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筆記】Day 12 世界暫停但流水依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疫情期間,世界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街上不再人車鼎沸。但在鄉下,流水每天依舊的流,稻子也一日一日成長中,轉眼,又是要抽穗弄花的時刻了。六月疫情持續擾動著全民的日常作息,與家人相處時間變多了,相對地也減少許多社交生活,慶幸身處在網路發達的世代,隨時可以利用通訊軟體,來維持與親友之間的關心和聯繫;慢島學堂因應非常時期,上課模式開始邁入直播視訊和學員們互動。


raw-image

算一算日子,距離學員們最後一次下水田,已經是五個禮拜前的事了,水稻從孕穗期到此時正值開花授粉期,每一株挺拔的水稻似乎在訴說著:「不管世間的疫情如何發展,我們完全不受影響,順著節氣一日一日成長!」;文昌老師從容不迫地面對鏡頭,站在田邊直播上課,分析著水稻目前的狀態,並且帶著一支捕蟲網,讓同學觀察田間昆蟲種類,隨手在水稻叢晃了兩下,只捕捉到少少的1、2隻昆蟲,老師表示可能天氣太熱,昆蟲們都躲起來了呢!跟隨著老師步伐繼續前進,我們繞著田邊走一圈,透過視訊直播讓同學們瀏覽水稻的成長狀況,滿足大家不能實地走訪田區,卻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raw-image

中場休息時間和學員們聊聊近況,WFH的日子裡,S同學開始研習室內植栽,利用觀葉植物盆栽點綴居家空間、平常有運動習慣的J同學,戴著口罩出去跑步,跑一會兒就氣喘如牛,只好慢慢散步走回家、移居來宜蘭的K同學,覺得台北變得有點遙遠,突然變得更想念自己的家人;如果持續在家工作,農村是否會成為下個生活階段的選擇呢?



raw-image

接下來的課程,由宋若甄老師和學員們聊聊「慢島生活」,一間自許為城鄉交流與共創的平台公司,如何把天馬行空的創意,結合在地農產、食農體驗以及食通信選物呈現給消費者,還有透過系統化課程培育新農,提供Share House給短期移居的伙伴們…等,學員們反應熱烈,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想在宜蘭種植啤酒花,釀造一支獨特風味的啤酒」、「對食農通信有興趣,利用當地特色食材搭配刋物寄送給消費者」、「心中有初步的計劃想法,藉由慢島平台合作模式,來創造精緻化的在地旅行」,透過學堂多樣性的課程,學員們慢慢開始建構在農村生活的想像藍圖。


