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窮人需要為自身的貧窮負多大責任?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1.

前不久看了一本書,《最貧困女子》,寫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日本女性。
聽說這本書發行後,引起了一些討論,很多人不敢相信,這真的是現在的日本?
但不爭的事實是,日本陷入貧困的孩子佔了16%,換句話說,每六個小孩,就有一個陷入貧困的處境。
而單身工作的女性中,每三人就有一人的年薪未滿114萬日圓(約7.6萬元),她們雖不至於貧窮,但只要社會制度,政策改變,職場黑心,身體病痛等任何問題降臨在她們身上,她們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而下場往往是萬劫不復,再難翻身。
我們的社會不知何時開始,已從仇富過度成嫌貧,但不止是日本,我想全世界亦然。
在日本甚至有負責生活補助的官員對前來申請補助的女人說,你不會去當泡泡浴女郎啊!
整個社會充斥著,「你窮是自己造成的,活該!」,「也有努力打拼的窮人啊,無法擺脫貧窮是你自己的責任。」,「不是女孩子嗎?再不濟還可以用身體賺錢嘛!」這樣的想法。
但真的是這樣嗎?

2.

我們來看看這幾年在日本不斷上演的社會現象:
2010年,年僅23歲的小島收到了房租催繳通知,要是一周沒法付清積欠的三十二萬日圓的房租,就解除租賃合約。
最後小島悄悄的帶著行李逃跑了。
「逃出來」後的小島有時住網吧,有時在飲料吧混時間,在她好不容易找到咖啡廳的工作時,身上只剩下八千日圓。
小島做錯了什麼?一個年輕女性,手腳健全,怎麼會淪落到過這種生活?
也許可以從小島的出生背景說起。
小島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小生意人,雖然這個家養了四個孩子,但生活還過得去。
然而小島17歲時父親生病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同父異母的三個哥哥都沒法對她伸出援手,幸好小島在甜點公司找到工作,一直想做甜點師父的她十分高興,而且公司還提供宿舍,美中不足的是,做了四年的小島只是負責包裝和運送,因為甜點都是機械做的。
人生至此,仍充滿希望。
小島的計劃是存了些錢後就回學校把高中念完,然後去上烹飪學校,一步一步朝甜點師父的理想邁進。
就在小島存了三十萬日幣時,某天她去買東西時在路上被強烈推銷電腦課程,不知道該怎麼拒絶對方的她,傻傻的被拉去試聽,最後決定刷卡支付25萬的課程費,想著能多個一技之長也好的她卻沒想到刷卡後的幾天,甜點公司倒閉了。
小島連最後一個月的薪水都沒拿到,照理說依法她可以爭取,但忙著重整生活,重找工作,以及最重要的,過於膽怯的她,什麼都沒爭,獨自應付生活的變故。
工作一直沒找到,存款又見底,只好再用信用卡借錢,然後是地下錢莊……
地下錢莊的人叫小島去賣春,小島卻只想開甜點店,繼續找相關的工作,結果一直被人罵笨,不知道在想什麼......
像小島那樣,懷惴著小小夢想努力生活的人其實很多,但問題是他們的生活禁不起一絲波瀾,一點變動都能像骨牌效應一樣地把他們拖入深淵,更令人無奈的是,有些人連政府的社會福利補助等政策都不了解,即使「聽說」了,也可能礙於「繁文縟節」,或是條條框框,覺得太過複雜,超過自己的能力,而直接放棄申請援助。

3.

記得十幾年前,我曾經和朋友合夥開了一間咖啡廳,當時我們和身心障礙協會合作,所以雇用了幾個身心障礙的孩子做兼職。
其中一個,二十出頭的大男孩了,雖然頭腦不是很靈光,但工作很努力,然而有一天我們意外得知,他每月的薪水沒能幫助家裡,幾乎全都花光時很驚訝,追問他父母才知道,這孩子給電信公司的人騙,辦了好幾個手機號,每個月光付手機基本費就要幾千台幣,父母親知道後也很無奈,也不知道能做什麼,只能乖乖付錢。但我們聽了後卻怒不可遏,我打電話到電信公司交涉,電信公司的人使出各種花招想抵賴,直到我用威脅的語氣告知他們若不解約我會聯繫身心障礙協會、議員(其實我並不認識任何議員😂)、媒體,一定確保這件事上報,他們才終於同意解約,還退還了剛收的月費。
還有一個女員工,家庭環境不好,人也木訥害羞,卻給騙了幾次刷卡買她根本就用不著的衣服和保養品,最後每個月賺的錢全得拿去還卡債,後來我們還得幫她家裡人看著,不讓她有機會在附近閒逛,因為我們店隔壁街就是百貨公司。
他們都過著相對貧窮的生活,但說窮的人全是因為不努力不上進我絶對反對,
然而我也曾經對窮人有很刻板的印象。
小時候我曾和我母親在紐約住過一段時間,那時我們看到黑人就覺得他們代表了窮、髒、亂、懶。
怎麼說呢?
他們頭上永遠綁著頭辨子不知道多久才洗一次頭。
他們身上永遠噴著無法遮住體味的廉價香水。
他們不愛工作念書,喜愛在街邊嬉戲遊蕩。
他們的嗜好沒一個正經的,不是跳舞就塗鴉。
他們還會趁紅燈時硬要幫你擦車討錢,還有那更壞的,等在商店前的停車場搶錢。
還有那些領救濟金的,飯都不吃先花錢買酒。
就這樣喝著酒,發著呆,一坐一整天,標準的「醉生夢死」。
那時覺得他們真是無可救藥,為什麼不努力向上?為什麼不這樣?為什麼不那樣?
真的是到了長大,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才感受到那種深深地,欲振乏力的無奈。

