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住院有時,出院有時》每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死去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書名:住院有時,出院有時
作者:牛皮 (文),咩姐 (圖)
推薦 ★★★★


  這是作者在醫院經歷的故事,一篇篇的形式,像是日記,有些是以詼諧的口吻來敘述繁瑣的工作日常,有些則是平淡地說出人性,有些是沉重又帶點感傷的,甚至在人離開後,作者寫出了他們的內心話

  作者是護理師(書中有使用到「護士」這個詞,但是我統一用「護理師」稱呼),她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各種瑣事,例行性的換藥、檢查;要安撫病人及其家屬的情緒、聽病人說話,分擔他人的難受;比家屬更了解病人的狀況,這裡說的是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況,許多事,病人更願意和護理師傾訴,而非家人;甚至要忍受無禮的行為,包括不配合、在專業領域被質疑

  「人們總以為,死亡是屬於老年人的,但在我工作的地方,死亡,是屬於任何一個人的。」一個人要顧多個病床,其實根本沒那麼多時間,各種意義上,待在醫院裡的人,都不會有太多時間

  人的情緒容易受到感染,她們是在工作,也是在直面生離死別,在有笑聲有哭聲的醫院裡,調適心態是最難的,也要學會道別,因為這無法習慣,亦無法事先做好準備

  「有人離開後,又再次回來,也有人離開後,就再也回不來。」

  書中「嫁妝」一篇提到伯伯的身體狀況很差,桌上的電視依舊放映著節目,最後作者和伯伯說了拜拜,希望他有聽見。「戲」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知道結局與否(螢幕內是未知的結局,而螢幕外的結局卻已經定下了,然而伯伯看不見這兩者的結局)、腳本長短(戲劇是幾個小時、人生可達好幾年,但戲劇卻顯得更加長存)、角色身分轉換(戲中人、戲外人),這間病房溢滿寂然之感。伯伯會看「嫁妝」,可能是打發時間,也可能是內心影射

  書中有許多角色,護理師、病人、家屬、外籍照顧者、不愛惜生命的人等,同樣都待在醫院,但做的事和命運卻不同,待在分離、留下的交界處。故事都是短篇的,如同被壓縮過的生命般,真實發生,自出生起,便離死亡愈來愈近,這些故事不會有終篇

