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風的十二方位: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選》Ursula Le Gui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陣子的方式都是交錯著看的。一一細數,手邊同時翻開的書有馮客中國三部曲中其二,專討論毛時代發起大躍進導致的饑荒黑暗期;還有不知道為什麼上廁所時搭配著談論日本文人的風花雪月總是特別順暢;緊接而來,九月將迎來的開學,總該有研究生的自我意識,一本求生指南與選中的「現代文學專題研究」中課綱提及的《回歸現實》;然後是想要跳脫一直以來沈浸其中的文史主題,以迷因爲專題的文化演化史,和今天想稍加紀錄順便練筆的Le Guin短篇自選集《風的十二方位》。
  對Le Guin的認識或耳聞,我想多數人或許與我無異,建立於她的奇幻鉅作《地海》六部曲。《地海》始終守在我的有生之年待看清單中,直至有更多後起之秀加入,我仍是那個不稱職的奇幻生手。並不夠格稱「專業」的科/奇幻小說讀者,好笑的是,我的第一部自創小說偏偏定位於奇幻大陸中,天真的我似乎認為:書寫者對劇情負責已分身乏術的前提下,寫一個沒那麼現實,不需要執著於田調、求證的世界,可以減輕些許事前資料準備的負擔。然而,拜讀如Le Guin這樣大師等級的科幻小說,免不了該對草率的想法深深自省。在現下對於科幻作品的理解,多數讀者(包含我)會擅自將其冠上「未來感」的時間區隔,用以強調終究是遙不可及的「想像」,使之作為警惕、諷刺,擁有實驗特性的文體呈現。亦是因爲這種不與現實同步的平行時空,招致更多大膽的想像得以在虛構中成真。它寄託的訊息多半是對現實的反省,生命經驗的體悟——但創作的初始目的不正如此?——我亦自承:並不是每篇故事都能使我被吸引,有些對我而言,就是一串文字織成的故事地圖,然而不過如此。
  《風的十二方位》收錄了Le Guin靈光一閃而記錄下的短文,也有其他作品的前傳或是短篇外傳,並沒有特別按完成時間依序編排(但因出版時間,仍集中於前十年的創作)。短篇集的特點在於,它是作者的創作脈絡,反應作者的思想、書寫技巧演變,視為成長史的載體並不過分。我很喜歡Le Guin在這本書中的「堅持」:體現在篇名的選用;角色初始設定中應主張的性別意識表現;一些「應出現」,但因刊登的平台、時下背景等外界因素而「被消失」的用心,都在這本書裡「被光復」了。再者,Le Guin針對每篇故事提供了一段註解,讀完正文後再回頭來看,會有更具體的認識。
  〈師傅〉這則以反科學作為故事核心的短篇,則榮登我在這本短篇集中的第一名。Le Guin提及:
有些科幻小說家是厭惡科學的。厭惡它的精神、它的方法還有成果,有些人則很喜歡。有些作者反科技,也有些作者崇拜科技。我對複雜的科技興趣缺缺,但對生物學、心理學,以及天文學和物理學的推想性很是著迷——只要還在我的理解範圍內。科學家的角色在我的故事裡時有所見,而且往往寂寞、離群索居、充滿冒險精神、勇於求新求變,探索新的可能。
科學對像我這樣從小的學習體制便與數理堅決畫出區隔的人而言,總是遙不可及,猶如另一世界言語般陌生的「專業」。我尊敬專業,甚至到了盲目的程度,是基於自己的智識貧乏。〈師傅〉中的主角甘尼爾追求那個世界的禁忌——擁有一套可以被解釋、具有邏輯性的科學知識與優異天份。甘尼爾深受對這範疇掌握一定熟識的米德吸引。米德起初拒絕甘尼爾的好學,終歸於他們身處的世界神性才是一切,才是規則,科學成了邪教,淪為他人口中的「黑技藝」、「黑數字」,意圖顛覆世間秩序的威脅。直至米德在使用黑技藝丈量人與懸掛空中的太陽距離,在他人眼中,落入了試圖考究人與神距離的禁忌挑戰。米德因此受制刑罰,使之喪失性命。
  我自然無法評論純然地支持科學或是信仰,何者才是「正確」。只是當步入Le Guin打造的反科學世界中,似乎可以同理感受,在某種程度上,全然地支持某種信念,以仇視態度將其他學說、精神視為異端,正如反面以一神信仰為主的威權價值體系再現。以換句話說的方式來看,〈師傅〉提供了很好的反思空間。
⋯⋯過去,他眼裡從來沒有其他人,也從來沒有一人獨處過。他有其他的自己可以看、可以說話、可以一起生活,他終其一生都有另外九個自己相伴身邊。他不知道要怎麼獨處。他必須學習,給他點時間。
試想,當一世界中還有另外九個自己,論思想、體型、外觀,盡與自身無異,完全的複製體,必須擁有足足十個個體才能組成完整的自己。孤獨不曾是複製人擁有過的感受,在〈死了九次的人〉裡,複製人凱夫因為一場工安意外,失去了剩餘所有複製體同伴,領導凱夫的兩名人類一人對凱夫失常的感知反應無法同理,另一人反之。這裡的安排正好打造了新的假設情境,對於強調獨立思想的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與人相似,卻又有本質上絕對不同的複製體(也可理解為機械體)?我曾經寫過一部是以人與AI共存為題的小說,進而探究沒有「靈魂」或「真正自由意志」的機械人是否可以被當成人看待?之於人們來說,界定一物種的標準是根據其生理條件評判抑或自我意志之主張?在這樣的題材設定底下,思考成為必要,假設掌握成真。
  讀Le Guin的小說故事性比較沒那麼曲折離奇,甚至把它視為小說外的文體也是可以理解的。Le Guin在性別與權力、與文化、與受制框架形塑的既有圖景上擁有高度實驗性的意圖,那是令人感到激昂的藝術表現,比起純粹的追求角色魅力,Le Guin的故事散發一股強烈的啟示性。
avatar-img
78會員
166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在剛拿到這本《藏書之家》時,一看見「活水來冊房」我是又驚又喜,尚未求證就曾在社群平台分享,誤把它當作活水來版主新書——實則不然,人家早於2018年就出版了。
曾一度因《素食者》無法引起共鳴而對韓江另一本《少年來了》興致缺缺,一拖,就是三年。「少年來了」讓我不禁思索這名「少年」是誰?他又因什麼事而「來」?最後,原本打算從毛澤東暴政中轉換心情的我,卻再被另一件悲痛程度無法相比,與二二八同樣不容被消抹於歷史中的光州事變拉入抑鬱情緒中。
