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民最新醫事書寫:《小毛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孤獨死到追憶生,從疾病到女性身體……

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

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推薦序—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小毛病充滿時間

每當看見中醫師父親為自己配藥時,腦海裡便浮現吳妮民第一本散文集《私房藥》的段落:醫生都為自己的突發或長期困擾的小毛病,私藏藥片藥丸,披掛白袍上陣前,先來一錠止痛驅疼。吳妮民從自身左手手腕的小疼痛,帶領讀者漸次體受醫者的生命大考(如肺癌),由此醒悟這些卸去盔甲戰袍的戰士,「原來也有破碎肉身,也會經歷衰敗和凋亡」,這就是「我們的脆弱穴道,我們的私房藥。」

這句話始終縈繞於腦際,銘刻成記憶。在我「醫療文學與生命敘事」課堂上,提到醫病關係時播放,於我瞥見社會新聞裡病患家屬因不理解醫護人員而拳腳相向、飆罵詛咒時,如背景音悠悠響起,原來他們也有破碎肉身、脆弱穴道,醫者也需要私房藥,他們如同你我,也有這些那些的小毛病,難以言說,無法啟齒,包藏在鮮亮衣著與完美妝容下。

題目雖為「小」──乍看之下有枝微末節、無關緊要的聯想,吳妮民也透露自己曾接受一個小手術,摘除「一個小小、小小的東西」──但整本《小毛病》漸次開展的論辯核心卻一點都不小,也不容小覷。第一篇從近幾年的高齡化議題談起,文中的聲音此起彼落,包括夜裡的救護車警示聲、安養中心的醫療器械和日常摩擦聲,緊跟著的是重聽、孤獨死和老者墜樓,生命不可承受的老死病痛,化為孤獨單音,寂寞奏鳴,逐漸失溫的生命現場,無言以對,無聲中卻又無比喧嘩。

開篇就來個重磅的老病死場景,似乎也為小毛病其實「一點都不小」的宏旨定音,吳妮民接下來細緻敘述她身為醫者的體察與診療,尤其是對老的剖析。我喜捧讀的《佛說無常經》中,佛陀跟弟子說此諸世間有三種法「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此三即是老、病、死,且此三苦隨逐此身。巧妙的是,《小毛病》即從這三種不可愛光澤的人生真相與終點說起,從寂靜森林、孤獨死的小房間、深夜的救護車鳴響倒帶回來,先聚焦於老的種種折磨、反覆小病小痛的諸種感受,逐步回溯曾經那麼美好的身體:髮豐,「眼梢有光」,作者靈活寫盡生之喜悅和小小哀愁,童年玩伴、故人的日常一瞬、有電影有音樂有燈光的燦爛少女時代,令人想駐足哼唱的青春詠嘆(唉)。

吳妮民筆下,老不是幾歲的特定年齡,不見得是可領敬老愛心卡的六十五歲,對於亟欲生產的女子而言,四十幾就來到死線,在吳妮民的高度覺察下,三十五歲的皮囊疲憊值就日夜累加。因為習醫使吳妮民敏銳於細微變化,透過醫者之眸和敏銳覺知,老是種緩慢但持續向前的進行式,終將迎來生命大限:「時間的終點線總是橫於前方的,只在於誰的遠些,誰的近一點。」因此在逐漸退化的過程中,若要建構唯一可能的積極意義(或者說我們還在拚搏的)即是「擁有這副身體時,能否貫徹自己的理想與意志,尤其,在決定了以著一些什麼──譬如文字──做為人生的命題後,更需要一具身體及充足的時間來實行」。緊接著一句無須螢光筆標註就輝耀奪目的金句:「那是意志的事,時時刻刻的意志。」

因此,小毛病不僅是指「這裡也痛」、「那裡也痛」的病恙煩憂,亦可視為最小刻度的「時時刻刻」,相較於空間的另一組符碼:在蘇珊‧桑塔格分析的癌之隱喻中,常用地理學術語如擴張、蔓延,《小毛病》裡不可忽略的關鍵詞就是時間,除了前述提及整本書的結構建立在倒敘上,時間還悄悄流淌於諸多篇章,形塑細節:倘若「時時刻刻」的高度自覺讓主體意識甚至感受到老化的無聲進程,那麼對癌症患者而言,最恐懼的莫過於「還能活多久?」,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此外,當吳妮民穿梭醫療史為讀者合宜剪裁知識時,正是跨時空的書寫示範,例如「鰓弓」召喚的便是億萬年的演化史:由魚而蛙,由蛙而獸,由獸而人,原來我們終將棄置的身體貯藏厚厚一疊歷史檔案,此時此刻或即將蔓延的小毛病裡,皆飽含漫長的時間敘事,小毛病有大歷史。小毛病中,時間可無限濃縮又無窮展開。

