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奉世震西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不知道要放什麼圖
來個古裝馮提莫好了
都是馮家人不要分那麼細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一般來說,皇帝A的臣子,到皇帝C的時候都還活著,是很常見的事情。

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重臣是指朝廷裡的大臣(含三輔),地方公務員要當個幾十年,跟皇帝也是沒什麼關係的。

喔,就像台灣換總統要換內閣,可不會去換屏東縣政府的公務員這樣。

漢武帝時代,有不少從文帝景帝時代留下的大臣,為他的大業奠定了基礎。
還包括了三代「后」:孝文竇皇后女士。

漢武帝之後,他所留下以霍光為首的大臣,同樣穩固了昭宣之治的地基。

但是,沒有一個皇帝想要永遠待在過去的陰影之下。
漢武帝成長之後,對朝廷做了一番清洗。
漢宣帝亦然。

不同的是,漢武帝在位時間非常長。
他清洗了老臣,換上自己的班底,也跟他們一起奮鬥了數十年。

但漢宣帝沒有。

對漢宣帝而言,最值得感謝的革命夥伴,就是麒麟閣十一功臣。
可這張功臣表像在祭祖一樣,絕大多數不是已經往生,就是風燭殘年。

漢宣帝留給他兒子的,最主要就是中書令跟蕭望之而已。
歷史上還有一個重用中書令知名的皇帝,曹丕。

重用中書令的意思,其實表示這個皇帝的勢力很孤單。
跟用宦官的意涵有87%像,漢宣帝的年代,中書令就是宦官。

很孤單的意思是,宗室不可信,外戚不可靠。

早期一般皇帝其實是靠這兩部分在朝廷裡面耀武揚威的。
大概到了唐宋之後,外戚跟宗室的影響力才大幅下降。

漢宣帝有著多數皇帝難以企及的複雜外戚系統,對他而言,或許是一個權力平衡的遊戲。

但爸爸能夠平衡這個亂局,不表示兒子也做得到。
當漢宣帝過世後,這些外戚跟宦官,以及重臣們,就展開了奪權之戰。

蕭望之作為三朝老臣,聯合了周堪,宗室劉向,以及武帝遺愛金家,共同對抗外戚與宦官。

然而,一隻會稽來的蝙蝠,改變了這一切。
喔他沒有病毒啦。

這位會稽朋友名叫鄭朋,一開始先去找了周堪上書,說他自己知道外戚們幹的壞事,想要加入蕭望之派系。
後來鄭朋又轉投外戚宦官派,轉而控告說那些外戚罪狀,都是蕭望之提供要他誣告的。

這就得打官司了。

《漢書》說,中書們認為漢元帝對政事不熟,說要「請謁者召致廷尉」,漢元帝以為是審問一下,便准奏。
不過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抓去關。

等到漢元帝要召大臣議事,才發現蕭望之一干人等早就去坐牢了。
漢元帝就說,趕快放他們出來啊。

中書們又說:「您當皇帝沒多久,就把老師跟九卿大官關起來,如果現在無罪釋放,不就表示您是個昏君嗎?」
所以應該先輕判,後赦免,才顯得您寬大而又睿智。

好喔。

於是蕭望之等人就被先廢官,後加爵。
上次說過了,漢元帝並不傻,這是局勢比人強,他不能不接受中書建議。

隨著復官準備,漢元帝打算一舉讓蕭望之擔任丞相。

誰想到,蕭望之的兒子很孝順,就在這時候上書,想要為父親翻案。
啊,你大不敬。

蕭望之以前就因為傲慢跋扈被降官,中書們這時候再告你一個不服管教不知反省,也是剛好而已。
中書們說服了漢元帝,立刻請太常派出執金吾帶兵去圍捕蕭望之。

蕭望之不肯屈從,飲鴆自殺。

你道負責抓捕蕭望之的執金吾是誰?
正是宣帝時代威震西域,結果被蕭望之倒打一耙,斷了大富大貴之路的……

馮奉世。

馮奉世傳:「少府蕭望之獨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矯制違命……宜受封。上善望之議,以奉世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元帝即位,為執金吾。」
百官公卿表:「孝元初元元年,水衡都尉馮奉世為執金吾,二年遷。三年,李延壽子惠為執金吾。」
元帝紀:「孝元初元二年十二月,中書令弘恭、石顯等譖望之,令自殺。」

不貼點史料老有人覺得我在唬爛,但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經過多重比對。

馮奉世也算三朝老臣,一級武將。在這次抓捕「前」前將軍蕭望之的「大功」之後,終於升上了右將軍。
看起來平平穩穩跟著宦官們幹就是了?

