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冊冊|《考工記》考究時代巨流下離合的浮生,保留即創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8年|王安憶|麥田出版

考,除了核查、探究,也有思量與斟酌之意。以此字立名,散發著雋永味增添了字感層次,多元的解讀也令人玩味,餘韻悠長。
王安憶的《考工記》則是以上海老宅的古今為貫穿素材,描寫了文革時期前後,在歷史狂流之下,隨浪起伏的生命經歷與世事變遷。以情感為度量,考究了在時代巨輪下,面對新與舊交雜的身不由己。
「內戰激烈,中原逐鹿,後方人心在拉鋸。無產無業倒安穩,不論誰在朝,皇帝還是總統,都要有百姓在野。豪門闊戶也不要緊,四海皆可棲身。最為惶懼的是中產人家,資本市場發起,保守黨和革命黨都是對頭,又都是靠山,不知何去何從。」
「那些日子裡,人都是新鮮的、天真的,現在,卻世故了,於是,漸漸不安起來。在這席捲整個社會的熱情裡,他卻看到危險。」
「他們雖然封閉隔絕,但也估摸得出時代的強硬度,那是紀念碑式的巨石,他們卻是蛋卵的渺小脆弱。」
「他越來越節制,獲取或消耗均適可而止,讓自己貼世界的邊縫,最不起眼,有和沒差不多。大約就因為此,方才能經歷變更而以完身。」
「陳書玉自覺過得平淡,波瀾不驚,有愧於大時代的浩蕩激情。」
以不卑不亢姿態面對世事的小人物,連眼淚都是輕的,對應著在城市換新中頹衰,卻仍屹立的城中老宅,無論人,或物,皆無法赦免於悲歡離合的無奈,就像堅毅與妥協之中所盈滿的悲嘆之息。
王安憶理性的筆觸下,總讓我想到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有限的生命水平上,該以甚麼角度、思想去體驗「存在」,搖擺於貼近自身的生活現實與遙遠龐大的時代之中,該抱持著苟活的慶幸心態,還是不甘的反抗姿態,該怎麼詮釋、解讀歷史創造的影子,選擇躲藏在陰暗處自匿?抑或坦然地跟隨著陽光?
「這宅子具備隱喻的資源,經歷世事動盪,最終能夠倖存,彷彿從歷史的縫隙漏出來,又從社會的縫隙漏出來,正史的滾滾波濤底下,也許還有隱蔽的暗流,將一些瑣細的成因保留下來,在某些特殊的時刻,沉渣泛起,呈現另一部書寫」報導者專訪
「共識是那樣強大,具有排斥力,就像一面篩子,形和形而上,一旦生出,便經過篩眼,留下的留下,留不下的濾去,被風吹散,轉瞬即逝。小說的工具是共識,表達的則是共識淘汰的。它即是世情,又不是,就仿佛海市蜃樓,經過光和水氣的折射,成為另一種人間。」閱讀生活誌專訪
王安憶的文字總能將難以言喻的抽象情感轉化成具體的畫面,讓輕輕的字痕重重的刻在腦中,像書法般將所有意念濃縮在一橫一豎一點一勾之間,令人難以忘卻。無論是多獨特的事物,都必須仰賴著共感與理解才得以傳遞,通俗與美僅隔一線,而我們靠著思考,便得以跨越、發現新世界。

