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班推甄心得--交大生資所】專注於報告自己的專題研究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後更新:2022 年 9 月 21 日)

簡介與評價

因為是自己大學的學院,因此相對比較了解。(所以多了這 part)
交大生資所全名是「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在新竹博愛校區,因為合校的關係與陽明合併,但陽明校區也有一個「生資所(或稱醫資所)」,全名是「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報考時別搞混了。
就我所知,陽明校區ㄑ生資所與交大校區的生資所有部分教授研究領域有些 overlap,但畢竟因為地緣關係,且在醫學院中,有許多與醫院、醫學實務合作的機會。但沒有實際就讀、了解過,就不再多說。
交大生資所大致可以分為幾類:智慧醫療、結構生物學、分子模擬、高通量資料分析、系統生物學、演化生物、神經工程等,面向蠻廣的,基本上有一些資訊能力,如果想將這些資訊技術運用生物領域中,想得到的領域大部分都可以在交大生資所找得到。因為自己大學就是在生資所實驗室待,主要做蛋白質結構現象、結構預測的實驗室,因此對於鄰近實驗室也有所聽說。去年(2020年)陸陸續續搬進剛落成的大樓,未來似乎 20 年後(但願)隔壁會新建一棟智慧醫院,預期未來會有許多產學合作的機會。
交大生資所的老師在研究領域上大多都非常賣力也積極,不好意思點名是誰,大家可以去匿名版(Dcard、PTT)爬文一下 XD。或許那裡會有許多不同觀點可以提供給大家。
-----
(2022.09.21 補充)
另外最無關緊要的修課部分,因為在生科院修課其實變得相當 minor(個人覺得如此),研究較為重要。先不談選修,生資所必修核心課程「四選二」(已經多年不變):
【核心課程】
生物序列分析與高通量技術(110:陳亭妏老師)、
結構生物資訊(110:楊進木老師)、
生物機器學習(110:何信瑩老師)、
統計熱力學(110:朱智瑋老師)
個人選擇高通量跟結構生物資訊,因為物理太爛,所以不選統計熱力學xD(而且聽說也蠻難的(??))。
另外生資所有一大特色是每學期的「書報討論(Seminar)」,也就是報 paper,是整個院裡面唯一一所是要求英文報告的。(110學年度之經驗)
-----
而因為就是自己大學的學院,因此也理所當然就報考了。但因為大三時期我有申請五年碩,「理論上」應該會保底錄取,殊不知我在面試大「ㄊㄨˋ ㄘㄟˊ」,覺得最後通過根本是僥倖......。
有大概爬了一下PTT,說交大生資所的教授很兇......,個人覺得似乎真的如此,教授把學生當作面試或專題報告在電(當然可能遇到友善一點的教授就不會)。

【報考第一階段:書審

規定要附「碩班考生資料表」、「研讀計畫」、「歷年成績單」、「自傳」、「專題研究成果」、「英文能力證明」等。
研讀計畫部分,我分為就讀動機與修課計畫,我個人覺得教授應該沒什麼在看這部分,但我自己在每一份推甄資料中都會有一份修課計畫,做成表格,至少讓教授們知道你對於這個研究所有相當的了解。
專題研究成果應該才是所有教授想看的東西,據PTT爬文看到的狀態也幾乎是如此,建議專題研究成果可以寫好一點,如果有大專生計畫的成果也可以丟上來。不過如果是正在進行中、剛開始的專題,還是盡可能的寫些東西,和你梳理資料的過程。