不,馮奉世沒有那麼簡單。

他的長女馮媛被選入後宮,立為昭儀。
這是一個全新的職務。

這雖然很久以前就說過了,再提一次。
後宮的稱號,本身就是額外的官爵。
是可以跟朝廷官員爵位相提並論的。

一開始,漢朝的後宮官爵是九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夫人是一個統稱,指皇后以下,皇帝有寵幸過的對象

漢武帝大權在握,對房事的興趣也比文景二帝高,就新增了一些。
最主要的就是次於皇后的「婕妤」。

可是漢宣帝又搞了滿山滿谷的婕妤,漢元帝就想了新花招:「昭儀」。

皇后以上,是皇帝等級。
昭儀位比丞相,爵同諸侯王。
婕妤則是上卿大夫,比列侯。

這都是漢書裡面記載的排比。

值得一提的是,漢武帝還是太子時,就已經娶了阿嬌。
所以當他想要另結新歡衛子夫,才會發明婕妤。

同樣的,漢元帝也在太子時,就娶了王政君。
所以才會發明昭儀。

馮媛能當上昭儀,就表示漢元帝有意換后。
更何況馮媛還生了個兒子。

馮奉世在這個外戚大亂鬥時代,其實已經有了角逐之力。
他的長子馮譚跟次子馮野王,也跟著在政壇嶄露頭角。

馮譚當上了天水司馬,馮野王則是隴西太守。
奉世本人又是右將軍……南面而王,右將軍原本就屬西,這一家子整一個漢西守護神。
可惜守不了西漢。

漢元帝底下的外戚大亂鬥,隨著年號從初元變成永光,檯面上稍稍的平息了。
然而,永光二年,漢宣帝時代造反過的西羌,又造反了。

反正大家都是西羌不要分那麼多?
這次造反的部落其實叫做「隴西,羌,彡姐,旁種」。

對我大漢角度看就是西羌造反,不過你如果代換成比方匈奴角度來看中國,這個意思比較像是……
漢朝,會稽,越人。

其實跟長安的漢人八竿子都扯不上關係。
同樣的,乍看是一族旁種,有三小了不起?

但換成我們上面的視角,你知道越人造反有多可怕?
旁種不是亞種,不是瀕臨絕種的。

是不可歸類的種族,從彡姐的領地對漢朝展開攻擊的意思。

所以,趙充國之前用過的套路,這時候是不適宜的。
老實說,這更可能是一支來自西亞,打敗了西羌地區民族的新敵人。

漢元帝立刻開會,三公自然要列席:丞相韋玄成、御史大夫鄭弘、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接。
另請左將軍許嘉、右將軍馮奉世。

馮奉世來開會,照上面的說法很好理解。許嘉來湊啥熱鬧?
反了。
其實是四方將軍列席,但四方本非常置重號,遇缺可不補。
前後兩將現在沒人當,才是真的。

而這五個人裡面,也自然只有馮奉世對「隴西」跟「異族」的了解較深。
就像當年快刀斬亂麻,擒賊先擒王,威震西域六十四國的手法一樣,馮奉世一拍桌子說:「跳樑小丑也敢造反,不馬上消滅他們,西域諸國就會看不起我們了。我願帶兵討伐!」

有沒有,馮奉世半點也沒說怕這支「旁種」如何侵擾中國,而是怕他們影響中國在西域的威信。
所以我說,這支「旁種」並不是西羌造反,而是西羌新勢力。

但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是歲時比不登」,直接翻譯叫做:這一年好幾次都沒達到標準。
說的其實是稅收,如果是好幾年都沒收到,叫做「歲比不登」。

也就是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漢朝的糧食都歉收。

這也才是為什麼其他四人不敢吭聲的原因:要是皇帝一揮手就可以百萬大軍千萬糧的,不懂打仗也可以去搏個功名。
現在擺明就是這戰不易打。

漢元帝也很擔憂,就問馮老將軍,該派多少兵?

