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灣資工系的學生都這麼熱血的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13年決定要踏出大學之牆,那時自以為高大上,要去教偏鄉的孩子寫程式,看了蹲了偏鄉兩年,才知道自己錯的很厲害。那時的我漸漸對能唸國立大學(尤其是台成清交)卻還迷迷糊糊不知道認真的學生感到不耐與不快,我心想,你們已經是天之驕子了卻還這樣,倒霉活該。等到我帶的偏鄉孩子進入國中,進入高中,我才開始去了解國高中的現場,不只是偏鄉的國高中,也開始探頭去看都市明星國高中。

我慢慢可以理解這些考上台成清交的學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比例感到迷惘,迷失,甚至是試圖自殺。

2017年開始,協會的事開始有更多的人來幫我的手,我把多出來的時間又放回到成大,一方面重拾研究,一方面開始關注大學部,包含入學制度與課程等問題。後者,我先是跟賴明德老師請教,並表明希望做一點點事,然後有機會與蘇慧貞校長討論,成大的大一到大四不分系的第一屆學生協助我辦理第一年的「看見家鄉」影展,讓我有機會看到成大在教育上的改革,在偏鄉與社區營造的努力,在SDGs上的著力。在賴明德老師因病辭去教務長一職後,我又跟著接任教務長的王育民老師的腳步做事,看到不管在多艱難,在受到多少質疑下,仍推動著一切,儘管並不是所有的成大師生都看到這些努力,但是我想,這些師長並不在乎這些。

學生為什麼會迷惘?為什麼會失去動力?長官推動的改革只是觸媒與提供動機,最終還是有賴各系的所有老師一起動起來才行。

因為,我們雖是研究學者,但更重要的,我們是老師。

成大資工系在幾年前推特殊選才,後來分甲乙組。乙組到目前才辦三屆,第三屆今年九月才入學。

不意外地,特殊選才的學生進到成大資工,因為功課壓力(據說資工是全校退學人數最多的,雖然很多老師覺得學生還太涼),有的不適應,有的退學,有的就變得平庸了。原本在高中就熱衷寫程式的學生,有些就只求功課過得去,以後可以上研究所就好。

這種現象與只求考上好台成清交的高中生之間差異看來不大。

學生原有的熱情,動力與好奇心被這個環境所消磨了。我感到有點難過。

在我的心中,偏鄉的孩子與成大的學生一般重要,都是台灣的孩子,台灣的未來。

系主任很是焦急,把系上幾位熱心的老師找來,買一大堆食物,召集這些學生來座談,我們問他們,有什麼事是系可以幫忙的。

沈默的學生居多。與我導生聚餐時嘰嘰喳喳的學生,忽然讓我感到不太認得了。但總算有一個學生說,主任,我很想幫忙管系上的servers。於是涂老師立刻提供了一部很不錯的server讓他先試看看,成效好,再進一步。後來的發言還是比較針對修課,難免,我心想。

我覺得不是辦法,想了一下,覺得真的機器人(我花一番勁設法去建築系借用到的,雖然我是機器人小白)應該可以讓這些學生有一點動力,然後發了一封信給所有的特殊選才學生,「只有」兩位學生回我的信,一位大一,一位大二。

本來嫌兩位有點少,但轉念一想,就先從兩位開始吧!我找了兩位不是程式科班的碩士生來幫忙。

第一組只花幾個禮拜就可以不靠其他套裝軟體讓偌大的六軸機械手動起來。第二組只花一個多月就把ROS/SLAM/Unity3D的環境整合到會動的地步。

疫情來,有人被隔離,有許多事被迫要停,但是討論一直在線上沒有中斷過。

幾週前,大家決定要搞就搞大一點,於是一套數位雙生(Digital Twin)的虛擬與實體整合開發環境的構想就這麼浮出水面,此時另一位大一生決定跳坑。這個專案吸引了PAIA的工程師,頌宇學長,現在清大的老師與博士生都有興趣要來看看我們到底在搞什麼蚊子。

老實說,我怕他們太投入有科目會被當掉.學生的回答如下,「考試我會努一下應該不會有問題」,以及「考試前兩天我會讀一下有及格就好」,以及「我會考好請老師不必擔心」。

為了平衡一下,也讓他們擴展視野,畢竟我這裡是個小池塘,能給的不多,比較早的兩位,我推薦他們暑期到中研院去實習。

也許有人會好奇,既然決定要開幹了,萬一他們去中研院後覺得那邊的題目更有趣,不做你的題目了,那不是白費了過去的心血?

