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60年歲月 默默服務竹東鄉親        ——竹東無玷聖母堂

2021/08/0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由左至右,依序是林寶貴小姐、高立良神父丶彭正偉先生。
竹東天主堂全名為「竹東無玷聖母堂」,佇立在中央市場旁,據文獻記載於1954年3月28日落成,60幾年來默默地服務竹東人。這次採訪,我們很幸運地訪問到耶穌會高立良神父及林寶貴傳教員。高立良神父是比利時人,在1994年來到台灣,2007年來到竹東服務;寶貴小姐是泰雅族人,信教已28年,長年奉獻在天主教,對於天主堂的歷史及事蹟非常清楚。現在隨著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
採訪‧撰文/林建同 攝影/林建同‧鍾小宏
改良的哥德式教堂內部。

台灣光復後興建的第一座大教堂

最初,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許多神父被共產黨驅逐出境,而來到台灣。在1952年西班牙籍安徽德神父從安徽來到新竹,當時的竹東是新竹縣第一大鎮,他在多方奔走下,向國外募資而建造了此天主堂,是台灣光復後興建的第一座大教堂,為改良的哥德式教堂。由於完工那年(1954年)的100年前,即1854年12月8日,教宗庇護九世頒布「聖母始孕無玷」為當信的道理(必須相信的事項、理論),因此命名為「竹東無玷聖母堂」,並將12月8日的「聖母始胎無原罪節」作為堂慶。
教堂建立於1954年3月28日,
並紀念1854年聖母始胎無原罪。
教堂天花板及橫梁採用上等的檜木,這批木材原本在日治時代準備要送往日本的神社使用,因二戰而暫置於竹東林場,卻在台灣光復後作為建造天主堂之用。鐘塔上有 2個鐘,來自西班牙,上面刻有西班牙文,在彌撒開始前會敲鐘提醒大家來參加。到了1963年,由於場地不敷使用而進行擴建,成為如今的樣貌。

耶穌會的起源及神父制度
耶穌會為天主教會內的一個修道團體。起源於西元1534年依納爵.羅耀拉跟他的 6個夥伴,在巴黎附近蒙瑪特山的教堂裡,一起承諾在學業結束後繼續他們的夥伴關係,他們願意按福音精神獻身上主,他們稱自己為「在主內的朋友」。西元1540年耶穌會被教宗保祿三世正式批准成立,依納爵被選為總會長,直到1556年,他65歲辭世為止。現任教宗方濟各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耶穌會特重會士教育,培訓長達15年,需學習各種語言與知識,包括文學、哲學、神學、法學、醫學及自然科學等;還有2年的見習階段,要過著嚴格的耶穌會士生活。
初學培育結束後,要公開發3願 :貞潔、神貧、聽命,成為耶穌會世俗助手或進入研究學者階段,後者需花3~5年研究文學和哲學,之後要在特定的教廷職務上工作2~3年,多半是中學教職。之後進入為期 4年的「神學研究階段」,最後通過嚴格的考試,才可成為耶穌會正式會員。若要成為耶穌會神父,還需發效忠教宗的第四願。(資料來源參考wiki)

遍布全球的耶穌會神父

當神父受到聖召來到某個地方,就會終身奉獻於當地,葬於當地,不會回到自己的國家。在20年前竹東曾經有10幾位神父,然而因年老而一一過世,目前只有 2位神父在此服務。高立良神父除了負責竹東天主堂外,還需負責尖石、峨眉、北埔、田埔等天主堂,非常辛苦。其他地區的神父也會來互相幫忙、支援。
神父們經常奉派到貧窮的地方服務,且需要學習當地語言,深入在地及本土化的工作。除了要尊重在地文化、各個族群外,要找出別人不想做卻必須有人去做的事來做,秉持互相幫助、服務的精神,同時還要訓練志工、成立組織,並創造工作機會。例如在今年 1月辭世的孫達神父在竹東創立了竹東生命線(現改名為新竹縣生命協會)、世光教養院、長安老人養護中心等社福機構。也因為這樣的服務精神,才能深入到山區,將信仰及生活態度帶給原住民。這是一件有益身心的工作,信仰是生活,需要外在的行為表現出來,活出信仰。
左圖│天花板及橫梁為上等的檜木建造而成。  右圖│通往鐘塔的迴旋梯。            