馮奉世表示:「我得到的情報,是反賊約有三萬人。按兵法正道,倍而擊之,要出六萬兵。」
這很有趣的,趙充國當年伐西羌,最強的先零羌也只有幾千兵馬。
三羌合一也萬多兵而已。

這支新勢力的原始能量保證有個兩萬之譜,才能一口氣鎮壓住西羌各部。
並且再行徵召下,才有這個三萬的軍力。

「但是……蠻夷的武器沒有我們先進,所以我認為不用六萬。四萬兵,一個月,不平西羌,不留人頭!」

後面那個應該是賈詡說的,跟馮奉世無關。
不過,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源頭。

現在的狀況是,西羌要被取代,漢朝本身類似要去救援半領土半盟友的地區。
老馮一上來就要跟人家打身家,另外四個大老怎麼想?

不扯你後腿,還看你建功不成?

四大老一陣嘴砲,表示派個萬人隊去駐守,靜觀其變即可。
當年老趙也是萬人隊,七百里屯田營就萬事大吉了可不是嗎?

馮奉世再爭,但畢竟雙拳難敵八隻手,最後也算漢元帝大氣,多給了兩……千。
只有一萬兩千兵的情況下,要達到威嚇效果,馮奉世自然不會選擇分兵七十處。

老馮將部隊分做三路,屯守白石、臨洮與首陽。
站穩陣腳後,緊接著派出兩名校尉。

一個跟羌人游擊作戰,另一個開始搜救難民。

但畢竟兵馬有限,不久這兩名校尉都被擊敗殺害。
老馮沒皮條了嗎?

不,這兩支部隊其實還有另一個別名:調查兵團。



他們一邊執行表面上的任務,一邊把羌人布署跟地形送回首陽:馮奉世的中軍所在地。

雖然兩軍最終戰死,但馮奉世已經掌握了戰況。
老馮隨即修書一封,把規劃跟戰術送還長安:「再給我三萬六千人,此計可成。」

在朝廷裡空口說白話,辯不過那些引經據典的傢伙。
但有了前線的第一手情報,老馮的發言可就無懈可擊了。

漢元帝再不猶豫,立刻下令徵召六萬兵,命太常任千秋帶隊前往。

馮奉世立刻回覆:「兵來就好,將免。」
一軍多將向來容易出問題,這幾乎每個前線將軍都知道。

但站在皇帝君主的角度,則永遠是多一個將領,多一分保障。
保障什麼就見人見智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功勞問題。
總之,漢元帝駁回了馮奉世的提議,仍是讓任千秋帶兵。

沒有出什麼大差錯,馮奉世跟任千秋順利退敵,留下屯田營之後,便凱旋而歸。
回來之後,老馮僅僅是升了半階,任左將軍。

這還不是論功行賞,而是因為留在朝廷的原佐將軍許嘉,撿到了大司馬車騎將軍之位。
許嘉高升,多了一個空缺給老馮補這樣。

就榮辱權位的角度來說,老馮這真的是白忙一場。
而任千秋因為刷了這次戰功,後來也擠身重號將軍職。

悶悶不樂的馮奉世,一年多後就過世了。

老馮一輩子都不走運,他死後兩年,西域都護甘延壽以誅郅支單于封為列侯。
當時丞相說這個情況跟馮奉世之前很像,不應封侯。
但朝廷官員都支持封侯,所以漢元帝以多數決。

有了甘延壽這案例,就有人上書說,那老馮是不是也可以追封一下?
漢元帝表示:我爸的事,關我屁事。

老馮的長子馮譚,跟隨他一起平定西羌,但凱旋後便即病死。
次子馮野王則在非常巧妙的時間點,被調任為左馮翊……就在漢元帝決定讓馮奉世出征的那年。

必定是有某個人,不希望馮野王在隴西支援馮奉世。

馮奉世新喪,這時約三十多歲的馮野王,辦了一樁貪汙案,直接格殺貪汙官員。
官員家人上告御狀,馮野王便遭到收押。

這時,左馮翊府的官員,自殺死諫來證明馮野王的清白。
事情一鬧開,京畿三輔的人都稱讚馮野王。

結果就是馮野王無罪釋放,更遷九卿之一的大鴻臚。
這個位置,要登上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大概就有三四成機率了。

另外的主要人選,通常會是少府或者是三輔之一。

但當機會真的來到,卿大夫們一致推舉,考核又行能第一的馮野王,卻還是落選了。
正當大家認為是中書令石顯作梗,要讓他的好友,少府五鹿充宗當選時,漢元帝卻給了一個出人意表的決定。