【報考第二階段:面試

不要緊張!
我先把重點放前面了xD。
我這屆是五分鐘報告、五分鐘問答。
簡報要在數天之前提供,無法現場再更改。而且「一定要是PPT檔」,且檔名要求務必正確。
對於平常使用Mac電腦的Keynote製作簡報的我大大出狀況,在製作簡報來回轉檔過程中檔案變得超大超難transfer,加上因為個人因素又弄了一些特殊字體(我其他系所的簡報都會使用PDF,也沒有限制不能使用PDF),導致檔案真的變得很大。所以建議簡單明瞭、不要用特殊字體
報告內容要是什麼呢?建議個人簡介、社團經歷、興趣專長大可都不提,因為教授不太想聽到這個(個人感受),他們只關注你研究能力好不好、基礎能力好不好。所以把五分鐘都留給你的專題研究吧!
我個人也建議,如果如我一般不太容易有自信、容易卡螺絲的人,越早開始練越好,最好可以找個單槍、找間教室、找個人當聆聽者,並實際拿著投影筆練習,才不會發生和我一樣的慘劇。
自認為報告能力不差,但是前提是這個主題要是自己有自信、可以任意發揮的主題。同一份報告在數個月前的專題報告當中已經被來自院上不同所的老師超時電過一輪,而這次雖然說大部分老師都不是生物資訊、結構生物背景,雖然那次順順的講完,所以不太能get到我在講什麼。所以這次就很刻意在語句上多加雕琢,深怕在碩士推甄時還是讓老師全然聽不懂。但最後個人檢討是我太過於小心了。
因為家庭因素,與老師排練的時間有些壓縮,加上臨時有換了好幾張投影片、換了好幾種說法,為了希望小心翼翼研究不要被攻擊、並想好好幾個沙盤推演的講法與回應方法,顧慮太多就導致當下緊張到不行。
五分鐘的報告,剛進教室那瞬間,心理狀態就有點當機,原先自己有準備好投影筆,但現場有當然就先用現場的,但現場的投影筆用不太習慣,有些小慌張(對我是易緊張體質),看到哇塞有六位老師讓我更嚇到,加上當天教室是一個U字型會議室,老師包圍著你更顯壓迫感(原本就有預期但當下真的有震懾到)。
包括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Discussion,結果因為未來好好解釋我們研究的假設,在講Introduction的時候狂卡,最後五分鐘講完竟然只剛進Results的第一張圖,五分鐘就到了。
我的心情。(大學指導教授在下面也看傻)
當下直接傻眼,我在練習的時候從來也沒講這麼爛,「害怕被電」、「過度緊張」影響了整體表現,後續當然老師也沒辦法針對研究問核心問題。(雖然似乎爬文看了有一些人被問也是一些觀念問題)
我的專題研究主題是二級結構預測相關的準確度探討,L老師(代稱)問我:「有許多已知的Modeling工具為什麼我們還要做二級結構預測?」這題就卡了很久,試圖解釋了兩輪,到第三輪的說法老師才比較能接受(指導教授在現場有幫我重新講了L老師的問題我才有重新深呼吸想好怎麼回答,因為好緊張QQQ);C老師問我:「什麼是結構預測?」問這題的時候我整個傻眼,基本上就是完全沒有問到我的研究上,但自己知道這個問題是該師的專長,還是偏緊張,當然我還是開始回答,似乎C老師不太滿意要追問的時候,五分鐘QA時間又鈴響,老師只好無法再問下去,我也解脫了。
不要緊張!相信自己!
最後雖然正取,但指導教授跟我說我應該是當天就報告層面來看是蠻差的一位,大大失常。
給後輩的人的經驗就是以上如此。知道自己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更是一個害怕批評的人。這個可能是自己的個性要改。但外校的同學要來報考的話,千萬不要被老師嚇到了,只要把你知道的講出來就好、不知道的話也可以說我回去會好好研究之類的話。從容不緊張、有自信,就算專題不太亮眼,我相信老師也會對你大大加分的。

