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集|自說自話的比例也要抓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週不知道哪來的洪荒之力,連續發了四篇文章以後,突然想安靜一下。也許是因為心中默默設定一週至少一篇,像交作業一樣已達標(甚至超標),覺得OK,可以了。另外,也總有個想法是,覺得自己好吵。

連珠炮般地說話,你不累,我聽得都累了

發表文章和說話,都是表達的一種。就像我也不太喜歡別人連珠炮般的講話方式,尤其情境是「聊天」,理想的聊天不是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接續著,有同意有爭論,把話題無限延伸下去嗎?若遇上連珠炮般的長篇大論,那就變得是自己在唱獨角戲,純然想表達自己,而不顧對方的感受。
加上我的個性使然——若別人進,我就退。別人愛講,我就安靜聽著。不知不覺,似乎變成一個很稱職的「聽者」(也許就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就遇過朋友的朋友,明明不熟,只是打個小招呼,對方就開始講起當天工作上的事、抱怨起主管,臉不紅氣不喘地狂講一個小時以上,而因為不熟,對她的背景知識太少,我也很難講什麼,頂多是各種附和語句:「真的!」、「怎麼會這樣!」、「蛤~這樣不行欸。」對於對方而言,只要我還沒睡著就好,我的回應沒那麼重要吧。其實心裡真正想的是:「嗯?我怎麼會在這裡?」、「什麼時候可以回家?」。
基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我開始更注意自己和對方聊天時的發言佔比。避免自己講到一個太投入,還是得緩一下,問問對方的看法,聽聽對方想講些什麼,聊天的舞台上是「我們」。