馮野王是外戚,擔任三公此例不可開。
五鹿充宗心辨善辭,可使四方。

我選太子少傅張譚。

馮野王聽到詔令,只能苦笑:「人皆以女寵貴,我兄弟獨以賤!」
也就在馮野王的淒然一笑中,漢元帝過世了。

某方面來說,漢元帝已經是西漢最後一個皇帝了。
接下來與其看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這些個「假」皇帝,還不如來看漢元帝最重要的兩個女人--

皇后王政君與傅昭儀。

對,沒有馮昭儀,馮家撿角的。

成哀平三帝的背後,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太后大亂鬥」。
劉邦開了西漢的門,由呂后撐起了這一片天。

當西漢關門大吉的時刻,仍然是由一路走來的「后」,支撐著最後的斷垣殘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北魏高祖孝文帝,名拓跋宏。 是北魏的第七個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個只當了半年的無號廢帝,以及一個沒當上皇帝卻有廟號的太子就是了。 孝文帝於西元471年即位,時為太后與太上皇帝並立。 年僅五歲的阿宏,不過就是個擺飾。 南北政局各有紛亂。 所以,退位。 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被馮太后給殺掉的。 掌握不到的。
Thumbnail
北魏高祖孝文帝,名拓跋宏。 是北魏的第七個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個只當了半年的無號廢帝,以及一個沒當上皇帝卻有廟號的太子就是了。 孝文帝於西元471年即位,時為太后與太上皇帝並立。 年僅五歲的阿宏,不過就是個擺飾。 南北政局各有紛亂。 所以,退位。 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被馮太后給殺掉的。 掌握不到的。
Thumbnail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馮奉世,也再一次登場了。
Thumbnail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馮奉世,也再一次登場了。
Thumbnail
西漢自景帝之後,繼位最順利的,就是漢宣帝的太子了。 景帝武帝都曾經更換過太子,漢昭帝本身更是沒有兒子。 想要讓太子順利上位,比起太子本身的品德,太子背後外戚派系的穩定度,或許更加重要。 漢元帝雖然是「唯一太子」出身,但不表示他爸漢宣帝沒動過換掉他的念頭。 在五日京兆事件後,漢元帝跟老爸說過:
Thumbnail
西漢自景帝之後,繼位最順利的,就是漢宣帝的太子了。 景帝武帝都曾經更換過太子,漢昭帝本身更是沒有兒子。 想要讓太子順利上位,比起太子本身的品德,太子背後外戚派系的穩定度,或許更加重要。 漢元帝雖然是「唯一太子」出身,但不表示他爸漢宣帝沒動過換掉他的念頭。 在五日京兆事件後,漢元帝跟老爸說過:
Thumbnail
丙吉,原本只是一個小官員。 即使在西漢第一的白色恐怖事件中,試圖保護無辜的小生命,那其實也不會影響到他的升遷。 漢宣帝成為漢宣帝,還在很多年之後。 但丙吉究竟接觸到了皇家的機密。是漢武帝一直到死,都要三君子查個水落石出的機密。 檯面上,霍光透過鬥爭中興漢室。 檯面下,丙吉的戰鬥,正要開始。
Thumbnail
丙吉,原本只是一個小官員。 即使在西漢第一的白色恐怖事件中,試圖保護無辜的小生命,那其實也不會影響到他的升遷。 漢宣帝成為漢宣帝,還在很多年之後。 但丙吉究竟接觸到了皇家的機密。是漢武帝一直到死,都要三君子查個水落石出的機密。 檯面上,霍光透過鬥爭中興漢室。 檯面下,丙吉的戰鬥,正要開始。
Thumbnail
一個人的一生當中,能夠經歷過幾次大型政治鬥爭,並且還被主子拱上神壇呢? 在麒麟閣十一功臣中,排行第十的蕭望之,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 從平民小吏,一路爬上離丞相只有一步之遙的位置,蕭望之從來沒有一帆風順。 他完整的經歷,就像是一張西漢升官圖。 而升官發財,怎樣也不會是個勵志故事……
Thumbnail
一個人的一生當中,能夠經歷過幾次大型政治鬥爭,並且還被主子拱上神壇呢? 在麒麟閣十一功臣中,排行第十的蕭望之,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 從平民小吏,一路爬上離丞相只有一步之遙的位置,蕭望之從來沒有一帆風順。 他完整的經歷,就像是一張西漢升官圖。 而升官發財,怎樣也不會是個勵志故事……
Thumbnail