4.

寫《最貧困女子》的作者鈴木大介總結「貧窮」的幾個原因。
首先這些孩子從小在惡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的生活經驗導致他們排斥拯救自己的制度。
其次,很多人因家庭變故失去地緣關係,早早離家,沒有親人和朋友的幫助下,他們很容易就去從事非法的工作,以女性來說,從事賣春的人極多,而且受限於自身條件,很多只能在交友版上找客人,或去低級的應召站工作,一次所得僅三千九百日圓或更低。
還有一種情況是,身心障礙的問題導致的難以翻身,即使是賣春,這些人也淪為最底層的性工作者,必須依靠提供一般人不肯提供的性服務才能生存。
她們之中,只有外貌好點,情緒穩定的女生才有機會脫離應召站,剩下的女孩就只能活在孤獨中,然後早早結婚,或者自暴自棄,過著沒有明天的日子,如果生了孩子,日子更是成倍的痛苦。
這種像扎根似的循環讓人難以脫離,但真的是他們的「錯」嗎?
最貧窮的哈佛女孩一書中,Liz 有不務正業,成日吸毒的父母親,連三餐都顧不上的成長背景。
長大後Liz 翹課逃家,青少年幹的那些小奸小惡她全做過了,如無意外,她必定會步上父母的後塵,但她仍然從街友到最後考上哈佛大學,很努力地硬是讓自己跳出了下等人的怪圈 ——問題是有多少人能做到?
是你?還是我?
我並不是說,窮人做違法的事應該被同情,安份守己生活的窮人更多。
只是想表達真正讓人無奈的是,整個社會並不同情他們,更不支持他們,因而使情況更加的惡化。
除了那些有失公允的,窮是自己造成的觀念外,貧窮也容易讓人的行為「下流」,繼而讓人產生厭惡感。
你貪小便宜,你錙銖必較,你不僅吃相難看,也可以為了點小事就和人大動干戈。
某部韓劇里,機緣巧合擠入江南區上流社會的媽媽頗有感觸的說,有錢人比窮人大方有禮多了。
因著貧窮所帶來的眼界問題-眼界窄的人也不容易嗅到商機,這也限制了他們的出路。
記得二十多年前,某次大伙聊天,其中一個家世背景極好的朋友突然說想做水的生意,當時大部份的人還是燒開水,並沒有喝曠泉水的習慣,也想不到除了很有錢的人,誰會這麼奢侈......
我們這群「窮人」沒人看好的生意,卻在不久後大大的流行,賣水的暴利讓好多廠商大發利市。
還有因為貧窮使人自卑,羞澀,不擅言詞等,造成不論是做小生意還是打一分工,想在工作環境里受到平等對待或賞識提拔都很困難。
韓劇《清墰洞愛麗絲》里,女主韓世景在服裝設計學校以極為優異的成積畢業,在服飾公司工作時,卻遭到主管點醒她想做服裝設計師的夢想,理由就是眼界。
學霸詹青雲也很無奈的說過類似的話......

5.

