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久前看到「正確的死」,是在一部動漫裡,而這個詞帶給我很多疑惑。生死這類隨機的事,該怎麼辨析其意義,或者評判其正確與否呢?但如果真的有一種死是正確的,那是不是就可以用另一種情緒去面對這件事?近日阿公的過世更迷離了我對這件事的感受。
對家的印象,有很明顯的斷層,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身在其中,卻不參與。直到畢業後開始做餅才突然發現家人已和我記憶中遠遠不同。本來對阿公的印象也還停留在國小時候,他年輕時常任大廟的幹事,其他廟務委員幾乎每天都聚集在雜貨店,盯著一台小小的銀色電視看。通常是我在樓上打三國群英傳,他和一群老人在樓下對著電視新聞大聲訐譙,一三五對這個黨罵姦恁娘,二四六對另一個黨罵姦恁娘,那聲音比螢幕裡和敵軍叫陣的呂布還大。我時常被突然的罵聲嚇到,並在心中覺得你們這群做神明事的人這樣講話真的沒問題嗎?
後來阿公變得幾乎不說話。每天見他都是以一個閉眼,合掌,指尖貼額的動作,坐在輪椅上默禱著。我再聽到他的髒話,是某天中午工作收得比較晚,店門口的鐵門已經拉了下來,阿公在飯廳,一個人打著小燈吃飯。碗裡大概兩口量的飯已滾爛到近似粥糜,他依然得小口小口抿,為怕噎到還必須不時配水。那天,他吃到一半把碗放到桌上,用氣弱的聲音罵了一句「姦恁娘膣屄……吞未落……」,那句話幾乎是跟著喘息聲出來的,細絲一般不久就消散空中。他對空氣細喃「大帝啊…老弟子…哪會…活到這个歲…變甲嘸啥潲路用……。」
我聽在耳裡,驚訝於活著對他來說竟已變成一件會心生自艾的事,活到這樣,已經夠了吧?但在那之後阿公的行為依然沒有變。不舒服的日子持續複沓,在我眼中阿公面對生命的態度早已超越了虔誠,吊著一口老氣,連闔眼的時機都願待蒼天應允。在他的眼中,生活成了什麼樣子?是修行?是功課?是劫數?還是地獄?彼時那個揮舞著無雙方天戟的呂布,變成筵展七星,向天祈命的諸葛亮,他是否也和臥龍一樣心中懷有未竟的夢?而那個夢是否有我們這些猴囝仔在其中?
於是這次面對他的死,除了難過,更多卻是鬆了一口氣。但不禁覺得這樣想的自己難道不會很不孝嗎?這種情緒的生成,似乎衝撞了對於死者應有的態度,或衝撞了我對阿公的尊敬。我無疑是尊敬他的,他中風後到倒下中間過了二十九年,超越我雙腳踏地的時間。我想起過去載他往返醫院的時候,常問自己有沒有勇氣變老?尤其是以這種充滿挫折,且飽嚐疼痛的形式,當自己的精神與肉體逐漸互為死敵,我能撐得了多久?面對老去比接受死亡更需要勇氣。
如果在我有限的想像力裡,找不到任何更好的結局,這樣是不是就能算「正確」了呢?在儀式最後降駕出字的環節裡,神明說已幫他安排妥貼,但輪到阿公寫時,字裡行間依然是不捨。「愛有孝」、「愛保重」、「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不難過,卻還是哭,原來在疼痛和牽掛之間,我們一直是阿公選擇的那一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6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河野若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出門買晚餐時,即使口鼻隔著一層纖維,還是能嗅到空氣中有死的味道,有恐慌的味道,有崩解的味道。在人類深怕呼吸也會致命的時刻,萬物卻能好好呼吸。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靜態休息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但這個理論和我一直以來的立場相仿,「正常」一詞,從古至今都只是方便管理的便宜行事。最終還是回歸到工業化社會汲汲於揀選單一標準人才的需求。由於社會整體結構的改變,才讓現代醫學界定的瘋狂成為可能。
「在這邊,我們今天的主角想告訴大家,相遇是多麼不易,相惜又是多麼難得。既然各位貴賓今天願意來此參加儀式,應該和我們主角的關係不算淡薄,也應該都知道他的個性。」主持人手中拿著的不是一般寫著佛號的詞本,在唸之前先和在場的人提醒 「今天的話,都是主角自己寫的。」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當時法治觀念仍混沌,巫術和神蹟才是顯學,而蒙昧也讓殘忍失去了分寸。法蘭茲的文字裡,奪走他人生命者佔了大部分的篇幅,各式犯罪紀錄不斷刷新我腦中對於「猖狂」一詞的極限。
出門買晚餐時,即使口鼻隔著一層纖維,還是能嗅到空氣中有死的味道,有恐慌的味道,有崩解的味道。在人類深怕呼吸也會致命的時刻,萬物卻能好好呼吸。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靜態休息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但這個理論和我一直以來的立場相仿,「正常」一詞,從古至今都只是方便管理的便宜行事。最終還是回歸到工業化社會汲汲於揀選單一標準人才的需求。由於社會整體結構的改變,才讓現代醫學界定的瘋狂成為可能。
「在這邊,我們今天的主角想告訴大家,相遇是多麼不易,相惜又是多麼難得。既然各位貴賓今天願意來此參加儀式,應該和我們主角的關係不算淡薄,也應該都知道他的個性。」主持人手中拿著的不是一般寫著佛號的詞本,在唸之前先和在場的人提醒 「今天的話,都是主角自己寫的。」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當時法治觀念仍混沌,巫術和神蹟才是顯學,而蒙昧也讓殘忍失去了分寸。法蘭茲的文字裡,奪走他人生命者佔了大部分的篇幅,各式犯罪紀錄不斷刷新我腦中對於「猖狂」一詞的極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手語我看得懂,這是「謝謝」。我猜我今後也會為了這句無聲的謝謝,一直當藥師當下去吧。
Thumbnail
這兩天我去看了安潔莉娜裘莉的新電影《那些要我死的人》,原文《Those Who Wish Me Dead》,是一部無論中文或英文我都很難抓到其意義的電影,而整部電影也是如此,某些部分我挺喜歡的,這部電影有許多有趣的元素。 也有些部分他處理的不夠好,包括結構性與一些過於緩慢的節奏,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手語我看得懂,這是「謝謝」。我猜我今後也會為了這句無聲的謝謝,一直當藥師當下去吧。
Thumbnail
這兩天我去看了安潔莉娜裘莉的新電影《那些要我死的人》,原文《Those Who Wish Me Dead》,是一部無論中文或英文我都很難抓到其意義的電影,而整部電影也是如此,某些部分我挺喜歡的,這部電影有許多有趣的元素。 也有些部分他處理的不夠好,包括結構性與一些過於緩慢的節奏,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