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行動電源為什麼有搞頭?從產品思維與商業思維來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今天在商業思維學院的臉書社團,跟大家介紹了什麼是一個好的「工具型產品」,這是學院產品經理學習營的題目之一:

「共享行動電源」,這個服務,你覺得賺不賺錢呢?
我覺得有機會,而且目前已經孵出一家美國IPO公司!但還是有些隱憂⋯⋯

我跟大家分享,我認為一個好的工具型產品,應該有以下特徵:

  1. 能解決問題
  2. 能解決高頻或是夠痛,有價值的問題
  3. 使用者能「感受到」價值
  4. 好用,能幫使用者節省時間精力
  5. 穩定

這五個條件,對你來說是不是有點抽象呢?讓我用「共享行動電源」是不是有搞頭,來跟大家介紹這五個好工具產品的特性。

關於共享行動電源,很多人覺得「手機電量越來越大,根本用不到吧?」,或是「行動電源那麼便宜,用買的就好吧?幹嘛租?」或是「到咖啡廳喝咖啡充一下就好了吧!」

會這麼說的人,就陷入產品經理「以為自己是使用者代表」的大忌了!

首先有個前提,就是「手機沒電」這個痛點與焦慮,對現代人來說,是一刻都不能忍耐的,甚至有些人,只要手機電量低於20%,就會開始焦慮了,因為持續低電量使用會傷電池(就是我!我50%以下就開始找充電的地方了),因此「充電」是剛需。

「手機電量越來越大,根本用不到」這個觀點,忽略了手機市場還是有許多使用者,是買中低階手機的,未必大家都買大電池又省電的高階款,即使買的是大電池,也有可能在追劇、電玩、持續上網的狀況之下,電量依然有不夠的問題,連我是用iPhone,都有蠻多次電量不夠,非常焦慮到處找電源的狀況。

你說有這個剛需,不代表共享行動電源這個解決方案有機會呀?

沒錯,針對充電這個剛需,有幾種解法:

自己買行動電源,隨身攜帶,這也是上述的一種觀點

「行動電源便宜,用買的就好,幹嘛租」這個觀點,假定了大家都會帶行動電源、都會記得充電、都有帶線。

的確有一批人會隨身帶行動電源,但也有一批人是臨時有充電需求,身上沒帶著行動電源的或是線的,也可能是有帶,但是裡面沒有電,因為不會常常記得要充電。

還有一種人,是覺得要帶行動電源很麻煩、占空間,有些人喜歡出門就帶一隻手機,包包都不帶,要付錢就用行動支付,這時候行動電源就沒地方放了,如果行動電源租借的地方夠方便,它寧可不帶用租的,不要小看人們的懶啊!

找咖啡廳充電就好

同樣需要記得隨身帶adaptor還有線,還要找到願意提供插座的咖啡廳,還要電源處正好有位置可以坐,還要花錢買咖啡或餐點,比較起來,直接租一個共享行動電源,不是省事又划算多了?

而且充電的時候,你就只能守護在電源旁邊,無法離開,如果你正在逛街,遇到這種事不是非常浪費時間嗎?

另外,有些場合是常常需要充電,但是沒電源的,例如「參加實體活動」,你是不是常常遇到想要手機充電,人離不開,現場電源又超少的狀況呢?是不是好不容易有幾個電源插頭,卻全部佔滿的狀況呢?

這種地方如果入口處擺一個共享電源租借,我一定借爆,在活動中可以恣意拍照或是上網,不用擔心手機沒電了!工作人員也會很有需求,這種大型人流現場,電源實在太不夠了!

週末的百貨公司也是一樣的道理,沒電源,咖啡廳都滿,帶著行動電源逛街麻煩,直接借一台逛街時充,逛完直接還,非常方便。

raw-image
所以,為什麼我認為共享行動電源有市場機會呢?

從上面我說的五個好用工具的產品框架,一個個來檢視

(1)能解決問題:能解決手機沒電的問題,checked!

(2)能解決高頻或是夠痛,有價值的問題:手機沒電這個問題夠不夠高頻或痛呢?可能未必高頻,但是一旦發生,超級痛超級焦慮,checked!

