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線上消費大爆發,Cookie退場在即...當客戶旅程驟變,品牌行銷如何應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主要段落分成:

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3. 內容重點
4. 心得

原文網址:線上消費大爆發,Cookie退場在即...當客戶旅程驟變,品牌行銷如何應對?

raw-image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 思考Cookie即將退場之際,企業該如何改變數位行銷方式
  • 初步了解行銷案的五個流程
  • 初步了解未來數位行銷的趨勢

作者想表達甚麼?

  • 網路、疫情以及Cookie退場對行銷帶來的改變
  • 行銷案必經5步驟
  • 社群行銷就像一把雙面刃

重點內容

疫情之下的行銷

  • 疫情讓線下通路受阻
  1. 品牌全都「不得不」發展電商,或將實體活動轉移到線上。
  2. 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35%)透過網路購買食品(疫情爆發前僅為9%)
  3. 86%的線上購物者在社交距離管制措施取消後,仍將繼續在網路購買食品
  • 開始在曝光度與轉換率間尋求平衡
  1. 原先撥大筆預算在維持品牌聲量的大品牌→如今希望行銷案與銷售成績更緊密
  2. 著重成效廣告的D2C(Direct To Consumer)中小型品牌→做起品牌經營
透過LINE官方帳號、臉書社團等,讓消費者變成會員。
  • 2020年整體行銷預算
  1.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品牌節流的第一刀砍向行銷預算
  2. 改變行銷預算的配置
  3. 品牌客戶在2020年3~6月廣告投放量明顯衰退,不少網紅也面臨「零業配」慘況

消費者大舉遷移到網路,行銷管道、體驗跟著變

  • 以行銷案必經的5個步驟來看
  1. 客戶企圖(Customer Ambition)
  2. 客戶畫像(Persona)
  3. 客戶旅程(Customer Journey)
  4. 客戶互動和藍圖(Engagement Idea&Blueprint)
  5. 體驗串連(Experience Map)
  • 前兩個步驟是品牌的「體質」
無論有沒有疫情,品牌都必須釐清
  • 真正改變的是『客戶旅程』這一段
  1. 品牌在與消費者接觸過程中,可能是線下實體通路占多數、線上電商占少數
  2. 當消費者宅在家時間變長,想接觸到他們,勢必要另尋管道。
raw-image

社群就像雙面刃

  • 從感性的「內容」面來說,品牌在2021年必須得繃緊神經「說實話、做好事」。
  1. 消費者更加重視企業理念的時代
  2. 品牌價值、品牌做過的每一件事、誠不誠實、友不友善都動見觀瞻。
  • 你的品牌,不是你自己說了算,是我們(消費者)一起幫你定義
消費者可以瞬間捧你起來,也可以讓你急墜深淵
  • 根據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統計
58%的消費者會購買的往往是已認定的品牌,或價值更高的品牌產品。

數位行銷馬上就沒有「餅乾」(Cookie)了!

  • 數位行銷三大重點:電商、會員、數據
  • 數據成為數位行銷界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 品牌要做精準行銷,很大部分要仰賴第三方Cookie
追蹤消費者動向,也支撐起廣告帝國
  • 第三方Cookie退場後
  1. 獲得第一方數據最準確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經營會員。
  2. 取得種種數據後,才有辦法進一步開花結果,真正物盡其用。
  • 第三方Cookie祭出限縮
  1. 歐盟的個資法規GDPR
  2. 加州消費者隱私保護法CCPA
  • Google宣布2022年第三方Cookie即將退場
目前計畫延至 2023 下半年實施

