪伴談話這些日子以來,他始終謹慎使用語言,中性也小心翼翼地對我描述他遭遇的一切。「我擔心我說太多他們可怕的事情,我就無法繼續跟他們相處了⋯」他說。
Thumbnail
閱讀討論素材: 1.基礎概念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 02 生命的現身--敘事的聆聽與回應; 10 回到真實的連結--凝視他的凝視 2.生活應用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敘事治療與旅行的相遇> 02 遠方--差異與多元並存。 <一起遇見美好的自己:敘事
Thumbnail
在幸福魔法團裡,我們一起閱讀書籍與交流討論,一起練習增能自己,一起練習陪伴與被陪伴,在人生辛苦的路與幸福的路上,我們一起走著,也為過去的自己留下足跡,為未來的自己留下力量。也許有一天,這些力量也能觸動世界上其他人的內心。
Thumbnail
當身為主管的你,碰到員工不符合你的期待時,你會怎麼做呢? 「我想當一個跟主流不同的主管,成為一個能帶給人力量的主管。雖然身為主管的我,有我的職責所在,需要指正下屬沒做好的地方,但我沒有想用削弱他人的力量來表達。」 謝謝丁榆精彩的敘事實踐故事,不僅活出了敘事的哲學觀,也把這份美好帶給身邊更多的人~
Thumbnail
過去我總習慣先看自己的不夠好,現在透過<幸福魔法團體>的浸泡與練習,我更容易聚焦在自己有做到的部分,並持續練習往幸福靠近~
Thumbnail
把決定權還給孩子,孩子才有機會『長大』。
Thumbnail
「任何評斷與讚美都是即期品,不該也不會永遠跟隨我們。」——《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人的每一項特質,都是一體兩面的,也同時能帶來好處及困擾。但不管他人喜不喜歡,我們可不可以先試著用祝福的眼光與命名看待自己?
Thumbnail
在關係中你曾有過不知道怎麼了,對方突然變得冷淡或疏離的經驗嗎? 或因為關係變化而不斷自我懷疑,甚至影響到自我認同.... 來看看小羽透過<增能陪伴>產生的移動故事吧! 小羽(化名)最近因爲做惡夢、影響到睡眠品質,來找明德談話。一問之下才知道,與主管長達半年的關係冷淡,造成他不小的壓力⋯
Thumbnail
露娜(化名)是一個媽媽、偉大的媽媽。剛來談話的時候,有很多對孩子現狀的擔心與焦慮,他的孩子正走在非主流的道路上。但即便有這樣的情緒在,他仍因為深愛孩子,替孩子撐出一個好大好大的空間,努力忍住自己,不去跟孩子談他心中的許多困惑。這樣的忍住對我來說好不容易..
Thumbnail
只要是人,就難免有犯錯的時候。 因此如何運用敘事的增能系統來幫自己恢復內在力量,接納犯錯的自己,也才能接納他人。畢竟犯錯只是一部分的我,即使犯了錯,我依然是我自己,也值得被愛。
Thumbnail
皮皮蛇是一個我陪伴了一年多的朋友,他帶著原生家庭好大的傷前來,在這個充滿暴力與傷害的家庭,他其實大可把自己塑造成委屈的受害者,控訴加害者所有的不公。但在我陪伴談話這些日子以來,他始終謹慎使用語言,中性也小心翼翼地對我描述他遭遇的一切。「我擔心我說太多他們可怕的事情,我就無法繼續跟他們相處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