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的綑綁,是牽繫,還是鎖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原諒我的失誤吧!
煩悶了就找孩子出氣。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小時候在校刊不顯眼的角落看到這首小詩,也許是編輯為了填補空白而植入的幾句重複文字,卻給我帶來某種震撼。那天放學回家後,我看著忙碌的媽媽,單純的心靈忽然無以名之的彎彎繞繞起來。那時候的小孩,因為各種奇怪的理由,通常沒少挨過父母師長的棍子。我想著:媽媽曾經「煩悶了找我出氣」嗎?我長大離家時會回顧卻執拗地不肯停留嗎?如果將來有了小孩,我會成為那「祈求寬恕的影子」嗎?

這樣的千古人生道理當然不是那時年紀能夠想通的,但是,經過歲月粗暴的洗禮,我們終會明白一切原來那麼簡單。孩子要走了,卻也會再回來,而孩子背後那個影子,祈求的是自己的寬恕,因為母親總是傻傻地把自己活成了影子,還是覺得做得不夠好,給得不夠多,還想在孩子離家的時候再多要一點孩子留在身邊的時間。

|有一種責任綑綁,叫「探親」

孩子離家了,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甚至自組了小家庭,可是生長於斯的原生家庭仍是心之所繫,「探親」便有了必要存在的意義。

現在的長輩懂得發早安圖,平時看著煩,一天不發了便嚇得你半死拼命找人,原來是一早打牌去了沒空發!

有的聰明小孩,住得離爸媽近些,白天可寄嬰,晚上下班接小孩順便晚飯打游擊外帶次日便當,省下來的錢剛好可當孝親費,只要雙方樂此不疲,自可皆大歡喜。

住的遠的就辛苦了,如果還是跨國跨洋,那家裡的度假基金就自然而然全部轉成探親費了。
女兒從小就承包探望爺爺奶奶的大使任務,常常是她揹著小背包,胸前貼著「UM(unaccompanied minor 無成人陪伴兒童)」,讓空姐阿姨牽著上飛機,然後美其名為「探親」,其實是歡天喜地的玩上一個暑假,再貼上「UM」讓空姐牽著回到我身邊。

許多年以後,探親對象易位。而且較常飛越太平洋的變成比較閒的那個我。

在洋之彼岸,沒車又遠離生活軌道的我有如流浪星球,每天我陪著女兒走路去搭BART(舊金山地鐵),然後便ㄧ頭鑽進小咖啡館或社區的圖書館。有天早上,我坐在圖書館外的長凳上一邊享受著館外樹林的芬多精,一邊等著開館,忽然注意到正前方一個衣著有點襤褸的中年大叔站在那裡直直盯視著大門動靜,我心裡好笑,他也在等開門呢!便順手拍了一張照片。

晚上,看著我今日拍照成果的女兒問我:「欸!馬麻妳拍個homeless (流浪漢)幹什麼?」我答以:「因為我覺得我好像跟他一樣就是個homeless。」女兒笑著打我一下,說:「馬麻神經病!」

所以我的探親這檔事,有時是不得不已的任務,是「責任綑綁」,不去,自己不安;去了,主客難安。

|有一種情緒勒索,叫「變相撒嬌」或是「天線不同」

從前的華人家庭普遍是「言敬」而不「言愛」。在「孝悌忠信」的教條下,父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形成一個巨大的束縛將一家人綑綁在一起。明明有滿滿的愛,卻說不出口;明明想要上前給個安慰的擁抱,卻只能在一呎之外用關愛的眼神說:「吃飽了嗎?」中國人,真是壓抑啊!

raw-image

這樣壓抑的愛,得不到預期的反應,就會引發各種形式的情緒勒索,甚至在真實世界上演一哭二鬧三上吊的灑狗血情境劇。

有人抱怨父母好像藏了一本養兒防老帳本,隨時數落著你花了父母多少心血,也許他們只是在「變相撒嬌」,卻讓你原本回家探望的心意變成苦刑;

也有人拼命抗拒著父母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價值觀念框架,找不到相同的頻道,讓人在「順從親意」與「實現自我」間徬徨失落。

不知不覺傷害了身邊重要的人,這豈是愛的本意?