(3)使用者能「感受到」價值:以台灣最常見的共享行動電源ChargeSPOT為例,手機直接搜尋附近的電源處,在台灣的都市區電源分布非常密集,許多捷運站、餐廳、購物商場、超商都有,台灣共3000個據點以上,要充電並不難,而且,一拿到電源,直接充電,焦慮瞬間釋放,超級有感!

ChargeSPOT在台灣的分布(我可沒有收葉配XD)

ChargeSPOT在台灣的分布(我可沒有收葉配XD)

尤其台北市這分佈,我簡直有密集恐懼症!!

尤其台北市這分佈,我簡直有密集恐懼症!!

(4)好用,能幫使用者節省時間精力
整個租借流程是非常簡單的—
手機搜尋附近的站點(台灣有三千多個),會顯示附近的站點以及可租借電源
➜ 到站點掃條碼,可以Line pay等各種手機支付方式,不必拿錢包
➜支付完直接拿走行動電源
➜ 行動電源背面有附線,可以直接插上充電
➜ 甲地租乙地還,不用被綁死在某個地方
這樣的服務,一小時12元台幣,一天上限36元,花12元買個方便安心,其實我寧可不帶行動電源。

(5)穩定:行動電源的維護容易,技術難度也不高,不太會有什麼穩定度的問題,也很少聽到燒起來的事件,而且租借站點都在室內,有店家的人看管的地方,也不會有什麼被破壞或偷走的問題,共享單車就差多了,隨便就會騎到壞掉的車,體驗很糟糕。

綜合以上原因,我認為以「產品思維」來檢視共享行動電源,是有機會的。

但可能還是有人懷疑,共享單車在中國燒了很多錢還是大虧損失敗了,共享行動電源會賺錢嗎?

其實共享行動電源在中國已經證明能獲利了,中國最大的共享行動電源公司--怪獸充電,在2019年營收20億人民幣,淨利潤1.6億,淨利率8.2%,2020年受疫情影響,營收28億,但淨利率跌到2.7%,還是賺了7540萬人民幣,阿里巴巴和軟銀亞洲都有投資,甚至已經到那斯達克掛牌上市了!


為什麼租金低,使用頻率不高,還可以獲利呢?

這要從財務結構來看了。

以台灣的ChargeSpot來計算比較清楚,一小時12元看似很少,但是行動電源的成本很低呀!

和共享單車不一樣,共享單車車子的成本高,一台要一兩千,維護的成本也高,耗損率也很高,因為他在戶外日曬雨淋,又可能被亂停或破壞,在馬路上就是比較容易損害,而且還有法規的問題,政府或是社會觀感都不好,這麼高成本又麻煩的事情,但每次租借的租金卻不高,我算不出來如何才能回本。

但是共享行動電源完全不一樣,一台行動電源成本粗估三四百塊,以ChargeSpot而言,只要七天沒還,行動電源就歸你,然後扣399,整個電源被偷走沒還都不會有太多損失。

而且維護或是營運成本都低,放在室內不會被破壞,又不占空間,還能幫店家引流,比起共享單車是討人喜歡得多了,當然也不會有法規或是社會爭議等種種問題。

台灣的ChargeSPOT只有20個員工,就能營運3000多個據點,20萬會員了,其實是營運成本還蠻低的事業。

另外一個可能的成本,是「放在店內的租金」,但是以ChargeSPOT的相關新聞來看,它放在店家內是沒有被收租金的。

為什麼?

因為它能幫店家帶流量,把人引進店之後,就更有機會買個東西當場吃喝或是外帶。

這跟店家提供插座吸引人流是一樣的意思,店家給個很小的位置,放共享行動電源,可以吸引人流,可以當作對客人的服務,自己沒有成本,還不用免費提供電或是開放插座,也不用擔心某些位置被占,其實是個不錯的生意。

以一台共享行動電源成本500元來算,12元租金雖然不高,但是能被租500/12=41.6,42小時就回本了,後續都是賺的,以ChargeSPOT說他們準備一萬顆行動電源,一天被出租15%,其實我認為要回本不難。

當然這樣的模式,還是有隱憂

我認為最大的隱憂,就是頻率和客單價的問題。

雖然手機用戶多,「沒電」這個問題很痛,但是真的到沒電得趕緊充電的頻率不算高,我自己有過多次,但也就10次以內,因此它的總市場規模估計是不大的,可能很快就碰到天花板。

另外一個問題是,客單價低,而且難以提高。

當然在痛點很痛,單價又低的情況之下,大家對價格的敏感比較低,一小時12元你會付,15元你可能也覺得沒差多少,3元沒什麼感覺,但其實已經漲了25%了!

