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KOBO Forma 半年使用心得

Ian Lee-avatar-img
發佈於自我反思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寫於入手後半年,實際已使用約一年半)

趁著優惠入手KOBO Forma 8寸閱讀器也半年了,幾乎睡前都會保留半小時閱讀的我,電子書閱讀器的輕便真的很適合。在購買的過程中,其實也不免經過貨比三家的過程,用著用著也想來分享,讓更多想入手的人有個參考。

・使用閱讀器的好處
・品牌、平台選擇
・對閱讀習慣的影響

使用閱讀器的好處

使用閱讀器的好處不外乎就是電子書的輕便、隨時可閱讀的方便。

這兩個好處對於時常在大眾運輸上遊走的台北租屋族再重要也不過了。改用電子書省下的空間,讓小坪數的套房不必再為了成堆的書籍發愁。但隨時隨地的閱讀對我來說效益更大。出門不必隨時拎上厚重的書,畢竟週末隨性地在台北街頭尋覓咖啡廳,幾近公斤的書本都嫌累贅。

閱讀器大約兩百克左右,放在小袋子都覺得恰如其分。以我自己為例,入手後時常帶出門在大眾運輸上或找間咖啡廳坐下來閱讀都很剛好。這樣一來,能夠閱讀的場合也變多了,在等人、等車的時間也不至於浪費。或許會問,這樣我不是用手機就好了嗎?還不用多帶一件物品出門。

這樣又要提到閱讀器的好處了,採用E-ink的技術,比起手機、平板螢幕的藍光更友善眼睛。同時也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習慣調整字距、大小,至少可以調整到一個舒服的設定閱讀。這邊不得不提一個小缺點,以我使用的KOBO Forma為例,預設都採用橫向的排版,對於習慣直式閱讀中文書籍的讀者而言,會有一點不習慣。幸好,也能夠透過電腦匯入直行字體,不算太困難。

網路上很多心得也會提到,閱讀器可以避免掉手機太多即時性的通知。我是認為,享受閱讀的人,自然那些通知對他來說都是不必要的紛擾。無論用何種媒介,都不會有動機點開。反之,那些容易被手機通知中斷的人,無論用何種方式,自然也都難以專注。

閱讀器的電量,也因為電子墨水的技術,耗電量其實真的不多。比起每天都要充電的手機來說,閱讀器大約一週一次即可。且這是在我每天固定閱讀三十分鐘的情況下,由此可見是很適合帶出門長途旅行的。

品牌、平台選擇

在台灣而言,最多的品牌不外乎KOBO、Kindle、Readmoo mooInk。

KOBO的中文書選擇多,也有不少的外文書。

Kindle擁有豐富的原文書,Amazon的品質也不錯。

Readmoo 最多可以支援到十吋的閱讀器,中文書的資源也很多。不像KOBO總部在加拿大,台灣本地的客服支援品質很好。也有比較多的社群活動。也內建直式橫式的轉換,對於習慣中文讀者很方便。

不過呢,我選擇KOBO主要是因為Forma的觸感比較得我的心,單邊握把的地方也很方便。我還蠻喜歡單手拿著在床上閱讀的,所以單邊握著加上換頁鍵真的方便很多。

加上購買當時的折扣很優惠,配合贈送的購書金,真的替荷包省下不少。

對閱讀習慣的影響

入手閱讀器後,開始培養了固定閱讀的時間與習慣。在床上用最舒服的姿勢閱讀,在現在的租屋處,是很難在床上有妥當的燈光環境閱讀的。加上偶爾往返老家,書本不離身的我,不僅減輕了重量,在高鐵上也能舒服享受閱讀。不僅閱讀文字,愛看漫畫的我也嘗試用KOBO Forma閱讀,因為有著8寸的螢幕,整體體感比起用手機看好很多。為人詬病的反應慢,其實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畢竟漫畫還是得花時間讀讀文字對話的吧!