建議如果是對戰後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先不要考慮從這本入門。汪浩這本《借殼上市》比較像「歷史評論」,而非史事介紹。
找一個明顯不是TA的讀者,邀請他看選擇之外的書籍,可以是順利搭建起認識橋樑,也可以是更加確立風格上的殊途,終將無法給對方一次機會。
從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始,至今為止這支帳號做出的最大改變是,重新省思自己每讀過一本書所寫下的文字是「心得」而非「書評」。字詞使用上的精準除了落實自身作為到底負擔著什麼責任,更促使我事前預習在研究生活中,必須以多麼嚴謹地態度面對手邊正在處理的材料,作為證明自身智識提升的總結。
在剛拿到這本《藏書之家》時,一看見「活水來冊房」我是又驚又喜,尚未求證就曾在社群平台分享,誤把它當作活水來版主新書——實則不然,人家早於2018年就出版了。
曾一度因《素食者》無法引起共鳴而對韓江另一本《少年來了》興致缺缺,一拖,就是三年。「少年來了」讓我不禁思索這名「少年」是誰?他又因什麼事而「來」?最後,原本打算從毛澤東暴政中轉換心情的我,卻再被另一件悲痛程度無法相比,與二二八同樣不容被消抹於歷史中的光州事變拉入抑鬱情緒中。
建議如果是對戰後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先不要考慮從這本入門。汪浩這本《借殼上市》比較像「歷史評論」,而非史事介紹。
找一個明顯不是TA的讀者,邀請他看選擇之外的書籍,可以是順利搭建起認識橋樑,也可以是更加確立風格上的殊途,終將無法給對方一次機會。
從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始,至今為止這支帳號做出的最大改變是,重新省思自己每讀過一本書所寫下的文字是「心得」而非「書評」。字詞使用上的精準除了落實自身作為到底負擔著什麼責任,更促使我事前預習在研究生活中,必須以多麼嚴謹地態度面對手邊正在處理的材料,作為證明自身智識提升的總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科幻小說短篇集充滿創意和想像力,故事內容溫柔動人,寓意深遠。透過作者巧妙的安排,讀者可以間接領悟到作者想傳達的事物,重新認識關於「愛」的定義。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光的重量》是作家張讓最新散文集, 談喜歡的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跟她的「地海系列」小說, 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 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 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 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 關於旅行書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Thumbnail
把日常看不見的結構,在虛擬世界觀裡打開,讓人刺痛到不得不正視,正是科幻的價值。
這本書是第六屆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的首獎作品,而我要說,這完全是實至名歸,因為這本真的非常精彩。 故事涉及國家的興衰,一位拋棄繼承的領主長女,在外地自我放逐十年之後回到故國,擺在眼前的是自己過去各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也許不是她的行為,但人就是會這樣解釋。 但就是這一點很重要,人是由自己的過去定義的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科幻小說短篇集充滿創意和想像力,故事內容溫柔動人,寓意深遠。透過作者巧妙的安排,讀者可以間接領悟到作者想傳達的事物,重新認識關於「愛」的定義。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光的重量》是作家張讓最新散文集, 談喜歡的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跟她的「地海系列」小說, 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 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 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 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 關於旅行書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Thumbnail
把日常看不見的結構,在虛擬世界觀裡打開,讓人刺痛到不得不正視,正是科幻的價值。
這本書是第六屆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的首獎作品,而我要說,這完全是實至名歸,因為這本真的非常精彩。 故事涉及國家的興衰,一位拋棄繼承的領主長女,在外地自我放逐十年之後回到故國,擺在眼前的是自己過去各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也許不是她的行為,但人就是會這樣解釋。 但就是這一點很重要,人是由自己的過去定義的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