個人心得

  • 許多企業開始自建生態系、APP、會員制
  1. 試圖將第一手數據抓在手裡,而非第三方
  2. 全聯、寶雅、7-11、全家、萊爾富、家樂福、王品、星巴克…
  • 與競爭者處於競合之中
  1. 物流:自建物流v.s第三方物流
  2. 餐廳、生鮮:外送平台 v.s 自建平台
  • 線上數據的收集轉型進行式
  1. 重新調整、適應google、FB等平台,廣告與關鍵字曝光方式
  2. 與IT相關人員從外包轉自雇
  3. 網站自設埋點、流量監控、數據分析
  4. 整體網站自建,部分第三方專業軟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trick.Wong的沙龍
256會員
512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Patrick.W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一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讀後感系列文章》之摘要筆記正式上架拉! 即便沒有買這份筆記,讀者同樣能透過筆者在方格子發布的內容,免費看到〈讀後感〉系列文章,以及筆記參考的文章出處。 內容本身無價,讀者單純買的是:筆者梳理內容與整理筆記的過程,以及出於對筆者的一份信任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2/28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一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讀後感系列文章》之摘要筆記正式上架拉! 即便沒有買這份筆記,讀者同樣能透過筆者在方格子發布的內容,免費看到〈讀後感〉系列文章,以及筆記參考的文章出處。 內容本身無價,讀者單純買的是:筆者梳理內容與整理筆記的過程,以及出於對筆者的一份信任與支持。
Thumbnail
2023/09/20
交通部針對台灣使用交通運具的統計,有許多面向的統計專題分析,針對機車的部分,交通部的統資料庫有釋出歷年的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由於維度眾多,本文僅分享幾個私心認為比較重要的數據供大家參考。未提及的數據,就由有心人自己去鑽研了。 至於下次的調查重點,可能就會落在「疫情前後變化」以及「電動機車」上。
Thumbnail
2023/09/20
交通部針對台灣使用交通運具的統計,有許多面向的統計專題分析,針對機車的部分,交通部的統資料庫有釋出歷年的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由於維度眾多,本文僅分享幾個私心認為比較重要的數據供大家參考。未提及的數據,就由有心人自己去鑽研了。 至於下次的調查重點,可能就會落在「疫情前後變化」以及「電動機車」上。
Thumbnail
2023/06/29
不論是本地異動或跨縣市移動,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當基準,來更進一步計算跨縣市通勤的機車台數。 最後得出結論:雙北通勤台數宛如動物大遷徙,中台灣為台中獨大。
Thumbnail
2023/06/29
不論是本地異動或跨縣市移動,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當基準,來更進一步計算跨縣市通勤的機車台數。 最後得出結論:雙北通勤台數宛如動物大遷徙,中台灣為台中獨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在日商台灣微告的狸狸安,初次發文,接下來會透過這個地方跟大家分享一些行銷、電商趨勢、日本文化生活等各種大小事,請多多指教。 最近天氣漸涼,時序進入秋天,再過不久 2023 年就要結束了,通常到了這時節,就會開始忙各種購物季,一路延伸至聖誕節、跨年到農曆年,今年也被問到蠻多電商方面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在日商台灣微告的狸狸安,初次發文,接下來會透過這個地方跟大家分享一些行銷、電商趨勢、日本文化生活等各種大小事,請多多指教。 最近天氣漸涼,時序進入秋天,再過不久 2023 年就要結束了,通常到了這時節,就會開始忙各種購物季,一路延伸至聖誕節、跨年到農曆年,今年也被問到蠻多電商方面與
Thumbnail
消費品市場(Consumer Markets)是競爭最劇烈的市場之一,近幾年數位轉型和去中間化的風氣盛行,讓後續許多製造商想要進行效仿,即便有許多成功案例,成功卻難以進行複製。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後進入的業者進行相關的建議,以避免在數位轉型中做出過多的錯誤嘗試,整體而言網路行銷已經成為了競爭與經營層級
Thumbnail
