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宮牆|心靈史的研究面向

2024/03/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宋代學者王讜模仿《世說新語》編了一部《唐語林》,去年暑假前,有一位後學以《唐語林》為研究對象,作成一篇博士學位論文,探討唐代士人文化與社會心態。文中特別對士人所展現出來的外在形象及內在人格特質作了深入研究,基本上做得很週全,沒有什麼大問題,論文寫得不錯。

    《唐語林》裡面的材料主要是雜史筆記,並非「大歷史」的史料;《唐語林》最寶貴的地方是「小歷史 」,是珍貴的私家記錄、獨門記錄,這些資料是反映唐代士人社會心靈深處的珍貴紀錄。因而不能用社會文化史的考述方法粗糙地處理這些材料,而應該像我們細讀《世說新語》時那種心情,設身處地的去體會這些名言隽語,然後去串組、去連結,最終能夠全面性地鈎稽出唐代士人的內在心靈世界。

    廈門大學吳在慶教授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就是用「心靈史」或「心態史」的方法,去處理唐代文士的軼事、傳聞 、雜史筆記資料。得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南開大學寧稼雨著《〈世說新語〉與魏晉風流》(商務印書館2020年5月版)及更早的《魏晉風度:中古文人生活行爲的文化意蘊》(2012),其研究方法論,都更多傾向「行為史」「心態史」的進路去處理材料,所以,能看到更加真切的「士人心態」。

    為了給這位後學一些有用的建議,我進一步去察考「心靈史」或「心態史」的研究方法,到底應該關注那些層面,得到一些收穫。以下是簡單的説明:

    心靈史或心態史研究的方法,更關注人類心理和思想的演變過程。它更深入到人們的價值觀、信仰、情感、意識形態和思維方式等心理層面之發展與變化。在心靈史或心態史的研究中,以下幾個層面是特別關注的:

1.思想和哲學的真相:心靈史研究方法關注人們對於思想和哲學觀念的接受和訾應。它研究不同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和學者文人的思考方式,以及這些思想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2.宗教和信仰狀況:心靈史方法關注宗教和信仰體系的變遷。它關注宗教信仰的興起、發展和轉變,以及人們對神聖事物和超自然力量的觀念的演變。

3.心理和情感:心靈史方法探索人類心理和情感層面的變化。它關注不同時代的人們對人倫之愛、恐懼、憂慮、希望等情感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並研究這些情感如何影響個人和社會行為。

4.文化和藝術:心靈史方法關注文化和藝術領域中心理層面的轉變。它研究不同時代的文學、藝術作品和文化表現形式,並探討這些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人們的心理狀態和價值觀。

    心靈史或心態史的研究方法著重揭示人們的心理變遷,並將這些變遷與社會、政治和文化變革聯繫起來。從這幾個層面,分類考察王讜的《唐語林》,對唐代士人內在心靈世界的洞察,或將有更加深細的洞察。(完)

周勛初《唐語林校證》(上下册)

周勛初《唐語林校證》(上下册)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李建崑攝影)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李建崑攝影)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




2.0K會員
505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退而不休,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