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室長週報 #31 筆記本的深耕

2023/06/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篇要來回應網友提問:
「如何想到 #異常的肖像 這個徵件展題目?」
我的這套發想過程很「人工」,但我自己滿喜歡這個實踐的過程,也想趁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做筆記」這個習慣對我的幫助。
首先,打開一本書,隨機挑出「名詞」30個。
再來,打開平常記下靈感與上課內容的筆記本,挑出「名詞」30個。
接著,走上街,記下眼睛看到的所有平面影像,統計與分類。在捷運或公車上,看路人的手機螢幕停在什麼頁面。
綜合以上三步驟的關鍵字,排列組合後,產生了第一波提案名單:
A 模糊瞬間
B 異常的肖像
C 底片機與我,在路上
D Things are getting queer
E 重複疊圖
最後一關,我找了絕對不會投件+不拍照的朋友,請他們挑出「看了會好奇照片內容」的選項。
於是「異常的肖像」當選!不然,我原本心裡偏好「底片機與我,在路上」。
- - -
#給圈外朋友看 這個方法,我用了超過10年,每次都極為有效,無論是我的作品、論文、敘光室課程等等,只要圈外人(不拍照的人)看不懂,就直接重來。
分享給大家這個靈感發想過程,#沒有所謂從天而降的主題或內容,一切都跟基於做好筆記。
最後附上《 #第二大腦 》書中這句話:
「知識構成要素是分散的,且各有各的價值,但他們可以化零為整,彼此結合成為報告、論述、提案或是故事。」(p.38)
祝大家筆記愉快!
#第二大腦 是本實用的工具書,適合存了近百篇 post 但卻沒時間看的現代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妙行先生
妙行先生和其他 7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韓筠青 // Anna
韓筠青 // Anna
938追蹤者
85內容數
文學出身的影像創作者,同時以經營者、教育者,英文攝影書籍譯者身份生活於台北。 Anna 為舊金山藝術大學 MFA 攝影碩士,現為「敘光室:for Storyteller」經營者。
「敘光室:for Storyteller」室長每週更新經營與攝影的日常靈感。輕鬆閱讀、持續攝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