我的朋友們將踏上護理師這條路,希望她們不論工作多久,都能保持初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纆繗的沙龍
23會員
10內容數
纆繗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7
我是在2023年以推甄的方式錄取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當時受惠於許多朋友、教授、學長姐的幫助,得以順利上岸。 這篇文除了是記錄自己的推甄過程外,還希望能夠幫助想要繼續升學的人。 📌簡單介紹個人的學經歷: 國立中字輩大學 主修企管系、雙主修行銷系 畢業年度為在學應屆 GPA
Thumbnail
2024/08/27
我是在2023年以推甄的方式錄取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當時受惠於許多朋友、教授、學長姐的幫助,得以順利上岸。 這篇文除了是記錄自己的推甄過程外,還希望能夠幫助想要繼續升學的人。 📌簡單介紹個人的學經歷: 國立中字輩大學 主修企管系、雙主修行銷系 畢業年度為在學應屆 GPA
Thumbnail
2023/08/25
《深度工作力》一書想要表達「為何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卻不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前面部分講的是深度工作帶來的價值,以及人會分心的原因,中間部分以神經學、心理學、哲學三方面,論證深度工作不僅帶來豐厚報酬,也能打造美好生活(但這部分的論證無法說服我),後面部分則說明如何系統性發展深度工作的能力,也
Thumbnail
2023/08/25
《深度工作力》一書想要表達「為何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卻不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前面部分講的是深度工作帶來的價值,以及人會分心的原因,中間部分以神經學、心理學、哲學三方面,論證深度工作不僅帶來豐厚報酬,也能打造美好生活(但這部分的論證無法說服我),後面部分則說明如何系統性發展深度工作的能力,也
Thumbnail
2023/03/02
  推薦 ★★★★★   引渡亡魂的陰間使者為大家所耳聞,但救人的陰間使者又是怎麼回事?走馬燈作為一個接待亡者的場所,如同企業型態營運並掌管人死後的去留,玉皇大帝為會長,下有引渡組、危管組等組織運作,有完整的人事制度、資訊系統,甚至還研發了專門偵測負面情緒的app,對於在求職中不對受挫的崔俊雄來說
Thumbnail
2023/03/02
  推薦 ★★★★★   引渡亡魂的陰間使者為大家所耳聞,但救人的陰間使者又是怎麼回事?走馬燈作為一個接待亡者的場所,如同企業型態營運並掌管人死後的去留,玉皇大帝為會長,下有引渡組、危管組等組織運作,有完整的人事制度、資訊系統,甚至還研發了專門偵測負面情緒的app,對於在求職中不對受挫的崔俊雄來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Thumbnail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Thumbnail
可能今天又是一場硬戰~ 沒事 ! ! 我們還在彼此身旁
Thumbnail
可能今天又是一場硬戰~ 沒事 ! ! 我們還在彼此身旁
Thumbnail
我們可以說,專業、團隊、投入、應變、付出、忘我、溫暖、同理,是這本第一線護理人員疫情觀察誌的主旋律。29位作者、29位為台灣防疫努力的「天職者」們,將護理視為是自身的天職,扮演著疫情離亂中的天使角色、照護與撫慰人心,並在疫情方歇之時記述下來這些過程,成為一本繼續觸動人心的「療癒」之書。
Thumbnail
我們可以說,專業、團隊、投入、應變、付出、忘我、溫暖、同理,是這本第一線護理人員疫情觀察誌的主旋律。29位作者、29位為台灣防疫努力的「天職者」們,將護理視為是自身的天職,扮演著疫情離亂中的天使角色、照護與撫慰人心,並在疫情方歇之時記述下來這些過程,成為一本繼續觸動人心的「療癒」之書。
Thumbnail
 實際照顧住院病人後,才深刻體會到照顧者的辛苦。對了,原來手術服的穿法和浴衣或和服不同,要反過來。(來自神經大條照顧者的恍然大悟)
Thumbnail
 實際照顧住院病人後,才深刻體會到照顧者的辛苦。對了,原來手術服的穿法和浴衣或和服不同,要反過來。(來自神經大條照顧者的恍然大悟)
Thumbnail
在病房做護理工作,不外乎是在與死神拔河,生與死的界線僅在呼吸之間。 為什麼護理工作總是供不應求?
Thumbnail
在病房做護理工作,不外乎是在與死神拔河,生與死的界線僅在呼吸之間。 為什麼護理工作總是供不應求?
Thumbnail
出差到南部,高鐵、接駁車上無聊剛好翻閒書,來回就看完一本,短篇臉書式的文章故事,讀起來輕鬆寫意,中斷也不影響。 看完第一本,這本書的內容類似,但更強調醫療處置的家人面。ICU無疑是醫院最接近太平間的部門,而老病死離的近也是常情。人難免一死,只是死的效果太強烈,以致於是個難解的議題。而且即便每個人都要
Thumbnail
出差到南部,高鐵、接駁車上無聊剛好翻閒書,來回就看完一本,短篇臉書式的文章故事,讀起來輕鬆寫意,中斷也不影響。 看完第一本,這本書的內容類似,但更強調醫療處置的家人面。ICU無疑是醫院最接近太平間的部門,而老病死離的近也是常情。人難免一死,只是死的效果太強烈,以致於是個難解的議題。而且即便每個人都要
Thumbnail
#嗑書系列3:「比句點更悲傷」  利用兩天的時間,快速的將本書閱讀完畢,「比句點更悲傷」,講得是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作者,在每日處理公務(接體)之中的各種故事,搭配他上一份長照員的工作,讓他雖然才三十初頭,卻已經看見更多人生百態,特別是人生「尾聲」的故事,作者的工作環境,使他看事情的角度更廣和全
Thumbnail
#嗑書系列3:「比句點更悲傷」  利用兩天的時間,快速的將本書閱讀完畢,「比句點更悲傷」,講得是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作者,在每日處理公務(接體)之中的各種故事,搭配他上一份長照員的工作,讓他雖然才三十初頭,卻已經看見更多人生百態,特別是人生「尾聲」的故事,作者的工作環境,使他看事情的角度更廣和全
Thumbnail
護生       念書時是念護理科,但之後沒有從事相關行業因為覺得看到病人身上插管,突發狀況,急救狀....最不忍的是三、五歲甚至不到一歲的嬰兒每天必須的治療換藥之類的...很容易憐憫心上身,在醫院看到老、病,難免會難過,但在產科看到新生命當然覺得開心,小小的軟軟的,超可愛的小生命健康的出生真的
Thumbnail
護生       念書時是念護理科,但之後沒有從事相關行業因為覺得看到病人身上插管,突發狀況,急救狀....最不忍的是三、五歲甚至不到一歲的嬰兒每天必須的治療換藥之類的...很容易憐憫心上身,在醫院看到老、病,難免會難過,但在產科看到新生命當然覺得開心,小小的軟軟的,超可愛的小生命健康的出生真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