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想像力?
首先,我想先來說說我過去對「想像力」的想像。我以為有「想像力」的人比較像是是音樂家、藝術家、作家的類型。我覺得想像力比較像是一種天賦,而不是能力。對想像力有了另一層思考最初是在前陣子讀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當中部分內容不斷強調儒家的思想與教育體系扼殺了知識分子的「想像力」。
前幾天,有一則日本報導提到當記者詢問東京奧運主辦單位官員:如果奧運取消,日本需要支付多少違約金與損失呢?官員答:我們不考慮奧運取消的可能性,所以沒有試算。
不知道這位官員是「不考慮」還是「沒考慮」,這篇報導底下某位網民評論,缺少「想像力」的日本官僚會毀了日本云云。
所以,其實想像力是一種思考能力。思考各種可能性的能力。
《三體》
前幾天,陪伴我上下班電車通勤時間2個多月的《三體》三部曲,終於看完了。這一套書在讀的時候,有好幾個轉折點,都差點讓我在電車上尖叫。看完的那一刻,覺得很多想法,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打開跟好友們的群組,我只說:這本書好看,我覺得給我很多啟發。朋友P問我:什麼啟發?
必須要先說,我對星際科幻類的小說其實接觸不多,大概就是小時候看了倪匡的程度,但是這類型的電影蠻喜歡的。《星際效應》也是一看再看。所以對這一類型的故事,大多是從歐美的視角。但《三體》,是一個從文化大革命開頭的星際科幻小說,這就蠻有意思了。
回到上面朋友問我的問題,我想著要怎麼回答。然後我想起在母親節的時候,另外一位朋友的小孩,在母親節卡片上畫了一團不規則的圓形,說是星星。朋友拍了照上傳,附上的文字大約是說了孩子還小不太會畫,形狀還看不出來是星星之類的話。當時我看到圖片正好還在讀《三體》,發現了我們畫畫很自然的會把星星畫成五芒星,但星星其實不長那樣,星星還真的是不規則的球體!可能當下我會直接找NASA的星星照片給小孩看吧~因為朋友P也有孩子,我就說了這個感覺跟我們比較相近的,算是這本小說帶給我的「啟發」。
在讀這本小說時,更多時候我覺得我讀的不是科幻小說,是社會學小說。有些人說當中有許多情結太黑暗,讀不下去。大概就像是我們看黑暗騎士裡小丑給兩條船的人引爆器的情節,只是這本書裡既沒有所謂的「人性光輝」也沒有「蝙蝠俠」而已。就像文化大革命終究變成一場浩劫,沒有人能夠阻止。這只是各種可能當中,不是最壞也足夠壞的一種發展。就像《三體》當中描寫人類文明所面臨的各種危機,與那些危機下人類、文化的發展。這一部分真的非常有意思!
而三體第一部因為在美國有得獎,算是討論度比較高的一部,開頭描寫文化大革命的部份,我甚至懷疑到底是怎麼能在中國出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人為的優勝劣汰,這裡的優劣並非道德或是文化上的好壞,僅表示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能夠存活下來甚至是得利的人們的選擇。這是一個價值觀的選擇。無論當時的時空與人們的瘋狂多麼無奈或者是被迫,那些選擇已經永遠留在某部分的血液中變成文化基因。
而因為文化大革命帶給小說開頭的一個重要人物ー葉文潔所帶來的影響,導致她做出後續的選擇,故事於焉展開。讓我想起文化大革命對分別生活在中國與台灣的人來說,就像書中「藍色空間號」與「青銅時代號」存活下來的人類,已經永遠跟地球的人類不是一個「物種」,台灣跟中國的文化與價值觀也在這場浩劫中,分道揚鑣,已經不是同一「種」人。
另外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書中後半段主要的兩個角色。羅輯與程心,邏輯與誠心。誠心比較像是一種信仰或是價值觀,是比較偏向現在民主社會下一種主流的思想。書中卻不斷讓程心所做出的選擇,走向毀滅。但是人類社會還是不斷選擇誠心而非邏輯,既現實又殘忍。
《三體》的想像力我覺得很精采。雖然現實殘忍,但不悲觀。客觀來說,它只是指出了某一個可能的發展而已。在這個和平年代,擁有想像力對像我這樣的小民來說,更多的可能是讓生活多一點樂趣。但對國家領導階層來說意義就不同了。
在跟別人推薦書的時候,最常聽到起手勢「我不看這類型的書」、「這類型的我沒有興趣」、「字太多」,所以才有這個《沒有要推書的心得》分類(笑)。
很多時候,這讓想像中少了一個可能性,生活中少了一個樂趣。
最後,因為對於文組出身的人來說,《三體》裡面提到的很多宇宙學跟物理學,真的是需要一點概念才比較好想像。除了維基百科查,我還有一部分是看YouTuber的
老高知道的,列一下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