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的十二方位》:軟科幻×奇幻×女性主義魅力無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想讀長篇小說,卻想享受深刻的故事與精巧的文字,加上你剛好又是個奇科幻迷的話,那麼我推薦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短篇小說選──《風的十二方位》。


本書由勒瑰恩自選十七個短篇,收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等,其中有些「起源故事」奠定了她後來幾部長篇小說的基礎,發展成「地海六部曲」、《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等書。


兩三年前,我第一次讀勒瑰恩的作品,讀的就是這部選集。

當時,我驚為天人,裡頭收錄的故事不但耐人尋味,還讓我對科幻故事改觀。我從小嗜讀奇幻小說,卻對科幻小說遲遲提不起興趣,或許因為許多科幻經典都屬於「硬科幻」(Hard Science Fiction),強調科學細節和邏輯推導的合理性,多少讓我這個文組生有些望而生畏,感到格格不入。

而勒瑰恩截然不同,她筆下的科幻故事偏向「軟科幻」(Soft Science Fiction),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而它們恰恰是我深感興趣的領域。


此外,她的科幻故事往往富有奇幻色彩,開啟了全新的想像空間,比如〈珊麗的項鍊〉、〈冬星之王〉等,就刻劃了各星球、各聯盟、各王國和各種族間的關係。

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故事即〈巴黎四月天〉,敘述中世紀法國煉金術師查漢.雷瓦用黑魔法召喚以下三種人:現代美國法語學者貝瑞.潘尼威德教授、羅馬奴隸時期的女奴、距離中世紀七千年後的金星人類住民。如此迥異的四人用法文和拉丁文溝通,他們的共同點是──孤獨,不滿意現狀。四人相遇,惺惺相惜而決定待在中世紀生活……。


對這個故事,導讀者趙恬儀教授寫道:

「初見篇名有種民初浪漫愛情影視作品的既視感,不禁莞爾,細看故事儼然是當今兩岸三地網路影視小說最夯的『穿越劇』,雜揉《浮士德》的召喚橋段,頓時拍案叫絕。」這番評論也讓我莞爾,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我的閱讀感受。


raw-image


這個暑假重讀這本選集,我對勒瑰恩的作品有了更深邃的理解。


首先,我再次感受到她作為雨果獎、星雲獎得主一流的寫作功力,以及她將軟科幻結合奇幻與女性主義的魅力。而勒瑰恩的人類學背景,讓她的敘述讀來頗有民族誌的味道,十分不落俗套。

我這次也注意到,勒瑰恩對「人類意識」顯然特別關注,比如〈美好的旅程〉、〈腦內之旅〉、〈比帝國緩慢且遼闊〉、〈視界〉等,她似乎有意藉由這些作品探究人類「認知與想像」的極限。


再來,她也關注人類的存在與倫理議題,比如〈死了九次的人〉;她亦將自己的政治哲學理念,化作對小說世界政治、社會體制的描繪,像是〈離開奧美拉城的人〉、〈革命前夕〉。


還有,勒瑰恩不愧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人類學家,母親是心理學家及作家,哥哥也是文學學者),有些故事一如〈地底星辰〉、〈師傅〉,也流露出角色們不惜反抗權威的濃厚求知欲。


在彼與此時兩次不同的閱讀經驗之間,我拜讀了她的奇幻成長小說「地海六部曲」和「西岸三部曲」。因此,回頭去看《風的十二方位》這本堪稱她「第○號作品」的短篇小說選,驚喜地發現原來老子思想早已滲入其作品中。


不過,不得不說,《風的十二方位》並不好讀。本書不適合一氣呵成讀完,而是每讀過幾篇故事,得將書擱在一旁略作沉澱。

勒瑰恩這部選集帶來的並非「輕盈」的感受,讀者若想逃避現實,將驚愕地發現自己栽入的是另一個「現實」;這些奇科幻故事可能有些沉重,它們時而迷人瑰麗如星河,時而曖昧朧朧如雲霧,卻有助於沉思。

