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洞察日記】疫情過後我們都需要一顆新的腦袋來看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新冠疫情給了我們甚麼啟發? 它是不是無形中讓我們學會了某些事情? 以我觀察,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全新」的腦袋來看疫情過後的世界。

第一: 不要在零和思維,一切都有可能

說到零和思維一定很多人會想到零和遊戲,在零和遊戲裡不是「你輸」就是「我贏」,一個遊戲或許我們可以簡單看待,畢竟它是遊戲嘛! 但如果是生活;又如果是你我生活的這個世界呢?

很多人一定都明白真實的世界與現實生活是很複雜的,畢竟人心複雜嘛 ; 但事情弔詭的是當一整個社會遇到某些衝擊亦或某些議題被討論時,往往我們的理智就斷線了,馬上就陷入了零和思維。反正要嘛我贏,不然就你贏... ... 欸欸!這太奇怪了吧,如果是要討論一件事情,幹嘛搞得像要幹架火拼,是有沒有必要啊。

只問立場,只問是非,只問輸贏,坦白說這一切都不是好事,從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社會的衝擊及輿論上的反應其實就可以看得出來; 只問立場帶來得是:立場不同的人互相不尊重對方、只問是非的人糾結於對錯的二選一、只問輸贏的人只顧著氣勢及聲量是否壓過對方,這些一切到底對事情的討論或解決有何幫助?

所以說,我們真得退一步想,我們的想法並非對立,只是有差異而已;既然只是有差異,哪我們只要想是否有方法能讓彼此間的差異縮小,設法找到彼此間對一件事歧見的共通點,若真的找不到,或許能換另一角度想:或許我們都錯了。

第二:民生用品很重要,但除了水、電、網路之外,別忘了要再加上一個「資訊」

我時常想著一個開發中國家與一個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在哪?我想經歷過這次疫情我有一個新發現,那就是「資訊」。在此我必須得先對台灣人民說聲抱歉,因為在我的分類裡台灣還是開發中國家(事實上已開發一段時間了,覺得不是的自己去google)

為甚麼我要刻意強調台灣是開發中國家?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台灣真的很不重視資訊得品質,這邊我先岔個話題,我個人這裡說的資訊不單單是一堆文字,我指的資訊更是:影片、圖片、新聞媒體、podcast、書籍、電影、網路文章等。

我之所以說台灣不重視資訊品質,其實從新聞媒體得報導及對於新聞報導下的留言就完全看得出來,台灣真的是長期受一堆品質資訊荼毒嚴重的一個國家,長期吸收太多垃圾資訊,就連很多人講得話也漸漸變得XX。

我就針對新聞媒體來說:一個好的新聞應該是不帶立場及偏見的去報導一件事,聽起來跟看起來都會很無聊,沒錯,新聞本來就是會無聊,因為真正的新聞只是想告訴你這個世界目前正在發生什麼事,至於你要如何解讀事件,全都是讀者的自由跟想像,新聞是不可能有帶風向這項功能的,我們這時在想想台灣大多數新聞(你我都明白)。

第三:別再說同理心能吃嗎?同理心將成為你在社會上是屬平庸還是佼佼者

事實上我在前幾篇文章有提到:同理心是現代人需必備的軟實力之一(請參照:【生活洞察日記】同理心已經不自覺成為現代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從這次的新冠肺炎就可以知道,沒有同理心這件事讓大家多麼恨,有多少次人性的自私讓整個疫情出現破口,讓所有人都心惶惶,所以說沒同理心或同理心低的人,我只能跟你說未來真的沒你的市場,如果不趁早學會同理他人,哪麼你也別想在社會混了。

第四:理性才能戰勝憤怒(無知),同時也能讓恐懼(無知)屈服

從這次的疫情就可以看出多少人的恐懼及憤怒,但我必須波一下冷水,恐懼跟憤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唯一路徑就是了解問題到底是誰,它是圓的方的,它的實力倒底如何,我想你越了解它,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問題跟紛亂都是一群人帶著恐懼跟憤怒製造出來的,問題原身根本沒他們想得可怕。

這次的英國變種病毒固然造成大家的擔憂,執政者固然有錯誤的地方,但此時此刻面對病毒的最佳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地方我先選擇留白,我相信大家有各自見解,各位可以在下方留言你認為空白處該填什麼。

