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藝術圖書館(Brooklyn Art Library)每年策畫不同的徵書主題,今年有Disconnection(斷裂)、Melancholy(憂鬱)、homonyms(同音字)、city streets(城街)、Rituals(儀式)......等,這些詞條選題繁雜、沒有中心。原本空白的書本經由各地人們的創作後,再寄回來圖書館。因此這裡收藏了因各式詞條而創造出的素描簿與手工書。
讀者不能從架上自行取書、甚至選書,一律必須經由網站資料庫,並登錄讀者名字、信箱後,由館員取書。也就是說我無法像在逛書店那般,以厚度、書背、質地等莫名的原因,隨手取下有眼緣的書,改由在螢幕上的詞條、書封間瞎晃。我以queer、lesbian作為搜尋關鍵字,盲選了幾本。館員取書時會一併取下它旁邊的一本,架上的置書方式似乎就是將同樣主題的書放置在一塊。我選到的書有「I remember you」、「boy and girl」、「wanderer」等主題:總是拿到書,翻到書背面的條碼,才知道這本書是因為什麼徵書主題,而進到這間圖書館的。
我想起幾年前也做過個實驗,是一次邀請另一個人共同書寫同個題目,若他有想共寫的題目,那很好。有的是面對面、有的是透過電子書信往返,有人說那彷彿交換日記。我們寫過真心傾吐的困惑、也遇過只以筆尖表面地寒暄。而我想像長此以往,可以共筆出人類的詞條資料庫,那不必非得是某某作家、某某藝術家,而是一群面目模糊地人們,願意在日常生活之外、篩出一些所思所感。進行了幾次,我明白這些寫作亦是大量地勞動,我只活過一次生命,但每一次與另一人交換,甚或沒有交換,只是交談,都需要耗費許多心力。而Brooklyn Art Library也藉由感性的方法蒐集詞條,且數量上已經頗有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