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漢元帝預備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西漢自景帝之後,繼位最順利的,就是漢宣帝的太子了。
景帝武帝都曾經更換過太子,漢昭帝本身更是沒有兒子。

想要讓太子順利上位,比起太子本身的品德,太子背後外戚派系的穩定度,或許更加重要。

漢元帝雖然是「唯一太子」出身,但不表示他爸漢宣帝沒動過換掉他的念頭。

在五日京兆事件後,漢元帝跟老爸說過:「你的刑罰太酷了,應該要多用儒生才對。」
好像很寬和,實際很機車的漢宣帝就罵了兒子一頓。

喔,因為漢元帝的名字難寫,寫出來很多人也不會念,所以能跳過就跳過。
不然下面先叫他許太子好了。
許皇后的兒子嘛。

為啥他沒有「許太子」這種外號?因為漢宣帝就只有他一個太子啊,別無分號。

漢宣帝罵完太子後,就動了換儲的念頭。

卻說,許皇后過世時,許太子差不多才五歲。
後來,霍成君當上皇后,怎麼也算有個皇額娘,那還沒啥。

等到霍家被滅,霍成君被打入冷宮的時候,許太子十歲了。
漢宣帝表示,孩子不能沒有媽媽,再找一個可靠的吧。

大家都知道,漢宣帝是個念舊的人,他就選了一個早年跟他一起玩鬥雞的朋友……王奉光的女兒。
這女孩兒也挺是不凡。

當年許平君準備出嫁,未婚夫突然死亡,於是只好改嫁給劉病已。
這位王小姐的際遇也差相彷彿,不過她剋死不只一個,而是好幾個。

這種說大富大貴命,都嘛吹的。

當時民間大家一定怕得要死。
可我是漢宣帝我怕誰?這種不就是命中註定要嫁給我的嗎?
就把王小姐召入後宮了。

咳,雖然說我們漢宣帝為人念舊,又正忙著跟霍家進行鬥爭,不過他到底是市井遊俠出身……小混混啦。
玩起女人來,也是一個手腳不軟。

正年輕嘛,才二十歲中間的年齡,當時包括王小姐在內,他還有華婕妤,張婕妤,衛婕妤三大愛妃。

華婕妤是館陶主母,雖然沒什麼記錄,但你光看館陶二字,就知道這個女人的地位,肯定是一開始四大寵妃的頭牌。
景武之世,館陶就是漢景帝劉啟的姊姊,劉嫖的封號。

通常這個封號就是封地,封地的等級是有差別的。
比方說,東漢末年,董卓當政的時候,最高級的封地就是溫縣。

董卓一開始封給王允,王允跟呂布刺殺董卓後,又把溫縣轉封呂布。

所以這個館陶應該也有規律可循。

沒意外的話,華婕妤大概就是漢宣帝長女劉施的媽媽。
劉施就是後來新一代的館陶公主。

張婕妤跟衛婕妤生的則是兒子。

就只有王婕妤一顆蛋也沒生出來。
漢宣帝表示:就決定是妳了。

元康二年二月,立王氏為后。
漢宣帝的意思是,妳背後沒有外戚,也不准有外戚,專門幫我帶太子吧。

是的,漢宣帝本來就沒有特別寵愛王皇后,立后之後更是鮮少前往探視。
而整個王家,除了王奉光一個人因女封侯之外,也沒有誰人入宮入朝擔任要職。

現在的外戚,主要是許家跟史家。
漢宣帝的已故皇后跟已故皇太后。

而檯面上供著的王皇后跟上官皇太后,則根本沒有半點勢力。

會這樣玩,當然有漢宣帝自己的原因。
你要說他念舊也行,但更多的是,許家跟史家,就是檯面下的「麒麟閣功臣」。

這個神祕的分派,讓霍家覆滅後的漢室朝廷,顯得格外的平靜。

而漢宣帝動心起念想換太子一事,發生在十二年之後。
除了上面提到的張婕妤,衛婕妤,還有公孫婕妤跟戎婕妤,都生出了兒子。

包含漢元帝這個長子,漢宣帝一共有五個兒子。
他本來是一個寬鬆治國傾向,而後來逐漸加深了法治教育概念。

說穿了,西漢到這個時候,本身都還是黃老學者輔以刑名法學為主流學問。
……真的沒有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啦。

許太子的好儒,深不得漢宣帝之心。
但張婕妤的兒子劉欽,則是好法。

漢宣帝表示:好棒棒,這個像我。

事實上,漢書記載,原本在廢霍成君之後,漢宣帝的屬意皇后人選,第一名也是張婕妤。
那同時也表示,他當時就想換太子了。

是什麼?是誰?讓漢宣帝放下了個人喜好?
直到十二年後重提?

