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醫療現場2:用生命拚的生命

2022/10/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出差到南部,高鐵、接駁車上無聊剛好翻閒書,來回就看完一本,短篇臉書式的文章故事,讀起來輕鬆寫意,中斷也不影響。
看完第一本,這本書的內容類似,但更強調醫療處置的家人面。ICU無疑是醫院最接近太平間的部門,而老病死離的近也是常情。人難免一死,只是死的效果太強烈,以致於是個難解的議題。而且即便每個人都要走上一回合,但因為沒有回頭路,也就經常成了忌諱,難以觸及。
面對人生最後的路程,有時病人並不真的這麼能參與,在ICU狀況有時真的滿差的,因而醫療的對象就不只是病人,還有家人。說得更直白點,或許病人可能會往生,但家人恐怕是留下來承受死亡帶來實質影響的人,而死亡的陰影以及心理的壓力,也容易在各樣緊繃下,波及醫護人員,甚至做出並不那麼理性的決定。
善終的議題在ICU算是經常遇到的,要不要插管、該不該繼續CPR、什麼時候該給藥都是大難題。一息尚存得付上怎樣的代價,有時家人也不真的那麼有餘裕想清楚,總不能病人都死了才後悔,但救活了萬一既折磨又死不了,那豈不更加悲劇。透過許多的案例說明,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確實難,有太多的早知道,以及太多的來不及,但不僅藥房沒賣後悔藥,醫院肯定也是沒有。臨終的這四道題,在醫護的引導下進行,善終就更有可能性。
中間的用生命拚生命說的二個面向,一個是生產,另一個就是醫護人員救治高傳染性病患。每一個母親在懷胎生子的過程中,確實要經歷許多難以預期的風險,少子女化的社會,即便是國安危機,生兒育女依舊是一件危險的事。而醫護即便工作的本質就含有救護病患,但在許多時候冒著相當的風險來診治病患,有時不僅是職業道德,更是一種高尚的付出。和母親一樣,就為了延續生命。當這些被視作理所當然,是一件極為殘酷的事,而這社會也應該給予這些付出更高的評價。
醫院說話的藝術也是門功夫。不管是把死亡的話題加以討論,或者治療方案的說明,都影響著醫病關係。醫生有時基於專業,許多的話其實也不真的有問題,但在情緒上頭,聽了不能接受的大有人在。醫療糾紛有時候除了真有疏失之外,一些表達上的誤會,也是常見的原因,而這些都需要透過訓練等方式加以改善。
最後,談到家人、地震,馬來西亞的血統在臺灣結婚生子從事醫療工作確實是滿特殊的背景,在ICU如此高壓忙碌的生活還要撥時間寫文章確實困難。不務正業批評得太廉價,要在這樣的條件下,還願意試著傳達觀念,甚至向傳教一樣改變大眾的想法本來就不容易也不見得換得什麼樣的利益,而是有個想要改善的心,不管是病人還是社會都是。
推薦給也喜歡第一本作品的朋友,雖然有些老哏,但還是有些環節會帶來一些新的想法,也推薦給面對老病死的朋友,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對醫療人員有信心,並且感謝他們的付出,也許看上去痛苦的日子,會得到一些不一樣的安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448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