女兒是個神經很大條的人,天生Robot體質,而我這個三明治人又牢記著不想把跟上一代的體驗搬到下一代重演。從小”love /hate you”掛在嘴邊, “hugging”自然表現,「情緒」在我們家正常宣洩表達,「勒索」似乎不會發生。

|一切都是因為愛

情緒勒索也好,責任綑綁也罷,一切都是因為愛。因為愛,就有了牽絆,像風箏後面的牽繩,你需要放它飛,不管飛得多高多遠,知道後面有個若有若無的牽繫,它就不會迷失方向。

所以女兒有時會躲回娘家,作回女兒賊好好的「勒索」一下父母;兒子也會抽空回家看看,與老父下一盤棋。

這樣的牽絆遷就著也圈縛著,要小心別抓得太緊,把牽繩抓成鎖鍊、把牽繫變成綑綁,把愛變成傷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末的沙龍
31會員
122內容數
幾十年前剛學英文那種背單字、片語的填鴨方法讓我對英文深惡痛絕,但有個老師的出現忽然讓我覺得英文其實也沒有那麼面目可憎。現在我仍是知識浩瀚學海中一名小小的門徒,但我想用自己微薄的能力,儘量用說學逗唱的方式,讓你覺得:學英文,其實也可以很好玩!Cheers!
思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女兒回去後,我做飯給自己吃,感覺飯菜都變了味。 然後看到一張網路電繪圖片,圖片上是一個漂亮的女孩,是那種常見年輕精緻的OL,此刻正盤髮捲袖,在廚房專心洗手作羹湯,我開始神思聯想,腦裡浮現的是女兒小時放學回家,那種餓狠狠急著覓食的神態,我常笑她:妳是多久沒吃飯的小餓狼啊! 等到食物入口,她整個人放
Thumbnail
2025/01/16
女兒回去後,我做飯給自己吃,感覺飯菜都變了味。 然後看到一張網路電繪圖片,圖片上是一個漂亮的女孩,是那種常見年輕精緻的OL,此刻正盤髮捲袖,在廚房專心洗手作羹湯,我開始神思聯想,腦裡浮現的是女兒小時放學回家,那種餓狠狠急著覓食的神態,我常笑她:妳是多久沒吃飯的小餓狼啊! 等到食物入口,她整個人放
Thumbnail
2025/01/11
我們的本土魚,台灣人叫牠「肉鯽仔」,學名叫「刺鯧(Psenopsis anomala)」 這也是女兒的「愛魚」,每次回來都點名要吃小肉魚,我煎魚技術差,每次想要煎恰恰,結果都變成煎碎碎 關於這種魚還有個小故事,據說是古代有個皇帝愛吃,所以在牠鰓旁蓋個印,這個肉鯽特有的小黑斑日文稱作疣鯛(イボダイ)
Thumbnail
2025/01/11
我們的本土魚,台灣人叫牠「肉鯽仔」,學名叫「刺鯧(Psenopsis anomala)」 這也是女兒的「愛魚」,每次回來都點名要吃小肉魚,我煎魚技術差,每次想要煎恰恰,結果都變成煎碎碎 關於這種魚還有個小故事,據說是古代有個皇帝愛吃,所以在牠鰓旁蓋個印,這個肉鯽特有的小黑斑日文稱作疣鯛(イボダイ)
Thumbnail
2024/08/12
女兒搬到新加坡以後,我擔心她孤身一人在陌生地方會孤單寂寞覺得冷,所以暗自決定以後每兩個月就飛去串串門子。 事實證明是我想太多了。 去的那天,她說:「馬麻我今天同事聚餐,你來時如果我不在家你等一下呦!」 除了時不時的實體工作會議及聚餐外,她們還有不定期的工作小旅行。 平常在家工作時間以外,每星
Thumbnail
2024/08/12
女兒搬到新加坡以後,我擔心她孤身一人在陌生地方會孤單寂寞覺得冷,所以暗自決定以後每兩個月就飛去串串門子。 事實證明是我想太多了。 去的那天,她說:「馬麻我今天同事聚餐,你來時如果我不在家你等一下呦!」 除了時不時的實體工作會議及聚餐外,她們還有不定期的工作小旅行。 平常在家工作時間以外,每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媽咪要向孩子請假, 可以嗎 ? 當孩子把你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對你有不禮貌時, 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呢 ? 當孩子被伴侶責罵而情緒大哭時, 我們可以如何安撫與引導呢 ? 兩位媽咪的真實故事, 希望對你們家庭,也有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媽咪要向孩子請假, 可以嗎 ? 當孩子把你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對你有不禮貌時, 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呢 ? 