時間軸跟影響力來看,最可能讓漢宣帝改變決策的人,就是丙吉。
霍氏覆滅後,漢宣帝問民疾苦的政策,撈出了丙吉曾是他救命恩人的祕密。

十二年後,五日京兆事件的當月,丙吉過世。

這個時候,漢宣帝的念頭死灰復燃,但終究還是胎死腹中。
不然漢元帝早就換劉欽做做看了。

為什麼中止?

其實跟漢武帝討厭燕王劉旦有87%像。
高大上的理由,本身又是那一招漢宣帝念舊。

但透過班固的敘述,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劉欽的好法跟積極表現,是刻意為之的。

原本換與不換,只是漢宣帝自己心裡的小算盤,了不起跟幾個大臣討論過,沒有下過詔令,那算得了什麼數?
何以記錄被流傳?

因為漢宣帝後來下令,要韋玄成跟蕭望之等人,去打消劉欽繼承的念頭。

很顯然問題已經不是漢宣帝自己想想算了。

當時的做法是,首先封劉欽為淮陽王。
在劉欽仍未赴任之前,漢宣帝幫他指派了一個中尉。

這不常見,過去中尉跟郎中令,通常還是親王自己選擇的。
朝廷基本指派國相而已。

「召拜玄成為淮陽中尉,欲感諭憲王,輔以推讓之臣,由是太子遂安。」

哇,看起來好一個充滿教育意義的故事,不過還有下半句。

「宣帝崩,元帝即位,乃遣憲王之國。」

再加上韋賢傳的說明。
喔,韋玄成就是這位漢宣老丞相的兒子。

「玄成受詔,與太子太傅蕭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條奏其對。」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為少府,遷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

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甘蕭望之屁事的故事,他幹嘛出動?
當然是為了他的太子能上大位。

而韋玄成後來也留在朝廷,根本沒去淮陽國。
其實當時劉欽根本算是被軟禁吧。

這些後宮密辛,留在正式記錄上的自然不多。
更多的則是漢元帝即位後,與這些兄弟的紛爭。

許太子的危機,大約從五鳳三年正月開始,甘露二年正月告一段落,歷時三年。
甘露二年,衛婕妤的兒子劉囂,跟公孫婕妤的兒子劉宇,都得到了封王。

隔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漢宣帝大大的滿意。
他的人生,圓滿了。

又過了兩年,時間來到黃龍元年。
四月頒布詔令後,漢宣帝就沉寂了。

他找來了史高,蕭望之跟周堪,擬定遺詔。
拜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
周堪為光祿大夫。

周堪是黃霸的學弟,夏侯勝的弟子。
蕭望之當太子太傅時,周堪就是少傅。

簡單說,這兩位都是漢元帝的老師。

史高何許人也?
史高就是漢宣帝的「外屬」,看起來外戚真像是吧?
外家親屬。
外家親戚。

史高是史良娣的姪兒,跟漢宣帝的爸爸同輩。
嚴格一點說,史高應該是漢宣帝的表伯或表叔。不過現代大概都會叫舅舅而已。

漢書裡頭,史高沒有什麼事蹟,但明顯跟漢宣帝的感情非常好。
史高另外有兩個兄弟,三人都是漢宣帝的侍中,但兩個大概是哥哥,都還兼掛中郎將。

只有史高一個是專職侍中,從來沒有領過其他職務。
且史高在霍禹之亂時,就有功封侯,兩個哥哥直到過了三四年漢宣帝知道丙吉故恩時加封,才領有侯爵。

黃霸也是看出,史高特別受寵,才建議封史高為太尉,來平抑大司馬許延壽。
沒錯,是許皇后外戚的許延壽。

許延壽跟史高的哥哥們同時封侯,又隨趙充國平定西羌。
韓增過世後,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黃霸之所以會建議另起史高,多少也跟他明白漢宣帝有意更換許太子。
真想換太子,許延壽絕對是個阻礙。

