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別對映像研出手!】如果說動畫師是演員,分鏡就是動畫的節拍器!

2021/06/2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圖片1:第7集「我得告訴那些為每一個細節而感動的人們,告訴他們,我就在這裡。」
水崎燕對於動作細節的追求,來自從小觀察奶奶潑灑茶液──水流拋至空中,隨著拋物線墜落,宛如引線一般,延伸水崎燕的未來道路:成為動畫師!
如果「動作細節」是為動畫的基礎架構,那麼「分鏡」就是影像的節拍器,專門引領觀眾觀看的節奏!本篇來跟大家分享,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分鏡吧!

分鏡如何幫助動畫


分鏡是什麼樣的概念呢?不必受過影像特別訓練,觀眾也能夠區分得出來,比如說《映像研》第一集,水崎被黑衣人追著跑,金森、淺草透過舞台機關,從地下浮上地面,隨後帶著水崎逃離黑衣人的追逐。
這一整段的鏡頭變換(遠景、中景、特寫等),場景變換都是分鏡的一種,透過分鏡的技巧,凸顯導演要觀眾專注的焦點,以此堆疊出對於角色、關係等等的印象,觀看的方式影響觀眾如何看待故事,相信看完《映像研》的我們都能體會這一點。(笑)
圖片2:第1集。舞台機關的追逐戲安排得相當微妙。
這段追逐戲奠定了本作的喜劇風格:角色突然二倍速移動、忍者機關的場景,最後三人利用奇巧機關解決了黑衣人。其中掛在牆面的字畫「心頭滅卻」,雖然對於場景來說微乎其微,卻是本作的「文眼」。
圖片3:第1集。場景中微乎其微的心頭滅卻。
「心頭滅卻」一詞源自晚唐詩人杜荀鶴的《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題詩》,原詩為:「三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敞房廊。安禪何須勞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爾後被日本戰國時代的僧人快川紹喜所引用,當時織田信長的敵對藏入寺院,織田信長決定放火燒山,快川紹喜辭世之前說:「安禪不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面臨火燒山的絕境、即將悲壯犧牲的事實,可以說是他勸慰自身與弟子的言詞,在我看來,則是一種宣言。
這段軼事的真實性有多少,我尚未查到更詳細的資料驗證,不過文化的影響之大,其中蘊含的意義才是討論的重點:為什麼要特地放一個「心頭滅卻」當作三人的出口呢?看完本季之後,我推測這句話的象徵意義是:積極入世,無畏困難。
你說,金森還好說,但淺草跟水崎完全就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啊!他們哪有積極入世?不然《映像研》的想像世界,觀眾難道是在體驗現實嗎?
誰說想像世界不能成為現實?難道你看《映像研》只是一場夢嗎?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從自我到他人,從家庭到社會,經由長期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人逐漸變化成什麼模樣,都是同一個基數。
我的意思是,人無法想像的叫做「奇異點」(註1)。什麼是「奇異點」?統籌社會資源與文化脈象,仍無法想像但卻發生的事情,並深切地影響當代社會,便是「奇異點」。即便如此,人類的歷史仍有實現奇異點的諸多例子,例如:電腦、智慧型手機的誕生。即便我們的生活與上個世紀的人們大相逕庭,「想像」邁入成真的距離,仍舊存在某種我們目前未知,卻已悄然走向目的地的驅動力,並非毫無根據。
專注於眼前想望的事物,團隊相輔相成地合作,三人共同達到目的地──心頭滅卻,意為「無欲則剛」。
愈是單純地做一件事,人愈能夠進入這樣的境界,就像是《靈魂急轉彎》裡頭,人沉醉於某一件自己熱愛的事物時,就會進入一顆泡泡,身在其中、與之合一的概念;「心頭滅卻」滅的不是希望,而是去除心中的雜念,如此,面對現實的考(烤)驗,自然能像蜻蜓機艙,盡情飛往無垠的世界。
然而,這只是開場的寓言。分鏡除了營造氣氛以外,作為角色心境、權力關係的描述也十分出彩。