消費品市場(Consumer Markets)是競爭最劇烈的市場之一,近幾年數位轉型和去中間化的風氣盛行,讓後續許多製造商想要進行效仿,即便有許多成功案例,成功卻難以進行複製。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後進入的業者進行相關的建議,以避免在數位轉型中做出過多的錯誤嘗試,整體而言網路行銷已經成為了競爭與經營層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近年在服務日本客戶上,發現他們經營品牌的心態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隨著全球電商市場發展日趨成熟,新創品牌前仆後繼創立自己的購買平台,門檻雖低挑戰卻也不少,這篇希望借鏡日本品牌經營電商的訣竅,分享觀察給即將開始經營電商或正在經營的你! 眾所周知,Cookie 技術即將在 20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近年在服務日本客戶上,發現他們經營品牌的心態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隨著全球電商市場發展日趨成熟,新創品牌前仆後繼創立自己的購買平台,門檻雖低挑戰卻也不少,這篇希望借鏡日本品牌經營電商的訣竅,分享觀察給即將開始經營電商或正在經營的你! 眾所周知,Cookie 技術即將在 20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後,全球的消費行為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研調機構eMarketer在去年(2020)年底的全球電商展望報告中表示,去年全球電商零售銷售額年成長率來到27.6%,預估今年(2021)之後成長率開始放緩...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後,全球的消費行為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研調機構eMarketer在去年(2020)年底的全球電商展望報告中表示,去年全球電商零售銷售額年成長率來到27.6%,預估今年(2021)之後成長率開始放緩...
Thumbnail
【數位轉型】是一篇討論在疫情影響之下,企業轉型之際應該注意的文章,透過簡單有趣的方式,一起討論這個主題。 如果你有自己的商品或是想要加入電商,為自己或是家人成為最強的後盾的話,文章有大經驗的心得,也有近幾年我閱讀的資料,希望對電商有興趣的你提供一點點的啟發。
Thumbnail
【數位轉型】是一篇討論在疫情影響之下,企業轉型之際應該注意的文章,透過簡單有趣的方式,一起討論這個主題。 如果你有自己的商品或是想要加入電商,為自己或是家人成為最強的後盾的話,文章有大經驗的心得,也有近幾年我閱讀的資料,希望對電商有興趣的你提供一點點的啟發。
Thumbnail
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重點摘要及SEO建議,探討臺灣網路購物市場趨勢、OMO消費模式及數位轉型策略。
Thumbnail
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重點摘要及SEO建議,探討臺灣網路購物市場趨勢、OMO消費模式及數位轉型策略。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線上消費大爆發,Cookie退場在即...當客戶旅程驟變,品牌行銷如何應對? 1. 疫情之下的行銷; 2. 消費者大舉遷移到網路,行銷管道、體驗跟著變; 3. 社群就像雙面刃; 4. 數位行銷馬上就沒有「餅乾」(Cookie)了!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線上消費大爆發,Cookie退場在即...當客戶旅程驟變,品牌行銷如何應對? 1. 疫情之下的行銷; 2. 消費者大舉遷移到網路,行銷管道、體驗跟著變; 3. 社群就像雙面刃; 4. 數位行銷馬上就沒有「餅乾」(Cookie)了!
Thumbnail
隨著台灣疫情蔓延,從 5 月中升級到三級警戒後,越來越少人出門消費,對比餐飲業還能做外帶生意, 經營美業、運動產業、密室逃脫或是婚慶產業的服務業者來說,只能趁現在養精蓄銳,期待疫情後的消費力!然而,在沒有消費者出門的疫情期間,雖然暫時無業績收入,但疫情會有結束的一天,經營者更不可以停下腳步,仍須持
Thumbnail
隨著台灣疫情蔓延,從 5 月中升級到三級警戒後,越來越少人出門消費,對比餐飲業還能做外帶生意, 經營美業、運動產業、密室逃脫或是婚慶產業的服務業者來說,只能趁現在養精蓄銳,期待疫情後的消費力!然而,在沒有消費者出門的疫情期間,雖然暫時無業績收入,但疫情會有結束的一天,經營者更不可以停下腳步,仍須持
Thumbnail
不管疫情有沒有好轉,民眾們的購物行為已經養成,過去堅持不用線上購物的長輩們,現在用的比年輕人更上手,有些習慣是再也回不去了。
Thumbnail
不管疫情有沒有好轉,民眾們的購物行為已經養成,過去堅持不用線上購物的長輩們,現在用的比年輕人更上手,有些習慣是再也回不去了。
Thumbnail
最近受到醫院群聚疫情爆發影響,很多做生意的朋友又開始擔心回到去年三、四月的情況,回首疫情從開始以來到現在已經一年過去了,似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只是生意人,還有千萬百萬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在打拼的台灣人,我們要怎要在疫情期間經濟突圍? 這裏,#創痛軟膏 說的是免於恐懼的經濟突圍,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
Thumbnail
最近受到醫院群聚疫情爆發影響,很多做生意的朋友又開始擔心回到去年三、四月的情況,回首疫情從開始以來到現在已經一年過去了,似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只是生意人,還有千萬百萬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在打拼的台灣人,我們要怎要在疫情期間經濟突圍? 這裏,#創痛軟膏 說的是免於恐懼的經濟突圍,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