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都會聽到人家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然而,什麼對你而言才是最好的理財方式呢?
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
我自己的作法,是先從「認識自己」開始,然後設定想要的「理想生活樣態」,再回過頭來尋找適合的理財工具、理財方式,來支援我的生活。到底是如何做的呢?其實,並沒有很複雜,以下是我的故事。
全職媽媽一個看似無聊的夢想
我到日本交換學生時期,當時的高中女同學,不少人以「家庭主婦」作為人生目標。當時對我一個台灣女生來說,是非常衝擊的想法。因為,在台灣我們常常聽到「女人要經濟獨立」,在家帶小孩對職涯中斷的影響,似乎非常大,因此連我父母,尤其是母親一直對我叨唸,「即使有了小孩也不要放棄工作,要有自己的錢!」
然而,「全職媽媽」這個工作(或是說角色)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就想過是一個人生想要經歷的一段時間,它會是我人生的故事之一,關於我與孩子密切生活的故事。我並不想放棄這個人生階段。
在那時,我開始想「難道帶小孩」跟「經濟獨立」是衝突且矛盾的兩件事嗎?
於是我,甚至在還沒有男友之前,開始研究,我如何過得了「在家帶孩子卻又不用擔心經濟來源」的方法。我開始把這些想法一一拆解:
1.以終為始的理財目標及找出可能作法
首先,了解全職媽媽的一天,主要是看時間分配,是否有多餘的時間來擁有「勞力付出型收入」。讀了很多主婦雜誌,也上網看了很多媽媽的心聲。發現自己帶孩子的媽媽,頂多有一點點滑一下手機的時間,其他時間需要照顧嬰幼兒,除非他們順利睡覺,不然視線是不可能移開太久的。於是,我歸納出3種理財可能性:
- 單位時間收入高
- 被動式理財
- 孩子睡後,有一點作業時間
2. 尋找合適的理財工具
因此,當我尋找理財工具時,就以以上3種為主要導向,歸納出以下
- 股票 – 操作方式分為,當沖、作價差、長期持有等領股息股利。又分為白天的亞洲股市(台股、港股、日股),和夜間美股。
- 房地產 – 操作方式分為,預售屋紅單(當時法規可以)、作價差(買賣資本利得),以及長期持有收租金。
- 外匯買賣 – FX平台、自行買賣外幣、外幣保單
3. 了解自己的作息及可承受的風險,找出個人最適理財方式
由於全職媽媽,除了睡覺時間,其他時候必須時時注意小孩動向,所以我深知自己在不同工具上的使用方式也會不同。
股市:白天無法盯盤,即表示白天開盤的股市,作價差與當沖對我來說風險比較大,我就不會在這部份放太多的資金比例。得出結果,我適合作長期持有等領股息股利,作價差只是偶而為之。美股可以學習了解,夜間開盤時試著操作。
房地產:當時的預售屋紅單轉讓的作法,需要在房屋蓋到最後時期前轉讓,不然就會成為買賣件。也就是過戶後才能轉賣,這是有時間壓力的做法。另外,買房需要作滿多功課,才有機會買到漂亮的價格,一直作買賣價差的方式需要不停地去計算成本、查找物件、以及擬定談價策略。對於無法自由出門看物件的全職媽媽來說,還是有相當的挑戰。
因此在我考慮房地產做為理財工具時,會傾向長期持有收租金的方式。當然房地產投入前需要資金較多,對於當時我來說,把它當成一個理財的目標,朝向它前進。(心態:要覺得自己有可能,才不會真的「不可能」。)
外匯買賣:我曾經嘗試過FX即時外匯交易,發現那數字的跳動速度都快讓我心律不整了…..。所以後來就選擇自行買賣外幣,及外幣保單的選項來配置。
如今,我也真的當了全職媽媽。在考慮辭去前份工作的過程中,雖然還是有很掙扎的時段,但是「經濟」並不是主要掙扎的因素。因為,早在要生孩子的10年前,就已經開始想像及規劃,也開始著手執行「如何理財」來過我理想中的生活。
當然,工作一開始,努力工作存錢是必要的過程。但是因為後續的策略配置及成果累積,讓我知道是否可以毅然決然放棄薪水還不錯的工作,真正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其實聽過許多朋友對於自己對財務規劃上的焦慮,不知道該怎麼開始,不知道做什麼對自己最好,好像大家在股市都賺錢,就衝進市場殺進殺出。或是買房好像很好賺,懷著夢想,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卻對開始學習理財、買房知識邁不出第一步。
在這個風險市場裡過度嘗試,很容易白白交了很多學費。所以,在理財上我的建議是,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理財的目的是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制定目標後,再一步步執行。如此你會知道自己為什麼理財、為什麼使用這些工具,為什麼使用這些策略,也會更有安全感的去執行你自己量身訂製的財務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