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醫病關係
醫病關係
含有「醫病關係」標籤的內容
全部共 0 篇文章
排序:發佈日期新到舊
推書手L | 零號病人:塑造現代醫學史的真正英雄
作者|Luc Perino 譯者|林佑軒 出版|大塊文化 綜觀醫學史,這些無名病人即便付出了生命,卻很少被記錄下來。在傳染病領域中,他們通常也被稱為「零號病人」,他們不一定是第一位發病的人,但卻是與傳染病接觸的第一人,他們與醫生醫同創造出了後世稱為奇蹟的技術,卻默默淡出歷史舞台。而本書便是奉獻給這些
推書手L | Yourbooker_L
發佈於
你的推書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06-10
2
天使投資 | AlleyPin打造醫病新關係
隨著這幾年數位工具的發展,越來越多為醫療產業設計的SaaS工具被研發出來,大幅降低了數位化的成本,也讓越來越多醫院願意採用。Allypin就是一個這樣的數位化工具,幫助醫院維持與病人的關係,達到醫病雙方共贏共好的目標。
Jeff Chuang
發佈於
AVA 天使投資平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2-01-24
1
漫長的免疫系統問題歷程
身體還是自己的,醫師會給我們建議與處方,但能無時無刻觀察自己狀態的,只有自己最清楚。前提是在醫師確認沒問題的狀態下,逐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也才更能讓身心狀態維持在令自己滿意的曲線上,為自己找回生活的健康動力。
Jerome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11-05
3
身為醫生最討厭的病患,病患有話說....
有一次我去一家小診所看腸胃,主要是長期便秘的問題。醫生是個幹練利索的女醫師,問診蠻詳細的。但陪我去看病的媽媽不小心跟醫師說漏嘴:『我女兒在學校當老師....』 我開始覺得有些不妙。 我:我以前有試過乳酸菌,不過都沒效。 醫師:妳吃過哪些乳酸菌? 我:紐崔萊的,還有.... (吱吱唔唔,停頓)...
花又晴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1-11-01
3
與疾病共生
面對疾病,原本就可以有悲觀的態度,也可以與之共存後找到樂觀的觀點。有的時候轉轉念讓自己好過一些,也讓身邊人多一點對科學的敬畏,想想也是功德一件呀?
Jerome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1-10-22
3
醫療暴力之後,誰還願意成為護理師?
五月三十一日雙和醫院三名護理師遭確診老翁持水果刀攻擊,導致兩名重傷,氣胸、右手韌帶、神經斷裂,洪男事後竟大言不慚說有留給她們活命就好了。各界紛紛予以指責,多少醫療同仁希冀藉此事件喚醒國人對醫療暴力重視。看完一則又一則新聞我只覺得辛酸,因為醫療暴力事件時刻發生,醫療盟、衛福部、公會重申零容忍又如何?
瑪西
發佈於
護理,我見,我思,我寫,故我不在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06-01
7
當對護理師的投訴成為常態
前陣子美國擔任RN的朋友寫出她被病患抱怨動作太快不夠溫柔,甚至被辱以「你們中國人都是這種態度」等話,雖我私心認為這只不過是疫情下的種族歧視反應,反正現下全世界的人都將病毒源頭指向華人。大家紛紛勸當事人別當一回事,可是說真的,當事人很難不當一回事,被病人投訴感覺就像熱臉貼冷屁,滿腔熱血卻被對方迎頭一個
瑪西
發佈於
護理,我見,我思,我寫,故我不在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05-30
7
身障心無礙|醫病關係 : 3分鐘病人
大多數對於腦性麻痺及癲癇資訊,都是針對兒童或青少年的治療。似乎成人身心障礙朋友是被放棄的一群,反正死不了,原因、用藥你應該都知道,疼痛與越來越不便的行動是你自己的事情,癲癇發作更是賭運氣,告訴你除了開刀(但開刀後遺症也很多),沒有第2條路。
左邊女孩
發佈於
身障心無礙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04-04
112
換藥 測試 追蹤 與...... 退休?
慢性病,尤其是一輩子長伴左右者,更應該用「和平相處」的態度來與之共容。 回診時,已經連續看了近五年的醫師 - 其實也算是熟悉的老長輩了,在觀察了近兩次的病情狀況後,決定又討論起要不要換另一種口服藥。除了目前藥物的情況不甚理想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近期都停留在台灣的關係,所以他可以放手去較為積極的大
Jerome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1-02-20
2
你該找一個「視病猶親」的醫師看診嗎?
以下提出我所認為「理想」的身心科醫師該具備的三個條件,並藉此勾勒出我對「視病猶親」的想法。此外,雖然每個科別的醫病互動不盡相同,但我相信其中仍有不少共通點值得參考。 ※對你說「理」,而非說「教」 ※告訴你「實話」,而非「場面話」 ※視你為「人」,而非「病人」,更非「家人」
賴仕涵
發佈於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1-02-17
1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 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