看見在地的需要 做別人不願做的事

新竹縣生命協會輔導與幫助許多想不開的人;長安老人養護中心已成立約20年,除了提供老人的照料外,也因為照護員的需求而增加了婦女的就業機會;世光教養院是為重度、極重度智障者與多重殘障者所成立的機構,寶貴小姐的女兒也在那裡工作,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許多的耐心及愛心。
寶貴小姐提到她的小孩們都很用功,就業後也常以服務的心回饋社會。她還記得女兒在讀大學時,母親節因課業忙無法回家,寫信說感謝有個溫暖的家,讓她無後顧之憂,能好好地學習。寶貴小姐表示,現代人因忙碌的工作而忽視了與家人、孩子間的相處互動,造成家人凝聚力弱、愛的瓦解。應該像耶穌在最後晚餐時一樣,要分享彼此相愛的觀念。家庭的愛在餐桌上,無論再忙都要一起吃晚飯。
因為看到了家裡較窮的孩子無法上安親班,時常到處遊盪,出入網咖,甚至染上毒品,造成不少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問題。因此,4年前天主堂開始了原住民的課後輔導工作,有位五峰退休的老師來幫忙。課輔工作除了輔導課業外,更重要的是生命教育,同時也重視藝術的學習。這是一個關於天主的愛與教化人心的工作。
高立良神父補充說,許多人退休後身體狀況還很好,再加上有許多工作經驗,來做志工貢獻所長幫助他人,不僅利人也利己,希望能有更多人投入志工服務的工作。
天主堂之美。

天主堂的現況與變化

  竹東天主堂直到目前約有2,000人受洗,主日彌撒教友約300多人,75%是原住民,5%是外配,其餘是外省、客家、閩南人。以前主日彌撒教友有350位,目前因為一些熱心的教友過世了,再加上原住民以外的族群信仰不易傳承到下一代,因此減少了50人。
寶貴小姐表示,以前的人會單純因為天主教的教義及精神而來教會,但現在卻常常等到家裡出了問題才來,而且常常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難以杜絕。像是性平、家暴的問題,通常父母與小孩都需要有所改變,情況才能解決。神父與傳教員有時需要陪教友去醫院丶法院;教友臨終前,神父也要做傅油聖事(神父以橄欖油塗抹病人,為其祝福的儀式),可以說教友的生老病死都要照顧到,因為有天主的力量他們才能有這樣的服務熱忱。無論對教友或非教友,這些工作都需要札根,需要時間慢慢地帶來影響,也要與時俱進。
位於鐘塔上的鐘。

目標與期許

高立良神父說,做這些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將愛傳播出去,讓人們更重視家庭。不要因為工作忙到經常見不到小孩,除了賺錢外,還要思考做更有意義的工作,成為有道德的人。
教化改變人,是需要長時間的工作。人們不能只管自己,也要想到他人,成為一位願意服務的人,也要懂得尊重別人。要學習尊重人的文化、信仰,尊重男女平等,沒有哪個族群是較優秀的。經常看到人們也在慢慢地進步,一開始雖然反對他人,後來學會相互合作,所以人都是可以改變、學習的。在蓋大樓時,最重要的是要打好地基,因此當家庭的功能健全,就能為整個世界帶來益處。
從遠處可看到美麗的鐘塔。

信仰的衝突

在結束採訪前我們遇到了一位老修女,可說是在這座天主堂裡年紀最長的,她精神還是很好,一問之下竟然已在教會60年了。當初她要信天主時也受到了家裡極力的反對,主要原因是父母不希望死後沒人祭拜。問及此,忽然想到原住民不是也會有祖靈的問題嗎?寶貴小姐回答說,牆上會放祖先牌位,在其上放天主,所以信仰上並不衝突,而且在望彌撤時也會為過世的人祈福。
每周日早上的彌撒聚會。

默默行善

長安老人養護中心造福許多老人並增加婦女就業機會。
我們很少會在電視或新聞媒體看到天主堂相關的團體或組織的報導,總是在默默地付出。雖然是宗教團體,卻用了70%的精力與時間在做社會福利。他們不宣傳做廣告,寧可把這些錢花在窮人身上。若有人捐食物,他們會再分給其他需要的人;捐的錢也會專款專用。真想對他們說:「竹東幸好有你!」
尖石鄉小學的合唱團準備出發到維也納表演。

孫達神父與竹東天主堂

2017年,高齡93歲的孫達神父榮退。(生命線義工林家綺提供提供)
1924年出生於中國河北的孫達神父,受母親影響而修道,1957年來到台灣,先後在關西鎮、寶山新城、竹北六家、竹東等堂區服務,在新竹地區創辦了生命線、世光教養院、長安老人養護中心、竹北老人安養中心等社福機構,造福無數弱勢族群,其中在竹東無玷聖母堂服務的時間自1975年起,長達26年。
竹東天主堂為孫達神父舉辦彌撒,上千人到場為他送行。(吳恩典牧師提供)
2018年初,因病辭世,竹東天主堂為他舉辦彌撒,上千人到場為他送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東咚鏘
東咚鏘
自竹東出發,尋訪挖掘在地故事,從現存、現有的人、事、物開始,猶如拼圖般逐步將觸角蔓生向過往的歷史。 一面介紹今日正在發生的事,一面發掘過往的曾經,讓我們與大家重新認識竹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