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功德法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一、前言
行菩薩道能成就功德法財,我們世間對有錢的人,稱為「富翁」,在佛法裡,得到很大的佛法受用,建立很多的功德者,則稱為「法財長者」。法財的建立是要以六度在日常生活中行菩薩道,就像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他每日的生活,都是在六度中建立福慧兩足尊的功德法財。
《金剛經》上描述釋迦牟尼佛的日常生活是:『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段經文的描寫,乍看之下,與一般凡夫的生活方式完全一樣,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去體會,則可以發覺佛陀的平凡生活,包含有六度的行持生活。
下面我就經文向大家逐一分析佛陀在日常生活中所成就的功德法財:
食時著衣持缽:這是說明佛陀的生活,著衣持缽,皆不離戒律行儀。象徵佛陀在日常生活中成就了「持戒度」的功德法財。
入舍衛大城乞食:這是說明佛陀的生活,是在接受眾生的財施中與眾生廣結法緣。象徵佛陀在日常生活中成就了「布施度」的功德法財。
次第乞已:這是說明佛陀的化緣生活是逐家挨戶而去,並不因為某條街有較好的供養,就特別捨近求遠,能夠忍耐飲食上的不足之苦。象徵佛陀在日常生活中成就了「忍辱度」的功德法財。
還到本處,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是說明佛陀的修行生活非常嚴謹精進,日常都在禪定中長養般若智慧。象徵佛陀在日常生活中成就了「精進度」、「禪定度」、「般若度」的功德法財。
由佛陀的生活,我們就能夠體會出「功德法財」是在日常生活中作開發,所以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共勉在生活中開發我們的功德法財。

二、在恩田中開發功德法財
首先我要提供一塊「恩田」給大家來開發功德法財。《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在父母章中有一段經文說:『慈父悲母長養恩,一切男女皆安樂;慈父恩高如山丘,悲母恩深如海洋;若我住世於一劫,敘述母恩不能盡。世間大地稱為重,母恩其重勝過彼;世間須彌稱為高,悲母恩高過於彼。』
我們由這段經文的記載,就可以明白父母慈恩的偉大是如何的深遠,子女的區區寸草孝行,是難以回報父母的春暉之愛,因知,父母是我們日常需要耕作的一塊「恩田」。
我們先來看看父母是以什麼心來愛護子女,然後再來探討子女應如何在恩田中開發功德法財。有一則感人的故事,是用來描寫仁慈寬容的慈母心:
有一對青年男女,情投意合,有了親密的感情以後,男方就對女方求婚:『親愛的!我想要娶妳為妻,妳和我結婚好嗎?』
女方要求男朋友說:『你要娶我可以,但是我有一個條件。』
男方百般依順,回答女方:『親愛的!別說一個條件,就是十個、一百個條件,我也會全部答應你。』
女方說:『哦!這可不一定,我這個條件很難辦到。聽說你很孝順你的母親,我要瞭解你心中是愛我的份量重,或是愛你母親的份量重。如果你真心愛我,我要求你挖出你母親的心,做為迎娶我的聘禮。』
這個孝順的青年,一聽到這個條件,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的意外,心想母愛如昊天渥澤,怎麼能夠為了私情、私愛,傷害母親的生命?馬上就向女朋友抗議:『妳的條件太刻薄了,我不能答應你的要求。』於是兩人一言不合,辛苦培養出來的感情,就因為這個條件決裂。
經過幾天,相思的痛苦,促使男方在兒女情愛的糾纏之下,失去理智。一個夜晚,青年趁他母親熟睡的時候,狠下心腸,拿刀剖開他母親的胸膛,挖出母親的心,青年雙手捧著母親溫熱的心,倉惶驚懼向前一直奔走,打算要將母親的心送過去給他的女朋友,以表達自己對女朋友的真心愛情。
青年因為心中不安,倉慌驚懼奔走中,一不小心絆倒在地上,手中捧著的慈母心也跌落在地上滾了幾滾,青年驚魂甫定,正要爬起來的時候,那顆摔落地上的慈母心,竟然以一種無限的關懷,充滿愛惜的聲音對青年說話:『乖兒子!你剛才跌倒,有沒有摔痛?』
有一句偈,如此的形容父母心:『回憶當年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憑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這樣的父母心,和前面故事中所描寫的慈母心一樣,是在形容父母對子女的愛,只求奉獻,不冀望子女的任何回報,所以佛經中時常會提示世人,要在父母這塊深重的恩田培植功德法財。
佛門有流傳一則觀音感化逆子的孝親故事:
有一個不孝的屠夫,聽說南海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很靈感,朝山的人時常會遇到活觀音指點迷津,就特地搭船過海,到普陀山朝拜觀世音。
屠夫到普陀山走遍了前山、後山,就是見不到活觀音,正在失望的時候,遇到一位老和尚,屠夫就向前請教老和尚要如何才能遇上活觀音,老和尚指點他說:『活觀音此刻已經到你家去了。』
屠夫半信半疑再問老和尚:『有這回事嗎?那位活觀音長得什麼樣子?我要如何才能知道他就是活觀音?』
老和尚說:『你回到家,只要看到一個反穿衣、倒踏鞋的人,那位就是活觀音,你要趕快回家,才見得到活觀音!』
屠夫聽老和尚這樣說,趕忙披星戴月,水陸兼程,連夜趕回家,希望能夠見到活觀音,到了家門口時,已是三更半夜,他因為急著見活觀音,就大力急促敲門,並且大聲喊叫:『開門哪!開門哪!』
這時正在熟睡中的老母,被兒子叫門聲音驚醒過來,心想:『不趕快去給他開門,說不一定這個逆子又要毒打我一頓了。』
在黑暗忙亂中,老母親伸手抓起一件衣服,隨便披在身上,匆忙中也不顧將腳底的鞋子穿好,就反穿衣、倒踏鞋就趕去開門,門一打開,在朦朧的月光下,屠夫抬頭一看,竟然是一位反穿衣、倒踏鞋的人站立在他的眼前,果真如老和尚所說,活觀音在自己的家中。
屠夫馬上跪拜在地上,向眼前的老母說:『想不到你是活觀音,菩薩請你慈悲開示弟子迷津。』
老母被逆子拜得莫名奇妙,反問他的兒子說:『你在胡說些什麼?我那裡是活觀音?』
屠夫說:『沒有錯!普陀山的老和尚指示我,回到家中看到反穿衣、倒踏鞋的那個人就是活觀音。』
老母聽了才恍然大悟,心想:『原來是觀世音菩薩慈悲化現成老和尚的身相,感化我這個逆子。』當時老母福至心靈,就藉這個機緣教訓跪在地上的逆子:『你這個逆子,平常不知道好好孝順父母,南海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是指點你要好好的將堂上雙親當作活觀音來孝順,堂前的雙親你不孝敬,遠廟拜佛有何功德?』
這是一則觀世音菩薩現比丘相,教化世人要在恩田中耕植功德法財的故事。故事啟示世人在恩田中耕植功德法財,就要實際上去解決父母的需要,使父母衣食住行沒有匱乏,生老病痛有所照顧,百年喪葬沒有後慮,真正帶給父母在心理上有所安慰,在精神上能夠安樂。
《大集經》上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因為有父母的生養,我們才能得以保有人身,進而有追求佛法長養慧命的因緣,因此佛經上教人「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又《末羅經》上說:『如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這是說以充滿天地乃至二十八天那麼多的珍寶來施捨他人,其中的功德不如供養父母一瓢之食的功德來得大。
由此功德較量,可以明瞭供養父母功德之殊勝,所以在恩田中耕植功德,會為自己開發出很大的功德法財。

三、悲田中開發功德法財
接下來再提供一塊「悲田」給大家開發功德法財。
慈悲的意義,是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所以耕植悲田的對象是苦難中的眾生,設法去減輕苦難眾生的痛苦,便是在悲田中開發功德法財。
人類平日帶給畜生道上的眾生有數說不盡的苦難,古德為了喚醒人類悲憫畜生道的苦楚,發心在畜生道這塊悲田開發功德法財,時常會提醒世人要將畜生道的眾生,看做如同自己的六親眷屬一般來關心愛護。
在勸《發菩提心文》有兩句話說:『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知乃翁之痛?』這兩句話便是教人要以關懷六親眷屬的愛心,為畜生道的苦難眾生拔苦。這句勸發菩提心文,有一則警世的典故:
有一戶人家,養了一頭驢子,拉了十幾年的車,因年老力衰,時常拖不動貨車,主人不體諒驢子已經年老力衰,日日都用鞭條驅趕驢子拖車。
有一天,夜裡睡覺的時候,主人夢見驢子化成人形,悲悲切切來向他託夢:『我原是你前世的母親,因為過去世曾經虧待你,如今才出生做驢子,來你家受報還債。這十幾年來,我日日任勞任怨的在替你拖車,為你載貨,現在老了,實在走不動了,請你念在過去世我和你曾經有結下一份母子的情份,不要這樣無情,天天用鞭條鞭打我啊!』
這個主人夢醒,回想夢境,又反省自己這樣虐待驢子,實在是罪過,當下就把驢送到寺院裡去放生,作為對驢子的報恩與補償。
從這個典故,我們以同樣的觀點來看我們平日所斬殺吞食的豬、牛、羊、雞、鴨,也一樣和我們過去生都是有父母、宗親、骨肉眷屬的關係,所以我們應該以關懷六親眷屬的愛,好好的在畜生道這塊悲田中去耕植功德法財。