生資所基本資料

修課規定:(110學年度)共24學分。必修四選二、書報討論(需全英文報告)、專題演講、論文研究等。(仍依網站為主)
https://ibs.nctu.edu.tw/course/master/
110學年度推甄資料:
擷取自國立交通大學110年度碩士班、博士班甄試入學招生簡章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75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繼上一篇分享兩年來備考的心路歷程後,這一篇主要分享個人資料準備及撰寫的方法。在開始前想先邀請大家把以這句話放在心中,並在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總是會有新想法產生、有地方需要修改,絕對沒有完美的狀態。」
Thumbnail
頂尖學生的表現,已經很難用之前設定的國文+英文+數A+自然4科成績篩選。觀察英文科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近5年的數字,皆大於社會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以招生角度來看,就是用社會科當門檻,會比選用英文科更容易篩選掉學生,簡化第一階段的作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當年從準備台大研究所的推甄、面試到放榜的過程,如果你也正在準備考研,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祝福大家順利上榜!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本學期我經歷了兩場重要發表。首先是在生物科技學院的國際會議廳,我在三分鐘內緊張地分享了我的研究。儘管評審提出建議,但這次經歷讓我深受磨練。 接著是中央研究院的人文講座,作為優良學生代表發言。我的即興發揮獲得了意外的稱讚。這兩次截然不同的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在不同場合靈活應對,也更接近我理想的模樣。
Thumbnail
[升本地碩士途徑小資訊] 理大和科大(HKUST)推出網上微碩士,修畢課程均有資格申請入讀對應的碩士課程,一旦被取錄,更可轉換成9個碩士學分。
Thumbnail
因去年年底文章出版,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蔡孟利教授通信道謝順便寒暄,他向我提起由林口長庚醫院舉辦的FTIS福爾摩沙尖端轉譯免疫研討會。雖然在長庚校園看過也聽過顧正崙老師演講,也知道楊皇煜醫師在醫學系上帶領學生進行醫學研究,但由醫院端舉辦這麼大的研討會,我還是從蔡老師那裡知道。
Thumbnail
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實習內容及經驗心得分享,並強調個人經歷與成長,以及醫學生在不同科別實習的獨特性。
Thumbnail
依學校要求不同,先設想好教授們會如何審閱履歷(參考備審資料篇Part1),再進一步設想教授會想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 試想如果今天你是教授,你想要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呢? 到系所的網站上,可以查看每個系所的教育目標或教學宗旨,想想自己要如何呈現出是學校希望培育的合適人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繼上一篇分享兩年來備考的心路歷程後,這一篇主要分享個人資料準備及撰寫的方法。在開始前想先邀請大家把以這句話放在心中,並在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總是會有新想法產生、有地方需要修改,絕對沒有完美的狀態。」
Thumbnail
頂尖學生的表現,已經很難用之前設定的國文+英文+數A+自然4科成績篩選。觀察英文科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近5年的數字,皆大於社會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以招生角度來看,就是用社會科當門檻,會比選用英文科更容易篩選掉學生,簡化第一階段的作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當年從準備台大研究所的推甄、面試到放榜的過程,如果你也正在準備考研,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祝福大家順利上榜!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本學期我經歷了兩場重要發表。首先是在生物科技學院的國際會議廳,我在三分鐘內緊張地分享了我的研究。儘管評審提出建議,但這次經歷讓我深受磨練。 接著是中央研究院的人文講座,作為優良學生代表發言。我的即興發揮獲得了意外的稱讚。這兩次截然不同的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在不同場合靈活應對,也更接近我理想的模樣。
Thumbnail
[升本地碩士途徑小資訊] 理大和科大(HKUST)推出網上微碩士,修畢課程均有資格申請入讀對應的碩士課程,一旦被取錄,更可轉換成9個碩士學分。
Thumbnail
因去年年底文章出版,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蔡孟利教授通信道謝順便寒暄,他向我提起由林口長庚醫院舉辦的FTIS福爾摩沙尖端轉譯免疫研討會。雖然在長庚校園看過也聽過顧正崙老師演講,也知道楊皇煜醫師在醫學系上帶領學生進行醫學研究,但由醫院端舉辦這麼大的研討會,我還是從蔡老師那裡知道。
Thumbnail
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實習內容及經驗心得分享,並強調個人經歷與成長,以及醫學生在不同科別實習的獨特性。
Thumbnail
依學校要求不同,先設想好教授們會如何審閱履歷(參考備審資料篇Part1),再進一步設想教授會想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 試想如果今天你是教授,你想要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呢? 到系所的網站上,可以查看每個系所的教育目標或教學宗旨,想想自己要如何呈現出是學校希望培育的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