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有罪,該放還是該罰?|《死刑台前的告別:我替百位死刑犯辯護的日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為一個無辜的疑犯辯護、奔走的故事,佔了書一半。奎格,原本很大機會被判無罪的人,因為原辯護律師無作為(辯護律師由政府委派),讓奎格被判有罪,就算作者接手後找出疑點,也因法序程序無法讓奎格再次受到公正的審判,作者只能眼睜睜看著奎格上受刑台……

相信大多人都不會反對法律的兩大原則:保護無辜的人 & 懲罰作惡的人

有罪者判罰,無罪者釋放,那疑似有罪呢?如何知道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是無辜還是有罪,關鍵在於證據。無法判斷疑犯有沒有犯案皆因「證據不足」。周星馳的經典電影《九品芝麻官》李公公相信常威無辜,對包龍星說:「你要是再拿不出證據來控告常威,你就得退堂,常威他呀就無罪釋放。」就算包大人有好大的官威,沒證據就是沒辦法。

沒證據就找。從接到或發現案件,警察就要開始初步調查,包括現場搜證,尋找嫌疑犯,跟不同人問訊等等。然後把報告交給地檢,地檢進一步調查。找證據說起來很容易,執行起來很困難,如果在案發現場找到血液,就要做血液檢驗,找出血液是誰的。如果涉及人命傷亡,就要法醫負責檢驗,當中涉及到不少科學知識,須由法醫或相關專業人士告知。一連串搜證完成後,如果決定起訴,案件就會轉到法院,由檢辯雙方辯論,再由法官決定嫌疑犯是否有罪。當中直接相關人士就有:受害者、疑犯、執法者(警察)、偵查者(地檢、法醫)、檢控者(檢察人員)、判決者(法官)。

理想的狀況是執法與司法人員都依證據說話,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推理小說裡常出現的對白:「再精密的推理若缺乏證據,就是空言。」精密的推理當且如此,遑論懷疑。查案與判案都應該基於科學與證據,純粹的對事不對人。就像日劇《冤罪律師》的對白:「不是為了辯護人,也不是為了正義,而是為了真相。」再說一次,這是理想的狀況,理想與現實之總是有落差。

落差在於執法者是人,只要是人,難免會犯錯,難免會有情緒,難免會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在美國,如果嫌疑人是黑人,遇上對黑人有偏見的警察,他的遭遇可想而知。作者在書裡就有提到黑人嫌疑犯很容易被懷疑是作案者。換到亞洲,如果嫌疑人讀書成績不好,常常跟家吵架,這個人在一般民眾心裡的評價不會好到哪去。但如果執法者也是抱著同樣的前設,或許會被誤導,在問訊過程中有意無意誘導嫌疑犯。像是「你是不是一直想要發財?」「為了發財可以不擇手段」……甚至嚴刑逼供。更扯的嫌疑犯在威逼誘導之下會寫出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有的警察將自己的懷疑強加於嫌疑犯,有的檢察官也會,甚至法官也會這樣。蘇建和一案,法官們召開記者會,為判決辯護,有法官講出「我考試第一名的人,絕對不會判錯」*,令人震驚。書的結尾,有律師表示法官會依「根據第一印象」來判決……

這裡推介兩套日本電影,講述執法者的黑暗面:
《檢察方的罪人》:為求令犯人入罪做假證
《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法官傾向認為被告有罪

當證據證明了部分執法者是錯的時候,他們會改變立場嗎?很抱歉,有的會死不認錯。一個人或一群人認定自己沒有錯,就算事實擺在眼前,也改變不了人的想法,在關於「道德」一事上更是如此,如果我認錯了,不就說明我就是壞人嗎?堅持是死不認錯,就算有錯,也錯不在我。引述作者講的:「人憑著非常少的訊息,就確立了頑固的想法,卻還自以為心胸開放。他們選擇『事實』的方法,就好像在自助餐檯上選食物一樣。

當執法者不是依證據,而是「個人判斷」時,冤案就有機會出現。有機會是冤案的情況下,嫌疑犯又被判了死刑,如果刑罰被執行,又發現誤判之時,要回轉已無可能。冤案代表被無辜的人被懲罰,作惡的人逍遙。而又因為執行法律的程序由多人擔當,眾人責任亦被分散。江國慶一案就是如此。執法與判決過程中應該完全理性,以科學為依歸,對事不對人,這是很高的要求,要求高就代表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做不到就有機會讓無辜的人蒙冤。如果法律懲罰了無辜的人,變相保護了作惡的人。

