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間總是充斥物件,但很少有人細究它們擺放的方式,理由是大部分物件的陳列不是依據視覺原因,而只是不經意地出於功能性考量而為,某程度上表明人們生活態度的輕忽。教育可以提升對美的敏感度,增進對美的瞭解。視覺美的知識的確可以用理性分析來瞭解,《擺放的方式》則提供了一套教育範本。
將物件擺放出美感,固然是連串人為加工的結果。居中其間者,是作者稱之為「視覺溝通體系」的一套修辭策略。書中說修辭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總在人們需要溝通的時候現身。作者說:「每一項溝通都會用到語詞,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語詞本身就帶著說服價值。」若把空間中的物件,當成視覺化的詞語,則擺放這個行動本身當然也就是一種修辭了。
這樣說的目的是要強調「修辭」乃是「將物件的意義通過擺放的策略轉化為其他的意義」,從而使之成為可供檢討的內容。在他構想中,這套修辭策略,具體包括層次、排列、觀感、隱喻、神秘感、敘事性、連貫性、共鳴八個原則。但為方便理解,則可以整合成三個層面來實施:形體的(可見的技術層面)、抽象的(所連結的文化背景)、整合的(擺設所能達致的效果)。由此,讀者或能較好地為空間修辭尋出頭緒。
書中又舉出二十三個擺設的實例,作為分析、操作的演示,這是本書的主要內容。通過這八個原則和三個層面的分析工具,以後面對擺設的時候,可以更煞有介事地講出一套道理來。當然,對藝術來說,這種作法可能失之形式化;但在教育上,這或者有助於提升人們對美感的講究。這種專注於過程而不首先考慮結果的能耐,在講求高效、功利的的社會,畢竟有它難能可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