最後來到文長結尾,只能說疫情終究會過去,雖然發生很多事讓大家心情七上八下,但我也想說:有時不要被恐懼跟憤怒沖昏頭,到時(N年後)再回頭看看自己,你會發現自己很可笑也很不成熟(我有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字言字語-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19
是啊,尤其在現在這種疫情時刻特別有感,現在整個社會氛圍越來越極端,感覺連家人都身受其害。最近我開始有種病毒其實不可怕,謹慎過生活就可以預防 ; 但憤怒跟仇恨的散播力遠超過我們想像,這才是我們應該防範的
看到第2和第3點特別有感啊!開放已久的言論自由早已被濫用,更被操作,媒體播報的,往往都不是最真實的,而是這個頻道的被後主導者所想看你看到的。 同理心這點真的是我們與AI機器人最大的差異所在!
avatar-img
喃喃字嶼的沙龍
12會員
93內容數
網路上的資訊這麼多,懶得花時間瀏覽,亦或是無心看太多文字嗎? 說文嚼字系列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你可能聽過youtube上有很多說書人,但你有聽過"說文人"嗎? "說文人"就是為大家說明及解讀關於網路上特定議題的文章,當然會加入個人主觀或客觀觀點。網路世界早已與我們不可分割,他就像是平行世界一樣; 現實中的資訊顯而易
喃喃字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4
問:是否可以給個理由 讓2025年的現在的青年人讀哲學 AI:在2025年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青年人閱讀哲學的理由,可以著重於以下幾點: 1. 應對AI時代的挑戰: AI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倫理、道德、社會問題。 哲學能夠提供思辨的框架,幫助青年人更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例如: A
2025/03/04
問:是否可以給個理由 讓2025年的現在的青年人讀哲學 AI:在2025年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青年人閱讀哲學的理由,可以著重於以下幾點: 1. 應對AI時代的挑戰: AI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倫理、道德、社會問題。 哲學能夠提供思辨的框架,幫助青年人更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例如: A
2025/02/23
問AI:我想說的是 "創新" 是否代表著某個群體或個體的常態性價值取向發生根本性改變。 案例如: 以前覺得女性不能參政 現在卻很普遍; 又或者以前對普遍對國家認同負面 現在轉向正面; 以或者對於人文的重視遠高於過往。 這些現象背後是否都代表著創新的推進。 AI: 您提出的觀點非常深刻,確實抓住
2025/02/23
問AI:我想說的是 "創新" 是否代表著某個群體或個體的常態性價值取向發生根本性改變。 案例如: 以前覺得女性不能參政 現在卻很普遍; 又或者以前對普遍對國家認同負面 現在轉向正面; 以或者對於人文的重視遠高於過往。 這些現象背後是否都代表著創新的推進。 AI: 您提出的觀點非常深刻,確實抓住
2025/02/09
問: 請問 我正在自學數位行銷領域知識 但有部分知識 無法學以致用,因為無對應的使用場景及標的,例如: 數據分析知識與seo優化 請問數位行銷領域那些知識是比較不會有無法學以致用的部分? 我個人是認為: 文案、設計、社群經營、廣告投放,書寫企劃書 以上領域似乎比較能學以致用,請問針對我的問題,您是否
Thumbnail
2025/02/09
問: 請問 我正在自學數位行銷領域知識 但有部分知識 無法學以致用,因為無對應的使用場景及標的,例如: 數據分析知識與seo優化 請問數位行銷領域那些知識是比較不會有無法學以致用的部分? 我個人是認為: 文案、設計、社群經營、廣告投放,書寫企劃書 以上領域似乎比較能學以致用,請問針對我的問題,您是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你相信一件自己無法解釋的事,不代表它就不存在;當你相信一件事,不代表它就是不容質疑的真理。
Thumbnail
當你相信一件自己無法解釋的事,不代表它就不存在;當你相信一件事,不代表它就是不容質疑的真理。
Thumbnail
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立場的人也不是全錯或全對;但是,「求同存異」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對方的「異」。然而,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這個撕裂的社會一個機會;如果可以,當我們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台灣就會更加強大。
Thumbnail
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立場的人也不是全錯或全對;但是,「求同存異」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對方的「異」。然而,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這個撕裂的社會一個機會;如果可以,當我們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台灣就會更加強大。
Thumbnail
  新冠病毒在前年(2019年底)就開始竄起,當時的人尚未察覺危機,直到去年(2020年)病毒開始在全世界漫延,人們從一開始的不在乎到後來的懼怕,心理的轉折可說是曲折萬分,而現在台灣也開始面臨與世界各國相同的處境,從原先的安逸到現在的恐懼,不論是防疫的議題或是疫苗的取得,紛紛擾擾,著實讓人眼花撩亂,
Thumbnail
  新冠病毒在前年(2019年底)就開始竄起,當時的人尚未察覺危機,直到去年(2020年)病毒開始在全世界漫延,人們從一開始的不在乎到後來的懼怕,心理的轉折可說是曲折萬分,而現在台灣也開始面臨與世界各國相同的處境,從原先的安逸到現在的恐懼,不論是防疫的議題或是疫苗的取得,紛紛擾擾,著實讓人眼花撩亂,
Thumbnail
疫情擴散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人類對彼此的付出同理心的程度,很多險惡的人性面在近日顯現的一覽無遺,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考驗著我們堅守的信念及選擇。
Thumbnail
疫情擴散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人類對彼此的付出同理心的程度,很多險惡的人性面在近日顯現的一覽無遺,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考驗著我們堅守的信念及選擇。
Thumbnail
  我是一個想很多的人,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也時常在關注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前一篇有打到目前我們的新聞都是COVID-19為大宗,再來社交軟件也都在討論著這件事情,這世界彷彿沒有了可以讓我們喘息的空間,看著那些病例數,真的會讓人人心惶惶,雖說大家關注是件好事,但我覺得也不用過多的關心
Thumbnail
  我是一個想很多的人,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也時常在關注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前一篇有打到目前我們的新聞都是COVID-19為大宗,再來社交軟件也都在討論著這件事情,這世界彷彿沒有了可以讓我們喘息的空間,看著那些病例數,真的會讓人人心惶惶,雖說大家關注是件好事,但我覺得也不用過多的關心
Thumbnail
  去年COVID-19剛開始傳染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沒有非常大,在國外重創時,我們似乎安然無恙,這幾天疫情爆得非常嚴重,重創了許多行業,上禮拜突然宣佈遠距教學,那時就感覺有點奇怪,雖然報導還是說著大家不要恐慌,但這積極的態度,還是嗅到了些不尋常。   毀滅後,就是重生的開始,當大家還在思考未來不知道
Thumbnail
  去年COVID-19剛開始傳染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沒有非常大,在國外重創時,我們似乎安然無恙,這幾天疫情爆得非常嚴重,重創了許多行業,上禮拜突然宣佈遠距教學,那時就感覺有點奇怪,雖然報導還是說著大家不要恐慌,但這積極的態度,還是嗅到了些不尋常。   毀滅後,就是重生的開始,當大家還在思考未來不知道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