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孩子的同時 女性的心聲有人聽到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愛孩子,不擅自帶孩子離家」,看似正常、合理的一句話其實不只字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婦援會認為《愛孩子,不擅自帶孩子離家》微電影中,影片切入的角度以及呈現的方式可能造成民眾對母親的誤解和對新移民負面刻版印象。

當女性把孩子帶離家中,有時候是因為家暴(含家內性暴力)的問題,把孩子帶走或許是媽媽跟孩子鼓起勇氣逃離痛苦的最後手段,一般的情況下家長很少沒有理由突然帶走孩子,孩子也不會對家庭氛圍或衝突一無所知,所以發生孩子被帶離的事件,可能是家庭當中已經出現問題了。

微電影中的越南籍配偶,我們只看到她帶著孩子搭飛機回到越南,之後接到電話生氣的對先生說她不要再回去了。沒有說明前因後果的情況下用這樣的方式呈現,容易讓觀眾直接聯想到這位媽媽是不願意溝通,且強行把孩子帶離台灣,這不僅對新移民的媽媽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並可能造成民眾新移民女性有負面標籤、性別與身分多重的歧視。

婦援會長期致力於性別人權推廣和性別暴力防治,並致力於親密關係暴力與目睹兒少服務,同時也在實務上發現受暴家庭,施暴者常以小孩當作談判或是互相威脅的手段,為了逼對方就範,時常會出現:「乖乖聽話!不然我就把小孩帶走!」、「再吵就讓你看不到孩子!」等字句。就如同電影中的「小熊」的片段為例,父母雙方爭執後父親擅自把小孩帶離,媽媽也完全聯絡不上,只能焦急地尋求社工資源協助。這是一種「懲罰式」的行為,在父母雙方爭執或無法取得有效溝通的情況下,這種類似威脅、強制的方法對女性是最直接的傷害。