還是必須老實說,電子書跟紙本書相較,與人的連結感弱了些。在閱讀紙本書時,我可以很立即的找到某段先前讀過的文字。那些指尖關於厚度的觸感,是電子書完全無法比擬的。也曾依稀在某處讀過,『人在閱讀紙本書時,比較容易建立出屬於自己的心智地圖。』彷彿就在形容我的這種感覺,要尋找片段的書本記憶,紙本書比起電子書容易太多了。

但是只要能好好善用碎片化閱讀的時間與方法,你會發現可以閱讀的時間跟成效大大提升。或許會擔心這樣減少了逛實體書店的樂趣,很抱歉,還是有些書並未提供電子書授權。這時候,就盡情享受紙本閱讀的樂趣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生活事務所
2會員
27內容數
分享我的覆盤週記、職場思考與閱讀隨筆。喜歡電玩、棒壘球、閱讀、電影戲劇,相信工作的意義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理想的生活。
文字生活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這是一篇關於愛、耐心與事前準備的實戰指南
Thumbnail
2025/04/27
這是一篇關於愛、耐心與事前準備的實戰指南
Thumbnail
2025/01/09
年底是回顧與展望的時刻,分享了職涯轉換、獨自旅行的體驗,以及開啟Substack電子報的計劃,強調享受生活中的每個瞬間,並持續追求自我成長與表達能力的提升。
Thumbnail
2025/01/09
年底是回顧與展望的時刻,分享了職涯轉換、獨自旅行的體驗,以及開啟Substack電子報的計劃,強調享受生活中的每個瞬間,並持續追求自我成長與表達能力的提升。
Thumbnail
2024/01/01
在2023年底,寫一篇關於自己的年度回顧,幾乎是例行公事了。在回顧的過程中,讓混亂的思緒有所沈澱,並告訴自己:「你今年也有很多收穫喔,你不是自己所想的一無所獲!」 看了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的覆盤,藉著他的格式,也寫了一篇屬於自己的2023覆盤。
Thumbnail
2024/01/01
在2023年底,寫一篇關於自己的年度回顧,幾乎是例行公事了。在回顧的過程中,讓混亂的思緒有所沈澱,並告訴自己:「你今年也有很多收穫喔,你不是自己所想的一無所獲!」 看了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的覆盤,藉著他的格式,也寫了一篇屬於自己的2023覆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了閱讀特地買電子閱讀器,就好比為了嘗到酥香脆口的烤吐司而買吐司機。如果閱讀書籍已經是你的日常,那麼電子閱讀器或許會帶給你更便利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為了閱讀特地買電子閱讀器,就好比為了嘗到酥香脆口的烤吐司而買吐司機。如果閱讀書籍已經是你的日常,那麼電子閱讀器或許會帶給你更便利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電子閱讀器以 Amazon Kindle、Kobo、Readmoo 為主。而自己主要閱讀的取向還是以中文為主,故 Amazon Kindle 就優先剃除。樂天 Kobo 書籍量比 Readmoo 多,所以最終在樂天 Kobo 的電子閱讀器中做選擇。
Thumbnail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電子閱讀器以 Amazon Kindle、Kobo、Readmoo 為主。而自己主要閱讀的取向還是以中文為主,故 Amazon Kindle 就優先剃除。樂天 Kobo 書籍量比 Readmoo 多,所以最終在樂天 Kobo 的電子閱讀器中做選擇。
Thumbnail