舊觀念,抑或新時代,保留即創造。

在「儲存」的意念與動作興起之時,便開始形塑了一個新的風貌,過去我總認為,「紀錄」是為保留而存在。天地之大,資訊其多,什麼才是重要的?也許已經不是重點了。書寫,即是與存在面對面。透過寫作的過程,衡量篩選存菁,思理出自己對價值的定義,便是最重要且純粹的存在與紀錄了。
avatar-img
11會員
7內容數
堆書櫃存養分寫紀錄 #閱讀筆記 練習編輯十八般武藝 #書單分享 偏好#文學 、#社會學 、#哲學 有些#翻譯小說 、#散文 、#編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格格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編輯就像捕手。不過,沒有棒球選手那種豪氣,說是整理場地的人還比較貼切。」 「編輯就好比沒有 道具的魔術師,要將人的思想與意識製作成商品」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熱愛編輯的編輯,無不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理念與志業。 我們能透過這些形容中得知
2003年|作者Michael Korda|商周出版 此篇延續上篇,透過1930-1999年暢銷榜觀察之書摘,其中說明了以下幾個重點: 1.現今出版業銷售制度之來由(其導致往後以書養書之現象) 2.書籍分類與編務細緻分工化(書種擴增的脈絡) 3.因大戰崛起的平裝書取代精裝書之歷史(原來以前的口袋書是
看到書名「打造」或許會誤會是一本教學工具書,事實上,整本書沒有直接提供所謂的秘方,而是透過1900-1999年的暢銷排行,以十年為單位,細緻地分析這一百年間美國的書市發生的一切。可藉由名單上的書籍種類、出版業的起跌與策略,來窺探美國生活與文化的轉變。在敘事上,不會一味的吹捧上榜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理性
2009年7月|寶瓶文化出版 2009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年度之書」 以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引發之228事件為時間軸。鬼王、山林、象徵火車的大鐵獸魔幻開場。用奇妙且富有童趣的幻象描述山林鄉間發生的一切,主線為一個力大無邊的原住民少年(帕
「編輯就像捕手。不過,沒有棒球選手那種豪氣,說是整理場地的人還比較貼切。」 「編輯就好比沒有 道具的魔術師,要將人的思想與意識製作成商品」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熱愛編輯的編輯,無不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理念與志業。 我們能透過這些形容中得知
2003年|作者Michael Korda|商周出版 此篇延續上篇,透過1930-1999年暢銷榜觀察之書摘,其中說明了以下幾個重點: 1.現今出版業銷售制度之來由(其導致往後以書養書之現象) 2.書籍分類與編務細緻分工化(書種擴增的脈絡) 3.因大戰崛起的平裝書取代精裝書之歷史(原來以前的口袋書是
看到書名「打造」或許會誤會是一本教學工具書,事實上,整本書沒有直接提供所謂的秘方,而是透過1900-1999年的暢銷排行,以十年為單位,細緻地分析這一百年間美國的書市發生的一切。可藉由名單上的書籍種類、出版業的起跌與策略,來窺探美國生活與文化的轉變。在敘事上,不會一味的吹捧上榜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理性
2009年7月|寶瓶文化出版 2009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年度之書」 以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引發之228事件為時間軸。鬼王、山林、象徵火車的大鐵獸魔幻開場。用奇妙且富有童趣的幻象描述山林鄉間發生的一切,主線為一個力大無邊的原住民少年(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對過去美好回憶的文章,充滿對某年某月某日某些故事的思念。作者用詩意的文字描繪了日子的一成不變,但心情的點點流洩。文章充滿著對過去回憶的懷念與思念。
Thumbnail
《唐語林》裡面的材料主要是雜史筆記,並非「大歷史」的史料;《唐語林》最寶貴的地方是「小歷史 」,是珍貴的私家記錄、獨門記錄,這些資料是反映唐代士人社會心靈深處的珍貴紀錄。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談起新的剎那,會不自覺聯想舊得不好。但事實是必需有舊的犧牲,才有新的到來。
Thumbnail
首先,我很佩服王安憶的文筆,我已很久都沒讀到如此優美的作品。由具體的故事場景,以至抽象的人物內心,她都描寫得非常精準、細膩且充滿詩意,筆下的萬物皆有情。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辭海》上架之際,雖然文化大革命已成過去,但貫穿《辭海》的內文,還是沿襲文革那一套紅得很的意識形態詞彙。透過版本比較,或者能一窺時代輪廓,觀察在洪流中,我們曾經如何行正路或走歪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對過去美好回憶的文章,充滿對某年某月某日某些故事的思念。作者用詩意的文字描繪了日子的一成不變,但心情的點點流洩。文章充滿著對過去回憶的懷念與思念。
Thumbnail
《唐語林》裡面的材料主要是雜史筆記,並非「大歷史」的史料;《唐語林》最寶貴的地方是「小歷史 」,是珍貴的私家記錄、獨門記錄,這些資料是反映唐代士人社會心靈深處的珍貴紀錄。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談起新的剎那,會不自覺聯想舊得不好。但事實是必需有舊的犧牲,才有新的到來。
Thumbnail
首先,我很佩服王安憶的文筆,我已很久都沒讀到如此優美的作品。由具體的故事場景,以至抽象的人物內心,她都描寫得非常精準、細膩且充滿詩意,筆下的萬物皆有情。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辭海》上架之際,雖然文化大革命已成過去,但貫穿《辭海》的內文,還是沿襲文革那一套紅得很的意識形態詞彙。透過版本比較,或者能一窺時代輪廓,觀察在洪流中,我們曾經如何行正路或走歪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