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評論】如果思想與情感能夠展現台灣精神,需要在意作家書寫的是台文或中文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原文首先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現在四十歲上下的青壯年族群,必定皆曾目睹在族群撕裂(誰才是「本省人」?)最嚴重的時期,以中文書寫的中生代作家皆曾被質疑「算不算台灣作家」。

我曾是這樣的一種研究生:面對龐然不知節制的文獻,想辦法找到中譯本就對了——當然這招用在經典著作較可行,文獻愈新,愈難找到;努力偷吃步了幾個月,真吐血怎麼那麼多經典理論沒有中譯本啊?膝反射想的是社會學過於邊緣以致難獲出版社垂青;後來知道,簡中本大概二十年前就出了還出好幾版,於是,我的簡體閱讀能力大抵於研究所時期養成⋯⋯。

我無意探究中國是否重視這個學門,我想說的是,簡體中文市場儘管受法規限制,創作自由遠遜繁體中文市場,但因讀者基數驚人(不考慮其它變因,一本簡體著作面對超過十四億讀者;中國作家富豪榜中國作家富豪榜單計版稅中國作家一年可拿到超過兩千萬人民幣,即便榜末的百萬人民幣,對台灣作家而言亦是望塵莫及),因此活力不遑多讓。

台文與中文

如果「語言是思想與情感的載體」恆真,那麼,只要作家能夠準確表達、讀者能夠正確接收,使用何種語言書寫似乎不是最重要的?

台文系所確實存在這樣一群師生,堅信用台語文書寫才是正港台灣人(不論是羅馬字、漢字或漢羅合用),這情感有點近似於法語之於法國人;然而,真要追本溯源,做為一座命運多舛的移民島嶼,台灣人的語言「論資排輩」恐怕該是滅絕及瀕危的各種原住民語的集合,而非台語(十七世紀,鄭成功帶來福建的泉州、漳州話,融合平埔族語、荷蘭語、西班牙語、日語、英語、北京話而成)。

中文因國民黨推行國語運動成為主要語言,在今天年輕一輩(泛指Z世代)普遍認為中國敵視台灣的氛圍裡,它突然變得政治不太正確;更不用說現在四十歲上下的青壯年族群,必定皆曾目睹在政治操作族群撕裂(誰才是「本省人」?)最嚴重的時期,以中文書寫的中生代作家皆曾遭遇被質疑「算不算台灣作家」的無妄之災。

如果作品能夠引起不同世代、多元族群的共鳴,它就代表著一部分台灣人的情感和精神,當然我們會問作家與這片土地的連結,但使用台文或中文,在我看來,與算不算台灣作家毫無關係。

舉例而言,台灣首位日本芥川賞得主李琴峰算台灣作家嗎?儘管以日文寫作,但她作品的題材與素材多與台灣相關;旅居德國多年的陳思宏,《鬼地方》寫出了永靖小鎮的面貌而屢獲大獎。

對作家來說,使用自己最為嫻熟的語言進行創作,是不必要進行政治聯想的。

當代華文小說二十家

王德威「當代華文小說二十家」中有八位台灣作家入列,天文天心祖籍山東臨朐、蘇偉貞祖籍廣東番禺、平路祖籍山東諸城、李渝祖籍安徽、駱以軍祖籍安徽無為,若真以「本省人」標準看,只施叔青、李昂姊妹可算台灣作家?坦白說,這種政治審查已經過時,比起「省籍」,當代文青或許更在乎是作家有否投降式地對中國輸誠。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6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泯滅天使盪遊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泯滅天使唱遊地
78會員
113內容數
眼底是一幕幕倒退風景。 虛無中降生、無愛裡長成,泯滅天使屬於更高維度的未來,卻困於現在。他有一張潔淨的臉,上個世紀曾經愛笑,而後,刀槍劍戟無情剟傷以後,千瘡百孔的軀殼裡他復甦,準備用靈魂四散的光與焰火,滌洗世界。 如果寫作有更多可能--懺情又異質,纖細卻爆裂,我將化身泯滅天使,重建世界。
泯滅天使唱遊地的其他內容
2024/02/26
白樵處女作為短篇小說集《末日儲藏室》(時報,2021),《風葛雪羅》是他的第二本作品、第一本散文集。「風葛雪羅」是白樵母親曾開設的古董店店名,典出杜甫〈端午日賜衣〉: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Thumbnail
2024/02/26
白樵處女作為短篇小說集《末日儲藏室》(時報,2021),《風葛雪羅》是他的第二本作品、第一本散文集。「風葛雪羅」是白樵母親曾開設的古董店店名,典出杜甫〈端午日賜衣〉: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Thumbnail
2023/10/01
鹿青作為年輕世代(90後)最為傑出的武俠/奇幻小說作家,這部《快雪青風行》算是有血有肉的補強了凌斐青這個極具魅力的角色,快雪,是快雪時晴的快雪,快雪塢;青,當然是主角;風,則是《薙風劍法》。期待這個故事作為《大唐赤夜歌》(說起來我還真得快點去找二三四部來讀啊!)宇宙的一環,能為鹿青收穫更多不同年齡。
Thumbnail
2023/10/01
鹿青作為年輕世代(90後)最為傑出的武俠/奇幻小說作家,這部《快雪青風行》算是有血有肉的補強了凌斐青這個極具魅力的角色,快雪,是快雪時晴的快雪,快雪塢;青,當然是主角;風,則是《薙風劍法》。期待這個故事作為《大唐赤夜歌》(說起來我還真得快點去找二三四部來讀啊!)宇宙的一環,能為鹿青收穫更多不同年齡。
Thumbnail
2023/07/20
某個無人知曉的夏日深夜/新神寫下自己名姓/他說:/我來自虛無,但虛無/不會是我的歸屬/意義萬象/終將在我掌中/森羅蔓長 也寂寞、也豐饒 對人性報以輕笑 每次傷害產生前千萬分之一毫秒 就知道 不過是宇宙伸出援手 解救他於萬般無聊 耐於焚燒 知道降溫最好的訣竅 被欺騙的時候
Thumbnail
2023/07/20
某個無人知曉的夏日深夜/新神寫下自己名姓/他說:/我來自虛無,但虛無/不會是我的歸屬/意義萬象/終將在我掌中/森羅蔓長 也寂寞、也豐饒 對人性報以輕笑 每次傷害產生前千萬分之一毫秒 就知道 不過是宇宙伸出援手 解救他於萬般無聊 耐於焚燒 知道降溫最好的訣竅 被欺騙的時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請好好珍惜他們
Thumbnail
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請好好珍惜他們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台語有明顯文白異讀的現象,跟北京話大異其趣,台語的白話音往往跟文言音不一樣,讀四書五經等傳統古籍漢文以及漢詩閱讀寫作,都要使用台語漢文(文言音、讀書音),目前台灣各階段的文言文教育內容,幾乎都獨尊北京話,所有文言文課程都是用北京話講授,幾乎沒有使用台語漢文教授文言文的空間,並不符合國家法令。
Thumbnail
台語有明顯文白異讀的現象,跟北京話大異其趣,台語的白話音往往跟文言音不一樣,讀四書五經等傳統古籍漢文以及漢詩閱讀寫作,都要使用台語漢文(文言音、讀書音),目前台灣各階段的文言文教育內容,幾乎都獨尊北京話,所有文言文課程都是用北京話講授,幾乎沒有使用台語漢文教授文言文的空間,並不符合國家法令。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