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宮牆|心靈史的研究面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宋代學者王讜模仿《世說新語》編了一部《唐語林》,去年暑假前,有一位後學以《唐語林》為研究對象,作成一篇博士學位論文,探討唐代士人文化與社會心態。文中特別對士人所展現出來的外在形象及內在人格特質作了深入研究,基本上做得很週全,沒有什麼大問題,論文寫得不錯。

    《唐語林》裡面的材料主要是雜史筆記,並非「大歷史」的史料;《唐語林》最寶貴的地方是「小歷史 」,是珍貴的私家記錄、獨門記錄,這些資料是反映唐代士人社會心靈深處的珍貴紀錄。因而不能用社會文化史的考述方法粗糙地處理這些材料,而應該像我們細讀《世說新語》時那種心情,設身處地的去體會這些名言隽語,然後去串組、去連結,最終能夠全面性地鈎稽出唐代士人的內在心靈世界。

    廈門大學吳在慶教授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就是用「心靈史」或「心態史」的方法,去處理唐代文士的軼事、傳聞 、雜史筆記資料。得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南開大學寧稼雨著《〈世說新語〉與魏晉風流》(商務印書館2020年5月版)及更早的《魏晉風度:中古文人生活行爲的文化意蘊》(2012),其研究方法論,都更多傾向「行為史」「心態史」的進路去處理材料,所以,能看到更加真切的「士人心態」。

    為了給這位後學一些有用的建議,我進一步去察考「心靈史」或「心態史」的研究方法,到底應該關注那些層面,得到一些收穫。以下是簡單的説明:

    心靈史或心態史研究的方法,更關注人類心理和思想的演變過程。它更深入到人們的價值觀、信仰、情感、意識形態和思維方式等心理層面之發展與變化。在心靈史或心態史的研究中,以下幾個層面是特別關注的:

1.思想和哲學的真相:心靈史研究方法關注人們對於思想和哲學觀念的接受和訾應。它研究不同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和學者文人的思考方式,以及這些思想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2.宗教和信仰狀況:心靈史方法關注宗教和信仰體系的變遷。它關注宗教信仰的興起、發展和轉變,以及人們對神聖事物和超自然力量的觀念的演變。

3.心理和情感:心靈史方法探索人類心理和情感層面的變化。它關注不同時代的人們對人倫之愛、恐懼、憂慮、希望等情感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並研究這些情感如何影響個人和社會行為。

4.文化和藝術:心靈史方法關注文化和藝術領域中心理層面的轉變。它研究不同時代的文學、藝術作品和文化表現形式,並探討這些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人們的心理狀態和價值觀。

    心靈史或心態史的研究方法著重揭示人們的心理變遷,並將這些變遷與社會、政治和文化變革聯繫起來。從這幾個層面,分類考察王讜的《唐語林》,對唐代士人內在心靈世界的洞察,或將有更加深細的洞察。(完)

周勛初《唐語林校證》(上下册)

周勛初《唐語林校證》(上下册)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李建崑攝影)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李建崑攝影)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

吳在慶《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態與文學》




avatar-img
6.2K會員
670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趙老師在大學雖然學的是數學,畢業後卻努力寫作,成為知名作家。以《半下流社會》、《半上流社會》、《重生島》、《子午線上》等長篇小說,以及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文學美學論集、散文集等三十餘冊,蚩聲於七、八零年代的臺灣文藝界。
在當代高等學術教育,有關「專精和博通孰重」之問題,已經討論得夠多了,兩者應該「相輔相成」也是普遍的共識,但在不同的學科,仍有不同之側重和爭議。重視專精者,強調在特定領域深度學習以取得專業知識絶對必要;然而側重博通者,則强調必須具備跨學科的廣泛知識和能力,才是變動不居的現代社會最需..
我出身寒門,的家世背景並不高。家父生前是個炸藥工人,從事製造雷管、導火索這類引爆物,供築路、開礦之用。父母都沒受到很好的教育。感謝他倆辛勤付出,養育了五個孩子。唯獨我一生有幸在學術界服務,接觸到很多幫助我,應該感謝的人。他們都在高等教育界,都是我的師長輩。
記述作者在中興大學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祕書時期,在中興大學授課的情形。文章中提及了李炳南老師和孔德成教授等對《禮記》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影響。目前SEO關鍵字未定。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趙老師在大學雖然學的是數學,畢業後卻努力寫作,成為知名作家。以《半下流社會》、《半上流社會》、《重生島》、《子午線上》等長篇小說,以及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文學美學論集、散文集等三十餘冊,蚩聲於七、八零年代的臺灣文藝界。
在當代高等學術教育,有關「專精和博通孰重」之問題,已經討論得夠多了,兩者應該「相輔相成」也是普遍的共識,但在不同的學科,仍有不同之側重和爭議。重視專精者,強調在特定領域深度學習以取得專業知識絶對必要;然而側重博通者,則强調必須具備跨學科的廣泛知識和能力,才是變動不居的現代社會最需..
我出身寒門,的家世背景並不高。家父生前是個炸藥工人,從事製造雷管、導火索這類引爆物,供築路、開礦之用。父母都沒受到很好的教育。感謝他倆辛勤付出,養育了五個孩子。唯獨我一生有幸在學術界服務,接觸到很多幫助我,應該感謝的人。他們都在高等教育界,都是我的師長輩。
記述作者在中興大學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祕書時期,在中興大學授課的情形。文章中提及了李炳南老師和孔德成教授等對《禮記》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影響。目前SEO關鍵字未定。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看陸劇《唐朝詭事錄》,一大趣味是從細節處窺得唐代史實。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閱讀唐代詩詞,一方面瞭解唐代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看到不少當時名人的小故事,真是一舉數得啊。
Thumbnail
除了表面和裡面的觀念,我以下說的例子可能全都是錯的,你也應該要來質疑。 歷史當然要說自己的文化很優越,武功很強盛。這很正常,不這麼做反而感覺是有精神疾病。這是表面。 而什麼是裡面? 譬如唐太祖,唐太宗的血統都是半胡半漢。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實在很不漢人文化。唐朝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
Thumbnail
本書作者蔣勳,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   書中分為七個篇章: 第一講 大唐盛世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多年,生活工作雖然有在接觸文字,但離這種中國傳統詩詞確實有點遙遠了,偶有想念,但要我再拿起那厚得跟磚頭一樣的詞選來讀也實在不想,所以在逛圖書館看到時就隨手借了。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看陸劇《唐朝詭事錄》,一大趣味是從細節處窺得唐代史實。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閱讀唐代詩詞,一方面瞭解唐代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看到不少當時名人的小故事,真是一舉數得啊。
Thumbnail
除了表面和裡面的觀念,我以下說的例子可能全都是錯的,你也應該要來質疑。 歷史當然要說自己的文化很優越,武功很強盛。這很正常,不這麼做反而感覺是有精神疾病。這是表面。 而什麼是裡面? 譬如唐太祖,唐太宗的血統都是半胡半漢。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實在很不漢人文化。唐朝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
Thumbnail
本書作者蔣勳,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   書中分為七個篇章: 第一講 大唐盛世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多年,生活工作雖然有在接觸文字,但離這種中國傳統詩詞確實有點遙遠了,偶有想念,但要我再拿起那厚得跟磚頭一樣的詞選來讀也實在不想,所以在逛圖書館看到時就隨手借了。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