但是這還是在一個低價的範圍,當公司要衝高營收時,很快就會遇到需求頻次較少,客單價又低,所以總營收上不去的問題,這個服務因為很單一,又無法靠附加價值,或是增加其他服務,以增加價格,所以天花板顯而易見。

以ChargeSPOT為例,一萬顆行動電源,15%的出租率,即使大家都充滿三小時36元,年營收:

10000x15%x36元x365天=1971萬,年營收還不到2000萬。其實是小而美的生意。

天花板矮,而成本還可能會增加。成本可能來自商家要求的租金。

前面說商家可以無償讓它放站點,但是當它要擴市佔與服務據點時,就可能接觸到一些很「貴」的點了,例如便利商店、捷運站,有可能要跟它收費,那公司的成本就有可能逐漸上升了。

因此在財務上還是有隱憂的,這是一個可能市場規模有上限,但是成本會往上擠壓的生意。

另外就是這樣的生意沒什麼進入門檻,技術沒門檻、營運沒門檻、資金需求也沒門檻,越好做越危險,因為既然是好做的生意,就有可能吸引許多人進入,但是市場又有上限,因此還是蠻可能很快就被殺成血海,所以能做到那斯達克IPO,我自己是還蠻驚訝的XD

無論如何,從產品的角度,我認為這是不錯的「工具型產品」,夠痛、體驗夠好,但是僅限於固定的場景,在財務上有機會,但是潛在的天花板也明顯。

我是希望這個案例解析,能帶大家認識「怎麼做好一個工具型產品」,並介紹商業思維中的「財務結構」,財務結構在商業思維學院當中的「商業思維百科」有許多進一步的介紹,歡迎大家報名。

如果你對「六週實戰,做出一個好的工具型產品」有興趣,可以參考:

如果你對「財務結構」與各種產品、策略等商業思維相關知識的「商業思維百科」有興趣,學院有$2999的基礎方案,可以讓你暢讀350篇商業思維百科,文字加音頻看到飽、聽到飽,一篇平均10元,可以參考以下入學方案:

(不過話說,這到底哪裡共享,就是行動電源租借服務啊!)

另一個很長的後話

以這樣的邏輯,「共享雨傘」有沒有搞頭呢?看起來是遮雨剛需呀?

我認為沒有,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1. 共享雨傘是看天吃飯,如果是長久沒下雨的地方,例如今年的台灣,它資金直接斷鍊Orz
  2. 即使下雨也很慘,因為大家的需求會突然集中在同一個時刻發生,所以你要準備很多庫存,不然也是無傘可借,但是充電需求比較不會突然集中發生,又集中沒有需求,需求的頻率落差不大
  3. 共享雨傘的替代品多,有需要去便利商店買一把就好了,不像行動電源,替代方案要嘛重又麻煩,要嘛找不到,要把你綁在咖啡廳還要花一筆錢消費

