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與寫作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學生時代開始,除了課程上應付考試或專業上所看的書之外,休閒的閱讀習慣至今都沒有太大改變,大約六至七成的閱讀時間會集中在二至三個主題,其他三至四成時間就隨手亂看。

主題的選擇依當時的興趣或關注,不是刻意挑選,而是後來整理閱讀書目時才很清楚地看到這個脈絡,至於每個主題持續的時間少則一年二年,長到三年五年,沒有很明確。

倒是在十多年前開始出書後,這種主題閱讀就比較有計畫些,若預定寫那類題目,通常就會把市面上買得到的書全都買來看,幾乎不用借的,因為我會在書上劃線作記號,也常會看完後再回過頭來翻看一些數字與細節,所以書一定是要自己的。

我覺得這種以書寫為終點的閱讀,是比較有效率的閱讀,因為有發表的壓力,所以閱讀時就必須認真地思考,一邊將零星的訊息在腦海中進行結構化,而且也因為一直懷著問題意識,所以不知不覺也會不斷地對正在閱讀的書進行批判性思考,不斷地自問自答:「作者到底想說什麼?他說得對不對?理由充不充分?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嗎?」而且在同一段時間內大量地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作者的書,更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來掌握這個主題的核心概念與論述脈絡。至今我出版的四十本書,大致都是在這種主題閱讀下完成。

而且也因為我不是專業作家,我有自己的醫療本業,也有我的社會參與及興趣,所以我的書,我所選定的出版主題,也都是我面對當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想尋求的解答,因此這些主題也隨著結婚生子,社團參與,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乃至我自己歲月成長的不同需求所產生的疑問或好奇。

因為從小喜歡閱讀,所以當我有問題時,很習慣就會從書中去找答案。當我自己花了大量時間解答了自己的問題,有了成果,將這些心得分享給周邊有同樣問題的人,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這七成的「專注」閱讀時間,因為有發表的最終目標,雖然讀得有效率,但是也難免帶來壓力,這時候另外三成隨心所欲亂看的時間,就純然是享受了。


以書寫為終點的閱讀,是比較有效率的閱讀,因為有發表的壓力,所以閱讀時就必須認真地思考,一邊將零星的訊息在腦海中進行結構化,而且也因為一直懷著問題意識,所以不知不覺也會不斷地對正在閱讀的書進行批判性思考,不斷地自問自答:「作者到底想說什麼?他說得對不對?理由充不充分?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嗎?」而且在同一段時間內大量地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作者的書,更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來掌握這個主題的核心概念與論述脈絡。

以書寫為終點的閱讀,是比較有效率的閱讀,因為有發表的壓力,所以閱讀時就必須認真地思考,一邊將零星的訊息在腦海中進行結構化,而且也因為一直懷著問題意識,所以不知不覺也會不斷地對正在閱讀的書進行批判性思考,不斷地自問自答:「作者到底想說什麼?他說得對不對?理由充不充分?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嗎?」而且在同一段時間內大量地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作者的書,更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來掌握這個主題的核心概念與論述脈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胡瑋婷-avatar-img
2021/07/02
這些年慢慢熱衷於閱讀與書寫,似乎能夠與您有類似的體會,謝謝分享。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每一年的開始先回顧前一年的歷程,協助自己擬定計畫、設定未來的目標。
Thumbnail
在每一年的開始先回顧前一年的歷程,協助自己擬定計畫、設定未來的目標。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如果閱讀和寫字都是我們放不下的,何不一起讓它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如果閱讀和寫字都是我們放不下的,何不一起讓它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樹想想已經有好幾年沒去窩在實體書店看書了! 居住的城市裡.從早些年的大大小小書局差不多有6間左右.常去的有3~4間.但是多數時間是去買文具.用品等等.閒少在裡面翻書閱讀.(因為時間上不允許@@...)
Thumbnail
樹想想已經有好幾年沒去窩在實體書店看書了! 居住的城市裡.從早些年的大大小小書局差不多有6間左右.常去的有3~4間.但是多數時間是去買文具.用品等等.閒少在裡面翻書閱讀.(因為時間上不允許@@...)
Thumbnail
從學生時代開始,除了課程上應付考試或專業上所看的書之外,休閒的閱讀習慣至今都沒有太大改變,大約六至七成的閱讀時間會集中在二至三個主題,其他三至四成時間就隨手亂看。  主題的選擇依當時的興趣或關注,不是刻意挑選,而是後來整理閱讀書目時才很清楚地看到這個脈絡,至於每個主題持續的時間少則一年二年,長到三年
Thumbnail
從學生時代開始,除了課程上應付考試或專業上所看的書之外,休閒的閱讀習慣至今都沒有太大改變,大約六至七成的閱讀時間會集中在二至三個主題,其他三至四成時間就隨手亂看。  主題的選擇依當時的興趣或關注,不是刻意挑選,而是後來整理閱讀書目時才很清楚地看到這個脈絡,至於每個主題持續的時間少則一年二年,長到三年
Thumbnail
每個人對於閱讀的意義及目的不一樣,對我來說閱讀是種心靈的交流,能與「各式各樣的人」進行對話,在過程中看到了另一種生活方式或思維。
Thumbnail
每個人對於閱讀的意義及目的不一樣,對我來說閱讀是種心靈的交流,能與「各式各樣的人」進行對話,在過程中看到了另一種生活方式或思維。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