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育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你開始要育成一條新生命,所謂小孩
就像是帶著一面鏡子,無時無刻跟隨在我的身邊,除了是一面鏡子他還有他的想法慾望喜好,他是一面有需求的鏡子,他是會索取走我所有的時間,因為他們的重點在連結與存活,成長是我附加給他的壓力。
那面鏡子會讓我看見我,我如何呈現在他視野中,我的一舉一動都是他的學習對象,他的一切都是我的縮影,沒有所謂的教育,只有所謂的模仿,希望鏡子做出什麼事情,你必須先執行。
但是這種依賴與需求的模式中,我發現真心的愛,真的是純粹的愛,他愛我因為我可以給他生存下去的元素,他愛我是滿足了一點點小事滿出來的笑容,我發現其實,所謂的快樂,就是一點小事、一個片刻的注意力、一個滿足。
察覺快樂一直都在,只是注意力不再它身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起憶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行環境下,大家端出來的菜色都是光鮮亮麗的,一不小心似乎那才是我該追求的,但是你還不知道背後付出的努力,伴隨著天時地利人和與長時間累積出來的。 追求,是盲目的。 如果設定在花花世界中,我應該要像······、我應該要獲得····、我應該要裝扮·····、我應該要符合·····、那會是迷失的開始。 最
日常生活的體驗是由【有意識】與【潛意識】交互運作組成,我們多數都是經由潛意識去執行後再用【有意識】去評估是好的體驗還是壞得體驗。 所以有些已經養成的習慣,看事情的角度,喜好偏見,在【潛意識】下會自動的去執行,以致於常常體驗到重覆的體驗,所以好體驗壞體驗都是經由【有意識】去判斷的,【潛意識】就是執行的
現行環境下,大家端出來的菜色都是光鮮亮麗的,一不小心似乎那才是我該追求的,但是你還不知道背後付出的努力,伴隨著天時地利人和與長時間累積出來的。 追求,是盲目的。 如果設定在花花世界中,我應該要像······、我應該要獲得····、我應該要裝扮·····、我應該要符合·····、那會是迷失的開始。 最
日常生活的體驗是由【有意識】與【潛意識】交互運作組成,我們多數都是經由潛意識去執行後再用【有意識】去評估是好的體驗還是壞得體驗。 所以有些已經養成的習慣,看事情的角度,喜好偏見,在【潛意識】下會自動的去執行,以致於常常體驗到重覆的體驗,所以好體驗壞體驗都是經由【有意識】去判斷的,【潛意識】就是執行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小孩:“爸,等我們結婚生小孩後,你想幹嘛?” 我回答:“我想環遊世界,體驗每個國家的當地生活,用眼睛探索未知的世界領域。” 這段對話是孩子經常問我的。其實,我常常在想,孩子是我們內心的鏡子,也可以說孩子是我們內心中的那個自我。 夢想是大人的慾望,當慾望越大,痛苦也會隨之而增。然而,對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25感性 #Day3 Q.找一面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專注地盯著自己的眼睛,彷彿是看著一個你想要呵護的孩子一樣凝視著他。 完成後,試著寫下你有什麼感覺? ✍️終於被看見了!有種被愛的感覺。 寫於20240619(週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我們幸福和繁榮的關鍵 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並治癒他時, 我們就消除了阻礙我們體驗愛和財富的障礙。 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不再從痛苦中做出反應, 而是從愛和理解中做出反應。 治癒的內在小孩開啟了通往直覺和真實生活的道路。 我們吸
孩子剛出生,父母不時盯著熟睡的孩子細看,想記住孩子可愛的臉蛋,想像他們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以為一直盯著看就能看出孩子長大的痕跡,卻只能在靜止中看到自己的期待。孩子日漸長大,漸漸變得跟預期不一樣,孩子到底是什麼時候產生變化?又是什麼時候超出父母掌控? 孩子絕對不是一夜間長大,而是時時刻刻在變化,只
我曾經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未來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是憑記憶的,也不確定。總之,是和身教有關係。) 事實上,真的要說,星星兒的自我振作,有部分是和照顧者的身教,必然有關係。 瑾心老師的立場,是以照顧者為主軸,才能順利協助星星兒理解,真正的自我振作 在瑾心老師的一篇文章之中,有提到,星星兒康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個人成長和面對挑戰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就像心中的一顆種子,等待著發芽和成長。然而,夢想的實現不僅需要熱情和決心,還需要正面的態度和持續的努力。 夢想的種子 夢想是心靈的種子,潛藏著無限的可能。正如一顆種子需要水分和陽光才能發芽成長,夢想也需要
Thumbnail
我曾經是很喜歡搶鏡頭的人,不是那種會特別搶別人鏡頭的小孩,只是因為活潑的個性喜歡參與各種活動。總之我是樂在其中的,表演與展現自我,會使我多少對自己有些驕傲(正常的範圍)。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這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以為這個世界圍著她轉嗎?在我經歷了這麼多後,我要告訴大家:是的,你的世界就該繞著你轉!