有一首詩,形容畜生的情愛和我們人類的情愛並不兩樣,詩的內容是: 『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所以佛法教人開發悲田中的功德法財,要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悲心去耕植,在諸佛菩薩的眼中,眾生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是融合為一體的,關係是非常的親密,眾生受苦也是自己在受苦;眾生享樂也是自己在享樂,因此在耕植悲田的時候,為眾生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他人作功德,是為自己開發功德法財。

四、敬田中開發功德法財
現在又再提供一塊「敬田」給大家開發功德法財。
一個追求佛教信仰的信者,如果要將信仰化成人生的生活力量,必然要經由三寶敬田的耕植,才有可能開發出生活力量。追求佛教的信仰對佛法的體悟,一旦產生了生活上的加被力量,這個人對於人生一切的橫逆、迫害,不但不以為苦,並且能甘之如飴去接受。
三寶敬田中的耕植是在恭敬中開發功德法財,學佛的人對佛、法、僧三寶的信仰,有了受用的功德法財,便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致命的打擊,便有寬宏的心量去包容人世的不平。
有很多信徒在三寶敬田中耕植功德法財,因為身心恭敬、虔誠,得到很多不可思議的生活加被。敬田中營造功德,若是提不出恭敬心,在敬田中所營造的功德,也有可能失落功果。
南海普陀山曾經發生一件信眾送功德到道場失落功果的奇事:
南海普陀山是佛教的聖地,去朝山的信眾,都有敬獻蠟燭供養觀世音菩薩的風氣,因為朝山的人潮一批又一批川流不息,殿中的香燈師父不得不控制燭火,總是會叫信眾不必要點燃燭火,只要將敬獻的蠟燭放置佛桌上就可以了,有的信眾非點不可,香燈師只好等敬獻的信徒拜完三拜,隨時就將剛點燃的蠟燭火打熄,將蠟燭收起來,以保持殿內安全。
有一次,有一對父子,從遠地帶來一對一個人高度的蠟燭到普陀山敬獻,香燈師看他們父子敬獻的燭點好拜完三拜,馬上就過去打熄燭火,並將蠟燭移去別處。
敬獻的信徒,看到這種情形,很不高興,就責問香燈師:『我們父子辛辛苦苦不辭千里,帶來這對大蠟燭,是要在這兒點幾個月,你怎麼可以將剛點燃的燭火打熄,並將蠟燭收起來呢?』
香燈師父向信徒說:『對不起!點蠟燭的人實在太多了,不這樣控制,很快就沒空間放蠟燭,殿內燭火太多不容易照應,一不小心會發生危險。』敬獻的信徒聽過香燈師父的解釋,仍然很不滿,氣呼呼的離開普陀山。
想不到回程的半路上,信徒的兒子發生急病,因來不及延醫治療,就一命嗚呼了。這個信徒傷心之下,只好買一口小棺材將兒子入殮,準備運回家鄉安葬,誰知道一回到家,那個在半路上死掉的兒子,竟然活生生的站在門口喊說:『爸爸!爸爸!您回來了!』
這個父親嚇了一大跳,以為看到鬼,等到確定站在門口的兒子是一個活生生的真人以後,立刻就將那口小棺材打開檢查,棺內不是躺著死人,是躺著一對大蠟燭,並且蠟燭上有字,寫說:『來意不誠敬,退回原處,財子財銀奉歸施主。』
從這件奇事,可見敬田要在恭敬中耕作,所以各位信眾,以後耕植敬田時,送功德到道場,不妨隨喜順受,東西任憑道場的師父處理就好,你們的福田在你們敬獻當下,就已經播下了種子了,所謂「淨財入山門、功德歸施主」,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敬佛拜佛,在心不在物,只要心誠意切,縱然是一毫一滴的小布施,必定也是功不唐捐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質以外,還有很重要的精神存在,所謂精神,就是一個人的思想見解,一個人內心的認識,所以學佛的人如何過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精神生活是要從心裡的空間去開拓,也就是要開擴我們自己的心胸。佛法描寫一個人的心量,空間之大,可以容納三千大千世界,不論什麼人,如果能
一、問︰普門慈幼慈善會以何宗旨開辦兒童夏令營? 答︰想以佛法的慈悲喜捨道理,去培養孩子些許「知足常樂」的善根,以防孩子被現時代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給誘惑到犯罪的邊緣。 二、問︰普門慈幼兒童夏令營的學員有無特定對象? 答︰有。我們普門慈善會在社會上有家扶兒童認養服務,這些家扶兒童的家長,因為正面對著苦難
《華嚴經》上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這句經偈告訴我們「心生萬法生」的道理,所以「心力」是我們成就一切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流活泉。那麼對一個修出離行的修行者來說,若要以出離心,行入世的菩薩道行,要如何來建立上求下化的心力呢? 這就要從《金剛經》所提示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力做建立,有這
