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地區漫長的歷史中,有著許多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
最知名的,莫過於讓分裂之勢持續下去的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
袁曹的官渡之戰,孫劉的夷陵之戰,甚至項羽劉邦的彭城、滎陽之戰,又或者先秦的長平之役,相對來說次了一等。
但這些戰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至少有一方是掏身家在打仗的。
項劉時代最是與眾不同。
劉邦即使賭身家賭輸了,卻屢屢可以找到新的「金主」。
但其他戰役,戰敗方就算只失去前線領土,也是元氣大傷。
大傷之後,想要再開啟下一次大戰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單次戰爭的規模級別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反而會帶來和平呢……
東漢初年,戰無不勝,討平天下的漢光武帝劉秀,很顯然也遭遇過這樣的一次大敗。
這一場沒有任何人關注的大敗,發生在西元30年,地點約在今日的陝西隴縣。
通稱隴關。
當時天水勢力為了抵抗中原,建立了新的關隘,故又名新關。
隴關的大敗,讓這六七年來東征西討,南進北伐的劉秀軍,首次停下了腳步。
劉秀軍無力再戰了嗎?
那可不。
這時的劉秀軍,跟曹操的情況非常相似。
你道官渡之戰,手握百萬青州兵的曹操,為什麼只能拉一萬人上前線官渡與大敵袁紹決生死?
又赤壁之戰後,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操,為什麼不對孫劉發起第二波第三波攻擊?
曹操跟劉秀都一樣,在開戰之前,他們早已不是割據一方的軍閥。
而是幾乎統領神州半壁江山的上國之主。
進兵侵攻,已經不比管治百姓來得重要。
更精確的說,穩定發展當前所持有的領土,才是他們繼續前進的重要本錢。
巨無霸的力氣自然比旁人大,但吃得也多。
巨大的能量,產生巨大的消耗。
是以,在隴關大敗後,劉秀以關中首將馮異穩住局面,便轉而進入守勢,把目光轉向自己的廣袤領土。
舉賢良,裁冗員,精實地方吏治。
大赦天下,解放奴隸,派遣軍士屯田,讓大量的人力再次投入到農業生產之中,並且降低稅賦。
天下統一,千古一帝,從來不是劉秀所追求的目標。
一開始,劉秀所希望的,就只是大家都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平常的日子。
建武六年,在戰場上,這個國家失敗了。
但首都位於洛陽的新漢朝,卻真正的開始生根茁壯起來。
休養生息的日子,持續了半年之後,事情有了一些變化。
好不容易打造了良機的天水隗囂,自然不肯就此罷手,再次遣將派兵入侵三輔。
不過大樹將軍仍是守得鐵桶一般,讓敵人難越雷池一步。
可此時戰線,不止天水一路。
還有北方由匈奴扶持的天子劉文伯,以及西南白帝公孫述。
可喜的是,劉秀與匈奴的外交,再次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
隨著東漢朝的站穩腳跟,匈奴單于決定承認了劉秀之漢的地位。
匈奴原本就不是體系穩固的國家,雖然單于開始跟劉秀往來,但其他鄰接東漢的部落,未必就願意放走到口的肥羊。
可只要有了單于的認可,那就只會有擾邊,不會有大舉的侵攻。
這種侵擾,邊塞的地方警備隊,完全應付得來。
同時,也讓朔方以東的區域,得到了穩定。
沒錯,最不能接受單于認可東漢的,就是劉文伯跟支持他的部族長。
劉文伯本是匈奴扶持,在這樣的時刻,他所擁有的河套漢國,就引發了內亂紛爭。
對劉文伯本身而言,未必就是壞事。
這是他掙脫匈奴枷鎖,施展縱橫之術的大好機會。
能否成為一個獨立天子,還看今朝。
整體來說,劉秀這次的外交成果,讓匈奴陷入了小幅度的「內部不協調」。
也緩解了東漢北面的壓力。
真正令劉秀猜不透摸不著的,恐怕還是要屬諱莫如深的白帝公孫述了。
進入蜀地是一件困難的事。
蜀人不出,想要得到他們的情報,並不容易。
在劉秀爭霸天下的大部分時間裡,公孫述都沒有太多的動作。
號稱天府之國的蜀中盆地,讓白帝治下的蜀國自給自足。
這不僅僅是一個譬喻。
公孫述號成家,稱白帝,廢除了當時通行的銅錢,改以四川自產的鐵礦鑄錢。
是真正意義上的斷絕蜀地與中國的經濟往來。
可難道公孫述就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單純想要當個蜀地天子嗎?