撰文 陳慧鈞
攝影 賴青松、宋若甄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島生活的沙龍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慢島生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19
一早從廚房裡傳來洗菜的水流聲、切菜咚咚咚聲音,主理人忙著備料,為待會兒的課程暖身;學堂邀請「一簞食」主理人哲維以及子軒,教大家用新米煮一鍋水份恰好的米飯,除了學員共同種植的台中秈10稻米之外,另外加碼傳授高雄147號香米、高雄145號粳米以及紫糯米的煮法,還有手捏飯糰的眉角。
Thumbnail
2022/02/19
一早從廚房裡傳來洗菜的水流聲、切菜咚咚咚聲音,主理人忙著備料,為待會兒的課程暖身;學堂邀請「一簞食」主理人哲維以及子軒,教大家用新米煮一鍋水份恰好的米飯,除了學員共同種植的台中秈10稻米之外,另外加碼傳授高雄147號香米、高雄145號粳米以及紫糯米的煮法,還有手捏飯糰的眉角。
Thumbnail
2022/01/14
「福山植物園」-是宜蘭深山裡的秘境,隨著四季迭起而呈現不同優美景色,園區內原生種植物以及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適合安排一日生態小旅行。隨著疫情温度減緩,學堂課程在滾動式調整之下,終於盼到在七夕這天,前往福山植物園戶外教學。
Thumbnail
2022/01/14
「福山植物園」-是宜蘭深山裡的秘境,隨著四季迭起而呈現不同優美景色,園區內原生種植物以及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適合安排一日生態小旅行。隨著疫情温度減緩,學堂課程在滾動式調整之下,終於盼到在七夕這天,前往福山植物園戶外教學。
Thumbnail
2022/01/09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2022/01/09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稻草人新家落成的早上就獲得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原先看氣象都顯示高機率降雨,還擔心了一下。騎著車,載著朋友前往慢島路上時,當下的心情很不一樣。我們一起開心的指著遠方遠遠的高山,看著兩側黃澄澄的稻田,用力的大口呼吸,這樣的瞬間對我來說,彷彿是收集到了理想生活中的其中一塊拼圖。
Thumbnail
稻草人新家落成的早上就獲得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原先看氣象都顯示高機率降雨,還擔心了一下。騎著車,載著朋友前往慢島路上時,當下的心情很不一樣。我們一起開心的指著遠方遠遠的高山,看著兩側黃澄澄的稻田,用力的大口呼吸,這樣的瞬間對我來說,彷彿是收集到了理想生活中的其中一塊拼圖。
Thumbnail
一早從廚房裡傳來洗菜的水流聲、切菜咚咚咚聲音,主理人忙著備料,為待會兒的課程暖身;學堂邀請「一簞食」主理人哲維以及子軒,教大家用新米煮一鍋水份恰好的米飯,除了學員共同種植的台中秈10稻米之外,另外加碼傳授高雄147號香米、高雄145號粳米以及紫糯米的煮法,還有手捏飯糰的眉角。
Thumbnail
一早從廚房裡傳來洗菜的水流聲、切菜咚咚咚聲音,主理人忙著備料,為待會兒的課程暖身;學堂邀請「一簞食」主理人哲維以及子軒,教大家用新米煮一鍋水份恰好的米飯,除了學員共同種植的台中秈10稻米之外,另外加碼傳授高雄147號香米、高雄145號粳米以及紫糯米的煮法,還有手捏飯糰的眉角。
Thumbnail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疫情期間,世界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街上不再人車鼎沸。但在鄉下,流水每天依舊的流,稻子也一日一日成長中,轉眼,又是要抽穗弄花的時刻了。六月疫情持續擾動著全民的日常作息,慶幸身處在網路發達的世代,慢島學堂因應非常時期,上課模式開始邁入直播視訊和學員們互動。
Thumbnail
疫情期間,世界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街上不再人車鼎沸。但在鄉下,流水每天依舊的流,稻子也一日一日成長中,轉眼,又是要抽穗弄花的時刻了。六月疫情持續擾動著全民的日常作息,慶幸身處在網路發達的世代,慢島學堂因應非常時期,上課模式開始邁入直播視訊和學員們互動。
Thumbnail
插秧後第五十天,學堂共同田進入曬田階段,早上趁著氣温尚未升高,學員們下田先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讓整塊稻田看起來清清爽爽的。回想起來,那天日頭有點過於毒辣,不像往常的五月天,同時陸續幾天零星冒出的Covid-19本土案例,也令人有些不安。然而,按課表,學員們在周末又再次暫時離開了都市,來到田邊學習。
Thumbnail
插秧後第五十天,學堂共同田進入曬田階段,早上趁著氣温尚未升高,學員們下田先清除零星長出來的稗草,讓整塊稻田看起來清清爽爽的。回想起來,那天日頭有點過於毒辣,不像往常的五月天,同時陸續幾天零星冒出的Covid-19本土案例,也令人有些不安。然而,按課表,學員們在周末又再次暫時離開了都市,來到田邊學習。
Thumbnail
雖說是日記,但我也不會日日紀錄就是了。   算起來,我至少一個禮拜沒有遠行了。這週最遠的距離便是樓下的小7。   台灣很神奇的到現在才正式進入需要日日宅在家的程度,就算如我這樣不怎麼虔誠的泛信仰者(甚至僅僅只是相信祂可能存在,不是真的信仰於祂),都不免得暢想是否真有神靈護衛著台灣? 我們的未來會如何
Thumbnail
雖說是日記,但我也不會日日紀錄就是了。   算起來,我至少一個禮拜沒有遠行了。這週最遠的距離便是樓下的小7。   台灣很神奇的到現在才正式進入需要日日宅在家的程度,就算如我這樣不怎麼虔誠的泛信仰者(甚至僅僅只是相信祂可能存在,不是真的信仰於祂),都不免得暢想是否真有神靈護衛著台灣? 我們的未來會如何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水田裡的農事,可以一人單獨作業,也可以由一群人共同進行。學員們陸續準備挑選工具,眼明手快的人,趕緊拿著為數不多的耙子,開始把水田四周邊角的高土區,慢慢修補整平;搶不到耙子的人趕緊拿著桶子,裝滿苦茶粕,複習上週灑米糠運動,在田裡均勻灑上苦茶粕;什麼都沒搶到的才是高手,善用自己的雙腳,努力踩扁福壽螺卵。
Thumbnail
水田裡的農事,可以一人單獨作業,也可以由一群人共同進行。學員們陸續準備挑選工具,眼明手快的人,趕緊拿著為數不多的耙子,開始把水田四周邊角的高土區,慢慢修補整平;搶不到耙子的人趕緊拿著桶子,裝滿苦茶粕,複習上週灑米糠運動,在田裡均勻灑上苦茶粕;什麼都沒搶到的才是高手,善用自己的雙腳,努力踩扁福壽螺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