重視孩子的權益,並呼籲不要擅自將孩子帶離家中的出發點是良善的,但我們不應該忽略在父權主義下對於女性、媽媽、新移民仍有性別角色定型和歧視。在微電影或是文宣的呈現上籌畫要更縝密,除了要強化性別意識以及專業之外,也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才能避免對女性被冠上不愛孩子、破壞家庭和諧的罵名,造成二度傷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婦女救援基金會的沙龍
1會員
8內容數
2021/08/16
婦女救援基金會在8月14日《國際「慰安婦」紀念日》舉辦「超越時空的傷痛 不被遺忘的真相」記者會。這是阿嬤家搬遷到新館址之後第一次舉辦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活動。
Thumbnail
2021/08/16
婦女救援基金會在8月14日《國際「慰安婦」紀念日》舉辦「超越時空的傷痛 不被遺忘的真相」記者會。這是阿嬤家搬遷到新館址之後第一次舉辦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活動。
Thumbnail
2021/06/04
南韓「#N號房事件」主嫌趙主彬,二審被判處45年徒刑,南韓首爾高等法院於6月1日進行更二審宣判,判處有期徒刑42年。
Thumbnail
2021/06/04
南韓「#N號房事件」主嫌趙主彬,二審被判處45年徒刑,南韓首爾高等法院於6月1日進行更二審宣判,判處有期徒刑42年。
Thumbnail
2021/05/31
近日台灣疫情升溫,許多學校、安親班都宣布停課,部分公司行號也宣布居家辦公或是分流上班,面對如此險峻的情況,婦援會全體同仁也會和全體國民一同防疫,期盼疫情早日趨緩。
Thumbnail
2021/05/31
近日台灣疫情升溫,許多學校、安親班都宣布停課,部分公司行號也宣布居家辦公或是分流上班,面對如此險峻的情況,婦援會全體同仁也會和全體國民一同防疫,期盼疫情早日趨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一個女人,出生在南部一個大家庭,由於手足眾多,從有記憶以來就吃不飽,爸爸外出工作數月才回家一趟,媽媽跟奶奶在家鄉的鎮上打零工,也是入不敷出。女人在家鄉熬啊熬的,終於長大成人了,由於女人長得十分標緻,是鄉裡出了名的美人,為了讓家人過好日子,女人滿十八歲就透過朋友介紹到國外打工,賺來的錢都往家裡寄,家
Thumbnail
有一個女人,出生在南部一個大家庭,由於手足眾多,從有記憶以來就吃不飽,爸爸外出工作數月才回家一趟,媽媽跟奶奶在家鄉的鎮上打零工,也是入不敷出。女人在家鄉熬啊熬的,終於長大成人了,由於女人長得十分標緻,是鄉裡出了名的美人,為了讓家人過好日子,女人滿十八歲就透過朋友介紹到國外打工,賺來的錢都往家裡寄,家
Thumbnail
媽咪要向孩子請假, 可以嗎 ? 當孩子把你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對你有不禮貌時, 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呢 ? 當孩子被伴侶責罵而情緒大哭時, 我們可以如何安撫與引導呢 ? 兩位媽咪的真實故事, 希望對你們家庭,也有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媽咪要向孩子請假, 可以嗎 ? 當孩子把你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對你有不禮貌時, 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呢 ? 當孩子被伴侶責罵而情緒大哭時, 我們可以如何安撫與引導呢 ? 兩位媽咪的真實故事, 希望對你們家庭,也有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也許這會比較像一篇給家長的信。
Thumbnail
也許這會比較像一篇給家長的信。
Thumbnail
我遇過太多開口閉口就我老公、我男朋友的女性, 彷彿她們的那份愛情可以引領他們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但我非常肯定的認定不行。倘若她們的愛僅僅止於小情小愛, 不視自身為有責任改變社會的群體, 那這父權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問題將會一一波及到她們。
Thumbnail
我遇過太多開口閉口就我老公、我男朋友的女性, 彷彿她們的那份愛情可以引領他們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但我非常肯定的認定不行。倘若她們的愛僅僅止於小情小愛, 不視自身為有責任改變社會的群體, 那這父權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問題將會一一波及到她們。
Thumbnail
很多教養文章要我們不要用「威脅性語句」跟孩子們說話,拚了命地想訓斥我們,不要對孩子說怎樣怎樣的話,不然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諸如此類的話語。 但矛盾的是,其實這類型的教養文章,不就正是典型「威脅性語句」的源頭嗎?看了太多的指導型教養文章,我們開始擔心自己不夠好,但其實媽媽,剛剛好就好。
Thumbnail
很多教養文章要我們不要用「威脅性語句」跟孩子們說話,拚了命地想訓斥我們,不要對孩子說怎樣怎樣的話,不然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諸如此類的話語。 但矛盾的是,其實這類型的教養文章,不就正是典型「威脅性語句」的源頭嗎?看了太多的指導型教養文章,我們開始擔心自己不夠好,但其實媽媽,剛剛好就好。
Thumbnail
16歲的孩子在做什麼?他們可能享有國民義務教育,他們可能假日會和同學相約出遊,他們也可能已經在為大學生活努力、替未來奠基基礎。「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這句老調重彈的俗諺,在家庭功能失序的場域,反倒成了一種反諷。
Thumbnail
16歲的孩子在做什麼?他們可能享有國民義務教育,他們可能假日會和同學相約出遊,他們也可能已經在為大學生活努力、替未來奠基基礎。「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這句老調重彈的俗諺,在家庭功能失序的場域,反倒成了一種反諷。
Thumbnail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原諒我的失誤吧! 煩悶了就找孩子出氣。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小時候在校刊不顯眼的角落看到這首小詩,也許是編輯為了填補空白而植入的幾句重複文字,卻給我帶來某種震撼。那天放學回家後,我看著忙碌的媽媽,單純的
Thumbnail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原諒我的失誤吧! 煩悶了就找孩子出氣。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小時候在校刊不顯眼的角落看到這首小詩,也許是編輯為了填補空白而植入的幾句重複文字,卻給我帶來某種震撼。那天放學回家後,我看著忙碌的媽媽,單純的
Thumbnail
「愛孩子,不擅自帶孩子離家」,看似正常、合理的一句話其實不只字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婦援會認為《愛孩子,不擅自帶孩子離家》微電影中,影片切入的角度以及呈現的方式可能造成民眾對母親的誤解和對新移民負面刻版印象。
Thumbnail
「愛孩子,不擅自帶孩子離家」,看似正常、合理的一句話其實不只字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婦援會認為《愛孩子,不擅自帶孩子離家》微電影中,影片切入的角度以及呈現的方式可能造成民眾對母親的誤解和對新移民負面刻版印象。
Thumbnail
到現場發現,那種長期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的被害人,其實是很難信任人的。 圖片取自紀錄片愛的黑海 以多方視角,呈現不同觀點 導演郭笑芸於2006年開始帶著攝像機進入家暴現場,並於2007年分別以加害者、受害者、旁觀者等不同觀點,拍攝三部家暴紀錄片。也在進入現場後發現,要進入到拍攝對象心理的困難,拍攝第一
Thumbnail
到現場發現,那種長期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的被害人,其實是很難信任人的。 圖片取自紀錄片愛的黑海 以多方視角,呈現不同觀點 導演郭笑芸於2006年開始帶著攝像機進入家暴現場,並於2007年分別以加害者、受害者、旁觀者等不同觀點,拍攝三部家暴紀錄片。也在進入現場後發現,要進入到拍攝對象心理的困難,拍攝第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