不過漢宣帝這個人的心思,就是這麼難猜。
黃霸碰了一鼻子灰,許太子也安坐皇儲之位。

而漢宣帝最終還是一如漢武帝,請了最親密的侍中擔當輔政大職。
但他並沒有拔除王皇后。

許太子上大位的同時,許家沒落。
身為太子黨的蕭望之,即將形單影隻的跟史家、王家展開新時代的鬥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鄧太后與漢安帝所面對的時代轉折,幾乎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東漢最大的衝擊。 鄧太后大體上是一個好皇帝(無誤),面對天災兵禍不斷的時代,她穩住了局勢,拔擢了人才。 那漢安帝有什麼特別?他把宦官玩出了一個全新的體系。 皇帝的第一個媽媽,有外戚幫襯。 而宦官之所以能抗衡外戚,就是因為皇帝的「第二個媽媽」。
Thumbnail
鄧太后與漢安帝所面對的時代轉折,幾乎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東漢最大的衝擊。 鄧太后大體上是一個好皇帝(無誤),面對天災兵禍不斷的時代,她穩住了局勢,拔擢了人才。 那漢安帝有什麼特別?他把宦官玩出了一個全新的體系。 皇帝的第一個媽媽,有外戚幫襯。 而宦官之所以能抗衡外戚,就是因為皇帝的「第二個媽媽」。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西漢末年,元成哀平。 自漢元帝起,王家的勢力日漸高漲。但西漢王朝卻不是一路向下,直到滅亡。 漢哀帝劉欣,是一個細心,用心,有野心的皇帝。 眼看他就要鬥倒王家,讓漢朝再次偉大的時候,卻遇見了令他傾心的佳人。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不過這次的「傾國佳人」,倒是男性。可以在朝廷裡面當很高的官……
Thumbnail
西漢末年,元成哀平。 自漢元帝起,王家的勢力日漸高漲。但西漢王朝卻不是一路向下,直到滅亡。 漢哀帝劉欣,是一個細心,用心,有野心的皇帝。 眼看他就要鬥倒王家,讓漢朝再次偉大的時候,卻遇見了令他傾心的佳人。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不過這次的「傾國佳人」,倒是男性。可以在朝廷裡面當很高的官……
Thumbnail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馮奉世,也再一次登場了。
Thumbnail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馮奉世,也再一次登場了。
Thumbnail
西漢自景帝之後,繼位最順利的,就是漢宣帝的太子了。 景帝武帝都曾經更換過太子,漢昭帝本身更是沒有兒子。 想要讓太子順利上位,比起太子本身的品德,太子背後外戚派系的穩定度,或許更加重要。 漢元帝雖然是「唯一太子」出身,但不表示他爸漢宣帝沒動過換掉他的念頭。 在五日京兆事件後,漢元帝跟老爸說過:
Thumbnail
西漢自景帝之後,繼位最順利的,就是漢宣帝的太子了。 景帝武帝都曾經更換過太子,漢昭帝本身更是沒有兒子。 想要讓太子順利上位,比起太子本身的品德,太子背後外戚派系的穩定度,或許更加重要。 漢元帝雖然是「唯一太子」出身,但不表示他爸漢宣帝沒動過換掉他的念頭。 在五日京兆事件後,漢元帝跟老爸說過:
Thumbnail
漢朝歷史上,有兩個人可說是「忠奸莫辨」的代名詞: 東漢獻帝時代,把垂危的獻帝政權變成北方第一強國的曹操。 以及西漢武帝之後,匡扶兩幼主,史稱昭宣中興的第一功臣,霍光。 曹操死後,其子篡漢成功,世人皆謂奸。 霍光死後,其子篡漢失敗,世人多說忠。 這是霍家的結局,也是劉家的再次偉大。
Thumbnail
漢朝歷史上,有兩個人可說是「忠奸莫辨」的代名詞: 東漢獻帝時代,把垂危的獻帝政權變成北方第一強國的曹操。 以及西漢武帝之後,匡扶兩幼主,史稱昭宣中興的第一功臣,霍光。 曹操死後,其子篡漢成功,世人皆謂奸。 霍光死後,其子篡漢失敗,世人多說忠。 這是霍家的結局,也是劉家的再次偉大。
Thumbnail
漢宣帝本始三年正月,許皇后過世。 是一次非自然死亡。 皇后本名許平君,是宣帝微時之妻,一開始只是婕妤。原本百官公卿一致推薦霍光的小女兒為后。 但漢宣帝一個不理不應,只說要下詔尋「微時故劍」。 許皇后的策立與死亡,都昭示著漢宣帝與霍光之間的權力鬥爭,越演,越烈。 而死亡,才是真正的開端。
Thumbnail
漢宣帝本始三年正月,許皇后過世。 是一次非自然死亡。 皇后本名許平君,是宣帝微時之妻,一開始只是婕妤。原本百官公卿一致推薦霍光的小女兒為后。 但漢宣帝一個不理不應,只說要下詔尋「微時故劍」。 許皇后的策立與死亡,都昭示著漢宣帝與霍光之間的權力鬥爭,越演,越烈。 而死亡,才是真正的開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