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想帶大家去的地方,位於日本的三重縣,是一座跟天照大神有關的神社(
天照大神:#2 日本神話故事:眾神們的營火晚會與失而復得的太陽)-伊勢神宮。在日本,一般如果我們只講「神宮」兩個字的話,指的就是伊勢神宮。就建築的華麗程度來說,這裡絕對比不上前面我們所提到的日光東照宮,但就其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來說,這裡絕對是全日本無可取代的唯一存在。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伊勢神宮有甚麼與眾不同以及有趣的地方吧!
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 內宮,又稱為「皇大神宮」。圖片:伊勢神宮臉書
伊勢神宮興衰簡史
有別於一般的神社,伊勢神宮沒有社格(神社的等級區分)、超脫於所有神社之上的特別存在,而且由於主祭神是天皇家的祖先-天照大神,所以最早期便理所當然地靠著皇室的支援而延續下來。直到武士的勢力逐漸抬頭(鎌倉時代-12世紀末-14世紀),皇室勢力式微,加上鎌倉幕府距離遙遠,因此伊勢神宮曾經一度黯淡無光,神宮的財產(包括稻田、土地等)也逐漸縮水。
還好,伊勢神宮的神職人員腦筋動得快,到室町時代時(約14世紀-16世紀),雖然仍是武士當家的年代,但伊勢神宮不再強調以往皇室所注重的風調雨順、國運昌隆等祈願效果,而是轉向武士宣傳「出征打仗之前,來我們這裡拜拜,就可以提升武運、祈求勝利喔~」。於是,武士們出征前便會帶著一堆東西前來祭拜(神宮的物資增加了),等真的打了勝仗以後,又會在奉納更多的東西給伊勢神宮(再賺一筆)。如此一來,不只是將軍帶頭來參拜,其祈福的效應也逐漸在地方武士之間傳播開來,伊勢神宮也才開始逐漸恢復元氣。
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19世紀中),則是靠著御師推廣的「伊勢講」(後面會提到),以及拜各地聯絡道路的開發所賜,伊勢神宮的參拜風潮已經不再限於武士階層了,一般庶民也能靠著「代參(進香代表)」的名義前往參拜(兼旅遊?),所以人潮可說是一發不可收拾。
江戶時代的旅遊業-御師與伊勢講
伊勢神宮在江戶時代之所以可以變成如此熱門的景點(恩...我是說「參拜地點」,但從現代人的角度看,的確是景點不是嗎?),全靠當時由御師,以及其結合宗教信仰與觀光的無敵強大旅遊方案。首先我們得先了解「御師(おんし)」這個角色,他最早原本也是神職人員的一員;然而,到了江戶時代,御師逐漸減少了神社內部的工作,轉而被派遣到日本各地,他們就像神父一樣到每個地方宣傳伊勢神宮,並號召當地民眾一同前往參拜。接著,為了提升信眾參拜的便利性,御師逐漸演變成了推動「進香團」的專任「業務」兼「行程規劃師」兼「導遊」兼「民宿」業者(真是太強大了)。
首先,御師們會帶著一般民眾喜歡的小贈品到各地發送,而且隨著對象的不同還會發送不一樣的東西,例如送給婦女化妝用的白粉、送給農民最需要的「農民曆」等。接著,他們會在各地組成「伊勢講」這種組織,由於當時的民眾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或體力,前往伊勢神宮參拜。
歌川広重「伊勢参宮・宮川の渡し」,伊勢參拜的隊伍中,男女老少都有。照片來源:伊勢神宮臉書
於是,他們就會加入「講」,由每個講員共同出資,每隔一段時間再用抽籤的方式指派出代表前往伊勢神宮,代替大家參拜(所以這些代表們又被稱為「代參」)。不僅如此,沿途上他們還會遇到許多無法親自去參拜的信眾,提供他們免費的餐食與住宿服務(這讓我想到白沙屯媽祖繞境啊~真有趣!),並委託這些代參們幫他們前往伊勢神宮祈禱。這概念是不是很類似於現在的「跟會」呢?只是他們跟的是「參拜伊勢神宮」的會,藉由繳交會費,希望哪一天能夠完成一生一次的夢幻旅行。
每個地方的「講」,御師都會委託一位「講元」負責營運(就是會頭啦~),等確定派出代表之後,御師又出現了,他會幫代參們規劃路線(旅行社的功能),並提供自己在伊勢神宮附近的居所給他們暫住,同時還請他們吃一些平常吃不到的山珍海味(高級的一泊二食民宿方案)。隔天,則直接變身導遊,帶著代參們從外宮開始參拜至內宮,教導代參們正確的參拜路線與方式,順便介紹附近有甚麼好吃的跟伴手禮可以帶回去。等代參們參拜結束後,這些代參們就會帶著伊勢神宮的祈福小物與伴手禮回來,再把參拜後的福氣分送給委託他們的沿途信眾,以及講裏的會員。
以參拜當擋箭牌的觀光熱潮
如同上面提到的「伊勢講」,這種運用「講」與「御師」的配合模式,其實日本各地都有,例如:富士山的浅間講、熊野三山講、熱田講、太宰府講...等等。無論是甚麼宗教、甚麼講,我們可以看到幾乎全部都是與信仰結合的組織,但這些宗教的信徒真的這麼多、也真的如此狂熱嗎?
其實,在講的組織中,並非所有人都有如此虔誠的信仰,而會有此現象產生,可以說是拜江戶時期的一些政策規定所致。當時,德川幕府為了管控各地的大名(諸侯),以防他們謀反,所以頒布了許多規定。其中一項規定就叫做「參勤交代」,意指各地的大名必須要把大老婆寄放在江戶(現在的東京),然後依照各大名的領地遠近不同,規定他們每隔幾年就要來江戶給將軍看一看你有沒有變胖變瘦,領地距離江戶近的大名,可能每兩年就要有一半的時間住在江戶,而領地較遠的,輪班的時間間隔就會拉得比較長一點。
當然,這些大名們要去江戶給將軍看的時候,當然不會空著手去,一定要帶上一堆禮物送給將軍以示效忠之外,隨身還要帶上許多人馬,讓沿途的民眾看看自己有多厲害,所以常常讓搞得像遊行一般。如此一來,不管是真的有財力的、還是打腫臉充胖子的,所有的大名都得耗費很多心力與成本來準備「參勤交代」,同時還得在江戶安排居所,對將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兼具掌控大名與削弱地方勢力的好方法。
在這樣的制度底下,為了方便這些遊行大軍往來江戶與其領地,德川幕府便修建了「五街道(東海道、日光街道、奧州街道、中山道、甲州街道)」,這些街道每天都有不同地方的大名行走,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寬敞、好走又快速,意外地也帶動了地方的住宿、餐飲等經濟發展,如今從江戶輻射發散出去的道路網絡,很多就是沿用這五街道的路線來興建的喔。
當時的五街道上設有「關所」(例如現在我們去箱根就能看到復原的「箱根關所」),一般庶民,除了有「特殊目的」之外,是不能隨意離開自己的居住地並通過關所的。因此,想要在五街道上自由往來的話,就必須在通過關所時出示「手形」,並經過被摸光全身的安檢才能通過(就像我們現在要出入國門的時候,必須安檢一樣,不能攜帶武器,而且要出示護照一樣)。所以,一般民眾如果想要去別的國家遊玩的話,唯一可以使用的「特殊目的」,就是去參拜啦!只要跟關所的人說,我雖然沒有護照,但我只是要去拜拜,拜完就回來了啦~如此便可順理成章的去旅行了。是不是很聰明呢?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