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21-07-06 帶著分裂的腦袋看《雨馬》

2021/07/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直想多多攝取舞台劇,但劇場要有好位置通常票價不菲,窮酸的我只好一直將這個計畫擱著,或是等待一些小幸運(抽票、新創劇團/學生演出才有的超優惠票......,買了還要擔心合不合自己胃口畢竟資源有限阮囊羞澀不得不好好使用)。而三級防疫期間這樣的幸運竟然嘩啦啦地降個不停,先是《綠光劇團》的《人間條件1-6》,現在又有《紙風車劇團》的《雨馬》。
一部作品只要有一個點打到我,通常就會給他80分以上,一旦給了高分,就會套上粉絲濾鏡,去找去挖更多的點(光環效應?)。這部劇的那個「點」,是主題曲《母親之歌》:「親愛的孩子,我好想好想,陪伴你翻山越嶺,走遍沒有人走過的小路、看遍沒有人看過的美景,然後一起,坐在山頂。你躺在我的懷裡,靜靜聆聽,雲飄過的聲音,靜靜看著風吹過的顏色......」
剛開始只是覺得融入客語、戶外演出的方式有點有趣,但在被溫柔的旋律、優美的用詞(「雲飄過的聲音」「風吹過的顏色」)抓走注意力後便全神貫注的觀看起來了。想去找完整歌詞,卻沒找到(只找到MV),所以乾脆二刷自己打字記錄下來。而想說打都打了不如就把可以參考的點都記下來吧,於是又看一次,還抓了媽媽一起看。當打開了五感去體驗,樂趣又更無窮無盡了。
雖然本劇的定位是「親子劇場」,但不是孩子也沒孩子的我仍然看的津津有味,也許是因為本身也很喜歡也很常讀甚至嘗試創作容易被貼上「童書」標籤的「繪本」,所以養成一套「老少咸宜」的鑑賞方式吧。
選用湯底是小野老師創作的同名繪本《雨馬》,查了下書訊,是1991年出版的,比我還年長呢XD。且當時的訂價是「180元」,天哪,現在300元以下的繪本都算是便宜的了。
劇情上比較喜歡的點是立場不同的價值觀對立,同樣一個角色,對於「猴族」來說是「繁花女巫」,對於「花族」來說是「繁花夫人」;同樣一場戰事,前者認為是「聖戰」後者覺得是「悲傷的戰爭」。
看劇時有時會思考,有些比較深入的反思,孩子看的懂嗎?其實是庸人自擾了。一部作品100個人看就會有超過100種感受。每個人都會有想看的點、又因為生命經驗的不同看到不完全一樣的點。早熟的孩子也許會看到比較沉的議題,保有童心的孩子也許會看到連大人也沒發現的趣味。我想到之前在兒童展覽打工時,同事們都覺得無聊的設施孩子也可玩一整天,但也有一些孩子才玩一遍就興致缺缺。正所謂:#哈密瓜有種哈味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
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體驗充滿樂趣,我有時會在自己的腦海裡扮演許多角色,並且構思美好的想像圖和夢景,有時是繪本作家、有時是漫畫家、有時是高年級實習生......,該說是人格分裂嗎?還是中二病?或是所謂的斜槓?總之,我會帶著這些角色的腦去吸收學習,如果某個角色的腦覺得某部作品不OK,就會換另個腦,所以大部分事物都能找到可學習之處,且樂此不疲。(但我對自己的定位是「專業菜鳥」只想略懂略懂,所以大概沒有甚麼深入獨到的見解XD),這次帶著分裂的腦袋觀得到的學習和反思:
  • 創作出一部有趣的作品,就可能成為其他創作的文本
  • 插畫也可以運用在場景、劇情輔助(比如「紙芝居」的形式)
  • 現場演出該如何與觀眾互動?(一起說「雨馬(iˋmaˊ)」)(4D降雨)
  • 和不同年齡層的溝通方式?(對象若是孩子,用字不能太難,必須有抓住他們注意力的笑點,但又要避免太粗俗以免家長反感。)
  • 不同形式的作品在劇情鬆/緊拿捏上就要有不同的考量的安排(電影或舞台劇通常會比連續劇緊一點)
  • 該如何在劇情裡融合時事、歷史反思、社會議題、價值觀、自我探索.......或其他,但又不顯得說教?
  • 流行語和諧音或迷因可以如何運用?(前一天聽的貼圖講座也有這一點)
出自《貓芝寺的知恩姐》,只要提到價值觀就會想到這句話
「猴王」對孩子說「好不好笑啊」,害我想起這張圖,怕。
小孩想看甚麼?大部分都很簡單的,所以《屁屁偵探》那麼紅啊。
⏬WOO的出沒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概就是日記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