我的回答是,有關係嗎?只要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真正熱情所在就好。這個專案如果是好專案,總是會找到人來做。

「There are no accidents. We have not come here by chance. I do not believe in chance. When I see three objectives, three captains, three ships. I do not see coincidence, I see providence. I see purpose. I believe it our fate to be here. It is our destiny.」

三組人,三個目標: 虛實跨平台ROS與連接模式,Web Unity 3D 場景建造與模擬器,機械手與無人車的虛擬深度模型。

我們的目標不是研究,而是一個實際可用的工具,如果裡面有演算法要開發,那就開發吧!

可以想像嗎?如果台灣資工系的學生都這麼熱血的話!

老師們,「Isn't that worth fighting for? Isn't that worth dying for?」

「照片取自網路」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文鈺 - 阿聞的沙龍
13會員
32內容數
2022/12/18
見到現在的大學生,甚至是剛來的研究生,時常感到他們的深度迷惘。過去我並不清楚這種迷惘是怎麼來的,也許是因為不知道未來該往哪邊去,也許是因為是一路被餵養知識長大的,很多很多的也許。 我從我當老師開始到現在,覺得這現象越來越嚴重,從一開始的鄙夷到現在的理解竟然需要大約二十年,可見一個人的成見是多麼難以破
2022/12/18
見到現在的大學生,甚至是剛來的研究生,時常感到他們的深度迷惘。過去我並不清楚這種迷惘是怎麼來的,也許是因為不知道未來該往哪邊去,也許是因為是一路被餵養知識長大的,很多很多的也許。 我從我當老師開始到現在,覺得這現象越來越嚴重,從一開始的鄙夷到現在的理解竟然需要大約二十年,可見一個人的成見是多麼難以破
2022/12/18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的理事長 詹怡宜在昨天的特教樂塾以特教生的作品辦的展覽中說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獲得終身奉獻獎,來自菲律賓的滿詠萱修女的故事,照顧著一大群一生都必須躺在床上的孩子仍然能樂觀與充滿愛的心,一定會被問到KPI這件事,或
2022/12/18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的理事長 詹怡宜在昨天的特教樂塾以特教生的作品辦的展覽中說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獲得終身奉獻獎,來自菲律賓的滿詠萱修女的故事,照顧著一大群一生都必須躺在床上的孩子仍然能樂觀與充滿愛的心,一定會被問到KPI這件事,或
2022/12/18
二十年前我開神經網路,通常開學時30~40人修,過了期中大概剩15~20人,幾乎都坐在教室的中後面,這些學生之中有一半不是恍神就是打瞌睡。 學生得了"學習意義喪失症",因此我得了"教學意義喪失症",我只是盡力在台上講著一連串的數學公式,並試著舉很多例子讓學生知道學了這些"以後"會多有用。但是一點用也
2022/12/18
二十年前我開神經網路,通常開學時30~40人修,過了期中大概剩15~20人,幾乎都坐在教室的中後面,這些學生之中有一半不是恍神就是打瞌睡。 學生得了"學習意義喪失症",因此我得了"教學意義喪失症",我只是盡力在台上講著一連串的數學公式,並試著舉很多例子讓學生知道學了這些"以後"會多有用。但是一點用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很多成功大學的學生,包含研究所與大學部。 可能因為少子化,現在每位學生在學校可得到的資源其實很多。舉凡跨國的跨校參訪機會、國際交換生、大小企業的實習、校園講座、寒暑假培力營隊、學生技術社群、各種人文與科技的體驗營等。實在是沒有選擇困難問題的人都選擇困難了。 除了會讀書以外,大多
Thumbnail
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很多成功大學的學生,包含研究所與大學部。 可能因為少子化,現在每位學生在學校可得到的資源其實很多。舉凡跨國的跨校參訪機會、國際交換生、大小企業的實習、校園講座、寒暑假培力營隊、學生技術社群、各種人文與科技的體驗營等。實在是沒有選擇困難問題的人都選擇困難了。 除了會讀書以外,大多
Thumbnail
即將升上交大電機大四的我,根據三年的在校經驗,統整了一系列方法如何利用學校資源,以此回顧這三年的不足,並且規劃未來攻讀碩士的時光。 硬實力 將所有必修和選修壓在三年內修課完畢是交大電機歷年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大四那年不論是推甄、研究所考試或是出國交換都更有彈性,因此我給自己制定了些方案。 競賽
