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的選擇權:一個年輕醫師對生命與人性的誠實反思

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灣健保體制下,作者是其中一個專業的專科醫師。病床上能給病人的醫療處置,和最後終究得完成的死亡宣告,都對年輕醫師帶來不同的衝擊。在學校學的,和醫療現場當然是有差別,那種生死關頭若非親身經歷,恐怕也真無法事先知道究竟什麼滋味。看著生命逝去,在各種反應的家屬面前,照著一定的流程說完整個死亡宣告,第一次,和後來經常要執行,衝擊程度大不相同。生命這麼握不住,恐怕真是把救治病患作為專業的醫師,總需要面對的一課。

死亡是一種過程,是這本書頗為衝擊的一個想法。那些接著各樣儀器、管路的病患,是生?是死?哪個時刻算是死了?最素樸的說法當然是死亡宣告之時是死了,但僅存微弱生命徵象呢?死亡前的那段時刻,死了嗎?真的是大哉問。醫療技術的進步,延長了生命徵象,但實際上作者想問的卻是,生命真的延續了嗎?在病床上若最後走向死亡,那需要嗎?怎麼決定?誰決定?這些決定會遇上什麼樣的心理壓力、衝擊、和說不上來的五味雜陳。離苦得樂是該開心?難過?大哉問吶。病患、病患家屬、醫護人員想的可能不同,但應該都是難題。

到底要不要急救,那些急救意義何在?看著病人從人樣,到死得不成人樣,心裡想的無非是專業究竟是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做完所有的醫療處置,抑或是順著生命的歷程,讓終究得成為事實的死亡來的更讓病人是他想要的樣子,怎麼確定他想要什麼樣子,年輕醫師在醫療現場前期的這些思索,敦促著讀者也想著自己、家人面臨這些個生死交關,到底該如何是好。

醫師若是對病患感同身受,想必是情緒勞務相當大的。但一個投入專業的醫師,又不可能完全抽離情緒像是機器一般。作為醫師,看著病患生理機能不斷離之遠去,各樣醫療處置加了上來。這一消一長,加加減減之後,活人就進入了人人都將成為的死亡。儘管專業是醫療,但醫師恐怕還是很難回答這些個關於生命的問題。家屬猶疑之間,醫師能給建議,但這專業的艱難,箇中滋味作者記下了這些年的思索,把在端傳媒的發表重新整理成這本書。