西漢後期,將國家從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中拯救出來的偉大皇帝,是漢宣帝,史稱「孝宣中興」。 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漢宣帝的「中興」,主要來自於收服匈奴。 最明顯的證據,其實來自於他所紀念的「麒麟閣十一功臣」。 這十一個人的功績,並不是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不然?先看看落選者有多優秀吧。
Thumbnail
西漢後期,將國家從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中拯救出來的偉大皇帝,是漢宣帝,史稱「孝宣中興」。 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漢宣帝的「中興」,主要來自於收服匈奴。 最明顯的證據,其實來自於他所紀念的「麒麟閣十一功臣」。 這十一個人的功績,並不是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不然?先看看落選者有多優秀吧。
Thumbnail
漢宣帝消滅霍家之後,終於真正重新掌握了政權,改年元康。經過一番勵精圖治,中興漢朝,之後使用的年號為:神爵、五鳳、甘露、黃龍。 甘露三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歸順,是漢室自古未有的重大勝利。 漢宣帝很開心,畫下了十一名大臣的樣貌,標註官爵姓名,掛在麒麟閣中。 後世稱為「麒麟閣十一功臣」。
Thumbnail
漢宣帝消滅霍家之後,終於真正重新掌握了政權,改年元康。經過一番勵精圖治,中興漢朝,之後使用的年號為:神爵、五鳳、甘露、黃龍。 甘露三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歸順,是漢室自古未有的重大勝利。 漢宣帝很開心,畫下了十一名大臣的樣貌,標註官爵姓名,掛在麒麟閣中。 後世稱為「麒麟閣十一功臣」。
Thumbnail
漢宣帝地節二年,大漢第一權臣霍光病逝。 上官皇太后跟漢宣帝本人都親自出席,賜給各種奇珍異寶作為陪葬,已經達到了帝皇級的水準。 更派出北軍五校列陣,一路送霍光靈柩到漢武帝的陵寢。 意思就是霍光是以漢武帝大臣身分下葬。 舊恩已盡,新仇當報。 漢宣帝的奪權計劃,就以「魏相」這個人作為起點……
Thumbnail
漢宣帝地節二年,大漢第一權臣霍光病逝。 上官皇太后跟漢宣帝本人都親自出席,賜給各種奇珍異寶作為陪葬,已經達到了帝皇級的水準。 更派出北軍五校列陣,一路送霍光靈柩到漢武帝的陵寢。 意思就是霍光是以漢武帝大臣身分下葬。 舊恩已盡,新仇當報。 漢宣帝的奪權計劃,就以「魏相」這個人作為起點……
Thumbnail
傳說中,漢朝初年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原本是漢朝對抗匈奴第一線的代王。 在軍事叛亂中崛起登基,憑藉著自己跟核心謀臣與各地藩王跟朝廷老臣鬥爭。 不但完成了朝廷的中央集權,更廣布恩澤溫養百姓。 不論在政治面還是政治面,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但他的人生並非完全沒有缺憾
Thumbnail
傳說中,漢朝初年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原本是漢朝對抗匈奴第一線的代王。 在軍事叛亂中崛起登基,憑藉著自己跟核心謀臣與各地藩王跟朝廷老臣鬥爭。 不但完成了朝廷的中央集權,更廣布恩澤溫養百姓。 不論在政治面還是政治面,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但他的人生並非完全沒有缺憾
Thumbnail
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第五個合法皇帝。 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原本在對匈奴第一線的地方擔任代國之王。 在諸呂之亂後,以陳平、周勃、灌嬰為首的朝廷大臣,決定奉迎代王劉恆為新帝。 但是我們也說過了,諸呂之亂是一個朝廷角度的包裝。 實際上,真正叛亂的,是齊王劉襄。
Thumbnail
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第五個合法皇帝。 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原本在對匈奴第一線的地方擔任代國之王。 在諸呂之亂後,以陳平、周勃、灌嬰為首的朝廷大臣,決定奉迎代王劉恆為新帝。 但是我們也說過了,諸呂之亂是一個朝廷角度的包裝。 實際上,真正叛亂的,是齊王劉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