當孩子被伴侶責罵而情緒大哭時, 我們可以如何安撫與引導呢 ? 兩位媽咪的真實故事, 希望對你們家庭,也有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在一個家庭裡,犧牲最大、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往往是最聽話乖巧的那個孩子。 然而,這個孩子通常也是被索討最多、被肯定最少的。 當孩子的付出,被父母視為理所當然;「體貼善良」卻換來滿心疲憊與委屈,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作為代價…… ▋這樣的家庭,父母常用「孝順」之名,將自己的人生責任,理直氣壯地、轉
Thumbnail
在一個家庭裡,犧牲最大、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往往是最聽話乖巧的那個孩子。 然而,這個孩子通常也是被索討最多、被肯定最少的。 當孩子的付出,被父母視為理所當然;「體貼善良」卻換來滿心疲憊與委屈,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作為代價…… ▋這樣的家庭,父母常用「孝順」之名,將自己的人生責任,理直氣壯地、轉
Thumbnail
三個月沒更新了,這磨合期也夠久了,只能說好累人啊!過程中充滿負能量、很多牢騷想發,但又不想把這個專題變成抱怨專題,因此想沉澱並整理好思緒再出發,藉此看看自己在這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三個月沒更新了,這磨合期也夠久了,只能說好累人啊!過程中充滿負能量、很多牢騷想發,但又不想把這個專題變成抱怨專題,因此想沉澱並整理好思緒再出發,藉此看看自己在這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傍晚回娘家,帶了給爸爸買的短褲、襪子,知道我回家媽媽依舊先上市場買了魚、肉、菜,桌上做好的蓮藕糕還溫熱,放進冰箱一小時就會冰涼又軟Q。 「唉!又是這ㄧ齣。」我心裡暗暗ㄧ句。 「這不就是情緒勒索嗎?」察覺到自己有些不耐煩,應該不小心皺了眉頭吧。 但勉強住在一起感情就會近了?有了距離會不會感情更好呢?
Thumbnail
傍晚回娘家,帶了給爸爸買的短褲、襪子,知道我回家媽媽依舊先上市場買了魚、肉、菜,桌上做好的蓮藕糕還溫熱,放進冰箱一小時就會冰涼又軟Q。 「唉!又是這ㄧ齣。」我心裡暗暗ㄧ句。 「這不就是情緒勒索嗎?」察覺到自己有些不耐煩,應該不小心皺了眉頭吧。 但勉強住在一起感情就會近了?有了距離會不會感情更好呢?
Thumbnail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原諒我的失誤吧! 煩悶了就找孩子出氣。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小時候在校刊不顯眼的角落看到這首小詩,也許是編輯為了填補空白而植入的幾句重複文字,卻給我帶來某種震撼。那天放學回家後,我看著忙碌的媽媽,單純的
Thumbnail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原諒我的失誤吧! 煩悶了就找孩子出氣。 孩子們要走了, 回顧著祈求寬恕的影子, 孩子們要走了。 小時候在校刊不顯眼的角落看到這首小詩,也許是編輯為了填補空白而植入的幾句重複文字,卻給我帶來某種震撼。那天放學回家後,我看著忙碌的媽媽,單純的
Thumbnail
當我願意開始去俯拾著那些像是家與童年鬧著脾氣而撒了一地的情感碎片,我想這幅拼圖需要我和家人一起來完成,接納了「家」是拼圖的意象,我也信任了自己能去愛那個即使是拼好了也還是會有組合起來痕跡的畫作。家無法完美存在,也不必要如此苛刻地追求,那些不完美的縫隙,註定成為家人的我們,一生要彼此修補、愛護著。
Thumbnail
當我願意開始去俯拾著那些像是家與童年鬧著脾氣而撒了一地的情感碎片,我想這幅拼圖需要我和家人一起來完成,接納了「家」是拼圖的意象,我也信任了自己能去愛那個即使是拼好了也還是會有組合起來痕跡的畫作。家無法完美存在,也不必要如此苛刻地追求,那些不完美的縫隙,註定成為家人的我們,一生要彼此修補、愛護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