他當然有野心。
只是公孫述不以兵刃為先,更強調「攻心為上」。
蜀地士人引經據典,撰寫各種「劉氏氣數已盡,公孫氏當立」的讖文,流水般的送往神州大陸各地。
劉秀並不迷信,他自己也很清楚,讖文是一種政治作戰的方式。
認真說起來,在河北,劉秀就曾因對手假稱天命而陷入危機。
踢爆對手是一個最直接的做法,但面對白帝讖文,劉秀就顯得有些老鼠拉龜無從下手了。
公孫述集團引用的經典,包括孔子春秋,河圖洛書,孝經。
而劉秀集團先前玩過的,只有根本虛構的「赤伏符」。
可以說,雙方筆戰的功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但這其實是因為劉秀長期在外奔波的緣故。
劉秀有一個朋友,十分擅長讖緯之術,更知星歷。
由於劉秀對他超常的信任,所以當劉秀征戰四方時,這個人通常是負責鎮守洛陽的。
這個人就是李通。
李通以讖文勸說劉秀起義,同時也是劉秀首位軍師。
要說這些裝神弄虛的本領,李通絕對是劉秀軍第一高手。
待到東方太平,劉秀回轉洛陽,讓李通知曉了公孫述的讖文攻勢後,李次元自然不能不出手了。
李通為劉秀草擬的方案,也不用拿那些個古代經典來鬥文。
「文叔,你以為他們這套路,真的有效?」
劉秀已經很久沒聽見別人喊他表字了。
稱孤道寡久了,不免覺得孤獨。
雖然李通此舉有失禮數,但只有兩人獨處的時間,劉秀才能重溫一下身旁有「兄弟」的感受。
「至少我無力應對……次元兄認為,其實不然?」
李通微微一笑:「河圖洛書,孝經春秋,千萬黎民百姓,讀過的又有幾人?讖文出處,最重要的就是權威性,但你找些上古神明,還不如我朝先帝來得有力。」
劉秀點頭道:「是了,這些年打著高帝名號,成帝旗幟的傢伙,在各地的影響力,反較蜀地讖文為大。」
李通打了個響指道:「沒錯,所以要跟他們鬥,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我們應該以一般人最懷念,最有印象的先帝來與之敵對。」
劉秀道:「不知次元兄以為何者為佳?」
李通道:「高祖言行多有神異,但難以考證,雖有惑眾之效,但不宜於鬥文。私以為,武帝最佳。」
「武帝開我大中國千古未有之氣象,更封禪泰山,在士人百姓的印象之中,擁有絕對威權的地位……且武帝曾言:『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正合此時應用。」
劉秀疑惑道:「這句話的意思,不是指我朝尚有四十二代的國祚?」
李通道:「是一解,但我們也可解作六七四十二,乃是武帝解讀。重點只是六七之厄做何解……武帝迄平帝,正為六代,七代遭厄,為王莽所篡,此時,當塗高代漢也。」
劉秀點點頭:「繼續。」
李通續道:「反過來說,我們只需要證明,公孫述與當塗高無關,反與你有關即可。」
劉秀遲疑了片刻,方道:「次元兄,你相信這些圖讖嗎?」
李通不答,而是從懷中取出兩枚銅錢,反問:「文叔,你認為我將這兩枚銅錢拋出,落下之時,銅錢會是哪一面?」
劉秀道:「非正即反,抑或一正一反。」
李通笑道:「經典,是古人智慧的積累,是對萬物的觀察……其中有正,有反,有一正一反,但憑人取之。」
「史書記其準,不記其失……朝廷數百年來,養了多少博士道士,又有幾次讖緯說得準的?」
劉秀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信讖緯之人,當真可笑。」