Thumbnail
我們專注生活上的焦點,是看待自己人生的方式,如果每一天你的想法大多是正面思考,你看到生活一直都是正面的,當你的想法大多是負面的,你會專注看生活不好的事情,時間久了,我們就遺忘自己擁有的美好特質,如果我們能以更高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發生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念頭和情緒,你就有高頻的能量創造你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小孩:“爸,等我們結婚生小孩後,你想幹嘛?” 我回答:“我想環遊世界,體驗每個國家的當地生活,用眼睛探索未知的世界領域。” 這段對話是孩子經常問我的。其實,我常常在想,孩子是我們內心的鏡子,也可以說孩子是我們內心中的那個自我。 夢想是大人的慾望,當慾望越大,痛苦也會隨之而增。然而,對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25感性 #Day3 Q.找一面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專注地盯著自己的眼睛,彷彿是看著一個你想要呵護的孩子一樣凝視著他。 完成後,試著寫下你有什麼感覺? ✍️終於被看見了!有種被愛的感覺。 寫於20240619(週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我們幸福和繁榮的關鍵 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並治癒他時, 我們就消除了阻礙我們體驗愛和財富的障礙。 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不再從痛苦中做出反應, 而是從愛和理解中做出反應。 治癒的內在小孩開啟了通往直覺和真實生活的道路。 我們吸
孩子剛出生,父母不時盯著熟睡的孩子細看,想記住孩子可愛的臉蛋,想像他們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以為一直盯著看就能看出孩子長大的痕跡,卻只能在靜止中看到自己的期待。孩子日漸長大,漸漸變得跟預期不一樣,孩子到底是什麼時候產生變化?又是什麼時候超出父母掌控? 孩子絕對不是一夜間長大,而是時時刻刻在變化,只
我曾經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未來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是憑記憶的,也不確定。總之,是和身教有關係。) 事實上,真的要說,星星兒的自我振作,有部分是和照顧者的身教,必然有關係。 瑾心老師的立場,是以照顧者為主軸,才能順利協助星星兒理解,真正的自我振作 在瑾心老師的一篇文章之中,有提到,星星兒康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個人成長和面對挑戰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就像心中的一顆種子,等待著發芽和成長。然而,夢想的實現不僅需要熱情和決心,還需要正面的態度和持續的努力。 夢想的種子 夢想是心靈的種子,潛藏著無限的可能。正如一顆種子需要水分和陽光才能發芽成長,夢想也需要
Thumbnail
我曾經是很喜歡搶鏡頭的人,不是那種會特別搶別人鏡頭的小孩,只是因為活潑的個性喜歡參與各種活動。總之我是樂在其中的,表演與展現自我,會使我多少對自己有些驕傲(正常的範圍)。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這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以為這個世界圍著她轉嗎?在我經歷了這麼多後,我要告訴大家:是的,你的世界就該繞著你轉!
Thumbnail
我們專注生活上的焦點,是看待自己人生的方式,如果每一天你的想法大多是正面思考,你看到生活一直都是正面的,當你的想法大多是負面的,你會專注看生活不好的事情,時間久了,我們就遺忘自己擁有的美好特質,如果我們能以更高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發生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念頭和情緒,你就有高頻的能量創造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