寧枉勿縱,還是寧縱勿枉?根據無罪推論原則,要達到定罪證據即證據要毫無疑點(beyond reasonable doubt),若未能釋除疑慮(benefit of doubt),被告應獲判無罪。唉……說來容易做到難啊。

*我考試第一名的人,絕對不會判錯
https://historyslice.com/keywords/我考試%20第%20一%20名的人,絕對%20不%20會%20判%20錯

封面圖源: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cities/delhi/freedom-from-cage-a-delhi-judge-gives-bail-in-verse-7003027/


raw-image


參考資料:

台灣警察21世紀還在刑求逼供,韓國30年前就懂得反省!他用這個案子,道出我國司法的悲哀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9150?page=1

一個基層員警的告白:我們不是想吃案,而是辦案需要一定的時間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076

收到警察局通知書時應注意之事項https://www.facebook.com/legalprocriminal/posts/121219835228872/

重大刑案速破,但不想接失竊案?警:我們也有業績壓力咩https://udn.com/news/story/120911/1843568


地檢與警察的分別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723613

怎麽提告
https://www.laf.org.tw/upload/2020/05/20200505095405.pdf

90秒告訴你「法官、檢察官」到底是哪裡不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tUBKEM-1R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眾讀PopRead的沙龍
14會員
124內容數
眾讀PopRea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2
最近發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時會不禁想:「我真的好慘啊。」看了電影蜘蛛俠無家日以及東野圭吾所寫的《信》,我明白了一件事,很多事情都能比目前狀況更壞。 《蜘蛛人,無家日》Peter Parker蜘蛛人的身分被公之於眾,日常生活受到了大量關注包括支持與反對的。Peter Parker想要改變目前的壞情況
Thumbnail
2022/11/02
最近發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時會不禁想:「我真的好慘啊。」看了電影蜘蛛俠無家日以及東野圭吾所寫的《信》,我明白了一件事,很多事情都能比目前狀況更壞。 《蜘蛛人,無家日》Peter Parker蜘蛛人的身分被公之於眾,日常生活受到了大量關注包括支持與反對的。Peter Parker想要改變目前的壞情況
Thumbnail
2021/12/19
如果認為「一人做事一人當」,那需要懲罰的人只有郭芙一人,認為「一人犯罪,家屬同責」的人,就會把黃蓉和郭靖都怪上
Thumbnail
2021/12/19
如果認為「一人做事一人當」,那需要懲罰的人只有郭芙一人,認為「一人犯罪,家屬同責」的人,就會把黃蓉和郭靖都怪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似起單純的OL自殺疑案,屢次被檢察官不起訴處分,不滿輕率處理的家屬委請律師網羅證據及訴狀,但除了在程序與制度上有層層阻礙,更有人為及外部的力量不斷介入,在越深究的同時,逐漸發現了當事者不為人知的一面。依此立錨點頗析案情像滾雪球一般驚動了議長、調查局,乃至遭到接二連三暗算、波及旁人連自身性命都堪憂。
Thumbnail
看似起單純的OL自殺疑案,屢次被檢察官不起訴處分,不滿輕率處理的家屬委請律師網羅證據及訴狀,但除了在程序與制度上有層層阻礙,更有人為及外部的力量不斷介入,在越深究的同時,逐漸發現了當事者不為人知的一面。依此立錨點頗析案情像滾雪球一般驚動了議長、調查局,乃至遭到接二連三暗算、波及旁人連自身性命都堪憂。
Thumbnail
這是一本罕見從檢察官角度敘寫犯罪紀實的故事。藉由一起疑似強盜殺人的夫婦命案揭開序幕,並由年輕的沖野檢察官承辦,根據鄰居證詞及間接證據,循線調查了部分有債務往來的人員,隨後鎖定了被戳破謊言、涉有重嫌的松倉,檢警以高規格威嚇審訊,在身心壓迫下強逼對方認罪。