昨日和大家共勉菩薩上求下化的心力,向大家提示要從「無所住心」去做上求下化的心力建設。建立心力也要有護法因緣,什麼是我們心力的護法因緣呢? 過去我曾發願禁足四年閱藏,雖然始終沒有完成這個願行,但在台中建立普門學苑以來,多年來的生活,和禁足也差不多,能夠這樣安心的過著修行日子,除了自心要有內護力量以外,
記得以前我剛面對十期市地重劃逼拆普門學苑房舍的因緣時,向市府申請房舍原地保留的人事週旋壓力;道場遷建或重建計畫的經濟壓力;生活作業反常的忙碌壓力,逼得我不知如何適從,為了準備一條後退之路,在容不得考慮的因緣逼迫下,我為道場貸款,在台中大坑風景區買一塊一千坪多的山坡地,準備假使無法爭取到房舍原地保留的
七月是佛教的「孝親月」,有兩個孝親因緣典故,建立了「孝親月」的存在意義,一是盂蘭盆法會,另一是地藏法會。 盂蘭盆法會,結合有佛弟子目犍連救母出離餓鬼道的孝親因緣,地藏法會則結合有釋迦牟尼佛為母說法的孝親因緣。釋迦牟尼佛應化人間修行成佛當生,始終都是以孝親為其修行軌則,在其成佛六、七年之後,為度父親淨
一個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質以外,還有很重要的精神存在,所謂精神,就是一個人的思想見解,一個人內心的認識,所以學佛的人如何過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精神生活是要從心裡的空間去開拓,也就是要開擴我們自己的心胸。佛法描寫一個人的心量,空間之大,可以容納三千大千世界,不論什麼人,如果能
一、問︰普門慈幼慈善會以何宗旨開辦兒童夏令營? 答︰想以佛法的慈悲喜捨道理,去培養孩子些許「知足常樂」的善根,以防孩子被現時代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給誘惑到犯罪的邊緣。 二、問︰普門慈幼兒童夏令營的學員有無特定對象? 答︰有。我們普門慈善會在社會上有家扶兒童認養服務,這些家扶兒童的家長,因為正面對著苦難
《華嚴經》上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這句經偈告訴我們「心生萬法生」的道理,所以「心力」是我們成就一切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流活泉。那麼對一個修出離行的修行者來說,若要以出離心,行入世的菩薩道行,要如何來建立上求下化的心力呢? 這就要從《金剛經》所提示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力做建立,有這
昨日和大家共勉菩薩上求下化的心力,向大家提示要從「無所住心」去做上求下化的心力建設。建立心力也要有護法因緣,什麼是我們心力的護法因緣呢? 過去我曾發願禁足四年閱藏,雖然始終沒有完成這個願行,但在台中建立普門學苑以來,多年來的生活,和禁足也差不多,能夠這樣安心的過著修行日子,除了自心要有內護力量以外,
記得以前我剛面對十期市地重劃逼拆普門學苑房舍的因緣時,向市府申請房舍原地保留的人事週旋壓力;道場遷建或重建計畫的經濟壓力;生活作業反常的忙碌壓力,逼得我不知如何適從,為了準備一條後退之路,在容不得考慮的因緣逼迫下,我為道場貸款,在台中大坑風景區買一塊一千坪多的山坡地,準備假使無法爭取到房舍原地保留的
七月是佛教的「孝親月」,有兩個孝親因緣典故,建立了「孝親月」的存在意義,一是盂蘭盆法會,另一是地藏法會。 盂蘭盆法會,結合有佛弟子目犍連救母出離餓鬼道的孝親因緣,地藏法會則結合有釋迦牟尼佛為母說法的孝親因緣。釋迦牟尼佛應化人間修行成佛當生,始終都是以孝親為其修行軌則,在其成佛六、七年之後,為度父親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佛說盂蘭盆經》:「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迴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七世父母」,多世的父母;「無惱」,沒有憂惱的意思。(供養僧眾)功德力很大,在《佛說盂蘭盆經》
Thumbnail
