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紐約踏查05-手工書圖書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Brooklyn Art Library 布魯克林藝術圖書館
  布魯克林藝術圖書館(Brooklyn Art Library)每年策畫不同的徵書主題,今年有Disconnection(斷裂)、Melancholy(憂鬱)、homonyms(同音字)、city streets(城街)、Rituals(儀式)......等,這些詞條選題繁雜、沒有中心。原本空白的書本經由各地人們的創作後,再寄回來圖書館。因此這裡收藏了因各式詞條而創造出的素描簿與手工書。
  讀者不能從架上自行取書、甚至選書,一律必須經由網站資料庫,並登錄讀者名字、信箱後,由館員取書。也就是說我無法像在逛書店那般,以厚度、書背、質地等莫名的原因,隨手取下有眼緣的書,改由在螢幕上的詞條、書封間瞎晃。我以queer、lesbian作為搜尋關鍵字,盲選了幾本。館員取書時會一併取下它旁邊的一本,架上的置書方式似乎就是將同樣主題的書放置在一塊。我選到的書有「I remember you」、「boy and girl」、「wanderer」等主題:總是拿到書,翻到書背面的條碼,才知道這本書是因為什麼徵書主題,而進到這間圖書館的。
書的不同質地
我喜歡書本因經過創作,而膨脹、溢出書頁之外
  這一本本手工書,也許都是尋找共感的願望。讀者每閱覽一本書,都必須在資料庫留下自己的電子信箱,不知道作者能不能反向聯繫到讀者們,或者茶敘,因此有所交談。館員鼓勵每一位館內的讀者也寄手工書過來,這裡還販售了空白的手工書套組,把書填滿後,裝進信封袋寄回來。
  我想起幾年前也做過個實驗,是一次邀請另一個人共同書寫同個題目,若他有想共寫的題目,那很好。有的是面對面、有的是透過電子書信往返,有人說那彷彿交換日記。我們寫過真心傾吐的困惑、也遇過只以筆尖表面地寒暄。而我想像長此以往,可以共筆出人類的詞條資料庫,那不必非得是某某作家、某某藝術家,而是一群面目模糊地人們,願意在日常生活之外、篩出一些所思所感。進行了幾次,我明白這些寫作亦是大量地勞動,我只活過一次生命,但每一次與另一人交換,甚或沒有交換,只是交談,都需要耗費許多心力。而Brooklyn Art Library也藉由感性的方法蒐集詞條,且數量上已經頗有規模。
⬧ 我在紐約拍攝剪輯的紀錄短片:
因為對自給自足生活的好奇, 在2020年5月來到苗栗打工換宿一個月。 這裡採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的友善種植方法。 一半是草,一半是菜。 日出而作,與陌生的人們一起下田, 一起生活、談天、煮食、去溪邊游泳。 2021年7月水回來了,是種稻的季節, 我又再回到這裡,在一行行的田畦間,寫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詩人之家免費對公眾開放,除了閱覽區按照字母陳列詩集收藏,還有視聽區。晚上正好有Music & Poetry沙龍,詩的朗讀、音樂、饒舌、歌唱、表演,之間的分野總是模糊,彷彿原本就匯流在一起、皆是表達的出口與慾望。
我在meetup這個包山包海的興趣都可以揪團聚會的網站上,加入了Brooklyn Women Writing Group這個女性寫作團體。meetup的參與機制大多寬鬆、沒有強制性,社團管理者和活動發起者比較固定,成員則自由來去。例如我,一次性的加入了聚會。
一群彼此不甚熟悉、平時大多害羞矜持的年輕女孩們,不為了什麼,集體瘋迷、放飛自我的畫面和場景。
NYC Poetry Festival為期兩天,從市區搭渡輪,很快就到達Governer島。沒想過剛到紐約,就遇到有阿美族血緣、並且將之作為一種扮是Catherine,她的父母分別來自中國和台灣阿美族。
詩人之家免費對公眾開放,除了閱覽區按照字母陳列詩集收藏,還有視聽區。晚上正好有Music & Poetry沙龍,詩的朗讀、音樂、饒舌、歌唱、表演,之間的分野總是模糊,彷彿原本就匯流在一起、皆是表達的出口與慾望。
我在meetup這個包山包海的興趣都可以揪團聚會的網站上,加入了Brooklyn Women Writing Group這個女性寫作團體。meetup的參與機制大多寬鬆、沒有強制性,社團管理者和活動發起者比較固定,成員則自由來去。例如我,一次性的加入了聚會。
一群彼此不甚熟悉、平時大多害羞矜持的年輕女孩們,不為了什麼,集體瘋迷、放飛自我的畫面和場景。
NYC Poetry Festival為期兩天,從市區搭渡輪,很快就到達Governer島。沒想過剛到紐約,就遇到有阿美族血緣、並且將之作為一種扮是Catherine,她的父母分別來自中國和台灣阿美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幾天有在圖書館實習,在整理書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些想法想要寫寫 那麼多的書,有人會看嗎? 在圖書館裡面看到一大堆書,就會有這樣的疑惑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鄰近又一間101文具天堂要熄燈,近年書店書局相關的藝文場所一一關閉,新聞也剛寫獨立書店永樂座宣布即將停業。藝文產業支撐得很辛苦,但身為貧窮小資族又不想跟荷包過不去,消費也大多透過網拍,想支持又是兩難的選擇。 101熄燈前商品全面六折,記得老媽之前說過對寫書法有點興趣,就去買了一些筆、墨、手抄本當作