放棄故事形式?淺草的心境呈現


第四集,三人在電腦教室內,金森播放一小段動畫,其他兩人還沉醉在開心氛圍,突然注意到這只是成品的一點點,金森認為目前的進度不佳,要求水崎乾脆一天工作24小時,水崎則反駁,當初說可以照著她想畫的畫,怎麼現在就不行?瞬間,淺草將動畫內的分鏡時間拉長,例如:一望無際的荒漠,特寫人物的開山刀、裙子飛揚的反光等等。
淺草自言自語地說,但這樣的話,太著重細節,反而就沒辦法說故事了。
※以下的畫面說明,主要是以戲劇節奏為主,並不代表本場戲的全部,也不是鏡頭數。若是想要重新感受,或更加詳細了解,可以從第四集的05:00開始看。
※建議以網頁版閱讀,圖文才會並排喔!
圖片4:第四集。本場戲的分鏡完全牽繫於淺草綠的心境。


第1張:淺草跟水崎的目光引導觀眾的視覺,觀看的焦點是畫面往左上角而去。風光完成「偷時間」技巧的淺草,皺眉看著金森,畫面的中心是淺草,創作端(淺草+水崎)是主導者。


第2張:畫面中心是淺草,金森是模糊且未完全顯露臉龐的前景,意指淺草不知道金森究竟在想什麼。


第3張:創作端之一的水崎,忽然提出跟淺草相反的說法,原本模糊的水崎,畫面向右偏移,水崎在淺草轉頭時變得清晰。
第4張:此時,金森雖然被擠到左邊,但思考的動作未曾停下,對應水崎的笑容。
第5張:畫面移到上方,變成以金森為中心的詮釋角度,代表金森已經思考完畢,準備好說服淺草,以利完成作品。


第6張:畫面往淺草中心縮小,一聽到要用黑白,水崎馬上反對,淺草夾在兩人之間的爭執。
第7張:她把頭往上一探,三個人都超出畫面以外,台詞「但是故事性…」相連,然而這時的焦點早已不在「故事」,因此觀眾也看不見他們。

第8張:左邊是金森的腳作為前景(截圖畫面比較黑,建議可以去看原作),動作是蹬腳。畫面雖然很短,卻是身為製作人的魄力展現,其實比拍桌更有力道,且不帶有殺傷力。

第9張:觀眾終於又看見三人的全景,金森向後方走去,實際上是走向觀眾,二人在遠遠的座位,只露出二顆頭,象徵金森在高處眺望全局,並回頭鼓勵他們,之後就可以盡情地做想做的作品。

第10張:最後給金森一個特寫鏡頭,強調這個想法不是建議,而是必須達成的目標;觀眾這時已在心中奠定,往後遇到製作困難,決策者非金森不可。

放棄完全手繪?金森身為決策者的權力關係


接踵而來的困難:作畫速度趕不上時程表。這一段戲的節奏安排令我相當驚喜,以下截圖說明並非完全使用分鏡區分,而是以戲劇節奏(也就是角色心境)表現三人之間的權力關係。
※以下的畫面說明,主要是以戲劇節奏為主,並不代表本場戲的全部,也不是鏡頭數。若是想要重新感受,或更加詳細了解,可以從第四集的08:49開始看。

第1張
:與畫面同高的金森,站在「完成原畫區」與「完成動畫區」之間,象徵時程卡在中間動彈不得的現況,並透過金森的視線,引導觀眾責任歸屬──水崎燕。


第2張:聽著水崎自我良好的評斷,金森的肩上景凸顯她的惡劣心情。


第3張:金森立即行動,與第四張連結。

第4張
:畫面向右平移,水崎的進度已掛零一陣子,相較之下,淺草的進度還算是勉勉強強。
第5張:聽到金森說這句話,畫面向右移,水崎反駁說看得懂的人就會看得懂。
第6、7張:畫面向上,金森與水崎的對峙正式開始。

