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交流可以取代人與人的連結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五月中旬半封城至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儘量降低人與人的連結,從學生上課到上班族上班,能夠的話也都改成遠距線上的互動,我們家在這段時間也養成新習慣,在約好的午餐晚餐時間,散居四處的親戚家人就一起視訊共餐,相當有趣的,雖然平常大家或許會偶爾碰面,但是避疫居家時間,似乎反而有了更多的互動。

網路很方便,現代人恐怕已無法想像假如沒有網路,那該如何工作如何過生活呀?的確,除了工作,在人際互動上網路或許也是一種「向善」的媒介,可讓我們跟原本不可能遇到的人建立情誼,也是我們獲取支持與人聯繫的救命管道,也能讓我們覺得不孤單,讓人交換意見,連結具有共同興趣的人。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網路為了獲取我們的注意力(以獲取廣告收入),透過演算法與人工智慧,幫我們量身訂做了屬於每個人獨特的網路世界,網路已成為「回音室」,我們只能看得到跟聽到我們原本已經相信的東西,我們原本就關注或有興趣的訊息,我們很難聽到不同的意見,這會加深我們的偏見,也會讓我們的立場愈來愈極端。

除了訊息來源愈來愈狹隘之外,因為大家沉迷於滑手機,不再有時間也不再有興致參加學校社團或社區的實體活動,欠缺這些接觸,會讓人更沒有安全感。而且弔詭的是,人要建立真正的友誼,還是要面對面的交流,換句話說,必須出門在一個真實的空間互動。

而且,人只要彼此有機會接觸和交流,就會想起共同的人性,換句話說,我們在網路上對不同意見的人輕易說出口的謾罵,在面對真實的人,我們通常是不會這麼沒有禮貌甚至是粗魯野蠻的。

當社會上遇到災難時,我們需要實體的空間提供互動的機會,社區中的社會性基礎設施,比如圖書館、活動中心、教會寺廟……等等,就是能維持社會性的重要地方,不是虛擬的網路可以替代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您提到:「人只要彼此有機會接觸和交流,就會想起共同的人性,換句話說,我們在網路上對不同意見的人輕易說出口的謾罵,在面對真實的人,我們通常是不會這麼沒有禮貌甚至是粗魯野蠻的。」 這段太棒了!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標題想了甚久,內容也想了好幾天。的確是在說網路上火熱的白飯話題,但是不從「世代差異」的對立去思考,而是從網路文化所帶來人與人溝通與表達的方式來觀察這些網路現象,習於用網路溝通的我們,應該也要在疫情中出走,像出國旅行一樣,回到現實上與人實際的交流!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標題想了甚久,內容也想了好幾天。的確是在說網路上火熱的白飯話題,但是不從「世代差異」的對立去思考,而是從網路文化所帶來人與人溝通與表達的方式來觀察這些網路現象,習於用網路溝通的我們,應該也要在疫情中出走,像出國旅行一樣,回到現實上與人實際的交流!
Thumbnail
網路交友,好像變成一種趨勢。 我常常在想,在網路上聊天,是什麼樣的心情?面對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要和他說什麼?我實在無法理解,可能我真的不適合,這樣的模式吧! 因為年紀漸長,身邊的朋友不是請我去聯誼就是要我試著去網路交友,總覺得應該要找一個伴了。伴,真的很重要嗎?我一直思考著。 隨著科技越來越先進
Thumbnail
網路交友,好像變成一種趨勢。 我常常在想,在網路上聊天,是什麼樣的心情?面對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要和他說什麼?我實在無法理解,可能我真的不適合,這樣的模式吧! 因為年紀漸長,身邊的朋友不是請我去聯誼就是要我試著去網路交友,總覺得應該要找一個伴了。伴,真的很重要嗎?我一直思考著。 隨著科技越來越先進
Thumbnail
因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獨處已變成一種技能。現在的科技生活,早已讓人不必說話,也能進行交流。把這種情況想得浪漫點的話,網路上的文字交流,彷彿是某種心電感應。但使用社群,倒也不見得等於在進行社交。現今人們使用手機最常見的狀態,莫過於一直在網路上,接近無意識地漫遊。
Thumbnail
因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獨處已變成一種技能。現在的科技生活,早已讓人不必說話,也能進行交流。把這種情況想得浪漫點的話,網路上的文字交流,彷彿是某種心電感應。但使用社群,倒也不見得等於在進行社交。現今人們使用手機最常見的狀態,莫過於一直在網路上,接近無意識地漫遊。
Thumbnail
《救救我的羅曼史》讀後感 更多平台、更多選擇、更多可能,我們的生活有變得更好、挫折更少嗎?我們真有需要這麼多虛擬媒介認識更多人嗎?還是因此錯過更多應該要好好對待的家人朋友、伴侶、以及與他們相處的時光?甚至是人性,還有對人基本的尊重?
Thumbnail
《救救我的羅曼史》讀後感 更多平台、更多選擇、更多可能,我們的生活有變得更好、挫折更少嗎?我們真有需要這麼多虛擬媒介認識更多人嗎?還是因此錯過更多應該要好好對待的家人朋友、伴侶、以及與他們相處的時光?甚至是人性,還有對人基本的尊重?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此刻,利用交友軟體認識對象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話題。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就是用 app 交到男女朋友,感情到現在也都十分穩定。有了這些 app 確實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便利,也能利用這個方式認識了各式各樣舒適圈外的朋友。當交友軟體遍地開花,你曾經嘗試過嗎?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此刻,利用交友軟體認識對象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話題。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就是用 app 交到男女朋友,感情到現在也都十分穩定。有了這些 app 確實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便利,也能利用這個方式認識了各式各樣舒適圈外的朋友。當交友軟體遍地開花,你曾經嘗試過嗎?
Thumbnail
今年五月中旬台灣疫情爆發後,政府要大家儘量不要進行「人與人連結」的活動,第一時間就關閉夜店酒家等等特種行業,甚至後來連親戚好友在家裡的聚會也受到限制,公眾場所也以「避免群聚」來規範開放與否,希望能及時阻斷病毒的傳播鏈。  疫情爆發初期幾個患者被公布得比較詳盡的疫調紀錄,大家赫然發現,一個從有正常生活
Thumbnail
今年五月中旬台灣疫情爆發後,政府要大家儘量不要進行「人與人連結」的活動,第一時間就關閉夜店酒家等等特種行業,甚至後來連親戚好友在家裡的聚會也受到限制,公眾場所也以「避免群聚」來規範開放與否,希望能及時阻斷病毒的傳播鏈。  疫情爆發初期幾個患者被公布得比較詳盡的疫調紀錄,大家赫然發現,一個從有正常生活
Thumbnail
 五月中旬半封城至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儘量降低人與人的連結,從學生上課到上班族上班,能夠的話也都改成遠距線上的互動,我們家在這段時間也養成新習慣,在約好的午餐晚餐時間,散居四處的親戚家人就一起視訊共餐,相當有趣的,雖然平常大家或許會偶爾碰面,但是避疫居家時間,似乎反而有了更多的互動。  網
Thumbnail
 五月中旬半封城至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儘量降低人與人的連結,從學生上課到上班族上班,能夠的話也都改成遠距線上的互動,我們家在這段時間也養成新習慣,在約好的午餐晚餐時間,散居四處的親戚家人就一起視訊共餐,相當有趣的,雖然平常大家或許會偶爾碰面,但是避疫居家時間,似乎反而有了更多的互動。  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