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以色列最新COVID-19研究之啟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8月底以色列研究比較了「自然免疫」與「透過施打疫苗獲得免疫」,發現完整施打兩劑BNT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防護力,遠遠比不上「曾經被感染」者(產生自然免疫)。

在「面對疫情,男女有別」一文中我曾討論到:面對疫情時,基於「自身條件」不同,人們很容易出現的「自私」心態;以及「我們最終只能選擇病死或餓死」這樣的兩難抉擇。

以色列的最新發現,對人類面對疫情的心態與做法會產生什麼影響?是否該因此而調整防疫措施?各國政府陷入的兩難抉擇是否有解?

首先,越來越多科學家同意,COVID-19病毒會「永遠」存在人類世界中,如同流感病毒那樣不會消失。


甚至也有醫師認為,台灣「未來10年絕對每個人都會得過一次新冠病毒」。


換句話說,除非是永遠離群索居、不與其他人類接觸(這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是幾近不可能的任務),否則幾乎不可能有人一輩子不會被COVID-19病毒感染,差別只是「感染次數」與「嚴重程度」不同。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國內感染科專家們對以色列研究的想法。

「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後,對Delta保護力比2劑BNT還強,且不僅是在感染或注射疫苗約半年後,就算感染於去年發生,其建立的保護力仍比2劑疫苗高。」「就該篇研究解讀「絕對不是疫苗沒用」,或鼓勵大家故意染疫以獲得自然免疫力,這實在太危險,因為疫苗可減少重症和死亡是無庸置疑的。」


「所以看起來好像自然感染保護力更好,這可能是一個倖存者偏誤(過度關注「倖存了某些經歷」的資料,而忽略了可能無法觀察到的資料)。當然有可能天然感染保護力好,但是不能僅考慮這樣一個很粗糙的數字就說自然感染比較好,需要更多的研究與證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41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5/04/28
位於伊是名島的忍門,在琉球江湖中一直是個很神秘的存在。既是因為距離本島遙遠,更因其低調的處事風格。 小強曾經在伊平屋商賈的「掩護」下和長守、珉一起登島,並且因緣際會被邀請到「任心劇團」的本部參觀。
Thumbnail
2025/04/28
位於伊是名島的忍門,在琉球江湖中一直是個很神秘的存在。既是因為距離本島遙遠,更因其低調的處事風格。 小強曾經在伊平屋商賈的「掩護」下和長守、珉一起登島,並且因緣際會被邀請到「任心劇團」的本部參觀。
Thumbnail
2025/04/25
「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段話來自「上邪」這一首感情強烈、氣勢奔放的情詩,從兩漢時期流傳超過兩千年,直到21世紀仍然深深感動許多人。 詩中那名女子爲了表達對情人忠貞不渝的感情,指天發誓、指地爲證:
Thumbnail
2025/04/25
「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段話來自「上邪」這一首感情強烈、氣勢奔放的情詩,從兩漢時期流傳超過兩千年,直到21世紀仍然深深感動許多人。 詩中那名女子爲了表達對情人忠貞不渝的感情,指天發誓、指地爲證:
Thumbnail
2025/04/21
「在想什麼?看得這麼出神,連我進來了都沒發現!」身後傳來彩夫人的聲音,緊接著脖頸感覺到她嘴唇呼出的熱氣。 小強轉過頭去正要開口,彩夫人突然表情一驚、放開手往後退了好幾步。 「怎麼會…你…是誰…」她連話都說不清楚,顯然思緒已經陷入混亂。
Thumbnail
2025/04/21
「在想什麼?看得這麼出神,連我進來了都沒發現!」身後傳來彩夫人的聲音,緊接著脖頸感覺到她嘴唇呼出的熱氣。 小強轉過頭去正要開口,彩夫人突然表情一驚、放開手往後退了好幾步。 「怎麼會…你…是誰…」她連話都說不清楚,顯然思緒已經陷入混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要結束這場疫情,唯一的希望都挹注在疫苗身上,以目前全球來看,至少要五十六億以上完全接種的人口才「可能」群體免疫。不過,不要太樂觀,我說「可能」的原因是我們都以為接種疫苗之後就可以免於感染的風險,事實上,你還是可能會被感染新冠肺炎。也然而,我們大概還需要一個叫做「疫苗護照」之類的東西才能出國玩樂,
Thumbnail
  要結束這場疫情,唯一的希望都挹注在疫苗身上,以目前全球來看,至少要五十六億以上完全接種的人口才「可能」群體免疫。不過,不要太樂觀,我說「可能」的原因是我們都以為接種疫苗之後就可以免於感染的風險,事實上,你還是可能會被感染新冠肺炎。也然而,我們大概還需要一個叫做「疫苗護照」之類的東西才能出國玩樂,
Thumbnail
兩年前開始的 COVID-19,是一場沒有人想要續訂的疫情。全球疫情卻已堂然進入第四季,隨時可能迎來第五季。台灣卻跳過第一季和第二季,直接從第三季末尾打開第四季。 Q1:COVID 不是已經流感化了嗎? 我們不應該抱這個防疫心態,也不應該宣傳這個概念。 Q2:快點達成群體免疫我們就自由了吧?
Thumbnail
兩年前開始的 COVID-19,是一場沒有人想要續訂的疫情。全球疫情卻已堂然進入第四季,隨時可能迎來第五季。台灣卻跳過第一季和第二季,直接從第三季末尾打開第四季。 Q1:COVID 不是已經流感化了嗎? 我們不應該抱這個防疫心態,也不應該宣傳這個概念。 Q2:快點達成群體免疫我們就自由了吧?
Thumbnail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Thumbnail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Thumbnail
8月底以色列研究比較了「自然免疫」與「透過施打疫苗獲得免疫」,發現完整施打兩劑BNT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防護力,遠遠比不上「曾經被感染」者(產生自然免疫)。 在「面對疫情,男女有別」一文中我曾討論到:面對疫情時,基於「自身條件」不同,人們很容易出現的「自私」心態;
Thumbnail
8月底以色列研究比較了「自然免疫」與「透過施打疫苗獲得免疫」,發現完整施打兩劑BNT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防護力,遠遠比不上「曾經被感染」者(產生自然免疫)。 在「面對疫情,男女有別」一文中我曾討論到:面對疫情時,基於「自身條件」不同,人們很容易出現的「自私」心態;
Thumbnail
       原本全球的疫情,因為疫苗的施打率逐漸增加,有望透過疫苗的覆率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結果。換言之,已經施打疫苗的人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會顯著的降低,既然比較不容易受到感染,也就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樣傳播的人數就不會再增加。當傳播者減少時,病毒等同失去了傳播
Thumbnail
       原本全球的疫情,因為疫苗的施打率逐漸增加,有望透過疫苗的覆率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結果。換言之,已經施打疫苗的人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會顯著的降低,既然比較不容易受到感染,也就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樣傳播的人數就不會再增加。當傳播者減少時,病毒等同失去了傳播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5/26 on what Covid-19 vaccines do we hav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又是另外一個星期三,今天的特刊要來寫寫-目前全世界 (包括台灣),可獲得的新冠肺炎疫苗 (C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5/26 on what Covid-19 vaccines do we hav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又是另外一個星期三,今天的特刊要來寫寫-目前全世界 (包括台灣),可獲得的新冠肺炎疫苗 (C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