Thumbnail
即將升上交大電機大四的我,根據三年的在校經驗,統整了一系列方法如何利用學校資源,以此回顧這三年的不足,並且規劃未來攻讀碩士的時光。 硬實力 將所有必修和選修壓在三年內修課完畢是交大電機歷年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大四那年不論是推甄、研究所考試或是出國交換都更有彈性,因此我給自己制定了些方案。 競賽
Thumbnail
我慢慢可以理解這些考上台成清交的學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比例感到迷惘,迷失,甚至是試圖自殺。 學生為什麼會迷惘?為什麼會失去動力?長官推動的改革只是觸媒與提供動機,最終還是有賴各系的所有老師一起動起來才行。 因為,我們雖是研究學者,但更重要的,我們是老師。 「照片取自網路」
Thumbnail
我慢慢可以理解這些考上台成清交的學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比例感到迷惘,迷失,甚至是試圖自殺。 學生為什麼會迷惘?為什麼會失去動力?長官推動的改革只是觸媒與提供動機,最終還是有賴各系的所有老師一起動起來才行。 因為,我們雖是研究學者,但更重要的,我們是老師。 「照片取自網路」
Thumbnail
一個長期在體制下薰陶的乖學生,因聽了一場演講後破釜沉舟地選擇一條生死未卜之路。然而在大學的自主學習旅途中,又該如何面對不斷的自我懷疑與不確定的未來?
Thumbnail
一個長期在體制下薰陶的乖學生,因聽了一場演講後破釜沉舟地選擇一條生死未卜之路。然而在大學的自主學習旅途中,又該如何面對不斷的自我懷疑與不確定的未來?
Thumbnail
又來講故事。可能沒有前一篇講教學生怎麼開發專案那麼直接,但是對台灣是更重要的。 賴明德老師是我在成大最尊敬的老師,沒有之一。跟他共事過的都會以「阿伯」稱呼他,我則依我的習慣以老師相稱。 我們抱著資料回去重看,排名完全變了。賴老師看了後,點點頭說,這就對了。那一年錄取的兩位學生正是弱勢中的弱勢。
Thumbnail
又來講故事。可能沒有前一篇講教學生怎麼開發專案那麼直接,但是對台灣是更重要的。 賴明德老師是我在成大最尊敬的老師,沒有之一。跟他共事過的都會以「阿伯」稱呼他,我則依我的習慣以老師相稱。 我們抱著資料回去重看,排名完全變了。賴老師看了後,點點頭說,這就對了。那一年錄取的兩位學生正是弱勢中的弱勢。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我的工具箱裡有銼刀、電焊、焊槍等等,在翻出工具箱的那一刻姐才發現自己真是入錯行。因為班上只有三個女生,另外四十七位都是男同學,每每上課時男生總是幹話不斷,遇到年輕貌美的女老師就虧 :「老師有沒有男朋友?」、「老師三圍多少?」,下課時常聽他們耳語某班哪個女同學、學妹或學姐好正、好想虧等幹話不絕於耳。
Thumbnail
我的工具箱裡有銼刀、電焊、焊槍等等,在翻出工具箱的那一刻姐才發現自己真是入錯行。因為班上只有三個女生,另外四十七位都是男同學,每每上課時男生總是幹話不斷,遇到年輕貌美的女老師就虧 :「老師有沒有男朋友?」、「老師三圍多少?」,下課時常聽他們耳語某班哪個女同學、學妹或學姐好正、好想虧等幹話不絕於耳。
Thumbnail
│ 第三篇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他們又是誰?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 第三篇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他們又是誰?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 第 二 篇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 第 二 篇 │〈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讓讀者更明白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第一篇│〈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能讓閱讀者更完整的理解這個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Thumbnail
│第一篇│〈百川計畫〉是交大去年開辦的特殊選才計畫。從去年招生、放榜、至今開學,這些學生的想法如何?本系列採訪希望能讓閱讀者更完整的理解這個學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這間學校、這個制度,以及教育與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