小毛病充滿時間。雖從細微處著眼,《小毛病》卻大開大闔,醫療史、疾病史以輕巧適宜的篇幅,化入故事脈絡,即便和另一位醫生作家黃信恩的對談間也交織著時間敘事,當時新冠肺炎尚未流行全球,兩位作家從當年流感切入,回溯臺灣過去曾掀起的傳染病如A肝、瘧疾,不同疾病宛若殊異斷代,標記出不同的世代記憶,從沒想過疾病如同衣裝時尚,「你得過什麼病」成為檢視世代的指標之一。較諸於突發或猛爆性的傳染病,吳妮民將「久長的時間」視為慢性病的定義,與之對抗「需一生一世,那堅貞不移,竟然形同守誓了」,慢性病竟比鑽石、誓言恆久遠,不背叛也不丟包,如此廝守,真是從生入死。

《私房藥》中有一篇〈週間旅行〉,敘述他居家診察病患的過程,最動人處在於當吳妮民凝視病患過去「神色清明,五體自在」的照片,想像這些尚未被裝上鼻胃管、身體尚未有切口的「雙眼翳暗呼吸濃濁的人們」,「彷彿一回神」就可以回到過去。人生被設定成不可逆,一旦老病纏身、醫藥隨身,回到過往只能在幻夢中。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小毛病》從老往中壯年、青春、童年回溯,陪伴讀者感嘆老病隨逐的身體之同時,「回到過去」的結構設計似乎也透露希望:既然老病是結局,至少我們曾保有諸多衣、妝、歌曲、電影、小說等記憶相冊,青春的自在五體連防曬都不用,盛夏豔陽正好鍍成金身,生命本該浪費在鑲金發亮的夢幻物事上,但希望中又埋伏著預言,當時可能一次失戀就感覺命要丟了吧,天真還不識接下來的殘酷變化:落髮、聽力衰退、黃斑部病變以及,癌。因此從前往後讀,彷彿臨終前的人生電影播放,由後往前讀,則順著時間流依序感覺生命從歡欣到無常。小毛病,是這樣極度貼身的私語。

但真無法回到過去?除了反覆的惱人日常──吳妮民形容人生像「除黴的過程」,「清乾淨,就為了準備容納下一次的敗壞」──每輯以月亮盈虧貫串全書,月亮「會走向豐盈,繼而逐漸消隱,以月的曆法,不斷地重新來過」,重新來過的會是什麼?豐盈生命的又會是什麼?月亮暗示了何種生命諭示?不禁想起以手指月的佛典公案。

