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之家
Poets House,免費對公眾開放。閱覽區窗明几淨,沙發柔軟,還有一間安上門、專予安靜閱讀的小房間,對喜愛獨處的閱讀者而言,是非常貼心的設計。在進入閱覽區之前,先有一小小的展間,正在展出小誌史,我彷彿第一次進城般,土法煉鋼地抄下那些我不大明白意義、看著封面卻感到有趣的小誌名字:紐約1917年的The Blind Man、rong wrong,1926年的Fire!!(n.1),以及1972年的Magzine Five、1978年的TriQuarterly(n.43)、1976年的Black Box(n.10)、1983年的HOW(ever)、1994年的Mirage(#28)、2004年的nocturnes:(re)view of the literary arts(n.3)......。紐約在那麼早以前,就已經有小誌文化的發展。
詩人之家按照類別和字母陳列詩集收藏。除了詩集和小冊閱覽區,還有視聽區,包括錄音帶、CD、黑膠,都有相應的播放機器可以在館內閱聽:有在Poets House的沙龍紀錄,各式詩的朗讀,open mic等錄音紀錄。無意間發現「Sister Spit」這個有趣的名字和CD封面,封底就像是一群女同志的合照。Sister Spit於1994年成立於舊金山,每週由女人們拿著麥克風暢所欲言,到了1997年擴展為coast-to-coast的長途演出,開著兩台廂型車,從美國西岸舊金山、到最東岸的普羅威斯頓。在試聽區眾多的CD中我選中了這張,邊聽邊忍俊不住微笑或皺眉,內容也是如在石牆酒吧聽到的那般輕鬆奔放,open mic 不一定要是埋笑點如埋地雷般的脫口秀,你只需要站上台,發聲,為自己說話。
在視聽區眾多的資料中,抓出這張SISTER SPIT
今晚的詩人之家,正好有Music & Poetry沙龍,我彷彿乘著水流、自然而然遇見了我從未見過的事物。至少在台灣,我還未見過這般熱絡且多樣的發表會,與會者和表演者之間,或許因場地不大,而自然有了一種同好間的親密氛圍,沒有誰比誰高貴。在葡萄酒與起司之後,每位表演者輪流上台發表作品,開放提問時總立刻會有人熱情、好奇的給予回饋,是很好的交流場域。表演方式有rap、後搖滾,也有發表者解析詩的朗讀韻律,音樂與詩非常自然地充盈在這發表場域之中。在紐約,文學、詩、音樂、節奏、饒舌、朗讀、歌唱、表演,之間的分野總是模糊,彷彿原本就匯流在一起、皆是表達的出口與慾望。他們唸唱的調子,讓我想起夏宇。
⬧ 我在紐約拍攝剪輯的紀錄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