眾所周知,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東京的神田神保町舊書展,可謂是愛書人的一大盛事,他們在熱絡的人潮中駐足徘徊,幸運者淘到或尋得自己的所愛,為平凡的日子增添樂趣,自己的精神世界因而豐富起來。此外,神田古本街即使不舉行大型舊書展的時候,它同樣吸引愛書人前往朝聖,研究者蒐集寫書資料的寶地。嚴格講,我不算是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文學在每個領域都可以看到影子,每當人生中有困惑時,總是會有那一本書在架上等你去發掘,像個朋友一樣等待著你。它會說出它的故事甚至是你經歷的種種,而閱讀後像是被脫去一層層的保護網般赤裸,有時候卻又平易近人到你幾乎認為他是世俗流行的書籍般普通卻輕鬆。
Thumbnail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Thumbnail
94年4月,我和老婆上了一趟台北,主要是去國家圖書館。老婆沒去過國家圖書館,想去看看。我多年沒去國家圖書館,想去找點資料,就一起去國家圖書館了。 在國家圖書館中,看到一架架的碩士、博士論文,也看到許多新出版的書。翻看這些論文、新書,覺得有些書似乎普普通通,不很出色。這時我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由於某些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是每月清零,不借白不借,以前習慣每月月底在圖書館盡情地借書,看不了那麼多文字書便借漫畫和繪本,後來因為有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服務不再設限,我便不再強行在月底大借特借。 然而,習慣畢竟是習慣,昨天還是不自覺地在圖書館看看有沒有什麼想看的書,發現之前追開的兩套漫畫也有新書可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幾天有在圖書館實習,在整理書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些想法想要寫寫 那麼多的書,有人會看嗎? 在圖書館裡面看到一大堆書,就會有這樣的疑惑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鄰近又一間101文具天堂要熄燈,近年書店書局相關的藝文場所一一關閉,新聞也剛寫獨立書店永樂座宣布即將停業。藝文產業支撐得很辛苦,但身為貧窮小資族又不想跟荷包過不去,消費也大多透過網拍,想支持又是兩難的選擇。 101熄燈前商品全面六折,記得老媽之前說過對寫書法有點興趣,就去買了一些筆、墨、手抄本當作
眾所周知,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東京的神田神保町舊書展,可謂是愛書人的一大盛事,他們在熱絡的人潮中駐足徘徊,幸運者淘到或尋得自己的所愛,為平凡的日子增添樂趣,自己的精神世界因而豐富起來。此外,神田古本街即使不舉行大型舊書展的時候,它同樣吸引愛書人前往朝聖,研究者蒐集寫書資料的寶地。嚴格講,我不算是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文學在每個領域都可以看到影子,每當人生中有困惑時,總是會有那一本書在架上等你去發掘,像個朋友一樣等待著你。它會說出它的故事甚至是你經歷的種種,而閱讀後像是被脫去一層層的保護網般赤裸,有時候卻又平易近人到你幾乎認為他是世俗流行的書籍般普通卻輕鬆。
Thumbnail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Thumbnail
94年4月,我和老婆上了一趟台北,主要是去國家圖書館。老婆沒去過國家圖書館,想去看看。我多年沒去國家圖書館,想去找點資料,就一起去國家圖書館了。 在國家圖書館中,看到一架架的碩士、博士論文,也看到許多新出版的書。翻看這些論文、新書,覺得有些書似乎普普通通,不很出色。這時我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由於某些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是每月清零,不借白不借,以前習慣每月月底在圖書館盡情地借書,看不了那麼多文字書便借漫畫和繪本,後來因為有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服務不再設限,我便不再強行在月底大借特借。 然而,習慣畢竟是習慣,昨天還是不自覺地在圖書館看看有沒有什麼想看的書,發現之前追開的兩套漫畫也有新書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