所以共享行動電源有搞頭多了,你覺得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onne Tsai的沙龍
642會員
47內容數
Evonne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昨天看到好多人在分享,全達國際推出「移動充電機器人」,此概念不乏海外新創業者有提出,其實結合近期智能機器人的投入研發,確實把充電樁+電池+機器人 是一個非常有話題性的前瞻性產品,不過為什麼市場上遲遲沒有此服務於公共場域大型投放發生? 我想針對此產品提出一些個人的觀察與運營服務的想法。
Thumbnail
昨天看到好多人在分享,全達國際推出「移動充電機器人」,此概念不乏海外新創業者有提出,其實結合近期智能機器人的投入研發,確實把充電樁+電池+機器人 是一個非常有話題性的前瞻性產品,不過為什麼市場上遲遲沒有此服務於公共場域大型投放發生? 我想針對此產品提出一些個人的觀察與運營服務的想法。
Thumbnail
行動電源的原文 portable charger 可直譯成「可攜帶的充電器」不過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 Power Bank「能源的銀行」,也就是「將能源存入之後,可以隨意提領」的意思。
Thumbnail
行動電源的原文 portable charger 可直譯成「可攜帶的充電器」不過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 Power Bank「能源的銀行」,也就是「將能源存入之後,可以隨意提領」的意思。
Thumbnail
這世代手機沒電真的很不方便 甚至好多人開始都用行動支付了! 「行動電源」變成生活必備用品之一! 今天推薦一個好用的行動電源,版主自己也正在使用,行動電源充滿到100%,我可以用三次!
Thumbnail
這世代手機沒電真的很不方便 甚至好多人開始都用行動支付了! 「行動電源」變成生活必備用品之一! 今天推薦一個好用的行動電源,版主自己也正在使用,行動電源充滿到100%,我可以用三次!
Thumbnail
出門在外手機、筆電沒電時必備的東西當然就是行動電源啦!但是pchome、momo打開琳瑯滿目,不知道行動電源怎麼挑怎麼辦?尤其是看到行動電源容量,一下mAh一下Wh,還有電池容量、額定容量一大堆專有名詞看不懂怎麼辦?別擔心,今天小編有五款行動電源推薦,而且推薦完之後小編還會分享四大重點給大家當作挑選
Thumbnail
出門在外手機、筆電沒電時必備的東西當然就是行動電源啦!但是pchome、momo打開琳瑯滿目,不知道行動電源怎麼挑怎麼辦?尤其是看到行動電源容量,一下mAh一下Wh,還有電池容量、額定容量一大堆專有名詞看不懂怎麼辦?別擔心,今天小編有五款行動電源推薦,而且推薦完之後小編還會分享四大重點給大家當作挑選
Thumbnail
圖片來自 josemdelaa 本文試圖從眾多電腦廠商的電力方案中,找出最佳解。 首先,我們必須先思考,消費者要的是什麼,我們當然可以天馬行空的想著超大範圍的無線供電方案之類的夢想,不過從務實考量,在現有的科技水平下,以筆電這樣的行動應用,除了續航力,重量這檔事顯然也必須被納入考量,任何人都可以理解
Thumbnail
圖片來自 josemdelaa 本文試圖從眾多電腦廠商的電力方案中,找出最佳解。 首先,我們必須先思考,消費者要的是什麼,我們當然可以天馬行空的想著超大範圍的無線供電方案之類的夢想,不過從務實考量,在現有的科技水平下,以筆電這樣的行動應用,除了續航力,重量這檔事顯然也必須被納入考量,任何人都可以理解
Thumbnail
價格OK / 大小OK / 容量適當 ( 救急夠用 ) 以這個價位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主要買的是一個便利而不是充到100%行動電源
Thumbnail
價格OK / 大小OK / 容量適當 ( 救急夠用 ) 以這個價位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主要買的是一個便利而不是充到100%行動電源
Thumbnail
「共享行動電源」,這個服務,你覺得賺不賺錢呢? 我認為一個好的工具型產品,應該有以下五大特徵:能解決問題;能解決高頻或是夠痛、有價值的問題;使用者能「感受到」價值;好用,能幫使用者節省時間精力;穩定。 是不是有點抽象呢?讓我用「共享行動電源」是不是有搞頭,來跟大家介紹這五個好工具產品的特性...
Thumbnail
「共享行動電源」,這個服務,你覺得賺不賺錢呢? 我認為一個好的工具型產品,應該有以下五大特徵:能解決問題;能解決高頻或是夠痛、有價值的問題;使用者能「感受到」價值;好用,能幫使用者節省時間精力;穩定。 是不是有點抽象呢?讓我用「共享行動電源」是不是有搞頭,來跟大家介紹這五個好工具產品的特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