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天職在疫情蔓延時:我看《我們,長期抗戰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名:我們,長期抗戰中:第一線護理人員的疫情觀察誌
作者:29位為台灣防疫努力的護理師們
出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ISBN:9789865470364
【這篇文章原是為出版社辦的閱讀心得徵文活動而寫,但沒有入選。】
2021年五月,因COVID-19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有間醫院受政府徵調進駐飯店成立檢疫所。來自這間醫院護理部的督導長,述說了當時的緊急狀況:救護車及防疫巴士不斷載來確診者,也帶來如大軍壓境般的緊繃壓力,醫護團隊一面應對爆量的確診住民、忙碌於分流後送,一面調動各種社會資源、來安撫協助驚恐住民及其家屬。
如此的述說在《我們,長期抗戰中》書裡,雖然人物與場景不同,然而不斷地以類似的情境接連出現。一名腫瘤患者因隔離而無法開刀處置傷口,照護他的護理師在隔離病房中,用患者手機與團隊傳遞傷口照片、換藥過程,不斷與團隊討論合宜換藥方式與敷料,後來患者不幸往生,家屬告訴這位護理師,患者生前多次感念護理師的溫柔與聽訴;另一名高齡腫瘤患者郭伯伯,因病情加劇,想要見從國外趕回而被隔離的女兒最後一面,他的個案管理師緊急協調醫療團隊與主管機關,終於在臨終前兩天通過衛生局認定,讓郭伯伯與女兒會面,完成郭伯伯的最後心願。
我們可以說,專業、團隊、投入、應變、付出、忘我、溫暖、同理,是這本第一線護理人員疫情觀察誌的主旋律。29位作者、29位為台灣防疫努力的「天職者」們,將護理視為是自身的天職,扮演著疫情離亂中的天使角色、照護與撫慰人心,並在疫情方歇之時記述下來這些過程,成為一本繼續觸動人心的「療癒」之書。
當然,這裡面也不是沒有猶疑與辛酸。一位護理師回憶自己曾經咳嗽與喉嚨痛,一開始拒絕快篩,後來在同事敦促之下,才掛門診經醫師檢查排除確診;另一位護理師寫下自己對於確診者的安慰與鼓勵,她從未想過的是,自己之後也成為了確診者,當下的焦慮及不安與她的照護對象並無二致。然而,前一位護理師之所以回憶面對快篩的心境,是因為要說服有疑似症狀的朋友趕緊去快篩;後一位護理師之所以寫下焦慮及不安,是為了表現周遭親友與同事的體貼與關懷。即使存在猶疑與辛酸,這些護理師們終究回歸到自己的天職與崗位:他們擔心的不是自己。
只是,在主旋律之外並非沒有歧路。「留下很難,但離開更難」,這樣的標題隱而未顯的是,還是有不少人離開了,他們或許因為沒有得到足夠支持自身的資源與情感,而離開了。基層護理工作者也需要主管機關與醫療院所高層的同理,投入足以般配其專業與團隊的人力與資源;「療癒」之書在主旋律之外,如果能夠容納各種職場權益倡議之聲,爭取行政決策者的相應支持,其實更可以彰顯護理工作的價值,使基層工作者更能夠優游於天職之境。
延伸閱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臉書粉絲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47內容數
在地的社會與歷史記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人之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高廠內部有階序區隔,管理階層與工程師居住於宏南宿舍;基層職工居住於宏毅宿舍或沿用後勁宿舍的稱呼。但不管是宏南或後勁宿舍區,原來皆有圍牆包圍、管制人員出入,與圍牆外的在地後勁聚落又是隔絕開來的。所以像粗樹伯這種編制外的臨時工,根本任何宿舍都住不進去,他只能在宿舍區收垃圾。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保安堂現址混雜了台日兩地的信仰與文化,這樣的拼貼添加了許多昔日被整合在日本皇權統治下的神道元素,再加上廟內供奉的「海府大元帥」,乃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陣亡的艦長,更使得保安堂在作為信仰處所之外,有更多軍國武威與八紘一宇色彩。豎立安倍晉三的紀念銅像之後,此處比以往更成為台日兩地某些政治人物喜歡造訪的地點。
入田初次結識楊逵,就拿出100元支助他的生計,當時入田一個月的薪資不過是45元,顯然是原來就有準備。自此兩人結為好友,入田時常至楊家吃晚飯,與葉陶及楊家小孩也都熟識。楊逵用這筆巨款還了欠債,並租下農場用地,命名為「首陽農場」,取伯夷叔齊寧可餓死在首陽山的典故。
就筆者的角度而言,寺內的紀念碑說明文大體堪稱中規中矩,主旨就是慰靈與台灣兵權益賠償,但一如往常並沒有提到戰爭罪行與發動戰爭者的究責問題。在認同問題上則顯有內部差異,整體日本氛圍濃厚,然〈招魂碑序〉有段文字是:「炎黃子孫披髮左衽且慘遭日軍強徵派遣南洋……心不甘情不願甚至不知為何而戰又無可奈何」。