第8張:金森沒有繼續吵架,反而將筆電闔上,此時淺草從後方竄出,提供建議。

第9張:金森轉向淺草,說要找美術社作背景時,水崎的表情變化很細緻,讓人感覺到她相當錯愕,並不知所措。
第10張:這時的對話重心是淺草跟金森,當金森說出這句台詞,淺草的後腦杓占了畫面二分之一,並且以陰影呈現淺草的困擾程度。
第11、12張:延續第10張的困擾,淺草正式提出自己的想法,然而第12張可以看見,淺草被黑影完全籠罩,下一個畫面揭曉。
第13張:畫面往上移,籠罩金森的黑影既是代表她的主導權,也是時程所迫而感受的壓力。
第14張:水崎插話而畫面向下,金森與水崎的對峙來到第二階段,金森完全不給水崎其他選擇的機會。
第15張:就連金森說要去找美術社,淺草往上看都沒看見金森的表情,甚至決絕地關上門。
第16、17張:淺草繼續工作的畫面,詳細呈現工作細節,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畫面,其實有很重要的代表意義:時間流逝的過程。這場戲還未結束,從這時開始,拉長了時序,沿襲先前的低氣壓,觀眾可以聽見門拉開又關上的聲音。
第18張:畫面只帶到金森的腰部,剛好是水崎跟淺草回頭時,可以看見的水平;水崎很快回頭,想知道最後結果。
第19張:淺草則是小心翼翼地回望,這時金森的手即將出去畫框之外,某方面也暗示著「空手而回」。
第20張:水崎跟淺草的視角,金森默默地拿出一疊原畫稿,打孔機的回音之大,像是金森的憤怒之音。
圖片5~7:第四集。金森與水崎的對峙。

第21、22張:觀眾還是沒看見金森的表情,就像淺草跟水崎也看不見一樣,只聽到金森說出交涉的結果。
以往金森直言不諱,如此背對兩人說話,連同有些沮喪的語氣,這還是兩人(觀眾們)第一次聽見。
第23張:金森終於讓她們看到表情,雖然觀眾仍然看不見,但這個巧思卻很棒──觀眾聽著金森的言語,猜想著,兩人要進入第三次對峙了嗎?
第24、25張:金森要水崎以後只能作靜止卡,話還沒說完,水崎立刻說願意試試看自動補幀,兩人對峙的結果,水崎願意讓步。

第26張:同時,水崎也還想保有自己的手繪目標。

第27張:金森也願意妥協,雙方解除對峙、交涉成功。

第28、29張:金森重新站起身,也象徵著下一階段的開始。
第30張:水崎的表情,除了驚訝,還有敬佩。原來金森都已經準備好了。
若要呈現金森身為「權力者」的形象,最後金森回來的時候,大可以讓觀眾看見她生氣的模樣,然而這樣卻是行不通的。
兩人在前兩次對峙的時候,觀眾已能感受到金森的鐵腕風格,甚至離去時,都不讓觀眾看見金森的臉,這就代表金森已經被逼近底線,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完成作品,無法完成作品就什麼都不是。
但光有氣勢跟務實的行事,卻沒有辦法說服人。金森想盡辦法,最後空手而回,一個人默默地繼續做事,遠遠地看著金森背影的我們,才會感覺到──金森一個人在戰鬥。想了辦法仍無法解決難關,甚至不被社員接納想法,即便如此,一回來還是在做事。
這一點說服了水崎,也說服觀眾。水崎選擇讓步,金森也立刻收拾心情,起身要前往電腦教室,這時候水崎才發覺,其實金森什麼都準備好了,相較之下,她執著在完全手繪的固執,就顯得小家子氣多了。

分鏡不只幫助演員,也提供觀眾線索


我很喜歡《映像研》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如此。專注於動畫師是演員的水崎燕,說出動畫團隊的心聲,致力於讓動畫「動」起來;而我與大家分享的,是動畫團隊如何致力於分鏡的節奏掌握,烘托角色關係及故事的推手。
說好一個故事並不容易,同時需要顧及的事情很多,比如說「畫面比重」代表人物心境的運用、「視覺焦點」象徵誰是重心人物……你是否發現,這些畫面不知不覺地堆疊出你對於角色的印象,甚至有時候會扭轉這樣的印象,給你一些驚喜?
光是上述的分析,也許讀者們有些眼花撩亂,但並不需要感到負擔,這只是抽絲剝繭之下的分享,細思探究的趣味即是我的日常,若是喜歡這樣的分享,下篇文章待續!
資料來源
圖片1:巴哈姆特動畫瘋《別對映像研出手!》第七集
圖片2、3:巴哈姆特動畫瘋《別對映像研出手!》第一集
圖片4~7:巴哈姆特《別對映像研出手!》第四集
(C)2020 大童澄瞳・小学館/「映像研」製作委員会。

下方拍手鼓勵我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49內容數
故事性格像是鬼魂軀殼,納入其中體察、分析影像作品的絕妙與可惜之處,即是我的日常。歡迎不怕劇透,喜歡影像、劇情分析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