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學的體系:
- 戲曲源流體系
- 劇作家文本創作體系
- 舞臺表演體系
- 戲曲鑑賞體系
- 戲曲的結構分為外在的體制規律和內在的搬演規律。
內在的搬演規律包括:
- 關目佈置、重要情節的安插
- 樂曲配搭
- 腳色運用
- 穿搭與道具運用
- 演員的唱做念打
古代戲曲學四大家:
- 王驥德的曲體學,綜合了明代中葉以前的戲曲理論總體成就。
- 沈寵綏在芝庵的《唱論》與魏良輔的曲唱理論之上,更進一步修正、強化及完整曲唱理論。
- 金聖嘆拿評論文章、小說的方式來評論戲曲的情節及人物,形成評點敘事學。
- 李漁真正建構了戲曲學與戲曲理論。
- 古代學者對戲曲的源流有建設性見解的,也只有徐渭和祝允明的觀點值得參考。
- 古代學者對戲曲主題與題材探討最深的是戲曲之教化作用。
- 古代中國戲曲學不發達,主要是因為文人將心力用在詩詞研究上,於戲曲則多用研究詩詞的方式來研究,沒有把戲曲學獨立建構出來。另外,也因為戲曲是匯聚了各種文化能量而成的藝術,進行研究的難度相對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