調配一下發文園地

在方格子之前,主要在個人不公開的IG上發文。在限時動態當道的時代,我大概算在朋友圈裡,少數在IG上發長文的人。不乏遇過不同友人說,「IG真的不適合閱讀長篇文字」、「太長了!要不要考慮開部落格^_^」、「你真的很會發廢文」。OK,這不是來了嗎?但我就問一句,就算開了,你們會來看嗎哈哈哈。還有說廢文的那位,我以為不爽看就略過是社會常識,那只好幫你退追我了,省得兩厭(難得霸氣的我)。
我就是不知不覺會寫很多,小時候也被老師說過適合寫長文勝過短文,要好好抒發自己要怎麼長話短說?長話短說就放到工作上吧。好一陣子想著,好啊你們都在發限時動態,我偏偏就是要在以圖像為主的IG發長文。當然也是大概有兩位友人說,「你是我在IG上難得會把文看完的人」。
或許當作一種練習、一種累積、一種憑據,證明自己想寫、想認真寫、喜歡寫、可以寫,就把長文放到這裡。IG,我從善如流,偶爾發發限動,或是以照片為主的隨手小記錄,繼續不公開地跟小群朋友在上面鬧騰。
說回來,就物理上來說,文字安靜多了。而且還能當機立斷拒絕接收(把眼睛撇開不看即可);別人對你講話,還不能叫他閉嘴或直接走人呢。當然,也因為這樣,文字需要多一點耐心、少了即時性。一體兩面,文字留下真正願意看、了解的人,也長時間留在某個地方,說不定在未來某天,會與想像不到的人事物相遇,那也是很有趣又浪漫的事吧。
最近疫苗問題也是吵吵吵,學學這個妹妹這樣多好。
avatar-img
37會員
144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指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遙想這一個多禮拜以來,變化的事情好多。約莫上週四(5/13)疫情急速升溫,敝公司的防疫政策是:上班請把口罩戴起來。看著周遭朋友早開始WFH,分流的分流,不經想著,何時公司會推出相應措施呢?
不太明白是天生還是後天,對於所謂女性化這件事情,心底有個詭異排斥感。先撇除內在個性,說到底,只是一個不善於穿搭妝髮的人。多是以休閒舒服為主,偶爾搭配長襪顏色的程度。
最近,靜不太下心來時,我看籃球賽。快節奏的比賽,一來一往,投進得分,熱血有張力。
去年2月,工作剛滿五年,逼近三十歲的焦慮,對人生的反覆思考:「我難道要一直做這份工作嗎?」「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該找到一份志業,而非職業而已?」或許挾帶更多的是,對工作的倦怠,小小的辦公室像牢籠,無論如何,五年、三十歲,差不多了吧?
每日搭乘捷運上班,時不時在腦中想起韓劇《我的大叔》裡面地鐵場景,與劇中人一樣,帶點行屍走肉的意思,好像只是肉身從A點移到B點,日復一日。在中正紀念堂站從綠線轉紅線,車門打開,像過馬路一樣到對面月台,這段路很神奇。
第一戰:38號樹洞.日式洋麵麵日和 週四,鄭家純38號樹洞展覽的最後一天,終於和友人W約到這天前往。六點一下班就直衝中山站,稍微接近展場時,眼前出現人龍……
遙想這一個多禮拜以來,變化的事情好多。約莫上週四(5/13)疫情急速升溫,敝公司的防疫政策是:上班請把口罩戴起來。看著周遭朋友早開始WFH,分流的分流,不經想著,何時公司會推出相應措施呢?
不太明白是天生還是後天,對於所謂女性化這件事情,心底有個詭異排斥感。先撇除內在個性,說到底,只是一個不善於穿搭妝髮的人。多是以休閒舒服為主,偶爾搭配長襪顏色的程度。
最近,靜不太下心來時,我看籃球賽。快節奏的比賽,一來一往,投進得分,熱血有張力。
去年2月,工作剛滿五年,逼近三十歲的焦慮,對人生的反覆思考:「我難道要一直做這份工作嗎?」「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該找到一份志業,而非職業而已?」或許挾帶更多的是,對工作的倦怠,小小的辦公室像牢籠,無論如何,五年、三十歲,差不多了吧?
每日搭乘捷運上班,時不時在腦中想起韓劇《我的大叔》裡面地鐵場景,與劇中人一樣,帶點行屍走肉的意思,好像只是肉身從A點移到B點,日復一日。在中正紀念堂站從綠線轉紅線,車門打開,像過馬路一樣到對面月台,這段路很神奇。
第一戰:38號樹洞.日式洋麵麵日和 週四,鄭家純38號樹洞展覽的最後一天,終於和友人W約到這天前往。六點一下班就直衝中山站,稍微接近展場時,眼前出現人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在《瞎聊107》中提到我是個不怎麼喜歡聊天的人,不管是現實上還是網路上,當個網路社恐也沒什麼。 先前也多次提到我認為純文字很難給人有溫度的感覺,所以需要用標點符號或者表情符號,有時候也會因為對方的理解/讀解或當下情緒會有所不同,我不想被莫名誤會,儘管我認為我都是帶著善意。 “說者無心,聽
Thumbnail
不要理我  我就是不爽  你要怎麼樣 氣死我了  走著瞧  就是瞧你不順眼  # @+%@&$*& 這些字眼,年輕時經常伴隨著我(羞) 直到有一天~當我又要脫口而出時 忽然間,似乎有一種時間停頓與自我分離 我看見了對方和我面對面,對方破口連罵完後看著我 然後那個小我只是看著對方,對方破口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Thumbnail
如果準備了很多話題,那在聊天時很有可能沒在聽對方說話,想的反而是你等下要問什麼問題,準備越多就越容易被束縛,無法專心聊天,對方也會感覺你沒在聽,會有被忽視的感覺。 聊天最重要的就是讓對方知道「我正在聽你說話」「什麼都可以跟我說」我知道跟不知道都會回應你。 將問題減到最少,反而獲得更多 ​​
每日打打鬧鬧,吵吵鬧鬧,偶爾覺得有點幼稚。 等到了異常靜寂的數日,卻又覺得很不自在,好像少了什麼。 未正式見過面,擔心給人印象不好,擔心外在不好看,擔心這種自己不會被喜歡。 見了面,擔心自己很奇怪,擔心自己在他人那邊過不去,擔心就此緣盡。 想開口,卻又不敢。想說話,又怕太煩。 想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在《瞎聊107》中提到我是個不怎麼喜歡聊天的人,不管是現實上還是網路上,當個網路社恐也沒什麼。 先前也多次提到我認為純文字很難給人有溫度的感覺,所以需要用標點符號或者表情符號,有時候也會因為對方的理解/讀解或當下情緒會有所不同,我不想被莫名誤會,儘管我認為我都是帶著善意。 “說者無心,聽
Thumbnail
不要理我  我就是不爽  你要怎麼樣 氣死我了  走著瞧  就是瞧你不順眼  # @+%@&$*& 這些字眼,年輕時經常伴隨著我(羞) 直到有一天~當我又要脫口而出時 忽然間,似乎有一種時間停頓與自我分離 我看見了對方和我面對面,對方破口連罵完後看著我 然後那個小我只是看著對方,對方破口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Thumbnail
如果準備了很多話題,那在聊天時很有可能沒在聽對方說話,想的反而是你等下要問什麼問題,準備越多就越容易被束縛,無法專心聊天,對方也會感覺你沒在聽,會有被忽視的感覺。 聊天最重要的就是讓對方知道「我正在聽你說話」「什麼都可以跟我說」我知道跟不知道都會回應你。 將問題減到最少,反而獲得更多 ​​
每日打打鬧鬧,吵吵鬧鬧,偶爾覺得有點幼稚。 等到了異常靜寂的數日,卻又覺得很不自在,好像少了什麼。 未正式見過面,擔心給人印象不好,擔心外在不好看,擔心這種自己不會被喜歡。 見了面,擔心自己很奇怪,擔心自己在他人那邊過不去,擔心就此緣盡。 想開口,卻又不敢。想說話,又怕太煩。 想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