有些故事即使讀過兩遍,我也難以明確說出個所以然來。但是,正因為這些故事留給讀者許多詮釋空間,才值得一讀再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鴿白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收錄七則短篇,是為金草葉第二部短篇集的《剛剛離開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好看,讓我十分驚豔的優秀作品。我誠摯的推薦,不管是描述的、劇情層面的、故事背後想表達的、拿捏得宜的科幻比重,加總出這樣一部我認為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短篇集。   金草葉實屬在跨領域中,藉由她的生化背景以及卓越的說故事能力,讓她的作
Thumbnail
收錄七則短篇,是為金草葉第二部短篇集的《剛剛離開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好看,讓我十分驚豔的優秀作品。我誠摯的推薦,不管是描述的、劇情層面的、故事背後想表達的、拿捏得宜的科幻比重,加總出這樣一部我認為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短篇集。   金草葉實屬在跨領域中,藉由她的生化背景以及卓越的說故事能力,讓她的作
Thumbnail
不想讀長篇小說,卻想享受深刻的故事與精巧的文字,加上你剛好又是個奇科幻迷的話,那麼我推薦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短篇小說選──《風的十二方位》。本書由勒瑰恩自選十七個短篇,收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等,其中有些「起源故事」奠定了她後來幾部長篇小說的基礎。
Thumbnail
不想讀長篇小說,卻想享受深刻的故事與精巧的文字,加上你剛好又是個奇科幻迷的話,那麼我推薦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短篇小說選──《風的十二方位》。本書由勒瑰恩自選十七個短篇,收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等,其中有些「起源故事」奠定了她後來幾部長篇小說的基礎。
Thumbnail
《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The Birthday Of The World And Other Stories》 📖書摘簡介: 在《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的八則異星紀事裡,勒瑰恩不僅更詳細地向讀者揭露她的重要作品《黑暗的左手》中,星際聯盟「伊庫盟」探索的瀚星世界,及其殖民星球上的社會文化制度,更從這
Thumbnail
《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The Birthday Of The World And Other Stories》 📖書摘簡介: 在《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的八則異星紀事裡,勒瑰恩不僅更詳細地向讀者揭露她的重要作品《黑暗的左手》中,星際聯盟「伊庫盟」探索的瀚星世界,及其殖民星球上的社會文化制度,更從這
Thumbnail
世界誕生之日 – 不想,而是感受 By 娥蘇拉.勒瑰恩 *誕生 這是我不知道第幾本勒瑰恩了,然後我每次都說不太對我胃口,但依然會買下去,並讀完(這是一種什麼病我是也不知道) 整體來說,目前短篇的<風的十二方位>依然排在我心中第一,<轉機>跟這本<世界誕生之日>大概是二或三吧(雖然兩者風格迥異)。
Thumbnail
世界誕生之日 – 不想,而是感受 By 娥蘇拉.勒瑰恩 *誕生 這是我不知道第幾本勒瑰恩了,然後我每次都說不太對我胃口,但依然會買下去,並讀完(這是一種什麼病我是也不知道) 整體來說,目前短篇的<風的十二方位>依然排在我心中第一,<轉機>跟這本<世界誕生之日>大概是二或三吧(雖然兩者風格迥異)。
Thumbnail
想來推薦一位作者的小說,這是美國的科幻作家:娥蘇拉·勒瑰恩,有著人類學與文學的背景,主要在撰寫科幻題材,探討關於社會制度、性別、文化、族群等等議題。 若想了解其他星球的文化樣貌,可以閱讀這位作者的小說,像是《黑暗的左手》、《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等等。
Thumbnail
想來推薦一位作者的小說,這是美國的科幻作家:娥蘇拉·勒瑰恩,有著人類學與文學的背景,主要在撰寫科幻題材,探討關於社會制度、性別、文化、族群等等議題。 若想了解其他星球的文化樣貌,可以閱讀這位作者的小說,像是《黑暗的左手》、《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等等。
Thumbnail
從推理小說跨向科幻小說,森博嗣跨越的脈絡來自當時期的好萊塢電影,他提到《異形》(Aliens,Alan Dean Foster,一九七九)、《銀翼殺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Philip K. Dick,一九八二)、《第三類接觸》(Close E
Thumbnail
從推理小說跨向科幻小說,森博嗣跨越的脈絡來自當時期的好萊塢電影,他提到《異形》(Aliens,Alan Dean Foster,一九七九)、《銀翼殺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Philip K. Dick,一九八二)、《第三類接觸》(Close E
Thumbnail
先給第一次讀這本書的讀者打預防針:只要撐過第一集前面四分之一,到開始挑選遠征隊隊員,就會有如搭雲霄飛車般一路緊張刺激到底。遠征隊和被圍攻等場景,讓我回想起當年看《魔戒》的激動,若能翻拍電影應該也很精彩。或許正統奇幻就是這樣?令我讚嘆的是,出場人物眾多,卻能讓有記名障礙的我分得清誰是誰。
Thumbnail
先給第一次讀這本書的讀者打預防針:只要撐過第一集前面四分之一,到開始挑選遠征隊隊員,就會有如搭雲霄飛車般一路緊張刺激到底。遠征隊和被圍攻等場景,讓我回想起當年看《魔戒》的激動,若能翻拍電影應該也很精彩。或許正統奇幻就是這樣?令我讚嘆的是,出場人物眾多,卻能讓有記名障礙的我分得清誰是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