閱讀器它不該是個干擾,它僅應該是個載具,作為讓你從書本轉換成電子書時,保持你的閱讀舒適感,並讓你的閱讀流暢性變好的工具。閱讀與使用上都不該為它傷腦筋或是增加負擔。它應該要是不費力的。 空間下的取捨 三大平台的較勁 內容:繁體中文書數量最為豐富的電子書銷售平台。缺少原文書籍。 </aside>
Thumbnail
閱讀器它不該是個干擾,它僅應該是個載具,作為讓你從書本轉換成電子書時,保持你的閱讀舒適感,並讓你的閱讀流暢性變好的工具。閱讀與使用上都不該為它傷腦筋或是增加負擔。它應該要是不費力的。 空間下的取捨 三大平台的較勁 內容:繁體中文書數量最為豐富的電子書銷售平台。缺少原文書籍。 </aside>
Thumbnail
嗨,我是Kobo電子閱讀器重度使用者,使用年資約兩年,使用過的型號:Clara HD、Libra 2。 在購入使用電子閱讀器以前,其實我一年的閱讀量大概一隻手就可以數出來了,但今年一月我的閱讀量是十本書。嚇死你們了吧。 我來分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好了: 超省空間:不用擔心書櫃或是包包爆掉!
Thumbnail
嗨,我是Kobo電子閱讀器重度使用者,使用年資約兩年,使用過的型號:Clara HD、Libra 2。 在購入使用電子閱讀器以前,其實我一年的閱讀量大概一隻手就可以數出來了,但今年一月我的閱讀量是十本書。嚇死你們了吧。 我來分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好了: 超省空間:不用擔心書櫃或是包包爆掉!
Thumbnail
使用咗唔夠十一個月就「回本」。呢個表只計算我喺部機度睇完嘅書,有幾本間唔中睇幾篇但未睇完嘅散文、圖文書其實已經無計入去,亦無計算實體書必然產生嘅額外費用(網絡書店運費或實體書店mark up嘅價錢),換言之呢個「十一個月回本」嘅估計係好保守。手呀眼呀嘅舒適度就更加係無價啦。
Thumbnail
使用咗唔夠十一個月就「回本」。呢個表只計算我喺部機度睇完嘅書,有幾本間唔中睇幾篇但未睇完嘅散文、圖文書其實已經無計入去,亦無計算實體書必然產生嘅額外費用(網絡書店運費或實體書店mark up嘅價錢),換言之呢個「十一個月回本」嘅估計係好保守。手呀眼呀嘅舒適度就更加係無價啦。
Thumbnail
自從疫情三級警戒開始後,為了做好防疫,當然就無法像平常一樣去逛書店。 擁有一個高品質、高容量的好書櫃必然是個閱讀人的必備家具之一,但剛出社會的我想想礙於空間跟金錢,我應該用更有效率、更省空間及時間的方式,於是我踏入了電子書的行列。 其實我早就買過電子書,也早在三四年前就有用過不論是封閉式或開放式的
Thumbnail
自從疫情三級警戒開始後,為了做好防疫,當然就無法像平常一樣去逛書店。 擁有一個高品質、高容量的好書櫃必然是個閱讀人的必備家具之一,但剛出社會的我想想礙於空間跟金錢,我應該用更有效率、更省空間及時間的方式,於是我踏入了電子書的行列。 其實我早就買過電子書,也早在三四年前就有用過不論是封閉式或開放式的
Thumbnail
比起實體書,我會習慣用電子書閱讀器嗎?腦袋的吸收效果好嗎?先來一場紙本與電子的讀書實測吧。 不過,滑了好幾年的手機,倒也沒出現過的內容難吸收的問題(突破盲點)。隨後,又要如何在閱讀器市場海中,撈選出最適合自己的eReader?
Thumbnail
比起實體書,我會習慣用電子書閱讀器嗎?腦袋的吸收效果好嗎?先來一場紙本與電子的讀書實測吧。 不過,滑了好幾年的手機,倒也沒出現過的內容難吸收的問題(突破盲點)。隨後,又要如何在閱讀器市場海中,撈選出最適合自己的eReader?
Thumbnail
寫在使用kobo閱讀器2年半,154本書之後。 我買電子書的動機,簡單來說是這樣的:我的書櫃爆了又爆,爆了再爆,2018年的6月,我懶得再一直一直整理書櫃了,於是就買了電子書閱讀器。 誰知道這竟然是一個買書量大暴增的開始。
Thumbnail
寫在使用kobo閱讀器2年半,154本書之後。 我買電子書的動機,簡單來說是這樣的:我的書櫃爆了又爆,爆了再爆,2018年的6月,我懶得再一直一直整理書櫃了,於是就買了電子書閱讀器。 誰知道這竟然是一個買書量大暴增的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