今夕是何年?在無時無刻動盪不已的世界裡,旁觀叢生蔓延小毛病,時間流淌,月陰晴圓缺,吳妮民帶著我們一同思索。


raw-image
  • 書名:《小毛病》
  • 作者:吳妮民
  • 出版社:有鹿文化
  • 出版日期:2021/03/05

作者簡介

吳妮民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寫作者,臺北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私房藥》(聯合文學,2012)、《暮至臺北車停未》(有鹿文化,2015),及《小毛病》(有鹿文化,2021)。作品散見各文字媒體,並獲選入《散文類》、《九歌年度散文選》、《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等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2021/06/15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異於《私房藥》中初畢業於醫學院的青澀眼光,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
Thumbnail
2021/06/15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異於《私房藥》中初畢業於醫學院的青澀眼光,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
Thumbnail
2021/06/11
自愛.自在.自由 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 痛或喜,人生最後只有你自己 深入靈魂的咒語—「倍萬自愛」 研究蘇東坡三十多年,亞洲一流蘇學女專家衣若芬教授最新作品《倍萬自愛: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書信未尾,你說「敬祝安康」,蘇東坡說「倍萬自愛」。 生命不夠愛你一萬年;人人都要愛自己一
Thumbnail
2021/06/11
自愛.自在.自由 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 痛或喜,人生最後只有你自己 深入靈魂的咒語—「倍萬自愛」 研究蘇東坡三十多年,亞洲一流蘇學女專家衣若芬教授最新作品《倍萬自愛: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書信未尾,你說「敬祝安康」,蘇東坡說「倍萬自愛」。 生命不夠愛你一萬年;人人都要愛自己一
Thumbnail
2021/06/10
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 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 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2021/06/10
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 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 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3 年度書單,蝸蝸推薦《病非如此:一位人類學家的母女共病絮語》。
Thumbnail
2023 年度書單,蝸蝸推薦《病非如此:一位人類學家的母女共病絮語》。
Thumbnail
林黛嫚《彼身》以柔婉而平實的的口吻,娓娓敘述病與癒的細節。這些幽微的細節,恍若他人的故事。當文字落下,百態歸位,病身已成彼身,而敘事者儼然置身塵埃之外,不再為病所困所苦所懼。 白色書身臥在桌前,雖靜默不語卻頁岩般積累了諸般紛雜心緒,一層一層疊加而上的,是諸多心緒與回憶。
Thumbnail
林黛嫚《彼身》以柔婉而平實的的口吻,娓娓敘述病與癒的細節。這些幽微的細節,恍若他人的故事。當文字落下,百態歸位,病身已成彼身,而敘事者儼然置身塵埃之外,不再為病所困所苦所懼。 白色書身臥在桌前,雖靜默不語卻頁岩般積累了諸般紛雜心緒,一層一層疊加而上的,是諸多心緒與回憶。
Thumbnail
我從《小毛病》這本書中接觸到吳妮民的文字,由於很喜歡她洗鍊的醫事書寫,所以去找了她十年前出版的《私房藥》來閱讀,這些散文橫跨十年的時間,從就讀醫學系開始至出版之前,篇篇看似獨立又像是一氣呵成地連貫流暢,我甚至暗自揣想倘若跟多年後出版的《小毛病》集結,應該毫無違和感,一眼就能辨識出吳妮民獨特的書寫風格
Thumbnail
我從《小毛病》這本書中接觸到吳妮民的文字,由於很喜歡她洗鍊的醫事書寫,所以去找了她十年前出版的《私房藥》來閱讀,這些散文橫跨十年的時間,從就讀醫學系開始至出版之前,篇篇看似獨立又像是一氣呵成地連貫流暢,我甚至暗自揣想倘若跟多年後出版的《小毛病》集結,應該毫無違和感,一眼就能辨識出吳妮民獨特的書寫風格
Thumbnail
開篇以住家後方的安養機構夜半傳來的救護車聲響緊抓住讀者的目光,營造出的是突如其來的死亡籠罩,再接著以時間倒敘的方式娓娓道來從年老至青春的過程,以專業醫師的角度剖析眾多疾病,也運用了細微的觀察力勾勒出在診間與周遭的生老病死。 當我們逐漸感受到體力下滑、基礎代謝率下降、白髮進駐頭皮紮營、兩眼視差加劇,無
Thumbnail
開篇以住家後方的安養機構夜半傳來的救護車聲響緊抓住讀者的目光,營造出的是突如其來的死亡籠罩,再接著以時間倒敘的方式娓娓道來從年老至青春的過程,以專業醫師的角度剖析眾多疾病,也運用了細微的觀察力勾勒出在診間與周遭的生老病死。 當我們逐漸感受到體力下滑、基礎代謝率下降、白髮進駐頭皮紮營、兩眼視差加劇,無
Thumbnail
導讀人:黃盈夢 導讀作品:《小毛病》 導讀篇章:〈脫胎〉、〈流沙圖〉 作者:吳妮民 出版:有鹿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 吳妮民,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寫作者,臺北人。 曾經獲得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作品散見個文字媒體,並獲選入《散文類》、《九歌年度散文選》、《我們這
Thumbnail
導讀人:黃盈夢 導讀作品:《小毛病》 導讀篇章:〈脫胎〉、〈流沙圖〉 作者:吳妮民 出版:有鹿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 吳妮民,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寫作者,臺北人。 曾經獲得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作品散見個文字媒體,並獲選入《散文類》、《九歌年度散文選》、《我們這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異於《私房藥》中初畢業於醫學院的青澀眼光,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異於《私房藥》中初畢業於醫學院的青澀眼光,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
Thumbnail
從孤獨死到追憶生,從疾病到女性身體…… 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 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推薦序—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小毛病充滿時間 每當看見中醫師父親為自己配藥時,腦海裡便浮現吳妮民第一本散文集《私房藥》的段落:醫生都為自己的突發或長期困擾的小毛病,私藏藥片藥丸,
Thumbnail
從孤獨死到追憶生,從疾病到女性身體…… 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 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推薦序—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小毛病充滿時間 每當看見中醫師父親為自己配藥時,腦海裡便浮現吳妮民第一本散文集《私房藥》的段落:醫生都為自己的突發或長期困擾的小毛病,私藏藥片藥丸,
Thumbnail
光陰像一杯100C的白開水,一飲而盡,快的不可思議 照顧他們的時間越長,就越覺得時間越來越少
Thumbnail
光陰像一杯100C的白開水,一飲而盡,快的不可思議 照顧他們的時間越長,就越覺得時間越來越少
Thumbnail
歲月與時間 是永遠也醫不好的病毒和細菌 只要我沒想過放棄,就是一種與「老天對抗」 也是一種「挑戰生命」 也就是人家說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Thumbnail
歲月與時間 是永遠也醫不好的病毒和細菌 只要我沒想過放棄,就是一種與「老天對抗」 也是一種「挑戰生命」 也就是人家說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Thumbnail
醫生的養成過程、看診故事、以及人生經驗似乎是彙整成散文集很好的題材。
Thumbnail
醫生的養成過程、看診故事、以及人生經驗似乎是彙整成散文集很好的題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