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的選擇權:一個年輕醫師對生命與人性的誠實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灣健保體制下,作者是其中一個專業的專科醫師。病床上能給病人的醫療處置,和最後終究得完成的死亡宣告,都對年輕醫師帶來不同的衝擊。在學校學的,和醫療現場當然是有差別,那種生死關頭若非親身經歷,恐怕也真無法事先知道究竟什麼滋味。看著生命逝去,在各種反應的家屬面前,照著一定的流程說完整個死亡宣告,第一次,和後來經常要執行,衝擊程度大不相同。生命這麼握不住,恐怕真是把救治病患作為專業的醫師,總需要面對的一課。

死亡是一種過程,是這本書頗為衝擊的一個想法。那些接著各樣儀器、管路的病患,是生?是死?哪個時刻算是死了?最素樸的說法當然是死亡宣告之時是死了,但僅存微弱生命徵象呢?死亡前的那段時刻,死了嗎?真的是大哉問。醫療技術的進步,延長了生命徵象,但實際上作者想問的卻是,生命真的延續了嗎?在病床上若最後走向死亡,那需要嗎?怎麼決定?誰決定?這些決定會遇上什麼樣的心理壓力、衝擊、和說不上來的五味雜陳。離苦得樂是該開心?難過?大哉問吶。病患、病患家屬、醫護人員想的可能不同,但應該都是難題。

到底要不要急救,那些急救意義何在?看著病人從人樣,到死得不成人樣,心裡想的無非是專業究竟是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做完所有的醫療處置,抑或是順著生命的歷程,讓終究得成為事實的死亡來的更讓病人是他想要的樣子,怎麼確定他想要什麼樣子,年輕醫師在醫療現場前期的這些思索,敦促著讀者也想著自己、家人面臨這些個生死交關,到底該如何是好。

醫師若是對病患感同身受,想必是情緒勞務相當大的。但一個投入專業的醫師,又不可能完全抽離情緒像是機器一般。作為醫師,看著病患生理機能不斷離之遠去,各樣醫療處置加了上來。這一消一長,加加減減之後,活人就進入了人人都將成為的死亡。儘管專業是醫療,但醫師恐怕還是很難回答這些個關於生命的問題。家屬猶疑之間,醫師能給建議,但這專業的艱難,箇中滋味作者記下了這些年的思索,把在端傳媒的發表重新整理成這本書。

推薦給身邊也有點年紀的朋友,即將到來的家人、自己的老病死,躲不開、逃不了。早些想想,或許能更安適,更從容一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蔡書評的沙龍
101會員
541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老蔡書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Thumbnail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Thumbnail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沒有人能免於死亡─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面對它。 ●「死亡是我們人生中無可避免的最後階段,是一種自然法則。我確定學生們藉由學習死亡,能深刻領悟生命的可貴,懂得反思周遭事物,成長為有品格的文明之人。」 ●死亡是個難以啟齒的討論主題。許多人認為死亡學(thanatology)就是在談論死因、死亡條件和死
Thumbnail
★沒有人能免於死亡─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面對它。 ●「死亡是我們人生中無可避免的最後階段,是一種自然法則。我確定學生們藉由學習死亡,能深刻領悟生命的可貴,懂得反思周遭事物,成長為有品格的文明之人。」 ●死亡是個難以啟齒的討論主題。許多人認為死亡學(thanatology)就是在談論死因、死亡條件和死
Thumbnail
出差到南部,高鐵、接駁車上無聊剛好翻閒書,來回就看完一本,短篇臉書式的文章故事,讀起來輕鬆寫意,中斷也不影響。 看完第一本,這本書的內容類似,但更強調醫療處置的家人面。ICU無疑是醫院最接近太平間的部門,而老病死離的近也是常情。人難免一死,只是死的效果太強烈,以致於是個難解的議題。而且即便每個人都要
Thumbnail
出差到南部,高鐵、接駁車上無聊剛好翻閒書,來回就看完一本,短篇臉書式的文章故事,讀起來輕鬆寫意,中斷也不影響。 看完第一本,這本書的內容類似,但更強調醫療處置的家人面。ICU無疑是醫院最接近太平間的部門,而老病死離的近也是常情。人難免一死,只是死的效果太強烈,以致於是個難解的議題。而且即便每個人都要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讀起來很溫暖的書,尤其在這段緊張的日子,最近阿金醫師又出了第二本書,雖然才剛開始看,但只讀到推薦序的我,已被文字感動的淚流滿面。。。。。 善良、正向、溫暖是我的選擇,也能是你的~ by陳志金醫師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讀起來很溫暖的書,尤其在這段緊張的日子,最近阿金醫師又出了第二本書,雖然才剛開始看,但只讀到推薦序的我,已被文字感動的淚流滿面。。。。。 善良、正向、溫暖是我的選擇,也能是你的~ by陳志金醫師
Thumbnail
今年看了很多中老年的書,特別上週一場意外交通事故,人生跑馬燈走一波之後,就更覺得今年生日應該來想想遺書,雖然好像離生日還有很久,但有時就是這種很久的感覺中,一晃眼就到年底。 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邏輯是這樣學的,通常其實也不太有人否認這件事:人都會死。即使是耶穌,那也是死過了又復
Thumbnail
今年看了很多中老年的書,特別上週一場意外交通事故,人生跑馬燈走一波之後,就更覺得今年生日應該來想想遺書,雖然好像離生日還有很久,但有時就是這種很久的感覺中,一晃眼就到年底。 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邏輯是這樣學的,通常其實也不太有人否認這件事:人都會死。即使是耶穌,那也是死過了又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