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ARS到COVID-19,我們學到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奈良的鹿終於在這次的COVID-19疫情中回歸自我
今天筆者從朋友的臉書發文得知,朋友的女兒今年即將高中畢業。很遺憾的,因為【COVID-19】疫情延燒,畢業典禮被迫改為線上舉行,少了一份離情依依,倒是多了一點無奈。 不僅如此,久違的畢業旅行也泡湯了,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的指示, 最好是待在家裡哪裡都不要去,在家裡跟爸媽大眼瞪小眼,這一屆的應屆畢業生,怎一個慘字了得!
再往前回推,這一屆的高中畢業生正好出生於2003年,當年也有一個流行性傳染病【SARS】。筆者當年正好是大學應屆畢業生, 期待的畢業典禮最後也在防疫考量下取消了。猶記得當時進出校園都要量測耳溫,溫度正常會給予好寶寶貼紙作為辨識;新聞媒體每天播報和平醫院封院後的發展,整體社會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印象中,當年SARS疫情來得又快又急,我們對病毒所知有限,很多防疫措施也不見得到位,只知道要勤洗手、戴好口罩、量測體溫,如果發燒就要趕緊就醫。所幸當時的SARS是發燒後才有傳染力,因此以是否【發燒】作為初步判斷的依據非常合理也容易執行。圍堵策略奏效,時序進入炎夏,SARS也悄悄的消失在你我之間。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次的COVID-19就不太一樣了,無症狀、輕症比例高,症狀也較多元,無法以是否發燒作為判斷的依據,影響範圍也擴大到全世界。許多國家去年都經歷了重症癱瘓醫療量能、封城圍堵解封又擴散只好再封城的輪迴。去年的台灣彷彿在平行時空,邊境封鎖策略奏效,國內馬照跑舞照跳,可惜這樣的好運到今年五月破功,我們開始體驗去年其他國家所經歷的一切。所幸大國陸續開發出疫苗,如果疫苗的取得一切順利,今年年底之前應該有機會達到【群體免疫】,讓COVID-19流感化,不再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威脅。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SARS或是COVID-19都是對我們有害的敵人,我們想要盡一切的力量消滅病毒。但我們試著換位思考一下,對【地球】或是整個【自然界】來說,我們人類或許也是他們眼中的病毒。大幅度的人口成長讓地球喘不過氣,恣意的消耗能源帶給自然界莫大的傷害,於是大自然的生存機制迫使地球做出回應,把原本存在某種動物身上對其無害的病毒,經過變種後感染人類,藉以警告危害地球的人類適可而止。
日本媒體報導,奈良公園的鹿在疫情期間因為遊客急遽減少而無法從遊客手中獲得足夠的食物,回歸野性走向草原吃草。我私心覺得,這才是對鹿比較好的結果吧!我們人類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與整個自然界共存呢?
avatar-img
11會員
8內容數
以知性、理性的敘事方式,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時事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亨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從新聞媒體記者的畫面中得知,傳統市場人潮還是絡繹不絕,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也公開呼籲,希望大家能夠一次買足,不要常常去逛傳統市場。究竟為什麼疫情這麼嚴重,傳統市場人潮還是絡繹不絕呢?
隨著全台三級警戒,旅行業的來客數也被校正回歸到零。 這次的紓困4.0應該獨厚旅行業嗎? 旅行業又該何去何從?
我們從新聞媒體記者的畫面中得知,傳統市場人潮還是絡繹不絕,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也公開呼籲,希望大家能夠一次買足,不要常常去逛傳統市場。究竟為什麼疫情這麼嚴重,傳統市場人潮還是絡繹不絕呢?
隨著全台三級警戒,旅行業的來客數也被校正回歸到零。 這次的紓困4.0應該獨厚旅行業嗎? 旅行業又該何去何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Thumbnail
聽起來很聳動,我卻親身實踐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20年——疫情元年,我也是該年的大學畢業生。疫情的打擊造成就業困難指數級上升。度過大學四年如此多風光時刻之後,我竟然在畢業找不到出路,對我而言是個致命的打擊。那麼我是如何谷底翻身的...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Thumbnail
聽起來很聳動,我卻親身實踐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20年——疫情元年,我也是該年的大學畢業生。疫情的打擊造成就業困難指數級上升。度過大學四年如此多風光時刻之後,我竟然在畢業找不到出路,對我而言是個致命的打擊。那麼我是如何谷底翻身的...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