李通卻搖了搖頭:「非也,我族世代修習星歷讖緯,只因其中包羅萬象……預言未必準確,但這些經典,就像是一部絕大的兵法。」
說到兵法,劉秀這才真正明白過來:「很是,戰術盡在其中,端看人如何運用。算無遺策是笑話,但有備而無患,方為真理。」
李通點點頭,道:「正是,是故此道不可偏廢,更應廣開學門,溫古知新,方為千秋萬世之道。」
「千秋萬世嗎?」劉秀喃喃重複著這句話,不覺有些癡了。
計議已定,東漢朝廷隨即發出詔書,指稱公孫述非當塗高,故弄玄虛為攫取天命所歸,此舉無異王莽。
若能及早歸降,方是大義所向。
李通這一招,確實是打在要害上了。
接下來,成朝不再發出讖文。
公孫述本身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人,這點相當反應在他所發的引經據典讖文上。
相對來說,他也習慣了見招拆招。
面對李通的這一記「六七代漢者,當塗高也」,在找出對策之前,成朝不再妄動。
但發起朝廷大議,自不可免。
歸降劉秀?這個不必納入討論。
可接下來該怎麼做?第一個要聊的就是天水隗囂。
「隗囂本有良機,但他好高騖遠,不重治兵,反以西伯周文王自居,導致不能趁勝追擊,當真是個廢物。」
說話的,乃是成朝騎都尉荊邯。
早些時候,大勝後接二連三為馮異所敗的隗囂,不堪負荷,決定向成朝稱臣借兵。
借與不借?白帝公孫述要大家好好發表一下意見。
荊邯的意思很明白,跟隗囂這種人同盟,仗也不用打了。
「以我之見,仍是應該兵出荊南,傳檄吳楚……據聞吳地太守已為劉秀徵調,此時再出,大有可為。」
這個吳地太守說的便是任延了。
荊邯認為,長江一帶的局勢已有變動,正適合再次出擊。
延岑等人自然也是支持這個說法,紛紛上前請纓。
博士吳柱卻道:「過去武王伐紂,只是駐兵孟津,等待天下諸侯願意對抗紂王,方能一舉成功……若是我們沒有盟友,單獨出兵,若能成功當真是自古未聞。」
這個支持結盟派的博士,也很是投公孫述所好。
古書為證,最是要緊!
然而,荊邯哼笑一聲:「劉秀的崛起,難道有前例可循?我們不趁著他的國度尚未穩定加以打擊,招兵買馬,豈不是跟隗囂那個廢物一樣,坐在家裡發他的文王大夢?」
正當公孫述細細思考,認為荊邯所說有理,準備下令之時,他的弟弟公孫光站了出來。
公孫述是一個用人唯親的人。
他的同族,外戚屬,佔滿了成朝大位。
這些人不說話則已,一開口,那大勢就底定了。
公孫光身為成朝大司馬,同時也是益州派的代表。
「荊都尉言之有理……當年秦朝就是大軍外派,不重內守,導致民亂一起,無可收拾。」
公孫光咳了一聲:「雖說皇上英明神武,天命所歸,但亂臣賊子仍不可不防……特別是那些今日投楚,明天降漢的傢伙。」
看上去像是在說楚漢相爭時期的事,公孫光所指的,其實就是延岑。
延岑臉上一紅,正待分辯,白帝公孫述已經舉起了他的手。
大議,結束了,百官博士紛紛跪拜。
公孫述生平最重視的,就是這些漢家禮儀派頭。
「朕心意已決,便加封隗囂為朔寧王,與之共抗東帝。」
正當大家覺得事情已了,白帝卻又天外飛來一筆。
「另外,朕打算封二皇子、三皇子為王,食犍為、廣漢各數縣。」
群臣大驚。
此時天下成敗未可知,戰士們正要上前線去拚命,你卻在後頭跟自己的家族分起贓來?
就算要封賞,也該像東帝劉秀一樣,封給有戰功的將軍勇士們啊。
白帝城大殿,一片異樣的寧靜。
鴉雀無聲。
群臣,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