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常生活的體驗是由【有意識】與【潛意識】交互運作組成,我們多數都是經由潛意識去執行後再用【有意識】去評估是好的體驗還是壞得體驗。
所以有些已經養成的習慣,看事情的角度,喜好偏見,在【潛意識】下會自動的去執行,以致於常常體驗到重覆的體驗,所以好體驗壞體驗都是經由【有意識】去判斷的,【潛意識】就是執行的習慣。
那催眠什麼,就是去看見【潛意識】中紀錄的一些事情,去重新的體驗一次,你當初經歷的某個事件接收的某個觀念,寫進去了【潛意識】的習慣中,然後你不斷的執行。
當再次進去那個事件,那個體驗之中,你可選擇要用甚麼觀點寫進去【潛意識】,讓他在【有意識】的判斷中是所謂『好的體驗』
  • 可以擺脫創傷、被害者心態、憂鬱情緒、壓力
  • 可以增進自己信心、動力、感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現代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身心靈"一詞似乎成為了緩解壓力、尋找內心平靜的重要關鍵。然而,深入探討身心靈的本質後,你會發現,它與催眠的原理之間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什麼是催眠? 催眠並不是魔術,也不是電影裡常見的那種控制人心的技術。 它實際上是一種進入潛意識的過程,讓我們得以跳過批判性思考
Thumbnail
一開始我也覺得催眠就是像電視上演的那樣,打個響指,就進入無意識狀態,然後會說出一些話,也不知道催眠師會不會趁你失憶做些什麼。等醒來後,催眠師才會轉述你說的話。但其實你的生活中,到處都是催眠。
催眠是什麼,相信很多人對催眠都感到神秘又陌生,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舞台上,催眠師讓你睡著,並趁著無意識的時候操控你的行為。 但其實真正的催眠,我想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與你的潛意識相遇。 你常與自己對話嗎?你想過自己的潛意識長什麼樣子嗎? 我想大多數人都在忙於生活、不斷的在工作上、生活
Thumbnail
最近比較常感受到的是催眠跟影響決定的各種方法,雖然從小到大一直有明顯的感覺,很簡單的一個方法擺脫拉扯,想像自己是一份文件,內建的格式與文字圖案皆可調整。 思緒分支:習慣上的一套作風,拆解成每個節點,每個節點有不同選項(是/否、接受/不接受、選項abcd等) *接受/不接受:自行套入關係,對方覺得
催眠,可以一窺潛意識的神秘面貌。 如果單看催眠兩字的詞義,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催眠會讓人睡著,但其實不然,正確來說催眠後反而是放鬆且專注,這與睡眠的狀態有很大的不同。
Thumbnail
上了正統的催眠課,才更加認為那些看法多是偏見,催眠有其科學根據。 催眠是一種向內探索的方法,有一定的催眠學理,是一種科學的技術。 不過所有的課程都是師傅引進門,練習和與個案經驗的累積才能精進。 期待更深入的學習,協助自己和他人,探索和發揮內在原力。 高銘的《催眠師手記
Thumbnail
從日常到非凡 催眠改變你的思維與視角 試著想像一下,你躺在舒適的沙發上,緩緩地閉上眼睛,慢慢地,你感到身體變得越來越輕,彷彿漂浮在雲端。 這種放鬆的感覺,正是催眠的第一步。 催眠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旅程,引導我們進入一個特殊的意識狀態。它實際上並不神秘,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經驗相似。
Thumbnail
催眠是一種讓人與潛意識更親近的方式。利用α波狀態與自己的潛意識連結。不管是感性或是理性的人,在催眠過程中可以看到潛意識中被忽略或習慣的問題,幫我們與自己內在更親近的一種方式。瞭解內心的困惑、梳理情緒來源,並引導解決問題。然而,催眠之後是否能生活得更好,仍然取決於自己與內心的和解和實際改變的行動。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催眠是什麼?催眠的分類包含:舞臺催眠、瞬間催眠、催眠療癒、自我催眠、清醒催眠。被催眠是什麼感覺?催眠與前世今生的關係?催眠的常見迷思與疑問、催眠的原理、催眠的歷史、與催眠有關的電影和書籍。催眠和冰山理論、潛意識的關係。
Thumbnail
催眠的理論有很多種,還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理論也不夠完全的來解釋催眠,但認識這些理論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催眠是什麼。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現代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身心靈"一詞似乎成為了緩解壓力、尋找內心平靜的重要關鍵。然而,深入探討身心靈的本質後,你會發現,它與催眠的原理之間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什麼是催眠? 催眠並不是魔術,也不是電影裡常見的那種控制人心的技術。 它實際上是一種進入潛意識的過程,讓我們得以跳過批判性思考
Thumbnail
一開始我也覺得催眠就是像電視上演的那樣,打個響指,就進入無意識狀態,然後會說出一些話,也不知道催眠師會不會趁你失憶做些什麼。等醒來後,催眠師才會轉述你說的話。但其實你的生活中,到處都是催眠。
催眠是什麼,相信很多人對催眠都感到神秘又陌生,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舞台上,催眠師讓你睡著,並趁著無意識的時候操控你的行為。 但其實真正的催眠,我想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與你的潛意識相遇。 你常與自己對話嗎?你想過自己的潛意識長什麼樣子嗎? 我想大多數人都在忙於生活、不斷的在工作上、生活
Thumbnail
最近比較常感受到的是催眠跟影響決定的各種方法,雖然從小到大一直有明顯的感覺,很簡單的一個方法擺脫拉扯,想像自己是一份文件,內建的格式與文字圖案皆可調整。 思緒分支:習慣上的一套作風,拆解成每個節點,每個節點有不同選項(是/否、接受/不接受、選項abcd等) *接受/不接受:自行套入關係,對方覺得
催眠,可以一窺潛意識的神秘面貌。 如果單看催眠兩字的詞義,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催眠會讓人睡著,但其實不然,正確來說催眠後反而是放鬆且專注,這與睡眠的狀態有很大的不同。
Thumbnail
上了正統的催眠課,才更加認為那些看法多是偏見,催眠有其科學根據。 催眠是一種向內探索的方法,有一定的催眠學理,是一種科學的技術。 不過所有的課程都是師傅引進門,練習和與個案經驗的累積才能精進。 期待更深入的學習,協助自己和他人,探索和發揮內在原力。 高銘的《催眠師手記
Thumbnail
從日常到非凡 催眠改變你的思維與視角 試著想像一下,你躺在舒適的沙發上,緩緩地閉上眼睛,慢慢地,你感到身體變得越來越輕,彷彿漂浮在雲端。 這種放鬆的感覺,正是催眠的第一步。 催眠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旅程,引導我們進入一個特殊的意識狀態。它實際上並不神秘,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經驗相似。
Thumbnail
催眠是一種讓人與潛意識更親近的方式。利用α波狀態與自己的潛意識連結。不管是感性或是理性的人,在催眠過程中可以看到潛意識中被忽略或習慣的問題,幫我們與自己內在更親近的一種方式。瞭解內心的困惑、梳理情緒來源,並引導解決問題。然而,催眠之後是否能生活得更好,仍然取決於自己與內心的和解和實際改變的行動。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催眠是什麼?催眠的分類包含:舞臺催眠、瞬間催眠、催眠療癒、自我催眠、清醒催眠。被催眠是什麼感覺?催眠與前世今生的關係?催眠的常見迷思與疑問、催眠的原理、催眠的歷史、與催眠有關的電影和書籍。催眠和冰山理論、潛意識的關係。
Thumbnail
催眠的理論有很多種,還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理論也不夠完全的來解釋催眠,但認識這些理論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催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