推薦給身邊也有點年紀的朋友,即將到來的家人、自己的老病死,躲不開、逃不了。早些想想,或許能更安適,更從容一些。

avatar-img
94會員
494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半個臺中人,似乎沒有真的了解臺中,在臺中的日子,埋在學校中、補習班和往返的車上。對這個建構在臺中的故事,跨了幾個世代,劇情從生活到百轉千迴,住在一起,不見得了解彼此,那些拗著的脾氣,都在故事的情節中超展開,是本好看、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 小時也住在老屋中,對於木框窗戶,以及和式的拉門並不陌生。
臺北的地標中,其實沒有特別高,但真心醒目的圓山飯店絕對是其中之一。圓山後山的劍潭山步道上各處的碉堡,顯見這座飯店的非比尋常。見證了臺灣進現代歷史的進程,走過兩蔣和民主化後的歲月,今年的月餅禮盒別出心裁,更是令人對這家老字號飯店驚豔。除了雕梁畫棟堪比故宮、中正廟、忠烈祠等地之外,疫情期間點亮了ZERO
本以為會看到很多家事法的程序問題,但實際上這本書更像是家庭關係生變手冊,敘述典型家庭關係變化中,夫妻子女的互動與相互影響,以及其他親屬可能的角色。並且帶出情緒在關係上的重要性,釐清夫妻失和後,尚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用什麼策略降低關係撕裂遭受的波及,或者其實已經受傷如何溝通修補。 若未婚生子和離婚在過去
一本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的小說,建議可以先看張亦絢在聯合副刊的文章,讀小說前看或讀後看都可以,會有不一樣的效果。畢竟這是個遠在非洲的故事背景,雖然也是轉型正義相關的議題,不了解相關脈絡不影響閱讀,只是少了一些知道脈絡的趣味。若是讀完小說再回來看這篇,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挺不錯的。 殖民的人類大歷史
宣傳是說娛樂效果挺好的一本小說,如果喜歡韓國電影,可能也會覺得這書確實娛樂性不錯,不管懂不懂死刑議題、功利主義、審檢辯功能,都能從閱讀中得到相當程度的刺激。 這書混雜的議題還不只這些,疾病、醫學、邪教、詐騙、非營利團體、社會議題倡議、政治等等,想處理的問題很多,故事線並不複雜,但是頗為血腥,也頗有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身為半個臺中人,似乎沒有真的了解臺中,在臺中的日子,埋在學校中、補習班和往返的車上。對這個建構在臺中的故事,跨了幾個世代,劇情從生活到百轉千迴,住在一起,不見得了解彼此,那些拗著的脾氣,都在故事的情節中超展開,是本好看、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 小時也住在老屋中,對於木框窗戶,以及和式的拉門並不陌生。
臺北的地標中,其實沒有特別高,但真心醒目的圓山飯店絕對是其中之一。圓山後山的劍潭山步道上各處的碉堡,顯見這座飯店的非比尋常。見證了臺灣進現代歷史的進程,走過兩蔣和民主化後的歲月,今年的月餅禮盒別出心裁,更是令人對這家老字號飯店驚豔。除了雕梁畫棟堪比故宮、中正廟、忠烈祠等地之外,疫情期間點亮了ZERO
本以為會看到很多家事法的程序問題,但實際上這本書更像是家庭關係生變手冊,敘述典型家庭關係變化中,夫妻子女的互動與相互影響,以及其他親屬可能的角色。並且帶出情緒在關係上的重要性,釐清夫妻失和後,尚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用什麼策略降低關係撕裂遭受的波及,或者其實已經受傷如何溝通修補。 若未婚生子和離婚在過去
一本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的小說,建議可以先看張亦絢在聯合副刊的文章,讀小說前看或讀後看都可以,會有不一樣的效果。畢竟這是個遠在非洲的故事背景,雖然也是轉型正義相關的議題,不了解相關脈絡不影響閱讀,只是少了一些知道脈絡的趣味。若是讀完小說再回來看這篇,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挺不錯的。 殖民的人類大歷史
宣傳是說娛樂效果挺好的一本小說,如果喜歡韓國電影,可能也會覺得這書確實娛樂性不錯,不管懂不懂死刑議題、功利主義、審檢辯功能,都能從閱讀中得到相當程度的刺激。 這書混雜的議題還不只這些,疾病、醫學、邪教、詐騙、非營利團體、社會議題倡議、政治等等,想處理的問題很多,故事線並不複雜,但是頗為血腥,也頗有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絕對不是空打出來的!就在剛剛發生!!我快要嚇死了! 近日因為有些過勞免疫力大幅降低,之前開刀的傷口突然惡化復發!感染成蜂窩性組織炎...便入住了醫院...最快出院也要一個星期! 就在今天下午!笨蛋哥哥帶著他自己想吃的肯德雞全家桶來照顧我...(我都蜂窩性了還拿炸物過來!) 就打算晚上來放飛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Thumbnail
臥床的病人每天24小時,大概除了洗澡、外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躺臥在病床上,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在床上使用床上桌用餐,甚至照顧者也需要一些電動床提供的功能輔助照顧行為,因此,本篇會教你如何選出高CP值的電動床。
Thumbnail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阿公的床,靠窗。看出去,是大屯山系。即將立夏,每日的風和日麗,使得山稜已漸層翠綠。阿公食慾頗佳,每到用餐時刻,吸麵扒飯的聲音,宛如夏日暴雨後造成山溝裡的泥流滾動聲,像是一股不顧一切吞噬一切的大地力量。阿公有一位貼身照護者,猶如影子,亦步亦趨。說起母語來,像軟溜的涼粉,也像絲綢滑過皮膚。
Thumbnail
世界好像總是告訴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一些真的能改變什麼嗎?不會只是白費力氣嗎?你也有這樣的疑惑嗎?蒲公英為今天的你說一則故事⋯⋯
Thumbnail
就在醫生下針之後,病床突然開始搖晃了起來,原來是準備穿過骨頭,搖晃的力道,從小震盪一直放大,接著,整張床陷入劇烈晃動,以震度來形容,大概超越7級地震。 不只是搖晃,病床更是用力的撞擊牆壁,隨著醫生每出一次力,病床就撞牆壁一次,骨頭有多硬,看醫生用盡全身力氣要刺破它的樣子就知道。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絕對不是空打出來的!就在剛剛發生!!我快要嚇死了! 近日因為有些過勞免疫力大幅降低,之前開刀的傷口突然惡化復發!感染成蜂窩性組織炎...便入住了醫院...最快出院也要一個星期! 就在今天下午!笨蛋哥哥帶著他自己想吃的肯德雞全家桶來照顧我...(我都蜂窩性了還拿炸物過來!) 就打算晚上來放飛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阿念以前是讀生物科的,他剛好對這方面頗有研究。據他的說法,人一生用到的腦細胞量極少,只有0.00幾個百分比,所以就算腦細胞死了一大半也無所謂。只要醫院有足夠的技術能夠從剩餘的部分喚醒所需的腦細胞,就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Thumbnail
臥床的病人每天24小時,大概除了洗澡、外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躺臥在病床上,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在床上使用床上桌用餐,甚至照顧者也需要一些電動床提供的功能輔助照顧行為,因此,本篇會教你如何選出高CP值的電動床。
Thumbnail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阿公的床,靠窗。看出去,是大屯山系。即將立夏,每日的風和日麗,使得山稜已漸層翠綠。阿公食慾頗佳,每到用餐時刻,吸麵扒飯的聲音,宛如夏日暴雨後造成山溝裡的泥流滾動聲,像是一股不顧一切吞噬一切的大地力量。阿公有一位貼身照護者,猶如影子,亦步亦趨。說起母語來,像軟溜的涼粉,也像絲綢滑過皮膚。
Thumbnail
世界好像總是告訴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一些真的能改變什麼嗎?不會只是白費力氣嗎?你也有這樣的疑惑嗎?蒲公英為今天的你說一則故事⋯⋯
Thumbnail
就在醫生下針之後,病床突然開始搖晃了起來,原來是準備穿過骨頭,搖晃的力道,從小震盪一直放大,接著,整張床陷入劇烈晃動,以震度來形容,大概超越7級地震。 不只是搖晃,病床更是用力的撞擊牆壁,隨著醫生每出一次力,病床就撞牆壁一次,骨頭有多硬,看醫生用盡全身力氣要刺破它的樣子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