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很煩,我們需要不斷聊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年初到台中演講,之後沒有立刻回台北,在市區逛了一下,到文化部所屬的藝術銀行看了一次蠻有意思的展覽。
主辦單位藝術銀行頗有意思,這是文化部每年會編列一些預算,購買當代國內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除了典藏,也開放讓企業以合理的金額承租展出,以月或季」為單位,只要提供合宜的展示空間,就可以定期佈展,這是個多贏的計劃,一方面企業不需花大錢購置藝術品,卻能創造美好環境,提升企業形象;文化部也有機會將典藏的作品分享給更多民眾,同時除了以實際的經費支持更多本土的藝術創作者,透過展出讓國人得以認識這些新銳藝術家,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鼓勵。
那天在藝術銀行看到的展覽主題是人生偵探,展出了六位藝術家及一位設計師所關注的七種議題,共計二十件作品,這七位創作者是杜珮詩、涂維政、陳伯義、馮偉中、葉采薇、劉芸怡跟陳子瑜。
展覽分為三區,第一區討論人與生活空間的特殊聯結與關係,第二討論自我對於外在與內心是否真實的提問,第三區則觀看生存環境與當代現象的關懷與討論。
這些創作討論的內涵雖然有點難度,但是現場有二十多位在家自學的小學生聆聽導覽員的解說,顯然藝術作品和影像創作一樣具有深入淺出老少咸宜的功能。
總是覺得每個藝術作品都是創作者將內心的感受,不管是對美好的感動或是對現況與未來的擔憂,透過各種媒介,傳達給民眾,也企圖影響社會。忘了那位藝術家曾說過一句蠻極端的話:「如果作品不是嚐試想跟社會對話,那它就跟垃圾沒有兩樣。」
的確,這個定名為「人生偵探」的展覽,就是企圖引導觀眾從最貼近我們的物質生活,最後進入精神信仰與未知的觀點。從作品發現不一樣的觀看角度與面對問題的不同方式,在問題與對話過程中,梳理內心已打結的繁雜思緒。
展覽牆上掛著一句標語:「這個世界很煩,我們需要不斷聊聊……」是的,在疫情搞得大家很煩的當下,每個人都需要不斷聊聊,跟網路上的朋友聊,跟身邊的家人聊,更重要的是跟自己聊聊。或者在疫情無法出門群聚的此時此刻,是當自己的人生偵探的最佳時機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生活品質常被用來表達「物質上的品質」,其實,生活品質更適合被定義為「身心被滿足的程度與品質」。世俗的塵念總是錯綜複雜,人們不斷地在擁有與失去之間認識自己,想擁有的太多,失去便為此痛苦不已。不禁想起,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不止是東西,許多人事物、情緒、慾
    Thumbnail
    如果把認同、愛或欣賞這些東西物質化,它有沒有可能其實是很貴的東西?
    Thumbnail
    在疫情搞得大家很煩的當下,每個人都需要不斷聊聊,跟網路上的朋友聊,跟身邊的家人聊,更重要的是跟自己聊聊。或者在疫情無法出門群聚的此時此刻,是當自己的人生偵探的最佳時機吧! 今年初到台中演講,之後沒有立刻回台北,在市區逛了一下,到文化部所屬的藝術銀行看了一次蠻有意思的展覽。  主辦單位藝術銀行頗有意思
    Thumbnail
    它並不是一部宗教史,在裡面看不到東西教會的對抗,或是希臘神祇的愛恨情仇。館長選了三十個主題,以文物當主角,來為讀者說明「信仰」在社會裡的角色與變遷。在啟蒙運動之前,宗教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看到信仰有時做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有時也是人民自發的力量,使自己能夠完成更偉大之事。
    Thumbnail
    意念究竟是什麼?現今有許多書籍提到的吸引力法則,與意念創造實相體驗?那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我們人類是什麼型態的生命體?
    Thumbnail
    電影使用許多短篇故事,訴說名為「咆哮二十」的酒吧所發生的故事。一個人喝酒也許孤單,一群人喝酒也許能品嘗快樂,在這間酒吧裡,就訴說著類似的故事。
    Thumbnail
    我們終其一生,尋覓的渴望,是最初親密關係的認同與歸屬。 在還未成長為人,還未擁有意識之前,我們便已先學會將認同與歸屬視為生存,奮力的成為所有細胞中雀屏中選的一位,被對方認同,被接納建成誕生的歸屬之地。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生活品質常被用來表達「物質上的品質」,其實,生活品質更適合被定義為「身心被滿足的程度與品質」。世俗的塵念總是錯綜複雜,人們不斷地在擁有與失去之間認識自己,想擁有的太多,失去便為此痛苦不已。不禁想起,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不止是東西,許多人事物、情緒、慾
    Thumbnail
    如果把認同、愛或欣賞這些東西物質化,它有沒有可能其實是很貴的東西?
    Thumbnail
    在疫情搞得大家很煩的當下,每個人都需要不斷聊聊,跟網路上的朋友聊,跟身邊的家人聊,更重要的是跟自己聊聊。或者在疫情無法出門群聚的此時此刻,是當自己的人生偵探的最佳時機吧! 今年初到台中演講,之後沒有立刻回台北,在市區逛了一下,到文化部所屬的藝術銀行看了一次蠻有意思的展覽。  主辦單位藝術銀行頗有意思
    Thumbnail
    它並不是一部宗教史,在裡面看不到東西教會的對抗,或是希臘神祇的愛恨情仇。館長選了三十個主題,以文物當主角,來為讀者說明「信仰」在社會裡的角色與變遷。在啟蒙運動之前,宗教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看到信仰有時做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有時也是人民自發的力量,使自己能夠完成更偉大之事。
    Thumbnail
    意念究竟是什麼?現今有許多書籍提到的吸引力法則,與意念創造實相體驗?那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我們人類是什麼型態的生命體?
    Thumbnail
    電影使用許多短篇故事,訴說名為「咆哮二十」的酒吧所發生的故事。一個人喝酒也許孤單,一群人喝酒也許能品嘗快樂,在這間酒吧裡,就訴說著類似的故事。
    Thumbnail
    我們終其一生,尋覓的渴望,是最初親密關係的認同與歸屬。 在還未成長為人,還未擁有意識之前,我們便已先學會將認同與歸屬視為生存,奮力的成為所有細胞中雀屏中選的一位,被對方認同,被接納建成誕生的歸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