寫到這,好像讓人挺無望的。
即使結論是窮人需要為自身的貧窮負極少的責任,但我們還是可以有一些積極的作為。
《清墰洞愛麗絲》里,韓世景最後還是進入想工作的地方工作了,但做的不是設計師,是跑腿,是打雜,各種不公平,令人委屈的事讓她想辭職,任誰都覺得這麼欺負人辭職是正常的吧?但當時打擊她的主管卻又說了這番話......
也許在起跑線上輸給別人很多,也許再怎麼努力也過不上有錢的生活,但面對生活時的韌性和耐力,卻不是有錢就可以辦到的,所以詹青雲留學貸款一百萬,最終取得了哈佛大學法律博士的學位。
換句話說,有錢也不見得能做到的事,就是我們的著力點。
一直堅持,不怨天尤人的去做一件事,不管那件事情看似多麼不重要,你的態度一定會讓生活往好的發展邁進。
幾年前我經常去北京的東方大班按摩,那間店收費挺貴的,但給技師的錢卻很少,所以技師來來去去的流動性很高,但其中一個按摩師,卻做了好多年,而且數年如一日地認認真真,沒有任何偷懶的花招,我很欣賞她的工作態度,每去必提前預約,她沒空我就不去。
有一次她告訴我她不做了,原來其中一個客人決定聘請她為正式員工,每月支薪八千人民幣,該有的福利都有,她決定做那個客人的專屬按摩師,而一些熟客仍可以和她預約她空閒的時間。
我們這群熟客一小時給她一百,相比她在店裡時,一小時只拿二十幾元,多了好幾倍,再加上月薪,她一個月可以賺一萬多,相等於一個白領。
再後來,她存夠錢回老家開了間店。
有時我會想,如果她的工作態度和其他一些技師一樣,她還會不會有這樣的際遇?
當然她可能仍無法致富,但相信她的生活一定愈變愈好,更何況幸福感並非只能來自於金錢。
我在另一篇文章,幸福是什麼已提過,改變面對生活的態度,就能大大地提升幸福感,而有趣的是,時常感到幸福的人,就容易給自己帶來好運氣。
也許不用去思考貧窮的現狀誰該負起責任,也無需耍起狠來每天嚷著要成功,就只是認認真真的過好每一天,相信幸福就會在不遠處和你招手。
而我們其他人,也不要忘了給身處弱勢的他們一點支持、一點鼓勵,每個人都奉獻一點「微不足道」的溫暖,就能夠點亮我們的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大陸影視圈工作至今十來年了,和大家分享娛樂圈那點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行為投資金律》自己是投資最大的敵人書中第一部分,是每位投資者都應該將其內化,並作為投資程序必備考量的十大「行為投資金律」。 以下為偉大投資家法則: 一:控制自己的行為,身為投資者的我們往往會因為行為偏誤,導致我們過於頻繁地在錯誤的時間進行交易。 二:為了改善自身的行為偏誤,我們需要一位顧問擔任我們的行為教練。
Thumbnail
avatar
Jolin Tsai
2021-05-16
扼殺別人夢想的人,永遠都不用負責任,只要說,我是為你好。  有人說我愛你,但他卻告訴你,你發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跟我"報告",有人說他關心你,但卻連最基本你的想法都不願意去聽,談判的過程中,只有上對下的道歉,有人說他愛你,卻告訴你你是多麼一文不值,談判溝通出了問題,卻也只是責怪道歉的那方不會表達,他說:「妳發生什麼事情都與我無關
Thumbnail
avatar
心亭;三分鐘熱度患者
2021-04-27
要求別人愛自己是最大的傲慢《悄悄告訴她》阿莫多瓦告訴我們,關於愛的最黑暗真相是,無論我們有多愛一個人,我們始終不應該去要求對方給我們同等的愛,愛並非對等,事實上有的時候正因為我們的愛過於強烈,反倒給對方形成恐怖的壓力,愛是唯一可以忍受的獨裁,我們在靜寂中祈禱對方的回音,並在幻聽中告訴自己還能繼續愛,如同奴隸愛著主人,如同人類愛著上帝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20-11-02
每年八月總有一群可惜自己考不上台大的人 NOMORE教改 要改的是思想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Thumbnail
avatar
glen, the adventurer
2020-08-22
【為何現代教育需要進化】談人權等於無法教?關於威權教育的強大影響力與我們如何對待人(二)接續上文談到「學校教育」與「義務教育」的起源目的,是以當時國家認為的社會需求,企圖透過教育把學生打造成符合這期待的模樣。接下來的兩篇將延伸這個話題,進一步討論與現代教育原始目標相關,至今仍牽動許多國家教育的兩股深層力量(也可以說是兩種深層的意識形態)。這兩股力量對很多地方的教育與社會文化影響之深遠,
Thumbnail
avatar
學習者向前走
2020-06-06
為什麼要把自己不能負的軛加在別人身上呢?(暫)「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30節-- (此篇文章與一個魯蛇平信徒給教會關於教牧的幾點個人建議屬同系列,但因為主軸稍有不同稍微分開來) 信主到現在也約略十年了。以前曾經跟我的讀者說過,我的信仰經歷非常坎柯,我決志,受洗,受造都在不同的教會。如果以談戀愛來比喻,我換過得
avatar
Yu-yang Chen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