佛曾開示弟子:「假如將所有財寶堆起直到天上,用以布施,其福德不如竭盡所能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德。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孝順父母的五法:一、奉養雙親,給予三餐溫飽;二、養父母的身,照顧關懷健康;三、養父母的心,不讓父母擔心、操心;四、養父母的志,為父母締結佛緣,生發理智、減少煩惱;五、養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資財智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行布施救度一切貧匱的眾生。《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救度一切貧匱母......聖救度母我敬禮。」什麼叫「貧匱」?資財貧,第二個比較嚴重叫「精神貧」。「資財」是世間上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得吃,或身體不好等本錢比較不夠
Thumbnail
清明祭祖──大悲觀音超渡法會。禮請臺灣薩迦寺法師修持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為父母解冤釋結,以父母名義,亦可為歷代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古德云:「百善孝為先。」 慈悲的 龍德上師在開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提到:「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 對於佛弟子來說,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若不知孝敬奉養父母,常讓我們在生活工作等緣境,招感現世惡報與逆緣。」佛法將供養的對象比喻為「福田」,因為「田」能生長一切植物;「福田」則能生出一切世間、出世間的福報與善法。就布施供養的對象不同,福田又分為敬田、恩田與悲田,稱為「三福田」。孝養父母、尊敬師長,稱為供養「恩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佛說盂蘭盆經》:「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迴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七世父母」,多世的父母;「無惱」,沒有憂惱的意思。(供養僧眾)功德力很大,在《佛說盂蘭盆經》
Thumbnail
佛曾開示弟子:「假如將所有財寶堆起直到天上,用以布施,其福德不如竭盡所能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德。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孝順父母的五法:一、奉養雙親,給予三餐溫飽;二、養父母的身,照顧關懷健康;三、養父母的心,不讓父母擔心、操心;四、養父母的志,為父母締結佛緣,生發理智、減少煩惱;五、養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資財智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行布施救度一切貧匱的眾生。《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救度一切貧匱母......聖救度母我敬禮。」什麼叫「貧匱」?資財貧,第二個比較嚴重叫「精神貧」。「資財」是世間上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得吃,或身體不好等本錢比較不夠
Thumbnail
清明祭祖──大悲觀音超渡法會。禮請臺灣薩迦寺法師修持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為父母解冤釋結,以父母名義,亦可為歷代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古德云:「百善孝為先。」 慈悲的 龍德上師在開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提到:「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 對於佛弟子來說,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若不知孝敬奉養父母,常讓我們在生活工作等緣境,招感現世惡報與逆緣。」佛法將供養的對象比喻為「福田」,因為「田」能生長一切植物;「福田」則能生出一切世間、出世間的福報與善法。就布施供養的對象不同,福田又分為敬田、恩田與悲田,稱為「三福田」。孝養父母、尊敬師長,稱為供養「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