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人鄭宜農—首部私我書寫:《孤獨培養皿》

2021/06/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個人的培養皿都不同
但都養著相似的孤獨
在微小的個人切片,她滋養眾生紛雜靈魂
讓他與她與它與ㄊㄚ,因理解而趨於完整
(圖片提供:鄭宜農、有鹿文化)
願這本書能夠讓我們稍微不懼怕,甚至開始能喜歡孤獨一點點

「那一天開始,我便知道自己終有一天得要開始書寫自己。」

她用鑷子將一段聲音、一句話語、一種味道或一節觸感,
截下生命的某某故事做成玻片,
放到回憶的顯微鏡下仔細觀看,
平行凝視是時間單位,橫切面則能理解它的空間,
把它縮得很小很小,或許便能夠一覽它的色彩與結構:
幼時養的狗狗阿毛教導她無私的愛、
老家羅東的房間裡驚異發現恐懼的聲音、
在陽剛玩具間揣揣不安的異感認同、
青春期的舞蹈是無法抑制體內對凝鍊的追求……
作者序
關於這本書。在我書寫完開始自己反覆閱讀以後,那感覺就像是把一段故事截下來單獨研究,平行觀看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時間單位、就著橫切面則能理解它的空間,再或者,如果有能力把它縮得很小很小,沾黏在透明的玻片上,由上而下就著顯微鏡觀看,在它被放到最大最大的瞬間,我們或許便能夠一覽它的色彩與結構。而今天決定把這一小片玻片送給你們,並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只是覺得它自體增生的樣貌有些趣味,並且我也會有點好奇,大家各自的玻片底下又是帶著什麼的基因變異呢?
不過,其實書寫的過程就像身在一・五倍倒轉的公路電影之中,因為背對著人生移動,一路暈頭晃腦,不知道哪裡該算是起點,哪裡又能成為the end,就這樣惶惶然地過了不算短的一段時間。
這就是培養皿外與培養皿內,各自的風景。
至於我在書寫過程中處處擺藏著的,那些無處不在的「聲音」線索,對一個以製造聲響為本業的創作者而言,則應該可以算是一種浪漫的堅持與興味。這方面,如果有幸讓讀者們探找到,對我而言是會非常開心的。
謝謝施彥如——我的編輯,陪我一起完成這本我自己都知道非常難編的書(同時一邊承接著我的不安),以及一路上給予各類技術性、精神性建議與支持的湯舒雯、李屏瑤、顏訥。
也謝謝我的父親、母親與阿嬤,這本書獻給他們。

  • 書名:《孤獨培養皿》
  • 作者:鄭宜農
  • 出版社:有鹿文化
  • 出版日期:2020/11/29

作者簡介

鄭宜農
台灣獨立創作女歌手、演員、劇作家。
二○○七年以電影《夏天的尾巴》出道,並榮獲第44屆金馬獎最佳新進演員提名。十多年來,經歷了演員、編劇、電影配樂、唱作人等身分,展現飽滿及全面的創作才華。舞台下,更嘗試以文學提煉人性潛埋的碎亮輝芒,直面生活、撿拾微小純粹的細節。她既灑脫又夠堅定,散文踩踏於虛實之間,刺穿種種生命的悖反與矛盾──「身而為人,內心即是黑色的洞,我只希望藉著書寫,在這片黑暗中點燃一抹燭光」。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有鹿文化創立於2009年,旨在讓文學與美學課題相互對話,讓作者與讀者之間產生更多元的互動溝通。我們尋找多樣的聲音,努力豐富華人世界的文化涵養與藝術鑑賞力。 與有鹿一同品嘗好書,有滋有味地,在書海中找到一方簡單而美好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