Thumbnail
這是一本罕見從檢察官角度敘寫犯罪紀實的故事。藉由一起疑似強盜殺人的夫婦命案揭開序幕,並由年輕的沖野檢察官承辦,根據鄰居證詞及間接證據,循線調查了部分有債務往來的人員,隨後鎖定了被戳破謊言、涉有重嫌的松倉,檢警以高規格威嚇審訊,在身心壓迫下強逼對方認罪。
Thumbnail
明明人是他殺的,為什麼還有律師要幫他說話?明明火是他放的,為什麼還有律師願意陪同偵訊?明明車是他開的,為什麼還有律師要說他沒酒駕?你以為我會認真從憲法上的權利義務開始談起嗎?不會啦,我擔心講這種太抽象的,大家會直接滑下一篇,這邊文章將以實習律師的角度討論這件事情。
Thumbnail
明明人是他殺的,為什麼還有律師要幫他說話?明明火是他放的,為什麼還有律師願意陪同偵訊?明明車是他開的,為什麼還有律師要說他沒酒駕?你以為我會認真從憲法上的權利義務開始談起嗎?不會啦,我擔心講這種太抽象的,大家會直接滑下一篇,這邊文章將以實習律師的角度討論這件事情。
Thumbnail
「法院」在查明檢察官所起訴的犯罪事實,可以依職權調查證據的權限,縱使當事人(公訴人、自訴人或被告)沒有提出調查證據的聲請,法院仍得調查的意思。會有這樣的主義,就是賦予法院有澄清事實的義務,以達到發現真實的刑事訴訟目的。
Thumbnail
「法院」在查明檢察官所起訴的犯罪事實,可以依職權調查證據的權限,縱使當事人(公訴人、自訴人或被告)沒有提出調查證據的聲請,法院仍得調查的意思。會有這樣的主義,就是賦予法院有澄清事實的義務,以達到發現真實的刑事訴訟目的。
Thumbnail
在眾多以詭辯律師、怪才醫生為首的職人劇編年史中,2021年被譽為韓劇黑馬的《Law School》(法學院)主角楊宗勳教授,無疑是最奉公守法的主人翁。穿著正裝、每個行事準則都貫徹始終,像是嚐盡辛香料後的一碗清粥,也好似在可以盡情揮灑創意的戲劇中遞出橄欖枝:法律工作終要回歸基本原則:無罪推定、罪刑法定
Thumbnail
在眾多以詭辯律師、怪才醫生為首的職人劇編年史中,2021年被譽為韓劇黑馬的《Law School》(法學院)主角楊宗勳教授,無疑是最奉公守法的主人翁。穿著正裝、每個行事準則都貫徹始終,像是嚐盡辛香料後的一碗清粥,也好似在可以盡情揮灑創意的戲劇中遞出橄欖枝:法律工作終要回歸基本原則:無罪推定、罪刑法定
Thumbnail
理想的狀況是執法與司法人員都依證據說話,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
Thumbnail
理想的狀況是執法與司法人員都依證據說話,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
Thumbnail
致謝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刊登本文:https://plainlaw.me/2021/03/30/開箱刑事官司的守護者──律師血淚的一天|曾友/ 為什麼要有律師?因為律師的任務就是要保護當事人,不受檢警在刑事訴訟中作出不當取證。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能
Thumbnail
致謝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刊登本文:https://plainlaw.me/2021/03/30/開箱刑事官司的守護者──律師血淚的一天|曾友/ 為什麼要有律師?因為律師的任務就是要保護當事人,不受檢警在刑事訴訟中作出不當取證。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能
Thumbnail
追作者的臉書好一陣子了,一直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身在公門除了好修行之外,還真的是很多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作者點出系統的第一個問題。堆積如山的案件量,經常鴨的檢察官無法效率、品質兼顧。而匆促的辦案犧牲的有時不只被告的權益,甚至是對國家司法的戕害,致使人權、司法檢察品質
Thumbnail
追作者的臉書好一陣子了,一直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身在公門除了好修行之外,還真的是很多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作者點出系統的第一個問題。堆積如山的案件量,經常鴨的檢察官無法效率、品質兼顧。而匆促的辦案犧牲的有時不只被告的權益,甚至是對國家司法的戕害,致使人權、司法檢察品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