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反蘇格拉底

2021/08/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 伊坂幸太郎
譯者: 鄭曉蘭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1/08/30
  這次有幸參加皇冠的試讀活動,能在上市前搶先一步讀到伊坂幸太郎的新書。以下心得無雷請安心。
  《反蘇格拉底》是由五篇短篇集結而成,跟伊坂幸太郎過往的作品一樣,整本書裡會不斷強調某幾組特定的詞彙與概念,此外這次也藏了一些五篇當中互相呼應的彩蛋,一如往常地很有伊坂的味道。
  其中「主觀認定」就是書裡很常出現的一個詞——這四個字很微妙,單獨說出來會讓人直覺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可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卻很難有人能夠真正擺脫這個詞彙;它的影響非常潛移默化,讓人不知不覺到忘記它的存在,當我們透過主觀認定去認識這個社會的同時,也許見到的只是主觀認定所造成的假象而不自覺。
  或許是為了打破這樣的概念,在這一系列的故事裡頭,每一篇都是以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作為主角(或者是藉由成年後的主角來回憶這時候的事件);隨著他們對這個社會一知半解的探索腳步,來讓人重新思考隱藏在主觀認定之下的社會本質。
  本書主打著要反轉讀者世界觀,反轉的也就是人的主觀,因此故事中自然有許多反思與挑戰的情節。挑戰他人的看法是一件多困難的事情呢?根據 1960 年代某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人在面對權威時,大約只有四成的人擁有表達出不同意見的勇氣;而故事中的孩子們遇到的經常是比自己年長且有地位的人,就算是同年齡的其他孩子,在身體能力或家世上也會有明顯差異,某方面來說就形成了一種權威的象徵。儘管是這樣,<反蘇格拉底>裡的孩子們依然一次又一次地說出:「我並不這麼覺得。」當這麼簡單的一句話響起,不禁讓我也覺得激昂,就好像體內長期的壓抑與煎熬忽然都通體舒暢。
  沒錯,我也是需要反轉的人。這雖然是一本描寫孩子們成長的小說,可是也非常適合推薦給大人閱讀。「我們的正義」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這本書裡的每一篇故事背後都在尋求這個答案,就好像是《魔王》裡引述馬蓋先的「用用你的腦啊」、再加上《摩登時代》裡的「你有勇氣嗎」的濃縮,伊坂幸太郎所訴說的正義是一種需要透過反覆思考以及持續反抗所產生的動態歷程;擁有去挑戰的勇氣、不斷冒險、嘗試、以及不害怕失敗,才是避免受到侷限的最佳解,這也就是《反蘇格拉底》反轉的動力起源。也因此書中的每一篇篇名都採取了否定命題:<反蘇格拉底>、<不慢>、<非柯博文>、<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反華盛頓>,為的就是強調「反」的這個概念與重要性。
  有趣的是,<反蘇格拉底>裡頭提到了這麼一段話:「你可別小看人的先入為主觀念喔。而且聽說,人就是會想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因此當看到孩子合謀要推翻他人的主觀認定時,我其實也忍不住心想:「認為應該要推翻主觀認定的孩子們,是不是也受到了『相信自己判斷是正確的』的主觀認定所影響呢?」這麼一來就真的變成哲學問題了,果然很蘇格拉底啊!不過關於這一點,伊坂其實也已經把他的答案很巧妙地隱藏在其中一篇故事裡了——這也正是《反蘇格拉底》這整本書的精巧所在。
  五篇當中我最喜歡的是<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這則故事的反抗對象包含了自我侷限的「自己」、以及受到侷限的「未來」——這種看似虛無縹緲的概念,實著又常是現實裡的人類的枷鎖,而枷鎖在故事裡之所以能被突破,並不是源自於「我一定要怎樣怎樣」的這種熱血又蠻橫的信念,而是一種很輕妙的「相信」與「希望」,因而使得故事的最後頭迎來了一種正向而海擴天空的感動。
  同樣是反抗自我,在<不慢>裡頭也可以略窺一二,只是這個故事裡看見更多的是強者的細膩與酸楚,儘管只是小學生間的競爭,其覺悟與正義卻非比尋常地觸動人心。而<非柯博文>與<反華盛頓>這兩則故事裡,我特別喜歡它們的收尾,一個充滿了伊坂的惡趣味,另一個則是呼應著前面故事的彩蛋。
  所謂的「反轉」,我認為也許可視為是一種「不屈」——為了打破既有的主觀認定、為了追求符合本心期盼的正義,那種起身反抗的行為與自由正是可敬之人的可貴之處。是說我能夠成為那樣的人嗎?老實說我沒什麼自信,但是也許有一點還是做得到的吧——「我是有資質的喔!」今天起就對自己這麼說吧。
----2021/08/2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127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