纏碑,原為屏東消防組長龍揖松藏於昭和18(1943)年3月31日所立之消防殉職碑,用以紀念屏東消防組救火隊的成立過程和因公殉職者。「纏」(まとい)為日本江戶時代以來消防組用以互相識別、在火場激勵士氣的一種旗印。
雖然高廠內部有階序區隔,管理階層與工程師居住於宏南宿舍;基層職工居住於宏毅宿舍或沿用後勁宿舍的稱呼。但不管是宏南或後勁宿舍區,原來皆有圍牆包圍、管制人員出入,與圍牆外的在地後勁聚落又是隔絕開來的。所以像粗樹伯這種編制外的臨時工,根本任何宿舍都住不進去,他只能在宿舍區收垃圾。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保安堂現址混雜了台日兩地的信仰與文化,這樣的拼貼添加了許多昔日被整合在日本皇權統治下的神道元素,再加上廟內供奉的「海府大元帥」,乃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陣亡的艦長,更使得保安堂在作為信仰處所之外,有更多軍國武威與八紘一宇色彩。豎立安倍晉三的紀念銅像之後,此處比以往更成為台日兩地某些政治人物喜歡造訪的地點。
入田初次結識楊逵,就拿出100元支助他的生計,當時入田一個月的薪資不過是45元,顯然是原來就有準備。自此兩人結為好友,入田時常至楊家吃晚飯,與葉陶及楊家小孩也都熟識。楊逵用這筆巨款還了欠債,並租下農場用地,命名為「首陽農場」,取伯夷叔齊寧可餓死在首陽山的典故。
就筆者的角度而言,寺內的紀念碑說明文大體堪稱中規中矩,主旨就是慰靈與台灣兵權益賠償,但一如往常並沒有提到戰爭罪行與發動戰爭者的究責問題。在認同問題上則顯有內部差異,整體日本氛圍濃厚,然〈招魂碑序〉有段文字是:「炎黃子孫披髮左衽且慘遭日軍強徵派遣南洋……心不甘情不願甚至不知為何而戰又無可奈何」。
纏碑,原為屏東消防組長龍揖松藏於昭和18(1943)年3月31日所立之消防殉職碑,用以紀念屏東消防組救火隊的成立過程和因公殉職者。「纏」(まとい)為日本江戶時代以來消防組用以互相識別、在火場激勵士氣的一種旗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護士節是向全球無私奉獻者致敬的日子,也是感恩的時刻。在這個護士節,讓我們向所有護士表達深深感謝和敬意。護士們是病人的支柱,他們用溫暖的言語、溫柔的心情撫慰著每一位病人的心靈,給予他們力量和希望。護士節快樂!讓我們永遠珍惜這份無私的愛,讓它在我們心中永遠綻放。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作為一名專業護理師,我自豪地認為自己是夜空中的一顆閃亮星星,我的存在是為了照亮患者內心的陰霾,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光明。我堅信,每一位患者,無論他們的處境如何,都應當得到無條件的愛與尊重。我的職責遠超過醫治身體的創傷,更重要的是撫慰那些被疾病與痛苦所困擾的心靈。 護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護理師這個工作,做得越久越看盡人世間冷暖,而在於每個上班的時間點,都有不同的醫療故事,近日看到facebook有人分享的護理師度過這個過年上班日記,真的蠻寫實的一個情況,就讓大家知道一下過年的上班(也剛好讓我回味這10年來的過年班.....)。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護士節是向全球無私奉獻者致敬的日子,也是感恩的時刻。在這個護士節,讓我們向所有護士表達深深感謝和敬意。護士們是病人的支柱,他們用溫暖的言語、溫柔的心情撫慰著每一位病人的心靈,給予他們力量和希望。護士節快樂!讓我們永遠珍惜這份無私的愛,讓它在我們心中永遠綻放。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作為一名專業護理師,我自豪地認為自己是夜空中的一顆閃亮星星,我的存在是為了照亮患者內心的陰霾,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光明。我堅信,每一位患者,無論他們的處境如何,都應當得到無條件的愛與尊重。我的職責遠超過醫治身體的創傷,更重要的是撫慰那些被疾病與痛苦所困擾的心靈。 護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護理師這個工作,做得越久越看盡人世間冷暖,而在於每個上班的時間點,都有不同的醫療故事,近日看到facebook有人分享的護理師度過這個過年上班日記,真的蠻寫實的一個情況,就讓大家知道一下過年的上班(也剛好讓我回味這10年來的過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