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沒有翻開誠品排行榜№1的小說了。看了看書底的故事簡介,看起來是個很老套的故事:男女主角分分合合的愛情故事。
文筆是很直白精簡的那種,有點像海明威的風格。重視劇情發展,無意探究每一句句子背後的讀者(如我)就會很快的閱讀完畢。若要探究,句子的意義其實很捉摸不定,有點哲學家的口吻,可以很直接地看到男女主角略微病態的人性。
《正常人》厭世、有點漫不經心、又隱隱流露著不安和憂鬱的態度也許寫出了大家內心被壓制的聲音吧。現代人其實活得很壓抑。侃侃而談著很多事情、笑著試著接下每一個飯局或派對的話題,但隱隱心中大概都有一種疏離的感受。
分享幾個我覺得有意思的情節:
最後康諾的確投給狄克蘭.布利,但布利以排名第五的票數落選了。兩個席位被愛爾蘭統一黨和新芬黨瓜分。蘿芮說這真是太可恥了。用一幫匪徒取代另一幫匪徒。
書中有好幾處有這樣的政治或社會議題探討。語氣大多輕鬆隨意、要不就較極端的諷刺。這些議題和政治從未影響故事;有點像我們,對政治議題忍不住參與、討論,卻又無可奈何。
這些文學活動究竟為何舉情,有何貢獻,有何意義,康諾一點都想不出來。這只是辦來讓喜歡參加這些活動的人有活動可參加而已。
嗯……莫名的深有同感。這是一種對菁英主義的反諷吧。活動本身沒有不好,不好的是為了虛榮心而參加舉辦的活動。
你開口說希望我留下來,我就會留下來。
這是結局的部分,康諾和梅黎安說的。梅黎安最後讓康諾走了。他是否真的去了,我們無從得知。這又大概是一個分分合合的開始吧。
看到結局前的部分,我以為他們又要因為這樣的誤會而分開。結果沒有,梅黎安釋懷,也真的相信康諾愛她。人真的可以改變彼此。這個梅黎安最後的想法真是嚇到我了,簡直是這本書裡最正面的一個段落。
整個書都像抑鬱的一片烏雲,卻也沒有真正的暴雨或悲劇。結局勉強稱得上是很微弱、很細膩的一道曙光,卻也稱不上是溫暖的太陽,要很認真感受,才會感覺到它的溫度。
我喜歡這個結局,畢竟要是這本小說里真的有太陽,也未免太突兀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